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产养殖用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13 20:29: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水产养殖用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2.绝大多数水产动物苗种阶段的饲养需要水体内有足够数量的浮游生物才能生长良好,这些浮游生物往往是苗种成活率提高的关键。在淡水养殖中,-般不专门另外培育饵料生物,只须通过施肥或施用微生物制剂间接提高水中浮游生物的数量。如果以鲢、鳙鱼和异育银鲫为主要养殖对象,则必须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都要保持水体有一定的肥度。
3.但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人工定时泼洒有益菌以及肥料,这不仅费时费力,还有可能造成泼洒不均匀影响肥水效果;并且养殖过程中经常由于鱼苗排泄物或者食物残渣未及时清理,从而导致养殖池内的水体水质变差,影响鱼苗的生长环境。
4.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水产养殖用育苗装置,以解决上述提到的相关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产养殖用育苗装置,以解决上述提到的人工肥水费时费力、肥水泼洒不均影响肥水效果以及未及时清理池底排泄物或食物残渣影响水质的问题。
6.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水产养殖用育苗装置,包括养殖池、肥水净化系统以及移动部件,所述移动部件设于肥水净化系统底部外侧,所述养殖池两侧设有平行于养殖池边缘部的滑轨,所述移动部件与滑轨滑动连接,所述肥水净化系统一侧壁的底部设有驱动移动部件移动的驱动电机;
7.所述肥水净化系统包括造氧部件、肥水部件以及水质净化部件,2个所述造氧部件之间设有连接2个所述造氧部件的供氧管,2个所述肥水部件之间设有连接2个所述肥水部件的肥水供给管,2个所述水质净化部件之间设有连接2个所述水质净化部件的净化管;所述供氧管、肥水供给管以及净化管均采用u形管,所述u形管位于养殖池内的管壁均设有若干个通孔;
8.所述肥水净化系统设有控制处理系统以及供电设备。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肥水净化系统,便于实现水质改善以及水体保持肥水状态,从而有利于鱼苗的成长以及提高鱼苗的存活率;通过移动部件,便于在养殖池的两侧匀速移动;通过滑轨,便于移动部件带动肥水净化系统在养殖池两侧平行移动,从而带动供氧管、肥水供给管以及净化管在养殖池内平行移动;通过驱动电机,便于驱动移动部件在滑轨内匀速移动;
10.通过造氧部件,便于为养殖池提供氧气;通过肥水部件,便于控制改善养殖池内水体的水质,以及便于使养殖池内的水体保持肥水的状态;通过水质净化部件,便于除去养殖池内鱼苗的排泄物以及食物残渣,从而保证养殖池内水体的水质;通过供氧管,便于将造氧部件的氧气输送到养殖池内;通过肥水供给管,便于将肥水部件制造混合的肥水输送到养
殖池内;通过净化管,便于在水质净化部件的作用下吸取养殖池底部的排泄物以及食物残渣;通过通孔,便于氧气以及肥水的排放和吸取排泄物到水质净化部件中进行净化;
11.通过控制处理系统,便于对整个装置设备进行自动化控制,从而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通过供电设备,便于为整个装置设备提供电力支持。
12.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质净化部件包括净化泵、杂质过滤器、离子发生器以及蓄水罐,所述水质净化部件的一侧设有净化进水口,所述净化进水口一端与净化管连接,所述净化进水口的另一端与净化泵连接,所述净化泵远离净化进水口的一端与杂质过滤器连接,所述杂质过滤器远离净化泵的一端与离子发生器连接;所述离子发生器远离杂质过滤器的一端与蓄水罐贯通连接;所述蓄水罐的顶部设有出水口。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净化泵,便于通过净化管抽取养殖池底部的排泄物以及食物残渣,通过杂质过滤器,便于过滤净化泵抽取到的水体中较大的污染物;通过离子发生器,便于过滤杂质过滤器不能够过滤的微小有害离子;通过蓄水罐,便于存储过滤后的干净的水体。
