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灯具单元的制作方法

2023-02-19 11:18: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发光元件及反射镜支持于散热器的灯具单元。


背景技术:

2.以往,作为设有发光元件及使得来自该发光元件的射出光向着单元前方反射的反射镜的灯具单元的构成,发光元件及反射镜支持于散热器的灯具单元为人们所公知。
3.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作为这样的灯具单元,构成为在散热器形成用于载置反射镜的载置面,反射镜在其左右一对凸缘部以与载置面面接触的状态螺钉紧固在散热器。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9770号公报
5.在所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灯具单元中,反射镜相对散热器的支持通过螺钉紧固进行,当螺钉紧固时,担心因作用在左右一对凸缘部的压缩力引起反射镜主体变形。
6.并且,若发生这种反射镜主体变形,担心由来自其反射面的反射光形成的配光图案从本来形状发生扭曲。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状况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具单元,在发光元件及反射镜支持于散热器的灯具单元中,不会使反射镜主体意外地变形,而能由散热器进行反射镜的支撑。
8.本发明通过在反射镜相对散热器的支撑结构施以改进,实现所述目的。
9.即,本发明涉及的灯具单元包括:
10.发光元件;
11.反射镜,使来自所述发光元件的射出光向单元前方反射;以及
12.散热器,支撑所述发光元件和所述反射镜,
13.所述灯具单元的特征在于:
14.在所述散热器形成用于载置所述反射镜的载置面,
15.所述反射镜设有反射镜主体和左右一对凸缘部,在所述左右一对凸缘部,与所述载置面面接触,
16.在所述散热器形成从所述载置面突出的左右一对挂钩部,
17.在所述左右一对凸缘部的与所述左右一对挂钩部对应的位置,形成左右一对开口部,
18.所述反射镜构成为,在所述左右一对挂钩部插入所述左右一对开口部的状态下,沿着所述载置面朝所需要方向滑动,通过所述左右一对开口部的周缘部与所述左右一对挂钩部卡合,进行相对于所述散热器的上下方向的定位。
19.关于所述“载置面”的形状、大小、或其倾斜角度等具体构成,不做特别限定。
20.关于所述“左右一对开口部”的具体形状、大小等,不做特别限定。
21.所述“左右一对挂钩部”只要构成为反射镜朝上述所需要方向滑动时通过与左右
一对开口部的周缘部卡合,能使得反射镜在上下方向定位,其具体形状、大小等,不做特别限定。
22.所述“左右一对挂钩部”构成为通过与左右一对开口部的周缘部卡合,使得反射镜相对散热器在上下方向定位,此时,也可以构成为关于上述所需要方向也同时定位。
23.所述“所需要方向”只要是沿着载置面的方向,其具体方向不作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采用单元前后方向、左右方向、或以在与载置面正交方向延伸的轴线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等。
24.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25.本发明涉及的灯具单元构成为,发光元件及反射镜支承在散热器,此时,反射镜在其左右一对凸缘部与散热器的载置面面接触,在散热器形成从载置面突出的左右一对挂钩部,另外,在反射镜的左右一对凸缘部在与左右一对挂钩部对应的位置形成左右一对开口部,并且,反射镜在左右一对挂钩部插入其左右一对开口部的状态下沿着载置面朝上述所需要方向滑动,通过其左右一对开口部的周缘部与左右一对挂钩部卡合,进行相对于散热器的上下方向的定位,因此,能够得到如下的作用效果。
26.即,反射镜通过其左右一对开口部的周缘部与散热器的左右一对挂钩部卡合,在上下方向定位的状态支承在散热器,因此,可以消除以往那样螺钉紧固时由于作用于左右一对凸缘部的压缩力而导致的反射镜主体变形。
27.这样,根据本发明,在发光元件和反射镜支撑于散热器的灯具单元中,可以在不使反射镜主体意外变形的情况下由散热器支撑反射镜。
28.在上述构成中,若进一步构成为,在散热器形成比其载置面突出的左右一对定位销,同时,在反射镜的左右一对凸缘部的与左右一对定位销对应的位置,形成在上述所需要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长孔,作为反射镜的构成,在左右一对定位销插入左右一对长孔的状态下,通过左右一对长孔的内侧面与左右一对定位销卡合,从而相对散热器在与上述所需要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定位,通过散热器进行的反射镜的支撑,即使关于在与上述所需要方向正交的方向也在使得反射镜定位的状态下进行。
