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适应电机散热系统及散热方法与流程

2022-12-10 07:59: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适应电机散热系统及散热方法。


背景技术:

2.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的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或者将一种形式的电能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电能。现有精密机械使用过程中内部的关键电机易发热产生故障,因此需要进行拆卸检修,为了尽可能的不对精密机械拆卸影响其精密性就需要对内部主要的电机进行充分的散热,然而现有使用的电机使用过程中不能够根据电机周围的温度自动的进行不同程度的散热处理,使得电机在精密机械的内部使用时周围温度过高出现故障,因此急需要一种装置来解决上述的问题,使得电机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工况以及周围温度的不同完成定点和指定区域的自适应散热降温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电机散热系统及散热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适应电机散热系统及散热方法,包括固定防护框架、控制器、固定安装孔和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防护框架的内部,所述控制器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防护框架的上端中部,所述固定安装孔贯穿开设在所述固定防护框架的四端处,所述安装框的内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框的内部,所述安装框的两侧中部转动安装有调节齿轮,所述调节齿轮的外侧端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二驱动轮的上方转动安装有第一驱动轮,所述第一驱动轮和所述第二驱动轮之间转动安装有第一同步驱动带,所述第一驱动轮之间设置有第一双头电机,所述第一双头电机的两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轮的内侧端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双头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防护框架上,所述安装框的两侧上部和底部分别滑动卡接有第二调节齿板和第一调节齿板,且所述调节齿轮的上端和底端分别与第二调节齿板和第一调节齿板啮合连接,所述安装框上设置有温度检测部,所述第一调节齿板之间对称固定安装有第一散热部,所述第二调节齿板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散热部。
5.优选的,所述温度检测部包括温度传感器、滑动支撑架、同步固定杆、第二收卷轮、第四驱动轮、第二双头电机、第二同步驱动带、第三驱动轮、第一收卷轮和控制绳,所述第二双头电机设置在所述同步固定杆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收卷轮固定连接在所述同步固定杆的两端,所述第四驱动轮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收卷轮的外侧端,所述第一收卷轮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双头电机的两端,所述第三驱动轮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收卷轮的外侧端,所述第二同步驱动带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三驱动轮与所述第四驱动轮之间,所述控制绳分别收卷在第一收卷轮和所述第二收卷轮上,所述滑动支撑架固定连接在所述控制绳的前端,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螺栓对称固定设置在滑动支撑架上,所述滑动支撑架远离控制绳的侧端对称
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
6.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均包括u型固定支撑架、限位板、调节齿板、滑动限位板、双头气缸和散热主体,所述双头气缸固定安装在所述u型固定支撑架的上端中部,所述限位板对称固定安装在所述u型固定支撑架的两端上部,所述滑动限位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双头气缸的两端,所述滑动限位板滑动卡接在所述限位板的上端内部,所述调节齿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动限位板的两侧,所述散热主体对称设置在所述u型固定支撑架的上部底端。
7.优选的,所述散热主体包括固定座、转动齿轮、转动调节臂和散热扇,所述转动调节臂的上端转动卡接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转动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调节臂的上端两侧,所述散热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动调节臂的底端。