14.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肥水部件包括肥水供给泵、肥水混合罐、菌落罐、吸水管以及吸水泵,所述肥水供给泵一端与肥水供给管连接,所述肥水供给泵的另一端与肥水混合罐连接,所述肥水混合罐的侧壁分别与菌落罐以及吸水泵连接,所述吸水泵的吸水端与吸水管连接,所述吸水管远离吸水泵的一端设于蓄水罐内。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肥水供给泵,便于控制形成的肥水从肥水供给管内排放到养殖池内;通过肥水混合罐,便于将有益菌或者一些有益成分与水源混合,从而形成肥水;通过菌落罐,便于工作人员按量添加有益菌数量;通过吸水管,便于与水质净化部件中的蓄水罐连接,从而为肥水的混合提供水源;通过吸水泵,便于吸水管能够吸取蓄水罐内的水源。
1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造氧部件包括氧气瓶、气压泵;所述气压泵的一端与供氧管连接,所述气压泵的另一端与氧气瓶固定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氧气瓶,便于提供氧气;通过气压泵,便于通过供氧管将氧气瓶内的氧气输入到养殖池内,从而达到供氧的效果。
1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处理系统包括控制芯片以及控制按钮。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芯片,便于控制整个装置;通过控制按钮,便于工作人员根据情况输入控制命令。
2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净化管上的通孔设于靠近养殖池底部的一侧,所述净化管的通孔上设有漏斗管,所述漏斗管的管口设有网筛。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漏斗管,便于更加靠近养殖池底部以及增大与养殖池底部的覆盖面积,从而防止误吸鱼苗对鱼苗造成损伤;通过网筛,便于防止鱼苗的吸入。
22.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肥水混合罐底部设有混合搅拌器,所述肥水混合罐底部外侧设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端与混合搅拌器固定连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混合搅拌器,便于将加入到肥水混合罐内的水源以及有益菌混合均匀融合,防止有益菌沉底影响肥水的保持;通过搅拌电机,便于带动混合搅拌器转动。
24.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供氧管位于养殖池内且靠近水面的位置;所述肥水供
给管位于养殖池内中部位置;所述净化管位于养殖池内且靠近底部的位置。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供氧管位于养殖池内且靠近水面的位置,便于在净化管吸取底部的排泄物的同时,利用鱼苗的好氧性将绝大部分鱼苗带到靠近水面的位置,从而保证吸取净化工作的正常进行以及对鱼苗形成保护;通过肥水供给管位于养殖池内中部位置,便于肥水与养殖池内的水体均匀混合;通过净化管位于养殖池内且靠近底部的位置,便于净化管能够快速且全面准确的吸取底部的排泄沉淀物,从而加强对水质的改善。
26.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7.1.在本发明中,通过造氧机将鱼苗引导到养殖池靠近水面的位置,水质净化器同时在底部进行排泄物以及食物残渣的吸取净化,从而对水体的水质进行改善并同时对鱼苗进行了保护;
28.2.在本发明中,通过肥水机利用水质净化器过滤的水源进行肥水的混合制作,实现了水体的循环,从而防止水资源的浪费;
29.3.在本发明中,通过肥水净化系统以及滑轨的配合,使得肥水净化系统在养殖池两侧匀速移动,从而使得供氧管、肥水供给管以及净化管在养殖池内匀速的移动,从而使肥水与养殖池内的水体充分均匀的混合以及对养殖池内的排泄物进行无死角的吸除;
30.4.在本发明中,通过控制处理系统自动控制肥水净化系统的运行,从而解决了传统技术中人工泼洒费时费力的问题;通过肥水净化系统在滑轨上匀速的运行,从而解决了人工泼洒不均的问题。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水产养殖用育苗装置的结构图;