29.在上述构成中,若进一步构成为,在散热器形成比其载置面突出的左右一对突起部,并且在反射镜的左右一对凸缘部的与左右一对突起部对应的位置形成左右一对臂部,作为反射镜的构成,在左右一对开口部的周缘部与左右一对挂钩部卡合的状态下,通过左右一对臂部与左右一对突起部配合,进行相对散热器的上述所需要方向的定位,通过散热器进行的反射镜的支撑,即使关于上述所需要方向也能在使得反射镜定位的状态下进行。
30.上述“左右一对臂部与左右一对突起部配合”时的具体配合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采用与左右一对的突起部的抵接或矛状卡合等。
31.此时,作为左右一对臂部的构成,形成朝上述所需要方向延伸,当左右一对挂钩部插入左右一对开口部时,与左右一对突起部抵接,朝上下方向挠曲,并且,在左右一对开口部的周缘部与左右一对挂钩部卡合的状态下,左右一对臂部的前端面与左右一对突起部抵接,则能够容易地进行反射镜相对散热器的组装,并且能够进行反射镜相对散热器的上述所需要方向的定位。或者,作为左右一对臂部的构成,形成为在与上述所需要方向交叉的方向(例如与上述所需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当左右一对挂钩部插入左右一对开口部时,与左右一对突起部抵接而在上下方向挠曲,并且,在左右一对开口部的周缘部与左右一对
挂钩部卡合的状态下,前端部的侧面与左右一对突起部抵接的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反射镜相对于散热器的组装,并且能够进行反射镜相对于散热器的上述所需要方向的定位。
32.而且,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容易地将左右一对开口部和左右一对臂部在上述所需要方向以相互重复的位置关系进行配置。因此,在上述所需要方向设定为单元前后方向的情况下,可以将左右一对凸缘部的左右宽度抑制得比较小,由此可以容易地确保反射镜的配置空间。
33.进而,作为散热器的构成,若构成为在从其左右一对突起部朝上述所需要方向离开的位置,形成比其载置面突出的左右一对第二突起部,作为反射镜的构成,在其左右一对开口部的周缘部与左右一对挂钩部卡合的状态下,通过其左右一对臂部的基端部与左右一对第二突起部抵接,进行相对于散热器的上述所需要方向的定位,则可以得到如下的作用效果。
34.即,如上所述,作为反射镜的结构,采用在其左右一对开口部的周缘部与左右一对挂钩部卡合的状态下,通过其左右一对臂部与左右一对突起部卡合,相对散热器进行上述所需要方向的定位,为了使上述所需要方向的定位在其两方向进行,在左右一对开口部的周缘部与左右一对挂钩部卡合的状态下,不仅上下方向的定位,还需要进行上述所需要方向的定位。
35.对此,若构成为通过左右一对臂部的基端部与左右一对第二突起部抵接进行相对散热器的上述所需要方向的定位,则作为反射镜的构成,可以不必采用当其左右一对开口部的周缘部与左右一对挂钩部卡合时进行上述所需要方向的定位。并且,由此,可以不必严格管理左右一对开口部的周缘部与左右一对挂钩部的卡合位置。
附图说明
36.图1是表示设有本发明一实施形态涉及的灯具单元的车辆用灯具的侧截面图。
37.图2是表示上述灯具单元的平面图。
38.图3是图1的ⅲ方向的视图。
39.图4是图3的ⅳ方向的视图。
40.图5是图2的

方向的视图。
41.图6是表示上述灯具单元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42.图7的(a)~(c)表示所述实施形态作用,是与图3同样的图。
43.图8的(a1)、(a2)、(b)、(c)表示所述实施形态作用,是与图5同样的图。
44.图9的(a)~(b)表示由来自所述灯具单元的照射光形成的配光图案的图。
45.图10表示所述实施形态的第一变形例,是与图3同样的图。
46.图11表示所述实施形态的第二变形例,是与图3同样的图。
47.图12的(a)~(c)表示所述实施形态的第三变形例,是与图7同样的图。
48.图中符号意义如下:
49.10—灯具单元
50.12—投影透镜
51.14—发光元件
52.14a—发光面
53.16、116、216、316—反射镜
54.16a—反射镜主体
55.16aa—反射面
56.16b、116b、216b、316b—凸缘部
57.16ba、116ba、216ba、316ba—开口部
58.16bb、116bb、216bb、316bb—长孔
59.16bc、116bc、216bc、316bc—臂部
60.16bc1、116bc1、216bc1—前端面
61.16c—后端凸缘部
62.16ca—定位用突起部
63.18—可动遮蔽件
64.18a—上端缘
65.20—光源架
66.20a—端子部
67.24—透镜架
68.24a—架主体
69.24b—臂部