8.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u型固定支撑架上,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中的所述u型固定支撑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调节齿板和所述第二调节齿板上。
9.优选的,所述滑动支撑架的底端滑动卡接在所述安装框的两端外侧,所述复位弹簧的外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框上。
10.优选的,所述第二双头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框上,所述同步固定杆转动卡接在所述安装框上,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电机的外侧。
11.优选的,所述控制器通过导线与第一双头电机、第二双头电机、温度传感器、双头气缸和散热扇电性连接。
12.一种自适应电机散热系统的散热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3.步骤一:在电机运行的过程中,首先启动第二双头电机带动两端的第一收卷轮同步的转动,转动的第一收卷轮带动第三驱动轮转动,转动的第三驱动轮通过第二同步驱动带可以带动第四驱动轮转动,从而转动的第四驱动轮可以使得第二收卷轮和第一收卷轮同步的转动,因此同步转动的第一收卷轮和第二收卷轮可以对控制绳收卷,从而被收卷的控制绳可以拉动复位弹簧延伸,此时可以使得分布在安装框两侧的滑动支撑架沿着安装框滑动,使得温度传感器可以由电机的两侧缓慢的划过,并且当第二双头电机带动第一收卷轮和第三驱动轮反转时复位弹簧复位,此时滑动支撑架也沿着安装框滑动复位,从而使得滑动支撑架和温度传感器沿着电机的两侧往复缓慢的滑动,利用温度传感器可以对电机的两侧不同位置处实时的检测温度,并且温度传感器可以将检测的温度值实时的输送至控制器处;
14.步骤二: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电机的两侧温度较高时,控制器便会自动的控制第一双头电机运行,此时第一双头电机带动第一驱动轮转动,转动的第一驱动轮通过第一同步驱动带可以带动第二驱动轮正反的转动,转动的第二驱动轮即可带动调节齿轮正反的转动,转动的调节齿轮即可使得第一调节齿板和第二调节齿板沿着安装框滑动移动,因此滑动的第一调节齿板和第二调节齿板即可带动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中的u型固定支撑架移动,使得u型固定支撑架滑动至电机外侧温度较高的区域内,然后停止,此时通过控制器使得双头气缸运行,运行的双头气缸可以控制调节齿板往复的滑动,因此往复滑动的调节齿板通过转动齿轮即可带动转动调节臂的上端在固定座之间摆动,此时两个散热主体中的散热扇即可在电机的外侧同步的摆动;
15.步骤三:此时通过控制器控制散热扇运行,从而运行的散热扇可以将电机外侧温度较高的区域先进行精准定点的降温处理,并且在降温的过程中散热扇摆动,使得降温区域广;
16.步骤四:当电机外侧温度较高的区域温度得到控制后,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整体利用第一调节齿板和第二调节齿板在电机的外侧往复的移动进行均匀的降温处理,并且在降温的过程中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中的散热扇可以交替的运行,防止了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中的散热扇吹出的散热风对冲影响散热的效果,当电机的两侧温度得到充分的下降后,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复位,此时设置的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内部且分布在安装框上的温度检测部运行,通过温度传感器沿着安装框往复的移动实时的检测电机外侧的温度,防止了电机使用过程中外部的温度过高。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8.一、本发明通过设置温度检测部,利用温度检测部中的第二双头电机可以间接的控制分布在电机两侧的两个温度传感器在电机的外侧扫描式缓慢的往复移动,从而可以对电机的外侧区域温度进行实时的检测,并且将检测的数据输送至控制器处,从而可以分便的对电机外侧不同区域的温度值进行检测;
19.二、本发明通过控制器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对电机外侧温度值的检测自动控制第一双头电机运行,运行的第一双头电机可以间接的控制调节齿轮的正反转动,从而控制第一调节齿板和第二调节齿板沿着安装框滑动,将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移动至电机两侧温度较高的区域内进行精准的定点降温处理;
20.三、本发明中的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可以先完成对温度较高的指定区域内部降温,然后沿着电机的两侧往复移动完成散热,使得电机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温度高出现故障,并且在散热的过程中散热扇可以自动的摆动,使得散热的区域广,散热的效果好。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的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的安装框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的安装框侧视图;
