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层合聚酯膜的制作方法

2023-03-19 01:19: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内容涉及层合聚酯膜,更特别地涉及通过改善层合聚酯膜的表面特性而在保持膜的光学特性的同时在运行特性和卷绕特性方面优异的层合聚酯膜。


背景技术:

2.聚酯膜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例如透明度和耐光性以及优异的耐湿性和耐化学性,因此其被用于各种各样的产品,例如显示器膜、窗膜、mlcc膜、载体膜和包装膜。特别地,聚酯膜正被应用于需要高光学特性的产品,例如用于显示器的膜和用于窗的膜,并因此需要具有更好光学特性的膜用于产品差异化。
3.根据改善这样的光学特性的需求,在降低聚酯膜的雾度的同时,开发了感觉不到颗粒感的膜。作为用于改善聚酯膜的光学特性的方法,使用控制被添加至聚酯膜中的惰性颗粒的含量和颗粒尺寸的方法。在以此方式减小被添加至聚酯膜中的惰性颗粒的尺寸以及减少颗粒的含量的情况下,可以实现低雾度并且表面上的颗粒感优异,但是运行特性和卷绕特性劣化,因此对仅通过控制惰性颗粒来改善聚酯膜的物理特性存在限制。
4.此外,在将聚酯膜应用于各种产品时,在聚酯的表面上处理功能层例如底漆层、硬涂层、沉积层和陶瓷层,但是如果减小惰性颗粒的含量和尺寸,则当聚酯膜与经功能处理的层例如底漆层、硬涂层、沉积层和陶瓷层的表面接触时,由于惰性颗粒的小颗粒尺寸和低含量,难以加工,并且加工之后的卷绕特性不足,从而导致卷绕缺陷增加,其中在表面上产生诸如气穴(air pocket)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技术问题
6.本公开内容旨在满足以上需求并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公开内容的目的是提供层合聚酯膜,所述层合聚酯膜通过使用层合结构以一定比率使用具有与聚酯膜的折射率相似的折射率的无机颗粒来抑制内部光学可见的颗粒的颗粒可见性,并通过使用具有不同组分的颗粒来改善分散性,即使在加工之后尽管粗糙度低,也由于摩擦特性优异而具有优异的卷绕特性。
7.本公开内容的以上和另外的目的以及优点将从以下优选实施方案的描述中更加明显。
8.技术方案
9.以上目的通过层合聚酯膜来实现,所述层合聚酯膜包括芯层和子层,所述子层层合在芯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并且包含作为不同组分的第一颗粒和第二颗粒,其中第一颗粒的平均颗粒尺寸为第二颗粒的平均颗粒尺寸的6倍至20倍。
10.优选地,层合聚酯膜可以具有1.0%或更小的雾度和0.2%或更小的内部雾度。
11.优选地,层合聚酯膜的尺寸为18.75nm或更大且小于31.25nm的峰数目可以为1,000个/μm2至10,000个/μm2,以及尺寸为43.75nm或更大的峰数目可以小于3,500个/μm2,更
优选地,尺寸为31.25nm或更大且小于43.75nm的峰数目可以为1,000个/μm2至2,000个/μm2。
12.优选地,当层合聚酯膜在23℃和50%rh环境下运行时,其与硬涂层的动摩擦系数可以为0.5至2.0。
13.优选地,第一颗粒与第二颗粒的含量比可以满足下式1。
14.(式1)
15.0.4≤第一颗粒含量/第二颗粒含量≤1.0
16.优选地,在子层中,第一颗粒可以为0.03重量%至0.08重量%,以及第二颗粒可以为0.08重量%至0.2重量%。
17.优选地,第一颗粒的平均颗粒尺寸可以为0.5μm至1.6μm,以及第二颗粒的平均颗粒尺寸可以为0.06μm至0.3μm。
18.更优选地,第一颗粒的平均颗粒尺寸可以为0.8μm至1.2μm,以及第二颗粒的平均颗粒尺寸可以为0.08μm至0.15μm。
19.优选地,第一颗粒可以为碳酸钙,以及第二颗粒可以为胶态二氧化硅颗粒。
20.优选地,子层与芯层的厚度比可以为1:4至1:40。
21.优选地,层合聚酯膜的厚度可以为5μm至300μm。
22.此外,以上目的通过使用上述层合聚酯膜的窗膜来实现。
23.此外,以上目的通过使用上述层合聚酯膜的mlcc用离型膜来实现。
24.有益效果
25.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层合聚酯膜通过使用层合结构以一定比率使用具有与聚酯膜的折射率相似的折射率的无机颗粒,可以抑制通过透射光和/或反射光例如阳光、荧光灯、三波长等内部视觉识别的颗粒的颗粒可见性。