70.26—转动销
71.28—致动器
72.30—供电附件
73.32—绝缘部件
74.32a—开口部
75.32b—凸缘部
76.32c—卡合孔
77.32d—连接器部
78.34—母线电极
79.34a—端子片
80.34b—推压片
81.34c—端子销
82.40—螺钉
83.50、250、350—散热器
84.50a、250a、350a—上面
85.50b—凹部
86.50c—空洞部
87.52—散热片
88.54—光源载置部
89.56、256、356—反射镜载置部
90.56a、256a—载置面
91.58—定位销
92.60、260、360—挂钩部
93.60a—立壁部
94.60b—檐部
95.60ba—下面
96.62、362—定位销
97.64、264、364—突起部
98.100—车辆用灯具
99.102—灯体
100.104—透光罩
101.216bc2—前端面
102.270—第二突起部
103.ax—光轴
104.d—外径
105.cl1—下段明暗截止线
106.cl2—上段明暗截止线
107.e—弯点
108.f—后侧焦点
109.hzh、hzl—高亮度区域
110.ph—远光用配光图案
111.pl—近光用配光图案
具体实施方式
112.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在以下实施形态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形状,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113.图1是表示设有本发明一实施形态涉及的灯具单元10的车辆用灯具100的侧截面图。图2是表示灯具单元10的平面图。
114.在所述图中,用x表示的方向是“单元前方”,用y表示的方向是与“单元前方”正交的“左方向”(在单元正面视图中为“右方向”),用z表示的方向是“上方向”。所述以外的图也同样。
115.车辆用灯具100是设置在车辆前端部的前照灯,构成为在由灯体102和透光罩104形成的灯室内,在进行光轴调整使得灯具单元10的前后方向(即单元前后方向)与车辆前后方向一致的状态下收纳灯具单元10。
116.灯具单元10构成为包括投影透镜12,配置在比该投影透镜12的后侧焦点f更靠单元后方侧的发光元件14,在配置为从上方侧覆盖该发光元件14的状态下将来自发光元件14的射出光向投影透镜12反射的反射镜16,以及配置在发光元件14和投影透镜12之间的可动遮蔽件18。
117.投影透镜12是前面为凸面、后面为平面的平凸非球面透镜,具有在所需要方向延伸的光轴ax。并且,该投影透镜12将形成在作为包含其后侧焦点f的焦点面的后侧焦点面上
的光源像作为反转像投影到灯具前方的虚拟垂直屏幕上。
118.图3是图1的ⅲ方向的视图,图4是图3的ⅳ方向的视图,图5是图2的

方向的视图,图6是表示上述灯具单元10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119.也如图3所示,发光元件14是具有横长矩形状的发光面14a的白色发光二极管,使得其发光面14a在光轴ax的下方朝上的状态下,通过光源架20支承在散热器50。
120.反射镜16包括反射镜主体16a以及左右一对凸缘部16b,所述反射镜主体16a设有将来自发光元件14的射出光向单元前方反射的反射面16aa,所述左右一对凸缘部16b形成为从该反射镜主体16a的下端缘两侧部呈平板状地延伸。反射镜主体16a配置为从上方侧覆盖发光元件14,其反射面16aa由以发光元件14的发光中心为第1焦点的大致椭圆面状的曲面构成。此时,反射面16aa设定为沿其长轴的铅直截面形状以位于后侧焦点f的稍前方的点为第2焦点的椭圆形状,设定为其离心率从铅直截面向水平截面逐渐变大。
121.反射镜16在其左右一对凸缘部16b支承于散热器50。
122.反射镜16构成为树脂成形品,散热器50构成为铝压铸成形品。
123.散热器50的上面50a形成为向着单元后方朝下方侧倾斜的方向延伸的平面状的后方倾斜面,在其后部区域形成多个散热片52,使其在左右方向等间隔地朝下方延伸。
124.在散热器50的上面50a,以向上方侧突出的状态形成用于支撑光源架20的光源载置部54和用于载置反射镜16的左右一对的反射镜载置部56。
125.光源载置部54的上面形成为与散热器50的上面50a平行地延伸,在其上面载置光源架20。并且,由该光源架20支撑的发光元件14以其发光面14a朝向斜上后方的状态配置。
126.光源架20在俯视图中具有横长矩形状的外形形状,在其上面的发光元件14的左右两侧位置,配置分别与发光元件14的阴极电极及阳极电极电连接的左右一对端子部20a。
127.在散热器50的上面50a,安装用于向发光元件14供给电力的供电附件30(关于其具体构成后述)。
128.左右一对的反射镜载置部56的上面构成为用于载置反射镜16的载置面56a。该载置面56a形成为在光源载置部54的上面的上方侧与散热器50的上面50a平行地延伸。
