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液冷集成式储能电柜的制作方法

2022-12-10 20:05: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冷集成式储能电柜。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充电设施大量接入,电网负荷峰谷差逐渐增大,传统发电端的有功调节手段难以完全满足电网发展需要。同时,“双碳”目标下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所带来的发电侧随机波动使电网源荷间的匹配难度增大,对电网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配电侧,分布式电源与充电负荷等带来的源荷匹配矛盾更加突出,传统的调节方式难以协调发配用的时空差异。分布式储能作为一种能量调节设备,日益受到重视,工程应用的普及带来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分布式储能在配电侧可以与分布式电源、公共电网、用户负荷等匹配建设运行,形成几种典型的应用模式。分布式储能系统的组成一般包括储能变流器(pcs)、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和柜体及柜内设备连接电缆等。
3.现有的分布式储能系统多以风冷为主,电池簇与储能变流器、空调等设备集成度低,空间的利用率不高,储能系统体积偏大,能量密度低。同时,设备的安装和维护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在现有的液冷储能系统中,储能变流器仍以风冷为主,需要开通风口,导致柜体防护等级降低。此外,现有的液冷储能系统液冷管路与电缆通常位于同层,一旦管路漏液则可能引起电缆漏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集成式储能电柜,该液冷集成式储能电柜结构紧凑,提高了能量密度,减小了储能系统体积。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液冷集成式储能电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经竖向隔架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安装有电池簇模块,位于电池簇模块的上侧安装有主控箱模块,所述主控箱模块与第一腔室内的顶部之间具有预留空间,所述第二腔室的上部安装有液冷模块,第二腔室的下部安装有储能变流器模块,位于储能变流器模块的后侧设置有输出端安装在预留空间的消防模块。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室内自下而上间隔安装有若干支撑架,所述电池簇模块包括若干个自下而上依次安装在对应支撑架上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包之间经电缆串联,所述主控箱模块安装于最上侧的支撑架上。
7.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簇模块与主控箱模块、储能变流器模块之间经电缆相连接,所述电缆经线夹固定在柜体上。
8.进一步地,所述液冷模块设置有液冷主管,所述液冷主管设置有通往各电池包的电池液冷支管以及通往储能变流器模块的储能变流器液冷支管。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腔室的中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液冷模块安装于支撑板上,液冷模块的后侧安装有倒l型的挡风板,所述挡风板的上端与第二腔室的顶部相连接,挡风板
的下端与支撑按相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挡风板的顶边及靠近第二腔室的侧边均具有向后延伸的折边。
11.进一步地,所述消防模块包括消防气瓶,所述消防气瓶的输出端口连接消防管道,所述消防管道向上延伸并伸入预留空间的顶部,消防管道的输出端安装喷头。
12.进一步地,所述消防气瓶的输出端口经电磁阀门与消防管道相连接,消防气瓶经抱箍固定在第二腔室的下部侧壁。
13.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4.1、该液冷集成式储能电柜结构紧凑,将电池包和主控箱、储能变流器、液冷机组集成在同一个柜体内,提高了能量密度,减小了储能系统体积。
15.2、该液冷集成式储能电柜的电池包和储能变流器均采用液冷方式冷却,减少了出风口,提高了柜体的防护等级。
16.3、该液冷集成式储能电柜的液冷模块具有挡风板,能够阻止热风回流。
17.4、该液冷集成式储能电柜电池簇和液冷模块、储能变流器模块分别位于柜体两侧,并且实现了管路与电缆的分层,避免因管路漏水而导致电缆漏电的风险。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前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后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去除柜体侧板后的结构示意图一;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去除柜体侧板后的结构示意图二;
22.图中:1-柜体
ꢀꢀ
2-第一腔室
ꢀꢀ
3-第二腔室
ꢀꢀ
4-电池簇模块
ꢀꢀ
5-主控箱模块
ꢀꢀ
6-预留空间
ꢀꢀ
7-液冷模块
ꢀꢀ
8-储能变流器模块
ꢀꢀ
9-隔架
ꢀꢀ
10-支撑架
ꢀꢀ
11-电缆
ꢀꢀ
12-液冷主管
ꢀꢀ
13-电池液冷支管
ꢀꢀ
14-储能变流器液冷支管
ꢀꢀ
15-支撑板
ꢀꢀ
16-挡风板
ꢀꢀ
17-折边
ꢀꢀ
18-消防气瓶
ꢀꢀ
19-消防管道
ꢀꢀ
20-喷头
ꢀꢀ
21-电磁阀门
ꢀꢀ
22-抱箍。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浅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24.参考图1至图4
25.一种液冷集成式储能电柜,包括柜体1,所述柜体内经竖向隔架9分隔为第一腔室2和第二腔室3,所述第一腔室内安装有电池簇模块4,位于电池簇模块的上侧安装有主控箱模块5,所述主控箱模块与第一腔室内的顶部之间具有预留空间6,所述第二腔室的上部安装有液冷模块7,第二腔室的下部安装有储能变流器模块8,位于储能变流器模块的后侧设置有输出端安装在预留空间的消防模块,从而使整个柜体的结构更紧凑。
26.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安装电池簇模块和主控箱模块,所述第一腔室内自下而上间隔安装有若干支撑架10,所述电池簇模块包括若干个自下而上依次安装在对应支撑架上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包之间经电缆11串联,所述主控箱模块安装于最上侧的支撑架上。
27.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簇模块与主控箱模块、储能变流器模块之间经电缆7相连接,所述电缆经线夹固定在柜体上,从而通过线夹避免电缆线杂乱。
28.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电池簇模块及储能变流器模块的水冷,所述液冷模块设置有液冷主管12,所述液冷主管设置有通往各电池包的电池液冷支管13以及通往储能变流器模块的储能变流器液冷支管14。各电池包的液冷支管之间并联,储能变流器液冷支管与并联后的电池液冷支管再并联到液冷主管上。
29.本实施例中,为了安装液冷模块,所述第二腔室的中部设置有支撑板15,所述液冷模块安装于支撑板上,液冷模块的后侧安装有倒l型的挡风板16,所述挡风板的上端与第二腔室的顶部相连接,挡风板的下端与支撑按相连接。从而通过挡风板用于阻挡热风回流。
30.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阻挡热风回流,所述挡风板的顶边及靠近第二腔室的侧边均具有向后延伸的折边17。
31.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安全性,所述消防模块包括消防气瓶18,所述消防气瓶的输出端口连接消防管道19,所述消防管道向上延伸并伸入预留空间的顶部,消防管道的输出端安装喷头20。从而更好地实现灭火。
32.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远程控制消防气瓶,所述消防气瓶的输出端口经电磁阀门21与消防管道相连接。消防气瓶经抱箍22固定在第二腔室的下部侧壁,从而实现消安气瓶的固定。
33.本实用新型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 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34.另外,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