25.图5为本发明的温度检测部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散热部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发明散热主体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固定防护框架、2-控制器、3-固定安装孔、4-安装框、5-第一散热部、6-第二散热部、7-第一双头电机、8-第一驱动轮、9-第一同步驱动带、10-第一调节齿板、11-第二驱动轮、12-调节齿轮、13-第二调节齿板、14-温度检测部、15-固定座、16-电机、17-温度传感器、18-滑动支撑架、19-同步固定杆、20-第二收卷轮、21-第四驱动轮、22-第二双头电机、23-第二同步驱动带、24-第三驱动轮、25-第一收卷轮、26-控制绳、27-u型固定支撑架、28-限位板、29-调节齿板、30-滑动限位板、31-双头气缸、32-散热主体、33-固定座、34-转动齿轮、35-转动调节臂、36-散热扇、37-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0.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自适应电机散热系统及散热方法,包括固定防护框架1、控制器2、固定安装孔3和安装框4,安装框4固定安装在固定防护框架1的内部,控制器2固定安装在固定防护框架1的上端中部,固定安装孔3贯穿开设在固定防护框架1的四端处,安装框4的内部设置有电机16,电机16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座15,固定座15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安装框4的内部,安装框4的两侧中部转动安装有调节齿轮12,调节齿轮12的外侧端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驱动轮11,第二驱动轮11的上方转动安装有第一驱动轮8,第一驱动轮8和第二驱动轮11之间转动安装有第一同步驱动带9,第一驱动轮8之间设置有第一双头电机7,第一双头电机7的两端与第一驱动轮8的内侧端中部固定连接,第一双头电机7固定安装在固定防护框架1上,安装框4的两侧上部和底部分别滑动卡接有第二调节齿板13和第一调节齿板10,且调节齿轮12的上端和底端分别与第二调节齿板13和第一调节齿板10啮合连接,安装框4上设置有温度检测部14,第一调节齿板10之间对称固定安装有第一散热部5,第二调节齿板13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散热部6,通过控制器2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17对电机16外侧温度值的检测自动控制第一双头电机7运行,运行的第一双头电机7可以间接的控制调节齿轮12的正反转动,从而控制第一调节齿板10和第二调节齿板13沿着安装框4滑动,将第一散热部5和第二散热部6移动至电机16两侧温度较高的区域内进行精准的定点降温处理。
31.请参阅图5,温度检测部14包括温度传感器17、滑动支撑架18、同步固定杆19、第二收卷轮20、第四驱动轮21、第二双头电机22、第二同步驱动带23、第三驱动轮24、第一收卷轮25和控制绳26,第二双头电机22设置在同步固定杆19的正上方,第二收卷轮20固定连接在同步固定杆19的两端,第四驱动轮21固定连接在第二收卷轮20的外侧端,第一收卷轮25固定连接在第二双头电机22的两端,第三驱动轮24固定连接在第一收卷轮25的外侧端,第二同步驱动带23转动安装在第三驱动轮24与第四驱动轮21之间,控制绳26分别收卷在第一收卷轮25和第二收卷轮20上,滑动支撑架18固定连接在控制绳26的前端,温度传感器17通过螺栓对称固定设置在滑动支撑架18上,滑动支撑架18远离控制绳26的侧端对称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37,利用温度检测部14中的第二双头电机22可以间接的控制分布在电机16两侧的两个温度传感器17在电机16的外侧扫描式缓慢的往复移动,从而可以对电机16的外侧区域温度进行实时的检测,并且将检测的数据输送至控制器2处,从而可以分便的对电机16外侧不同区域的温度值进行检测。
32.请参阅图6,第一散热部5和第二散热部6均包括u型固定支撑架27、限位板28、调节齿板29、滑动限位板30、双头气缸31和散热主体32,双头气缸31固定安装在u型固定支撑架27的上端中部,限位板28对称固定安装在u型固定支撑架27的两端上部,滑动限位板30固定连接在双头气缸31的两端,滑动限位板30滑动卡接在限位板28的上端内部,调节齿板29固定连接在滑动限位板30的两侧,散热主体32对称设置在u型固定支撑架27的上部底端。
33.请参阅图7,散热主体32包括固定座33、转动齿轮34、转动调节臂35和散热扇36,转
动调节臂35的上端转动卡接在固定座33上,转动齿轮34固定连接在转动调节臂35的上端两侧,散热扇36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转动调节臂35的底端,第一散热部5和第二散热部6可以先完成对温度较高的指定区域内部降温,然后沿着电机16的两侧往复移动完成散热,使得电机16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温度高出现故障,并且在散热的过程中散热扇36可以自动的摆动,使得散热的区域广,散热的效果好。
34.固定座33的上端固定连接在u型固定支撑架27上,第一散热部5和第二散热部6中的u型固定支撑架27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调节齿板10和第二调节齿板13上。
35.滑动支撑架18的底端滑动卡接在安装框4的两端外侧,复位弹簧37的外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框4上。