3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水产养殖用育苗装置中肥水净化系统的内部结构图;
3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水产养殖用育苗装置中肥水混合罐的内部结构图;
34.图4是图1中a处的放大剖视图。
35.图中:1、养殖池;2、肥水净化系统;3、移动部件;4、滑轨;5、驱动电机;6、供氧管;7、肥水供给管;8、净化管;9、通孔;10、控制处理系统;11、供电设备;12、净化进水口;13、出水口;14、漏斗管;15、网筛;16、搅拌电机;17、混合搅拌器;201、造氧部件;202、肥水部件;203、水质净化部件;201a、氧气瓶;201b、气压泵;202a、肥水供给泵;
36.202b、肥水混合罐;202c、菌落罐;202d、吸水管;202f、吸水泵;203a、净化泵;203b、杂质过滤器;203c、离子发生器;203d、蓄水罐;1001、控制芯片;1002、控制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8.实施例:一种水产养殖用育苗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养殖池1、肥水净化系统2以及移动部件3,养殖池1的大小采用10m*10m*1.5m的尺寸修建,移动部件3固定安装于肥水净化系统2底部外侧,移动部件3采用10组滑轮组,养殖池1两侧固定安装有平行于养殖池1边缘部的滑轨4,移动部件3与滑轨4滑动连接,肥水净化系统2一侧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移动部件3移动的驱动电机5;
39.肥水净化系统2包括造氧部件201、肥水部件202以及水质净化部件203,2个造氧部
件201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接2个造氧部件201的供氧管6,2个肥水部件202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接2个肥水部件202的肥水供给管7,2个水质净化部件203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接2个水质净化部件203的净化管8;供氧管6、肥水供给管7以及净化管8均采用u形管,1根u形管通过5根ppr管以及90
°
弯头固定连接而成,u形管位于养殖池1内的管壁均设有若干个通孔9;
40.当只需要造氧或者肥水时,造氧部件201和肥水部件202可单独运行。
41.肥水净化系统2固定安装有控制处理系统10以及供电设备11,控制处理系统10以及供电设备11设于肥水净化系统2的侧壁。
4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肥水净化系统2,便于实现水质改善以及水体保持肥水状态,从而有利于鱼苗的成长以及提高鱼苗的存活率;通过移动部件3,便于在养殖池1的两侧匀速移动;通过滑轨4,便于移动部件3带动肥水净化系统2在养殖池1两侧平行移动,从而带动供氧管6、肥水供给管7以及净化管8在养殖池1内平行移动;通过驱动电机5,便于驱动移动部件3在滑轨4内匀速移动;
43.通过造氧部件201,便于为养殖池1提供氧气;通过肥水部件202,便于控制改善养殖池1内水体的水质,以及便于使养殖池1内的水体保持肥水的状态;通过水质净化部件203,便于除去养殖池1内鱼苗的排泄物以及食物残渣,从而保证养殖池1内水体的水质;通过供氧管6,便于将造氧部件201的氧气输送到养殖池1内;通过肥水供给管7,便于将肥水部件202制造混合的肥水输送到养殖池1内;通过净化管8,便于在水质净化部件203的作用下吸取养殖池1底部的排泄物以及食物残渣;通过通孔9,便于氧气以及肥水的排放和吸取排泄物到水质净化部件203中进行净化;
44.通过控制处理系统10,便于对整个装置设备进行自动化控制,从而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通过供电设备11,便于为整个装置设备提供电力支持。
45.水质净化部件203包括净化泵203a、杂质过滤器203b、离子发生器203c以及蓄水罐203d,水质净化部件203的一侧开凿有净化进水口12,净化进水口12一端与净化管8连接,净化进水口12的另一端与净化泵203a连接,净化泵203a远离净化进水口12的一端与杂质过滤器203b连接,杂质过滤器203b远离净化泵203a的一端与离子发生器203c连接;离子发生器203c远离杂质过滤器203b的一端与蓄水罐203d贯通连接;蓄水罐203d的顶部开凿有出水口13。