129.反射镜16在其左右一对凸缘部16b以与左右一对载置面56a面接触的状态配置(其具体构成也在后文叙述)。
130.如图1、2所示,投影透镜12在其外周凸缘部由透镜架24支承。
131.透镜架24具备支撑投影透镜12的架主体24a,以及从该架主体24a的左右两侧部向单元后方延伸而形成的左右一对臂部24b,在该左右一对臂部24b的后端部由散热器50支承。
132.可动遮蔽件18在光轴ax的下方由左右方向延伸的转动销26,可转动地支承在散热器50。该可动遮蔽件18形成为从其前端部向单元后方朝斜上方延伸,其上端缘18a形成为左右阶梯不同地朝水平方向延伸。
133.而且,可动遮蔽件18通过支承在散热器50的致动器28的驱动,能够取得对来自朝向投影透镜12的反射镜16的反射光的一部分进行遮光的遮光位置(图1中用实线所示的位置)、和从该遮光位置向下方侧转动规定角度来解除上述遮光的遮光解除位置(图1中用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
134.致动器28通过螺钉紧固固定支承在散热器50,在进行未图示的光束切换开关的操
作时进行驱动。
135.如图3所示,供电附件30相对形成为围住光源架20的绝缘部件32,构成为嵌入成型品,用于实现与发光元件14电导通的左右一对母线电极34以分别露出一部分的状态埋设。
136.绝缘部件32是在俯视图中具有横长矩形状的外形形状的板状部件,在其左右方向的中心位置形成有横长矩形状的开口部32a。
137.绝缘部件32具有从其左右两侧部向水平方向突出的左右一对凸缘部32b,在各凸缘部32b通过螺钉40的拧紧固定在散热器50的上面50a。
138.在散热器50的上面50a形成有左右一对定位销58,在绝缘部件32的左右一对凸缘部32b分别形成与左右一对定位销58卡合的卡合孔32c。左右一对卡合孔32c中,一方形成为圆形,另一方形成为横长圆形状。
139.左右一对母线电极34具有向开口部32a突出的左右两对端子片34a,这些端子片34a通过与光源架20的左右一对端子部20a抵接而与发光二极管50电连接。
140.另外,左右一对母线电极34具备向开口部32a突出的前后二对推压片34b,通过使其与光源架20的上面抵接,使发光二极管50不会因振动等而从散热器50浮起。此时,各端子片34a及各推压片34b构成为从上方侧弹性地推压光源架20的弹性片。
141.绝缘部件32具备从其后部向单元后方突出的连接器部32d。该连接器部32d在绝缘部件32和散热器50的左右两处的紧固位置的中心位置(即光轴ax正下方的位置)形成为向下方侧突出的状态下,向单元后方开口,在其内部空间,左右一对母线电极34的端子销34c向单元后方突出。并且,通过供电用配线的连接器(未图示)插装在连接器部32d的内部空间,供电附件30和供电用配线电连接。
142.散热器50的后端位置形成为与连接器部32d的后端边缘大致相同的位置。另外,在该散热器50的上面50a,形成具有沿连接器部32d的下端部的形状一致的形状的凹部50b。
143.接下来,对反射镜16相对于散热器50的具体支承结构进行说明。
144.如图3~6所示,在散热器50的左右一对反射镜载置部56,形成有从其载置面56a呈l字状突出的左右一对挂钩部60。
145.各挂钩部60具备从载置面56a向上方延伸的立壁部60a、和从该立壁部60a的上端位置向单元后方延伸的檐部60b。
146.各挂钩部的立壁部60a在俯视图中形成为横长矩形状,在侧视图中形成为锥状。具体地说,立壁部60a的前面形成为相对于与载置面56a正交的方向朝单元后方侧倾斜延伸,其后面形成为在与载置面56a正交的方向延伸。
147.各挂钩部的檐部60b在俯视图中形成为稍稍横长矩形状,形成为与载置面56a平行延伸。此时,檐部60b的下面60ba形成为位于其左右方向中央的部分相对于位于其左右两侧的部分向下方侧稍微变位的状态。
148.另一方面,在反射镜16的左右一对凸缘部16b,在与左右一对挂钩部60对应的位置,形成左右一对开口部16ba。各开口部16ba在俯视图中形成为接近正方形的矩形状,其尺寸设定为比各挂钩部60大一圈的尺寸。
149.并且,反射镜16在使得左右一对挂钩部60插入左右一对开口部16ba载置在载置面56a的状态下,沿着该载置面56a向作为所需要方向的单元前后方向(具体为单元前方)滑动,通过左右一对开口部16ba的周缘部与左右一对挂钩部60卡合,从而形成相对于散热器
50的上下方向的定位。
150.具体地说,反射镜16的左右一对凸缘部16b在其开口部16ba的周缘部之中位于单元后方侧的部分中,由散热器50的载置面56a和挂钩部60的檐部60b的下面60ba夹住,从而进行上下方向的定位。
151.再有,在本实施形态中,当反射镜16向单元前方滑动时,左右一对挂钩部60的立壁部60a的后面与左右一对开口部16ba的后端面抵接,从而实现反射镜16的单元前后方向的定位(具体地说是向单元前方侧的定位)。
152.在从散热器50的左右一对挂钩部60向单元前方侧离开的位置,形成有从载置面56a突出的左右一对定位销62。