26.此外,根据本公开内容的聚酯膜通过使用具有不同组分的颗粒来改善分散性,即使在加工之后尽管粗糙度低,也由于摩擦特性优异而具有优异的卷绕特性。此外,即使在卷绕期间与经功能处理的表面接触,也可以保持优异的卷绕特性。
27.此外,根据本公开内容的聚酯膜可以用作其中期望低粗糙度以在陶瓷涂覆期间抑制针孔出现的mlcc用离型膜,并且可以用作用于确保附接至车辆和建筑物的外壁玻璃的窗膜的高透明度的材料,以阻挡来自外部的有害uv射线,防止来自直射阳光的眩光并减少热能。
28.此外,根据本公开内容的聚酯膜具有例如以下的效果:解决图像模糊或不清晰以及图像被破坏的现象,在mlcc涂覆期间不产生针孔,不产生由于缺乏与经功能处理的表面(硬涂层表面、沉积表面、浆料表面)的卷绕特性导致的截面层的塌陷或被认为是气穴的卷绕缺陷,并因此不会损坏最终产品的涂层或聚酯膜。
29.然而,本公开内容的效果可以不限于上述效果,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以下描述中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内容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30.图1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层合聚酯膜的截面图。
31.图2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层合聚酯膜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案,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实践本公开内容。然而,本公开内容可以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限于本说明书中提供的实施方案。
33.在附图中,为清楚起见,放大了层、膜、板、区域等的厚度。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应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底的要素被称为在另一个要素“上”时,其可以直接在另一个要素上或者还可以存在中间要素。相反,当一个要素被称为“直接在”另一个要素“上”时,不存在中间要素。
34.除非另外定义,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均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在冲突的情况下,将以本说明书(包括定义)为准。此外,虽然在实践或测试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时可以使用与本文中描述的那些类似或等同的方法和材料,但是以下描述了合适的方法和材料。
35.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内容的优选实施方案。
36.图1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层合聚酯膜的截面图,以及图2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层合聚酯膜的截面图。
37.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层合聚酯膜包括芯层b和层合在芯层b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子层a。在此,图1示出了其中在芯层b的两个表面上形成有子层a的层合聚酯膜的一个实例,以及图2示出了其中仅在芯层b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子层a的层合聚酯膜的一个实例。以此方式,通过顺序双轴拉伸方法生产的两层或三层层合聚酯膜具有其中层合有不包含细颗粒的芯层b以及包含彼此不同的第一颗粒和第二颗粒的子层a的结构。
38.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子层a包含非晶第一颗粒和具有与第一颗粒不同的组成的第二颗粒。当仅使用1.0μm至2.0μm的单一惰性颗粒制造聚酯膜时,聚酯膜的表面上的突起数量不足,导致在加工之后卷绕特性差。此外,当增加单一惰性颗粒的数量以改善差的卷绕特性时,雾度增加,使得难以实现1.0%或更小的低雾度产品。因此,为了实现低雾度和改善差的卷绕特性,将具有彼此不同的组分的第一颗粒和第二颗粒一起使用,并且将第一颗粒的平均颗粒尺寸设定为第二颗粒的平均颗粒尺寸的6倍至20倍,因此可以实现低雾度并且同时解决差的卷绕特性。