46.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净化泵203a,便于通过净化管8抽取养殖池1底部的排泄物以及食物残渣,通过杂质过滤器203b,便于过滤净化泵203a抽取到的水体中较大的污染物;通过离子发生器203c,便于过滤杂质过滤器203b不能够过滤的微小有害离子;通过蓄水罐203d,便于存储过滤后的干净的水体。
47.肥水部件202包括肥水供给泵202a、肥水混合罐202b、菌落罐202c、吸水管202d以及吸水泵202f,肥水供给泵202a一端与肥水供给管7连接,肥水供给泵202a的另一端与肥水混合罐202b连接,肥水混合罐202b的侧壁分别与菌落罐202c以及吸水泵202f连接,吸水泵202f的吸水端与吸水管202d连接,吸水管202d远离吸水泵202f的一端放置于蓄水罐203d内。
4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肥水供给泵202a,便于控制形成的肥水从肥水供给管7内排放到养殖池1内;通过肥水混合罐202b,便于将有益菌或者一些有益成分与水源混合,从而形成肥水;通过菌落罐202c,便于工作人员按量添加有益菌数量;通过吸水管202d,便于与水
质净化部件203中的蓄水罐203d连接,从而为肥水的混合提供水源;通过吸水泵202f,便于吸水管202d能够吸取蓄水罐203d内的水源。
49.造氧部件201包括氧气瓶201a、气压泵201b;气压泵201b的一端与供氧管6连接,气压泵201b的另一端与氧气瓶201a固定连接。
5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氧气瓶201a,便于提供氧气;通过气压泵201b,便于通过供氧管6将氧气瓶201a内的氧气输入到养殖池1内,从而达到供氧的效果。
51.控制处理系统10包括控制芯片1001以及控制按钮1002,控制芯片1001采用stm32单片机控制,两侧的肥水净化系统2通过线路连接达到同一控制的目的。
5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芯片1001,便于控制整个装置,并且通过控制芯片1001可以对肥水净化系统2进行定时,比如每隔10天对池底的排泄物进行处理净化、每隔5天对养殖池1内进行供氧或者每隔20天对养殖池1进行水质改善;通过控制按钮1002,便于工作人员根据情况输入控制命令。
53.净化管8上的通孔9设于靠近养殖池1底部的一侧,净化管8的通孔9上固定安装有漏斗管14,漏斗管14的管口固定安装有网筛15,网筛15的孔径大小为3mm*3mm。
5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漏斗管14,便于更加靠近养殖池1底部以及增大与养殖池1底部的覆盖面积,从而防止误吸鱼苗对鱼苗造成损伤;通过网筛15,便于防止鱼苗的吸入。
55.肥水混合罐202b底部设有混合搅拌器17,肥水混合罐202b底部外侧设有搅拌电机16,搅拌电机16的输出端与混合搅拌器17固定连接。
56.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混合搅拌器17,便于将加入到肥水混合罐202b内的水源以及有益菌混合均匀融合,防止有益菌沉底影响肥水的保持;通过搅拌电机16,便于带动混合搅拌器17转动。
57.供氧管6位于养殖池1内且靠近水面的位置;肥水供给管7位于养殖池1内中部位置;净化管8位于养殖池1内且靠近底部的位置。
5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供氧管6位于养殖池1内且靠近水面的位置,便于在净化管8吸取底部的排泄物的同时,利用鱼苗的好氧性将绝大部分鱼苗带到靠近水面的位置,从而保证吸取净化工作的正常进行以及对鱼苗形成保护;通过肥水供给管7位于养殖池1内中部位置,便于肥水与养殖池1内的水体均匀混合;通过净化管8位于养殖池1内且靠近底部的位置,便于净化管8能够快速且全面准确的吸取底部的排泄沉淀物,从而加强对水质的改善。
59.工作原理:在需要使用时,首先向造氧部件201内补充氧气瓶201a以及菌落罐202c内补充有益菌;然后工作人员通过控制按钮1002控制肥水净化系统2开始运行,并控制养殖池1两侧的肥水净化系统2同步匀速的移动,造氧部件201通过供氧管6将氧气供给到养殖池1水体上层,将鱼苗吸引到养殖池1的上层,同时底部的净化管8在水质净化部件203的辅助下对底部的鱼苗排泄物以及食物残渣进行清理;
60.在单独使用造氧部件201或者肥水部件202时,操作方式以及工作原理同上。
61.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