153.另一方面,在反射镜16的左右一对凸缘部16b,在与左右一对定位销6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朝单元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长孔16bb。
154.此时,各定位销62形成为圆柱状,其前端部形成为锥状。另一方面,各长孔16bb形成为左右宽度比各定位销62的直径稍大的长圆形开口形状。
155.并且,反射镜16构成为在左右一对定位销62插入左右一对长孔16bb的状态下,左右一对长孔16bb的内侧面与左右一对定位销62卡合,从而相对散热器50进行左右方向的定位。
156.反射镜载置部56的形成有挂钩部60的后部区域在俯视图中以比挂钩部60大一圈的尺寸形成为矩形状,另外,形成有定位销62的前部区域在俯视图中以比定位销62大的尺寸形成为矩形状,再有,连接后部区域和前部区域的中间区域在俯视图中形成为带状。
157.另外,在反射镜载置部56形成有用于容易地进行挂钩部60的成形的矩形状的空洞部50c。该空洞部50c形成在从立壁部60a的后面位置到反射镜载置部56的后端位置的范围。
158.在散热器50的左右一对挂钩部60的左右两侧的位置,形成有从散热器50的上面50a突出的左右一对突起部64。各突起部64形成为以横长矩形状的水平截面形状翼片状延伸,直到比载置面56a更靠上方的位置(具体地说,是比檐部60b的下面60ba稍靠上方的位置)。
159.另一方面,在反射镜16的左右一对凸缘部16b,在与左右一对突起部64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向单元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臂部16bc。
160.左右一对臂部16bc在凸缘部16b的两侧端部形成为向单元后方呈带状延伸,通过与左右一对突起部64配合,实现反射镜16在单元前后方向的定位(具体地说,是向单元后方侧的定位)。
161.具体地说,左右一对臂部16bc构成为当左右一对挂钩部60插入左右一对开口部16ba时,与左右一对突起部64抵接而向上方侧挠曲,并且,在左右一对凸缘部16b中的左右一对开口部16ba的周缘部与左右一对挂钩部60卡合的状态下,其前端面16bc1与左右一对突起部64抵接。
162.如图3~6所示,在反射镜16形成有从该反射镜主体16a的下端缘后部呈平板状延伸的后端凸缘部16c。该后端凸缘部16c与左右一对凸缘部16b连续形成,在其后端部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左右一对定位用突起部16ca。
163.反射镜16在其左右一对凸缘部16b由散热器50支撑时,其后端凸缘部16c的左右一对定位用突起部16ca的下端面相对于散热器50的上面50a在凹部50b的左右两侧抵接,由
此,充分确保反射镜16的上下方向的定位精度。接下来,说明反射镜16相对于散热器50的组装工序。
164.图7、8是表示该组装工序的与图3、图5相同的图。
165.首先,如图7(a)及图8(a1)所示,从散热器50的上方侧相对散热器50载置反射镜16。
166.具体地说,在散热器50的左右一对挂钩部60插入反射镜16的左右一对凸缘部16b的开口部16ba的同时,散热器50的左右一对定位销62插入左右一对长孔16bb的状态下,将左右一对凸缘部16b载置在散热器50的左右一对反射镜载置部56上,使各凸缘部16b的下面与各载置面56a面接触。此时,如图8(a2)所示,左右一对臂部16bc与左右一对突起部64抵接,成为向上方侧挠曲的状态。
167.此后,如图7(b)及图8(b)所示,在使得左右一对臂部16bc保持向上方侧挠曲的状态下,使得左右一对凸缘部16b载置在左右一对反射镜载置部56的反射镜16向单元前方滑动。由此,左右一对凸缘部16b的开口部16ba的周缘部由载置面56a和挂钩部60的檐部60b的下面60ba夹住,反射镜16在上下方向得到定位。
168.接着,如图7(c)及图8(c)所示,通过反射镜16向单元前方滑动,当左右一对挂钩部60的立壁部60a的后面与左右一对开口部16ba的后端面抵接时,左右一对臂部16bc因与左右一对突起部64抵接而产生的挠曲得到解除,成为其前端面16bc1与左右一对突起部64抵接的状态。接着,由此,反射镜16关于单元前后两方向(即单元前方及单元后方)定位。
169.另外,此时反射镜16成为插入左右一对长孔16bb的左右一对定位销62与左右一对长孔16bb的内侧面卡合的状态,因此,即使在左右方向也得到定位。图9是透视地表示由从车辆用灯具10向前方照射的光形成在配置于灯具前方25m位置的假想垂直屏幕上的配光图案的图,(a)表示近光用配光图案pl,(b)表示远光用配光图案ph。
170.近光用配光图案pl在可动遮蔽件18处于遮光位置时形成,另一方面,远光用配光图案ph在可动遮蔽件18处于遮光解除位置时形成。