36.第二双头电机22固定安装在安装框4上,同步固定杆19转动卡接在安装框4上,温度传感器17位于电机16的外侧。
37.控制器2通过导线与第一双头电机7、第二双头电机22、温度传感器17、双头气缸31和散热扇36电性连接。
38.一种自适应电机散热系统的散热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39.步骤一:在电机16运行的过程中,首先启动第二双头电机22带动两端的第一收卷轮25同步的转动,转动的第一收卷轮25带动第三驱动轮24转动,转动的第三驱动轮24通过第二同步驱动带23可以带动第四驱动轮21转动,从而转动的第四驱动轮21可以使得第二收卷轮20和第一收卷轮25同步的转动,因此同步转动的第一收卷轮25和第二收卷轮20可以对控制绳26收卷,从而被收卷的控制绳26可以拉动复位弹簧37延伸,此时可以使得分布在安装框4两侧的滑动支撑架18沿着安装框4滑动,使得温度传感器17可以由电机16的两侧缓慢的划过,并且当第二双头电机22带动第一收卷轮25和第三驱动轮24反转时复位弹簧37复位,此时滑动支撑架18也沿着安装框4滑动复位,从而使得滑动支撑架18和温度传感器17沿着电机16的两侧往复缓慢的滑动,利用温度传感器17可以对电机16的两侧不同位置处实时的检测温度,并且温度传感器17可以将检测的温度值实时的输送至控制器2处;
40.步骤二:当温度传感器17检测到电机16的两侧温度较高时,控制器2便会自动的控制第一双头电机7运行,此时第一双头电机7带动第一驱动轮8转动,转动的第一驱动轮8通过第一同步驱动带9可以带动第二驱动轮11正反的转动,转动的第二驱动轮11即可带动调节齿轮12正反的转动,转动的调节齿轮12即可使得第一调节齿板10和第二调节齿板13沿着安装框4滑动移动,因此滑动的第一调节齿板10和第二调节齿板13即可带动第一散热部5和第二散热部6中的u型固定支撑架27移动,使得u型固定支撑架27滑动至电机16外侧温度较高的区域内,然后停止,此时通过控制器2使得双头气缸31运行,运行的双头气缸31可以控制调节齿板29往复的滑动,因此往复滑动的调节齿板29通过转动齿轮34即可带动转动调节臂35的上端在固定座33之间摆动,此时两个散热主体32中的散热扇36即可在电机16的外侧同步的摆动;
41.步骤三:此时通过控制器2控制散热扇36运行,从而运行的散热扇36可以将电机16外侧温度较高的区域先进行精准定点的降温处理,并且在降温的过程中散热扇36摆动,使得降温区域广;
42.步骤四:当电机16外侧温度较高的区域温度得到控制后,第一散热部5和第二散热部6整体利用第一调节齿板10和第二调节齿板13在电机16的外侧往复的移动进行均匀的降
温处理,并且在降温的过程中第一散热部5和第二散热部6中的散热扇36可以交替的运行,防止了第一散热部5和第二散热部6中的散热扇36吹出的散热风对冲影响散热的效果,当电机16的两侧温度得到充分的下降后,第一散热部5和第二散热部6复位,此时设置的第一散热部5和第二散热部6内部且分布在安装框4上的温度检测部14运行,通过温度传感器17沿着安装框4往复的移动实时的检测电机16外侧的温度,防止了电机16使用过程中外部的温度过高。
43.工作原理:通过固定防护框架1上开设的固定安装孔3可以将本装置固定安装在精密机械的内部,并且通过固定防护框架1起到了保护的作用,在电机16运行的过程中,首先启动第二双头电机22带动两端的第一收卷轮25同步的转动,转动的第一收卷轮25带动第三驱动轮24转动,转动的第三驱动轮24通过第二同步驱动带23可以带动第四驱动轮21转动,从而转动的第四驱动轮21可以使得第二收卷轮20和第一收卷轮25同步的转动,因此同步转动的第一收卷轮25和第二收卷轮20可以对控制绳26收卷,从而被收卷的控制绳26可以拉动复位弹簧37延伸,此时可以使得分布在安装框4两侧的滑动支撑架18沿着安装框4滑动,使得温度传感器17可以由电机16的两侧缓慢的划过,并且当第二双头电机22带动第一收卷轮25和第三驱动轮24反转时复位弹簧37复位,此时滑动支撑架18也沿着安装框4滑动复位,从而使得滑动支撑架18和温度传感器17沿着电机16的两侧往复缓慢的滑动,利用温度传感器17可以对电机16的两侧不同位置处实时的检测温度,并且温度传感器17可以将检测的温度值实时的输送至控制器2处,当温度传感器17检测到电机16的两侧温度较高时,控制器2便会自动的控制第一双头电机7运行,此时第一双头电机7带动第一驱动轮8转动,转动的第一驱动轮8通过第一同步驱动带9可以带动第二驱动轮11正反的转动,转动的第二驱动轮11即可带动调节齿轮12正反的转动,转动的调节齿轮12即可使得第一调节齿板10和第二调节齿板13沿着安装框4滑动移动,因此滑动的第一调节齿板10和第二调节齿板13即可带动第一散热部5和第二散热部6中的u型固定支撑架27移动,使得u型固定支撑架27滑动至电机16外侧温度较高的区域内,然后停止,此时通过控制器2使得双头气缸31运行,运行的双头气缸31可以控制调节齿板29往复的滑动,因此往复滑动的调节齿板29通过转动齿轮34即可带动转动调节臂35的上端在固定座33之间摆动,此时两个散热主体32中的散热扇36即可在电机16的外侧同步的摆动,此时通过控制器2控制散热扇36运行,从而运行的散热扇36可以将电机16外侧温度较高的区域先进行精准定点的降温处理,并且在降温的过程中散热扇36摆动,使得降温区域广,当电机16外侧温度较高的区域温度得到控制后,第一散热部5和第二散热部6整体利用第一调节齿板10和第二调节齿板13在电机16的外侧往复的移动进行均匀的降温处理,并且在降温的过程中第一散热部5和第二散热部6中的散热扇36可以交替的运行,防止了第一散热部5和第二散热部6中的散热扇36吹出的散热风对冲影响散热的效果,当电机16的两侧温度得到充分的下降后,第一散热部5和第二散热部6复位,此时设置的第一散热部5和第二散热部6内部且分布在安装框4上的温度检测部14运行,通过温度传感器17沿着安装框4往复的移动实时的检测电机16外侧的温度,防止了电机16使用过程中外部的温度过高。
4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