39.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颗粒的平均颗粒尺寸优选为0.5μm至1.6μm。当第一颗粒的平均颗粒尺寸小于0.5μm时,摩擦系数高,并因此不能解决卷绕特性问题,而在大于1.6μm的情况下,卷绕稳定性提高,但是在膜内部发生第一颗粒的聚集,并且第一颗粒的可见性提高,从而导致图像模糊。
40.此外,第一颗粒的平均颗粒尺寸为0.5μm至1.6μm是稳定的,然而由于存在平均颗粒尺寸越低,卷绕特性、处理特性和可加工性越低的可能性,并因此存在在大规模生产阶段中稳定性不良的可能性,更优选地,其平均颗粒尺寸可以为0.8μm至1.6μm,并且为了大规模生产稳定性和改善的颗粒可见性,甚至更优选使用平均颗粒尺寸为1μm的第一颗粒。当第一颗粒的平均颗粒尺寸为0.8μm至1.2μm时,存在在pet卷绕期间可能出现卷绕缺陷的可能性,但是在本公开内容中,可以通过一起使用第二颗粒来防止这样的卷绕缺陷的可能性。
41.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作为不同于第一颗粒的组分的第二颗粒的平均颗粒尺寸优选
为0.06μm至0.3μm,更优选为0.08μm至0.15μm。当第二颗粒的平均颗粒尺寸小于0.06μm时,卷绕特性不足,因此存在与仅使用第一颗粒的情况类似的问题(诸如气穴等的缺陷),而在大于0.3μm的情况下,随着颗粒尺寸增加,颗粒被视觉识别,并因此出现图像模糊。
42.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颗粒的平均颗粒尺寸优选为第二颗粒的平均颗粒尺寸的6倍至20倍。即,优选使用平均颗粒尺寸大于第二颗粒的平均颗粒尺寸的颗粒作为第一颗粒。在本公开内容中,将具有不同组分的第一颗粒和第二颗粒的颗粒一起使用以防止聚集,改善分散性并引起颗粒突起,然而当由于第一颗粒的小尺寸而使第一颗粒的平均颗粒尺寸小于第二颗粒的平均颗粒尺寸的6倍时,当突起不足时,存在仅用第二颗粒难以克服的卷绕问题。此外,如果其大于20倍,则范德华引力增加,使得具有不同组分的第二颗粒的聚集-干扰效果变得不足,从而导致分散性差,即,第一颗粒和第二颗粒彼此粘附,不能良好地进行分散,并且不能适当地进行突起。因此,添加第二颗粒的效果降低,使得不仅雾度由于聚集而增加,而且出现颗粒不突起的问题。因此,在本公开内容中,其特征在于通过将第一颗粒的平均颗粒尺寸配置为第二颗粒的平均颗粒尺寸的6倍至20倍,使颗粒之间的分散良好,并且促进了颗粒的突起。
43.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颗粒的折射率优选为1.55至1.62。当第一颗粒的折射率在1.55至1.62的范围之外时,与折射率为1.64的聚酯膜的差异大,使得存在作为惰性颗粒的第一颗粒被视觉识别的问题。优选使用碳酸钙作为具有这样的折射率的第一颗粒。碳酸钙的折射率为1.59,与折射率为1.57的有机聚合物或折射率为1.40的二氧化硅颗粒相比,碳酸钙的折射率与折射率为1.64的聚酯膜的折射率最相似,并且相容性和耐热性高,因此作为惰性非晶颗粒的第一颗粒将在膜状态下被视觉识别的可能性低。另一方面,在硫酸钡(baso4)的情况下,折射率为1.64,但与pet的相容性不足,并且存在在pet拉伸期间出现可见异物(表面缺陷)例如鱼眼将增加的高可能性,因此其不适用于需要透明度和光学特性的窗膜和mlcc膜。此外,在有机聚合物的情况下,耐热性低,并且存在其在熔化线过程(melting line process)中碳化并导致缺陷的高可能性,因此其不是优选的。
44.如上所述,在本公开内容中,当第一颗粒大时,雾度变高,并且图像模糊也增加,而当第一颗粒小时,粗糙度(突起)低,并且卷绕特性不良,因此通过使用具有不同组分的第二颗粒,改善第一颗粒的分散性,使得它们均匀地散布在表面上以形成突起。由于第二颗粒的尺寸小,因此其不影响雾度增加,并且通过防止具有不同组分的第一颗粒聚集的效果,第二颗粒也良好地分散以形成细突起。
45.在稍后将描述的实例中,使用能够实现小平均颗粒尺寸的胶态二氧化硅作为第二颗粒的一个实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可以使用具有本公开内容中描述的颗粒的折射率和平均颗粒尺寸的其他惰性颗粒。