171.图9(a)所示的近光用配光图案pl是左配光的近光用配光图案,在其上端缘具有左右阶梯不同的明暗截止线cl1、cl2。该明暗截止线cl1、cl2以作为灯具正面方向消点的h-v沿铅垂方向通过的v-v线为界,左右存在阶梯差地沿着水平方向延伸,v-v线右侧的对面车线侧部分作为下段明暗截止线cl1形成,v-v线左侧的自身车线侧部分,从该下段明暗截止线cl1通过倾斜部上升,作为上段明暗截止线cl2形成。
172.该近光用配光图案pl系将由在反射镜16反射的来自发光元件14的光形成在投影透镜12的后侧焦点面上的发光元件14的光源像,由投影透镜12通过投影形成在上述假想铅垂屏幕上,作为反转投影像,该明暗截止线cl1、cl2作为可动遮蔽件18的上端缘18a的反转投影像形成。
173.在该近光用配光图案pl中,作为下段明暗截止线cl1和v-v线的交点的弯点e位于h-v的0.5-0.6
°
左右下方,围住该弯点e,形成高亮度区域hzl。
174.另一方面,图9(b)所示的远光用配光图案ph由于可动遮蔽件18对来自反射镜16的反射光的遮光被解除,因此,相对于近光用配光图案pl,形成为比上述截止线cl1、cl2更向上方侧扩展,此时,以h-v为中心形成高亮度区域hzh。
175.接下来,对本实施形态作用进行说明。
176.本实施形态涉及的灯具单元10的发光元件14及反射镜16由散热器50支撑,此时,反射镜16在其左右一对凸缘部16b与散热器50的左右一对载置面56a(即反射镜载置部56的上面)面接触,但是,在散热器50形成有从载置面56a突出的左右一对挂钩部60,另外,在反射镜16的左右一对凸缘部16b的与左右一对挂钩部60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左右一对开口部16ba,并且,反射镜16在左右一对挂钩部60插入上述左右一对开口部16ba的状态下,沿着载置面56a向作为所需要方向的单元前后方向(具体为单元前方)滑动,通过使其左右一对开口部16ba的周缘部与左右一对挂钩部60卡合,进行相对于散热器50的上下方向的定位,因此,可以得到如下的作用效果。
177.即,反射镜16通过其左右一对开口部16ba的周缘部与散热器50的左右一对挂钩部60卡合,在上下方向定位的状态下,支承于散热器50,因此,可以消除以往那样在螺钉紧固固定时因作用于左右一对凸缘部16b的压缩力引起的反射镜主体16a发生变形。
178.这样,根据本实施形态,在发光元件14和反射镜16由散热器50支撑的灯具单元10中,能不会使得反射镜主体16a不小心变形地由散热器50支撑反射镜16。
179.并且,由此,能够消除由来自反射镜主体16a的反射面16aa的反射光形成的近光用配光图案pl及远光用配光图案ph的形状从原来形状扭曲。而且,形成在散热器50的各挂钩部的檐部60b是以位于其下面60ba的左右方向中央的部分相对位于其左右两侧的部分向下方侧稍微变位的状态形成,因此,可以减小反射镜16向单元前方滑动时的凸缘部16b和檐部60b的下面60ba的接触阻力,由此,可以容易地进行反射镜16的组装。
180.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在散热器50的左右一对载置面56a形成向上方侧突出的左右一对定位销62,同时,在反射镜16的左右一对凸缘部16b的与左右一对定位销62对应的位置,形成朝单元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长孔16bb,并且,反射镜16在左右一对定位销62插入左右一对长孔16bb的状态下,通过左右一对长孔16bb的内侧面与左右一对定位销62卡合,进行相对散热器50的左右方向(即与所需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定位,因此,由散热器50进行的反射镜16的支撑即使在使得反射镜16左右方向定位的状态下也可以进行。
181.再有,在本实施形态中,在散热器50的上面50a形成比载置面56a更向上方突出的左右一对突起部64,同时,在反射镜16的左右一对凸缘部16b的与左右一对突起部64对应的位置,形成左右一对臂部16bc,并且,反射镜16在左右一对开口部16ba的周缘部与左右一对挂钩部60卡合的状态下,通过左右一对臂部16bc与左右一对突起部64配合,进行相对散热器50向单元后方侧定位,因此,由散热器50进行的反射镜16的支撑能够在使得反射镜16在单元前后两方向定位的状态下进行。
182.此时,在本实施形态中,左右一对臂部16bc形成为在单元前后方向延伸,并且,构成为当左右一对挂钩部60插入左右一对开口部16ba时与左右一对突起部64抵接而向上方侧挠曲,并且,在左右一对开口部16ba的周缘部与左右一对挂钩部60卡合的状态下,左右一对臂部16bc的前端面16bc1与左右一对突起部64抵接,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反射镜16相对于散热器50的组装,并且,能够进行反射镜16向单元后方侧的定位。
