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电池包的防护板组件、电池包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3-01-14 13:24: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池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电池包的防护板组件、电池及车辆。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为了判断电池包是否冲击受损,通常是在护板与托盘之间安装力传感器,并采集碰撞时力传感器的力值,当力值大于某一值时,则判定为护板受到碰撞。但是目前力传感器的位置固定、数量有限,导致力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并不能覆盖整个护板面,从而无法准确判断出护板的碰撞区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电池包的防护板组件,该防护板组件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出碰撞区域,确定防护板组件冲击破损区域的大小,进而提高了防护板组件检测精度。
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防护板组件的电池包。
5.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池包的车辆。
6.根据本技术的用于电池包的防护板组件,防护板组件包括:防护板;碰撞感应件,所述碰撞感应件与所述防护板在厚度方向上重叠设置且包括:多个感应部,多个所述感应部在所述防护板的延伸方向上彼此间隔布置以覆盖所述防护板;其中,多个所述感应部彼此并联设置;检测件,所述检测件与所述碰撞感应件相连且适于在所述防护板和/或所述碰撞感应件被击穿后确定与击穿区域正对的感应部的位置。
7.根据本技术的用于电池包的防护板组件,该防护板组件的碰撞感应件与防护板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布置,碰撞感应件包括多个感应部,多个感应部间隔布置并覆盖防护板,增加了感应部的检测范围,使碰撞感应件的检测范围更大。检测件与碰撞感应件相连,在对应区域的感应部被击穿后,检测件可以判断出与该感应部对应的碰撞区域以及碰撞力的大小,检测件可以将将上述碰撞信息及时传递给驾驶员。因此,该防护板组件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出碰撞区域,确定防护板组件冲击破损区域的大小,进而提高了防护板组件检测精度。
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碰撞感应件构造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碰撞感应件在所述防护板组件的厚度方向上依次布置;其中多个所述碰撞感应件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多个第一感应部,多个所述第一感应部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多个所述碰撞感应件中的至少另一个设置有多个第二感应部,多个所述第二感应部在第二方向上间隔布置。
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任意一个所述第一感应部与第二方向上排布的每个第二感应部对应,所述防护板组件被击穿后根据被击穿的所述第一感应部以及与该第一感应部对应的被击穿的第二感应部确定所述防护板组件的击穿位置。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彼此正交。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感应部呈多排多列的布置以覆盖所述防护板。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感应部构造为连接线,所述连接线呈蛇形排布或回形排布。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防护板包括: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与所述第二防护板在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防护板与所述第二防护板之间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碰撞感应件设置于缓冲层与所述第一防护板之间和/或所述缓冲层与所述第二防护板之间。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碰撞感应件包括:第一碰撞感应件,所述第一碰撞感应件设置于所述缓冲层与所述第一防护板之间;第二碰撞感应件,所述第二碰撞感应件设置于所述缓冲层与所述第二防护板之间;其中,第一防护板位于电池包的下侧,所述第二防护板位于所述第一防护板的下侧,所述检测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碰撞感应件和所述第二碰撞感应件相连,所述检测件根据所述第一碰撞感应件与所述第二碰撞感应件的击穿情况判断所述防护板组件的击穿程度。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防护板组件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检测件相连且适于在所述第一碰撞感应件和/或所述第二碰撞感应件被击穿后发出报警信号。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防护板与所述第二防护板均构造为玻璃纤维板,所述缓冲层构造为发泡板。
17.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电池包。
