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发动机进气管出气口处的防结冰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2-25 09:14: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油车发动机的进气管,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管出气口处的防结冰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车辆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工作过程为:低温空气气流依次经由空气滤清器、发动机进气管后进入发动机,而曲轴箱油汽气流自曲轴箱通风管(简称曲通管)后进入发动机进气管。
3.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温差极大,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气温常见-20℃~-30℃,最低会低于-40℃。在这种自然环境下,配备如上曲轴箱通风系统的车辆,行车过程中曲通管内出来的曲轴箱热油汽,在与空气滤清器进气管交汇口处,因为冷热空气积聚,容易导致此处结冰而堵塞曲通管,从而导致曲轴箱内压力升高,甚至引起油封漏油、油封脱落、损坏发动机,后果严重。
4.为了防止曲通管因结冰而堵塞,部分车型采用曲通管接头电加热的方案,然而该方案需电控数据介入控制,控制复杂,开发成本较高;部分车型采用冷却液加热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要增加独立的冷却液循环装置,不利于整车成本、重量的控制。还有部分车型采用独立集液盒,集液盒和进气管主管体焊接形式,但该形式需要额外投入集液盒模具及焊接工装。
5.cn213331221u一种曲通管防结冰结构,在发动机进气管集成集液盒,集液盒用于混合自发动机进气管进入的冷空气和来自曲通管的热空气,集液盒靠近燃油车曲轴箱通风管与发动机进气管接口处以防止该处结冰,但是常规集液盒为外挂式,即通过胶管连接或者通过焊接方式外挂至进气管上,集液盒占用空间较大、额外投入集液盒模具及焊接工装且影响发送机内的布局,而且集液盒与主管路焊接,导致生产效果较低且易出现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管出气口处的防结冰结构,目的在于取消外挂集液盒,在进气管内集成防结冰结构,便于生产装配,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故障率。
7.一种发动机进气管出气口处的防结冰结构,包括由上壳体和下壳体对接形成的管体,在所述上壳体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在所述下壳体的内壁上对应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对接形成集液室,所述集液室位于所述管体的出气端端部,在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集液室相连通的进气接头,在所述集液室的内壁上开设有热气出口,在所述热气出口处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热气出口与所述管体内气体流道的引导通道。
8.为扩大集液室的空间,同时避免热气出口和进气管内消声管产生干涉,进一步为:在所述管体内卡接有消声管,所述引导通道一体化设置在所述消声管出口端端口处的侧壁
上。从而使集液室内的热气经热气出口和引导通道进入消声管内并与管体内的冷空气混合,管体内的冷空气和引导通道处的热空气相遇,在引导通道的内壁上冷凝处液滴并结冰。
9.为延长热气在集液室内的时间,进一步为:所述进气接头出气口的朝向与所述集液室热气出口的朝向垂直设置。
10.为匹配增压器的入口和安装空间,进一步为:所述管体出气端端部的气体流道为弧形结构且绕设在所述集液室一侧,所述热气出口对应位于所述弧形结构远离所述管体出气口的一端。
11.为使热气进入集液室内不被迅速排出,进一步为:所述进气接头的出气口与所述弧形结构的中部相对应。从而使进气接头的出气口与集液室的热气出口错开一定的距离,进而避免热气进入集液室内被迅速排出。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进气管内集成集液室,集液室内的热气进入进气管内与冷空气混合并通过引导通道内壁进行凝结水滴和承载冰块,从而有效防止进气管出气口处结冰;在进气管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集成集液室,减少了生产模具的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装配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集液室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下壳体和消声管配合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壳体和消声管配合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上壳体;11、第一凹槽;2、下壳体;21、第二凹槽;3、进气接头;4、弧形结构;5、集液室;51、热气出口;6、消声管;61、引导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实例中的左、中、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19.一种发动机进气管出气口处的防结冰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由上壳体1和下壳体2对接形成的管体,结合图4所示,在所述上壳体1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1,结合图3所示,在所述下壳体2的内壁上对应所述第一凹槽11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凹槽21,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21对接形成集液室5,所述集液室5位于所述管体的出气端端部,所述管体出气端端部的气体流道为弧形结构4且绕设在所述集液室5一侧,在所述上壳体1上设置有与所述集液室5相连通的进气接头3,所述进气接头3的出气口与所述弧形结构4的中部相对应,在所述集液室5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管体内气体流道相连通的热气出口51,结合图3和图4所示,热气出口51由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21两者槽口处的缺口对接后形成,所述热气出口51对应位于所述弧形结构4远离所述管体出气口的一端,所述进气接头3
出气口的朝向与所述集液室5热气出口51的朝向垂直设置。
20.其中,在所述管体内卡接有消声管6,所述消声管6出口端端口处的侧壁上一体化设置有与所述热气出口51对接设置的引导通道61。
2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进气管的出气口与增压器的进气口相连通,进气管的进气口进入的气体为大气中的低温气体,进气接头3外接曲轴箱通风管,曲轴箱内的气体温度高于进气管内的气体温度,热气从曲轴箱内经通风管、进气接头3进入集液室5后在集液室5内扩散并使集液室5的温度提高,而后热气从热气出口51进入进气管后与进气管内的冷气混合,混合后的气体绕集液室5的侧壁流动并进入增压器,由于集液室5内的热气在引导通道61处与冷气接触,在引导通道61的内壁上冷凝后形成液滴并结冰,从而避免在管体的气体流道内结冰而堵塞管体,从而有效避免进气管的出气口处结冰。
2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动机进气管出气口处的防结冰结构,包括由上壳体和下壳体对接形成的管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壳体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在所述下壳体的内壁上对应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对接形成集液室,所述集液室位于所述管体的出气端端部,在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集液室相连通的进气接头,在所述集液室的内壁上开设有热气出口,在所述热气出口处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热气出口与所述管体内气体流道的引导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进气管出气口处的防结冰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体内卡接有消声管,所述引导通道一体化设置在所述消声管出口端端口处的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进气管出气口处的防结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出气端端部的气体流道为弧形结构且绕设在所述集液室一侧,所述热气出口对应位于所述弧形结构远离所述管体出气口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进气管出气口处的防结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接头出气口的朝向与所述集液室热气出口的朝向垂直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进气管出气口处的防结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接头的出气口与所述弧形结构的中部相对应。

技术总结
一种发动机进气管出气口处的防结冰结构,包括由上壳体和下壳体对接形成的管体,在上壳体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在下壳体的内壁上对应第一凹槽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对接形成集液室,集液室位于管体的出气端端部,在上壳体上设置有与集液室相连通的进气接头,在集液室的内壁上开设有热气出口,在热气出口处设置有用于连通热气出口与管体内气体流道的引导通道。在进气管内集成集液室,集液室内的热气进入进气管内与冷空气混合并通过引导通道内壁进行凝结水滴和承载冰块,从而有效防止进气管出气口处结冰;在进气管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集成集液室,减少了生产模具的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装配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了生产成本。了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壮 郭晓琦 朱晨曦 孔晓梦 王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平和滤清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8
技术公布日:2022/12/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