183.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了在左右一对开口部16ba的周缘部与左右一对挂钩部60卡合的状态下,左右一对臂部16bc的前端面16bc1与左右一对突起部64抵接,从而形成反射镜16向单元后方侧定位的结构,但也可以构成为通过与左右一对突起部64的矛状卡合等进行反射镜16向单元后方侧定位。
184.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了将单元前后方向设定为所需要方向,但也可以将除此以外的方向设定为所需要方向。
185.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对灯具单元10是具备反射镜16的投影型灯具单元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抛物线型灯具单元等中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形态的结构。接下来,对上述实施形态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186.首先,对上述实施形态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
187.图10表示本变形例涉及的灯具单元的主要部分,是与图3相同的图。
188.如图10所示,本变形例的基本构成与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相同,但在本变形例中,反射镜116的左右一对凸缘部116b的构成与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有一部分不同。
189.即,本变形例的反射镜116在其左右一对凸缘部116b也形成有开口部116ba及长孔116bb,但其开口形状与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有一部分不同。
190.具体地说,本变形例的开口部116ba与上述实施形态的开口部16ba相同,具有矩形状的开口形状,但其后端面以比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更向单元后方侧变位的状态形成。
191.另外,本变形例的长孔116bb与上述实施形态的长孔16bb相同,具有向单元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圆形的开口形状,但其后端面以比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更向单元前方侧变位的状态形成。
192.并且,在本变形例中,在左右一对开口部116ba的周缘部与左右一对挂钩部60卡合的状态下,左右一对臂部116bc的前端面116bc1与左右一对突起部64抵接,同时,左右一对长孔116bb的后端面与左右一对定位销62抵接,由此,构成反射镜116相对于单元前后两方向定位。此时,在左右一对开口部116ba的后端面与左右一对挂钩部60的立壁部60a的后面之间形成间隙。即使在采用本变形例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193.另外,通过采用本变形例的结构,在左右一对开口部116ba的周缘部与左右一对挂钩部60卡合的状态下,可以不需要通过该卡合进行反射镜116向单元前方侧的定位的结构。由此,可以不需要严格管理左右一对开口部116ba的周缘部与左右一对挂钩部60的卡合位置。
194.接下来,对上述实施形态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
195.图11表示本变形例涉及的灯具单元的主要部分,是与图3相同的图。
196.如图11所示,本变形例的基本结构与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相同,但在本变形例中,反射镜216的左右一对凸缘部216b以及散热器25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有一部分不同。
197.即,本变形例的反射镜216在其左右一对的凸缘部216b也形成有开口部216ba,但其开口形状与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有一部分不同。
198.具体地说,本变形例的开口部216ba与上述第一变形例的开口部116ba相同,以其后端面比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更向单元前方侧变位的状态形成。另外,关于形成在左右一对凸缘部216b的长孔216bb的开口形状,与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相同。