18.根据本技术的电池包包括电池包本体和防护板组件,所述防护板组件设置于所述电池包本体的底部且构造为上述的防护板组件。由于本技术的电池包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防护板组件,因此该电池包收到冲击时,电池包本体底部的防护板组件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出碰撞区域,确定电池包冲击破损区域的大小,进而提高了电池包检测精度以及可靠性。
19.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技术的车辆。
20.根据本技术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电池包,由于本技术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电池包,因此该车辆的底部受到冲击时,车辆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出碰撞区域,并确定对应碰撞区域处电池包冲击破损区域的大小,及时通知驾驶员电池包的受损情况及碰撞威胁的大小,提高了该车辆的检测精度以及安全性。
21.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2.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3.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防护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碰撞感应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碰撞感应件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
28.电池包10,电池包本体11,防护板组件12,
29.第一防护板121,第一碰撞感应件122,第一感应部1221,缓冲层123,
30.第二碰撞感应件124,第二感应部1241,第二防护板125。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2.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电池包10的防护板组件12,防护板组件12包括防护板、碰撞感应件和检测件。碰撞感应件与防护板在厚度方向上重叠设置且包括:多个感应部,多个感应部在防护板的延伸方向上彼此间隔布置以覆盖防护板;其中,多个感应部彼此并联设置,检测件与碰撞感应件相连且适于在防护板和/或碰撞感应件被击穿后确定与击穿区域正对的感应部的位置。
33.相关技术中,为了判断电池包是否冲击受损,通常是在护板与托盘之间安装力传感器,并采集碰撞时力传感器的力值,当力值大于某一值时,则判定为护板受到碰撞。但是目前力传感器的位置固定、数量有限,导致力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并不能覆盖整个护板面,从而无法准确判断出护板的碰撞区域。
34.具体而言,结合图2所示,防护板组件12包括防护板、碰撞感应件和检测件。防护板设置在电池包10的底部,当车辆收到底部冲击时,防护板可以吸收冲击力,从而降低冲击力对电池包10的危害。碰撞感应件与防护板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布置,碰撞感应件可以判定出受碰撞区域,并传递出电信号。
35.其中,碰撞感应件可以包括多个感应部,多个感应部可以在防护板的延伸方向上彼此间隔布置以覆盖防护板,增加感应部的检测范围,使其能够检测整个防护板上的受碰撞区域。检测件与碰撞感应件相连,并且检测件可以在防护板和/或碰撞感应件被击穿后确定与击穿区域正对的感应部的位置,及时将信息传递给驾驶员。
36.简言之,根据本技术的用于电池包的防护板组件,该防护板组件的碰撞感应件与防护板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布置,碰撞感应件包括多个感应部,多个感应部间隔布置并覆盖防护板,增加了感应部的检测范围,使碰撞感应件的检测范围更大。检测件与碰撞感应件相连,在对应区域的感应部被击穿后,检测件可以判断出与该感应部对应的碰撞区域以及碰撞力的大小,检测件可以将并将上述碰撞信息及时传递给驾驶员。因此,该防护板组件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出碰撞区域,确定防护板组件冲击破损区域的大小,进而提高了防护板组件检测精度。
3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碰撞感应件构造为多个,并且多个碰撞感应件在防护板组件12的厚度方向上依次布置,通过将碰撞感应件构造为多个,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防护板的碰撞区域。其中,多个碰撞感应件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多个第一感应部1221,多个第一感应部1221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多个碰撞感应件中的至少另一个设置有多个第二感应部1241,多个第二感应部1241在第二方向上间隔布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感应部1221可以设置为8个,第二感应部1241也可以设置为8个。
3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任意一个第一感应部1221与第二方向上排布的每个第二感应部1241对应,在防护板组件12被击穿后,根据被击穿的第一感应部1221以及与该第
一感应部1221对应的被击穿的第二感应部1241确定防护板组件12的击穿位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8个第一感应部1221与8个第二感应部1241对应设置,可以进一步限定出64个区域,在防护板组件12被击穿后,可以进一步判断击穿的位置所对应的区域,保证防护板组件12可以精确定位出击穿的位置,但本技术不限于此,当第一感应部1221与第二感应部1241的数量增加时,限定的区域数量也会增加,防护板组件12可以更为准确地判断击穿的位置。