46.因此,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层合聚酯膜中,与第一颗粒混合的第二颗粒具有与第一颗粒不同的组分,因此不存在由于第一颗粒与第二颗粒之间颗粒的聚集或者第一颗粒/第二颗粒中的每一者与第一颗粒/第二颗粒中的另一者的聚集而引起平均颗粒尺寸增加的问题。因此,其具有例如以下的效果:图像模糊不增加以及雾度不增加以及不会出现由于聚集而引起的陶瓷针孔,并且具有以下效果:使在表面上突起的颗粒均匀,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使得突起程度均匀。
47.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子层a与芯层b的厚度比(a:b)优选为1:4至1:40,更优选地,厚
度比为1:5至1:30,并且就确保大规模生产阶段中的稳定性和卷绕稳定性而言,甚至更优选1:10至1:25的厚度比。当芯层b与子层a的厚度比小于4时,存在雾度增加的问题,并且当雾度增加时,其变得难以用作窗膜。此外,当芯层b与子层a的厚度比大于40时,难以确保卷绕稳定性。在本公开内容中,通过这样的子层a与芯层b的厚度比,可以控制层合聚酯膜的突起数量。
48.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包含在子层a中的第一颗粒与第二颗粒的含量比优选满足下式1。
49.(式1)
50.0.4≤第一颗粒含量/第二颗粒含量≤1.0
51.当式1的值小于0.4时,由于缺少第一颗粒,从表面突起的颗粒的突起特性(突起程度)降低,导致可加工性差,从而在卷绕期间导致气穴,并且存在具有大的表面积比体积的第二颗粒发生聚集的问题。此外,当其大于1.0时,由于第一颗粒过多,因此存在雾度增加以及针孔产生增加的问题。
52.此外,在子层a中,优选的是第一颗粒为0.03重量%至0.08重量%,以及第二颗粒为0.08重量%至0.2重量%。当第一颗粒小于0.03重量%时,存在产生气穴的问题,而当其大于0.08重量%时,存在雾度增加的问题。此外,当第二颗粒小于0.08重量%时,存在第一颗粒的聚集增加的问题,这导致图像模糊,并且由于从表面突出的突起减少,卷绕特性(可加工性)是不利的,因此产生气穴,而当其大于0.2重量%时,存在诸如成本增加、透射率降低以及颗粒脱落的问题。
53.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芯层b不包含惰性颗粒并且由聚酯树脂形成。特别地,芯层b优选由与子层a相同的聚酯树脂形成,不同之处在于不包含惰性颗粒(第一颗粒、第二颗粒)。当然,其可以由其他聚酯树脂形成。此外,作为实例,优选的是形成子层a和芯层b的聚酯树脂为pet。
54.具有这样的配置的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层合聚酯膜优选具有1.0%或更小的雾度和0.2%或更小的内部雾度。当雾度超过1.0%时,存在图像模糊增加的问题,而当内部雾度超过0.2%时,可以放入a层的颗粒的量减少,因此存在难以在膜表面上实现所期望的尽可能多的突起的问题。
55.同时,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内部雾度”是在阻挡由在膜的拉伸过程期间膜中的颗粒突起至表面时形成的突起产生的光散射的同时测量的雾度,并且表示通过仅通过膜内部的颗粒的纯散射测量的雾度。
56.此外,优选的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层合聚酯膜的尺寸为18.75nm或更大且小于31.25nm(小突起)的峰数目为1,000个/μm2至10,000个/μm2,以及尺寸为43.75nm或更大(大突起)的峰数目小于3,500个/μm2。当尺寸为18.75nm或更大且小于31.25nm的峰数目小于1,000个/μm2时,由于突起的数量低,存在由于卷绕问题而出现气穴缺陷的问题,而当其大于10,000个/μm2时,可能存在图像模糊增加的问题,或者当运输/移动或重新卷绕膜时,膜的一片或一部分向侧面突起,即,截面脱落。此外,当尺寸为43.75nm或更大的峰数目为3,500个/μm2或更大时,存在图像模糊增加或者截面可能脱落以及雾度增加的问题。即,总突起越多,加工稳定性越好,但是当具有许多超过以上范围的小突起时,存在图像模糊增加的问题,或者当运输/移动或重新卷绕膜时,截面脱落,而当大突起超过
以上范围时,图像模糊可能增加或者截面可能脱落,并且雾度增加,因此其不是优选的。
