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适用于低负荷的层燃炉SCR脱硝节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3-01-05 08:56: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低负荷的层燃炉scr脱硝节能系统,包括:测温传感器(1)、喷氨格栅(2)、导流叶片(3)、整流格栅(4)及催化装置(5),所述测温传感器(1)、所述喷氨格栅(2)、所述导流叶片(3)、所述整流格栅(4)和所述催化装置(5)沿所述层燃炉的排烟管(6)的排烟方向依次安装在所述排烟管(6)的内管壁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高温烟管(7)、第一阀门(8)、高温引风机(9)、第二高温烟管(10)及第二阀门(11),所述层燃炉对应其预热区的炉拱(12)侧壁开设有取烟孔(13);所述第一高温烟管(7)一端的进烟口与所述取烟孔(13)固定且连通;所述第一阀门(8)安装在所述第一高温烟管(7)的外管壁上且可封闭所述第一高温烟管(7)的内孔;所述高温引风机(9)一端的进烟口与所述第一高温烟管(7)另一端的出烟口连通;所述第二高温烟管(10)一端的进烟口与所述高温引风机(9)的出烟口连通,所述第二高温烟管(10)另一端的出烟口与所述排烟管(6)的内部连通且沿所述排烟管(6)排烟方向置于所述测温传感器(1)的前端;所述第二阀门(11)安装在所述第二高温烟管(10)的外管壁上且可封闭所述第二高温烟管(10)的内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低负荷的层燃炉scr脱硝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余能回收装置(14)、第二余能回收装置(15)和节能装置(16),所述第一余能回收装置(14)、所述第二余能回收装置(15)和所述节能装置(16)均安装在所述排烟管(6)的内管壁上,所述第一余能回收装置(14)沿所述排烟管(6)排烟方向置于所述第二高温烟管(10)出烟口的前端,所述第二余能回收装置(15)沿所述排烟管(6)的排烟方向置于所述催化装置(5)的后端,所述节能装置(16)沿所述排烟管(6)的排烟方向置所述第二余能回收装置(15)的后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低负荷的层燃炉scr脱硝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余能回收装置(14)和所述第二余能回收装置(15)的结构相同且均包括弯管(17)、安装板条(18)和多个肋片(19),所述安装板条(18)固定在所述排烟管(6)的内管壁上;所述弯管(17)沿所述排烟管(6)的排烟方向呈s型布置且固定在所述安装板条(18)上,所述弯管(17)两端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穿出所述排烟管(6)的管壁,所述第二余能回收装置(15)的弯管(17)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余能回收装置(14)的弯管(17)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余能回收装置(15)的弯管(17)的进水口与外界水源连通,所述第一余能回收装置(14)的弯管(17)的出水口与所述层燃炉的原省煤器连通;多个所述肋片(19)均沿所述层燃炉的排烟管(6)的排烟方向固定在弯管(17)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低负荷的层燃炉scr脱硝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17)采用碳素钢材质,其直径为28mm-34mm;所述肋片(19)长度为3mm-5mm,宽度为1mm-2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低负荷的层燃炉scr脱硝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尘器(20),所述除尘器(20)的进烟口与所述层燃炉的排烟管(6)的出烟口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低负荷的层燃炉scr脱硝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风机(21),所述引风机(21)的进烟口与所述除尘器(20)的出烟口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低负荷的层燃炉scr脱硝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烟囱(22),所述烟囱(22)的进烟口与所述引风机(21)的出烟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低负荷的层燃炉scr脱硝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烟孔(13)的孔径为180mm-220m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低负荷的层燃炉scr脱硝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温烟管(7)和所述第二高温烟管(10)均采用304不锈钢材质。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低负荷的层燃炉scr脱硝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装置(5)为上下两个且均采用蜂窝式烟气脱硝催化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低负荷的层燃炉SCR脱硝节能系统,包括:测温传感器、喷氨格栅、导流叶片、整流格栅、催化装置、第一高温烟管、第一阀门、高温引风机、第二高温烟管及第二阀门,本实用新型取消传统SCR脱硝节能系统的额外热源,通过设计第一高温烟管、高温引风机和第二高温烟管,可以将层燃炉预热区内带有高热量的烟气引入层燃炉的排烟管内并与排烟管内原有的低温烟气混合,形成高于300℃的混合烟气,满足喷氨格栅、导流叶片、整流格栅和催化装置的工作温度要求,大幅降低低负荷运行过程中NOx的排放量,帮助层燃炉实现超低排放水平。帮助层燃炉实现超低排放水平。帮助层燃炉实现超低排放水平。


技术研发人员:季鹏 胡鹏龙 边福忠 王振宇 王凇 李卓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惠环保新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29
技术公布日:2023/1/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