3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彼此正交,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可以为长度方向,第二方向可以为宽度方向,通过将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彼此正交,可以保证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一感应部1221在第二方向上间隔布置第二感应部1241对应的位置面积相同,便于判断防护板组件12的击穿区域。
4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感应部呈多排多列的布置,并且多个感应部可以覆盖防护板,增加了感应部的检测范围,使防护板组件12的检测范围更大,更加准确地判断出碰撞区域,确定防护板组件12冲击破损区域的大小,进而提高了防护板组件12检测精度。。
4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感应部构造为连接线,连接线呈蛇形排布或回形排布,其中,电流流经连接线,构成并联电路,检测件可以读取多个蛇形电路或回形电路之间的电压信号,并通过判断电压值的高低电平变化来判断蛇形电路或回形电路内部是否有断路情况,从而间接判断防护板的受损情况,其中,连接线可以构造为极薄的铜丝或竹炭丝等受力易断裂的材料,检测件可以构造为包括单片机的控制器,单片机能够以一定频率不间断读取多个蛇形电路或回形电路的电压从而判断对应的感应部是否断开。
4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防护板包括第一防护板121和第二防护板125,第一防护板121与第二防护板125在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一防护板121与第二防护板125之间设置有缓冲层123,碰撞感应件设置在缓冲层123与第一防护板121之间和/或缓冲层123与第二防护板125之间,其中,第一防护板121、缓冲层123和第二防护板125之间可以通过热压或粘胶的方式复合,并且第一防护板121、缓冲层123和第二防护板125可以提高防护板组件12的防碰撞能力。
4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碰撞感应件包括第一碰撞感应件122和第二碰撞感应件124。第一碰撞感应件122设置在缓冲层123与第一防护板121之间,第二碰撞感应件124设置在缓冲层123与第二防护板125之间。其中,第一防护板121位于电池包10的下侧,第二防护板125位于第一防护板121的下侧,检测件分别与第一碰撞感应件122和第二碰撞感应件124相连,检测件根据第一碰撞感应件122与第二碰撞感应件124的击穿情况判断防护板组件12的击穿程度。
44.具体地,若第一碰撞感应件122和第二碰撞感应件124均有断路区域,则判断碰撞力击穿整块防护板组件12,此时冲击力对电池包10的威胁较大,并根据第一感应部1221和第二感应部1241可以确定出具体的冲击区域及冲击破损区域大小;若只有第二碰撞感应件124有断路区域,则判断碰撞力只击第二防护板125,此时冲击力对电池包10的威胁较小,并根据第一感应部1221和第二感应部1241可以确定出具体的冲击区域及冲击破损区域大小;若第一碰撞感应件122和第二碰撞感应件124无断路区域,此时冲击力对电池包10的无威胁。
4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防护板组件12还包括报警装置,报警装置与检测件相连,并且在第一碰撞感应件122和/或第二碰撞感应件124被击穿后,报警装置可以发出报警信号,以提醒驾驶员目前电池包10的受冲击部位及破损情况。
4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防护板121与第二防护板125均构造为玻璃纤维板,缓冲层123构造为发泡板,其中,玻璃纤维板具有绝缘性好、耐热性强以及抗腐蚀性好等优点,发泡板具有密度系数小、抗冲击能力高的优点。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电池包10。
47.根据本技术的电池包10包括电池包本体11和防护板组件12,防护板组件12设置在电池包本体11的底部且构造为上述的防护板组件12。
48.由于本技术的电池包10设置有电池包本体11和上述实施例的防护板组件12,因此该电池包10收到冲击时,电池包本体11底部的防护板组件12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出碰撞区域,确定电池包10冲击破损区域的大小,进而提高了电池包10检测精度以及可靠性。
49.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技术的车辆。
50.根据本技术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电池包10,由于本技术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电池包10,因此该车辆的底部受到冲击时,车辆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出碰撞区域,并确定对应碰撞区域处电池包10冲击破损区域的大小,及时通知驾驶员电池包10的受损情况及碰撞威胁的大小,提高了该车辆的检测精度以及安全性。
5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5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5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
5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5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