57.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优选的是尺寸为31.25nm或更大且小于43.75nm(中等突起)的峰数目为1,000个/μm2至2,000个/μm2。
58.优选的是,当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层合聚酯膜在23℃和50%rh环境下运行时,与硬涂层的动摩擦系数为0.5至2.0。当摩擦系数小于0.5时,slip特性增加,这可能导致截面脱落的问题,而当摩擦系数超过2.0时,存在在卷绕期间出现气穴的问题。
59.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层合聚酯膜的厚度优选为5μm至300μm,更优选为10μm至250μm。当膜的厚度小于5μm时,膜得不到支撑,因此存在难以将膜附接至窗的问题,而当其超过300μm时,膜太硬,因此存在当将膜附接至窗时难以响应弯曲形状的问题。
60.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层合聚酯膜的制造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包含第一颗粒和第二颗粒的聚酯树脂和不包含惰性颗粒的聚酯树脂,在芯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形成具有包含第一颗粒和第二颗粒的聚酯树脂的子层,在纵向方向上单轴拉伸,在横向方向上双轴拉伸,热定型以及固化/干燥。
61.此时,优选的是在纵向方向上单轴拉伸和在横向方向上双轴拉伸的步骤中,拉伸比为3.0倍至7.0倍。当拉伸比小于3.0时,存在由于拉伸的不均匀性而出现缺陷的问题,而当拉伸比超过7.0倍时,存在出现弯曲现象的问题。
62.在热定型步骤中,在190℃至220℃下对经双轴拉伸的膜进行热处理以制造经双轴拉伸的层合聚酯膜。特别地,在热处理的情况下,当温度低于190℃时,由于热收缩增加,在随后的产品加工步骤中存在卷曲的风险,而当其超过220℃时,弯曲现象变得严重并且光轴的偏差可能增加。
63.根据上述内容的本公开内容的层合聚酯膜可以根据用途主要分为用于汽车的膜和用于建筑的膜,并且可以根据是否采用沉积膜而用于用于反射和非反射目的的窗膜(着色膜)。此外,其可以用作基础材料或者通过涂覆赋予高度透明的聚酯膜颜色的染料粘合剂并向其添加高度透明的硬涂层以保护产品的表面而用于离型目的。此外,本公开内容的层合聚酯膜由于其高透明聚酯特性而可以用作用于mlcc离型膜、工艺膜和载体膜的基础膜。因此,本公开内容的层合聚酯膜可以通过层合聚酯树脂并如上所述调节树脂中包含的惰性颗粒的类型、不均匀特性、尺寸和含量来解决图像模糊现象,并进一步改善在加工和卷绕最终产品期间出现的卷绕缺陷,从而提高最终产品的可加工性和完整性,并改善缺陷率。
64.在下文中,将通过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内容。这些实施例旨在更详细地说明本说明书,并且本公开内容的范围不限于所述实施例。
65.[实施例]
[0066]
[实施例1]
[0067]
在通过顺序双轴拉伸方法制造的三层层合聚酯膜中,形成不包含细颗粒的聚酯树脂层(芯层),并且在芯层的两侧上,形成包含非晶碳酸钙颗粒(第一颗粒,1.0μm的平均颗粒尺寸)和胶态二氧化硅(第二颗粒,0.09μm)的聚酯树脂层(子层)。此时,碳酸钙颗粒的含量为0.06重量%,以及胶态二氧化硅的含量为0.1重量%。此外,为了调节芯层与整个子层的厚度比,芯层的厚度为21.6μm,以及整个子层的厚度为2.3μm(一个子层的厚度为1.15μm)。
[0068]
[实施例2]
[0069]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层合聚酯膜,不同之处在于碳酸钙颗粒的含量为
0.07重量%。
[0070]
[实施例3]
[0071]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层合聚酯膜,不同之处在于碳酸钙颗粒的含量为0.04重量%。
[0072]
[实施例4]
[0073]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层合聚酯膜,不同之处在于碳酸钙颗粒的含量为0.08重量%以及胶态二氧化硅的含量为0.08重量%。
[0074]
[实施例5]
[0075]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层合聚酯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平均颗粒尺寸为1.6μm的碳酸钙颗粒和平均颗粒尺寸为0.08μm的胶态二氧化硅。