199.另外,本变形例的散热器250的基本构成与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相同,但在从其上面250a的左右一对的突起部264向单元前方离开的位置追加形成左右一对第二突起部270,在这一点上与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不同。此时,各第二突起部270形成为比反射镜载置部
256的载置面256a更向上方突出。左右一对突起部264和左右一对第二突起部270的间隔设定为与左右一对凸缘部216b中的左右一对臂部216bc的前后长度大致相同的值(具体为稍大的值)。
200.而且,在本变形例中,在反射镜216的左右一对开口部216ba的周缘部与左右一对挂钩部260卡合的状态下,左右一对臂部216bc的前端面216bc1与左右一对突起部264抵接,从而实现反射镜216向单元后方侧的定位,同时,左右一对臂部216bc的基端部的前端面216bc2与左右一对第二突起部270抵接,从而实现反射镜216向单元前方侧的定位。
201.即使在采用本变形例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202.另外,通过采用本变形例的结构,当左右一对开口部216ba的周缘部与左右一对挂钩部260卡合时,不需要进行向单元前方侧的定位。并且,由此,可以不需要严格管理左右一对开口部216ba的周缘部与左右一对挂钩部260的卡合位置。
203.接下来,对上述实施形态的第三变形例进行说明。
204.图12表示本变形例涉及的灯具单元的主要部分,是与图7相同的图。
205.如图12所示,本变形例的基本结构与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相同,但在本变形例中,形成在反射镜316的左右一对凸缘部316b的左右一对臂部316bc的配置与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不同,与此相伴随,散热器350的结构也与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有一部分不同。
206.即,本变形例的反射镜316也在其左右一对凸缘部316b形成有左右一对臂部316bc,但这些左右一对臂部316bc在左右一对开口部316ba的单元后方侧朝左右两方向形成呈带状延伸,这一点与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不同。
207.左右一对开口部316ba及长孔316bb的配置及形状与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相同。
208.另外,即使在本变形例中,形成在散热器350的上面350a的左右一对反射镜载置部356、挂钩部360及定位销362的构成也与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相同,但从其上面350a突出的左右一对突起部364的配置与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不同。
209.即,左右一对突起部364配置在左右一对挂钩部360的单元后方侧。此时,各突起部364以前后方向长的矩形状的水平截面形状形成翼片状延伸,直到比载置面356a更靠上方的位置。
210.并且,反射镜316构成为在左右一对开口部316ba的周缘部与左右一对挂钩部360卡合的状态下,左右一对臂部316bc的前端部的单元后方侧的侧面与左右一对突起部364抵接,从而进行向单元后方侧的定位。
211.本变形例的散热器350形成为其左右两侧端面位于左右一对反射镜载置部356的左右两侧附近。
212.即使在采用本变形例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213.即,即使在本变形例中,也可以构成当左右一对的钩部360插入左右一对开口部316ba时,左右一对臂部316bc与左右一对突起部364抵接而向上方侧挠曲,并且,在左右一对的开口部316ba的周缘部与左右一对挂钩部360卡合的状态下,左右一对臂部316bc的前端部的单元后方侧的侧面与左右一对突起部364抵接。并且,由此,可以容易地进行反射镜316相对于散热器350的组装,而且,可以进行反射镜316相对于散热器350的向单元后方侧
的定位。
214.而且,通过采用本变形例的结构,能够以使得左右一对开口部316ba和左右一对臂部316bc在单元前后方向相互重叠的位置关系进行配置,由此,能够将左右一对凸缘部316b的左右宽度抑制得比较小,因此,能够容易地确保反射镜316的配置空间。
215.在所述各实施形态及其变形例中,作为各参数表示的数值不过是一例,可以将其设定为适当的不同数值。
216.上面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实施形态。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