[0076]
[实施例6]
[0077]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层合聚酯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平均颗粒尺寸为0.6μm的碳酸钙颗粒和平均颗粒尺寸为0.08μm的胶态二氧化硅。
[0078]
[比较例]
[0079]
[比较例1]
[0080]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层合聚酯膜,不同之处在于不使用胶态二氧化硅。
[0081]
[比较例2]
[0082]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层合聚酯膜,不同之处在于仅使用0.2重量%的平均颗粒尺寸为2.0μm的二氧化硅颗粒。
[0083]
[比较例3]
[0084]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层合聚酯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0.06重量%的平均颗粒尺寸为1.0μm的碳酸钙颗粒和0.1重量%的平均颗粒尺寸为0.09μm的碳酸钙颗粒,并且不使用胶态二氧化硅。
[0085]
[比较例4]
[0086]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层合聚酯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0.06重量%的平均颗粒尺寸为1.0μm的二氧化硅颗粒和0.1重量%的平均颗粒尺寸为0.09μm的胶态二氧化硅颗粒,并且不使用碳酸钙颗粒。
[0087]
[比较例5]
[0088]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层合聚酯膜,不同之处在于碳酸钙颗粒的含量为0.03重量%。
[0089]
[比较例6]
[0090]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层合聚酯膜,不同之处在于碳酸钙颗粒的含量为0.09重量%以及胶态二氧化硅的含量为0.08重量%。
[0091]
[比较例7]
[0092]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层合聚酯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平均颗粒尺寸为2.0μm的碳酸钙颗粒和平均颗粒尺寸为0.09μm的胶态二氧化硅。
[0093]
[比较例8]
[0094]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层合聚酯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平均颗粒尺寸为0.4μm的碳酸钙颗粒和平均颗粒尺寸为0.1μm的胶态二氧化硅。
[0095]
对于实施例1至6和比较例1至8中制备的层合聚酯膜,通过以下实验例评估物理特性,并且结果示于表1至3中。
[0096]
[实验例]
[0097]
(1)雾度测量
[0098]
使用由nippon denshoku industries co.,ltd制造的雾度测量仪器(ndh 4000)来测量雾度。
[0099]
(2)内部雾度测量
[0100]
根据jis k7136使用雾度计(ndh 4000)来测量内部雾度。
[0101]
(3)峰数目测量
[0102]
使用se3500k设备(kosaka laboratory ltd.的产品名称)来测量峰数目。此时,分别测量尺寸为18.75nm或更大且小于31.25nm的峰数目、尺寸为31.25nm或更大且小于43.75nm的峰数目和尺寸为43.75nm或更大的峰数目。
[0103]
(4)摩擦系数测量
[0104]
使用14fw设备(heidon公司的产品名称),测量当膜与硬涂层(tak)(由eastman公司制造的硬涂层)接触并在23℃和50%rh的环境下运行时的动摩擦系数。
[0105]
(5)图像模糊评估
[0106]
通过以下来评估图像模糊:将制备的膜切成a4大小并将其放在一个偏光板膜上,在制备的膜上层合另一个偏光板膜,通过正交尼科耳观察,并对鱼眼的数量进行计数。此时,不对小于20μm的鱼眼进行计数,并且评估标准如下。
[0107]

:非常好
ꢀꢀꢀ
2个或更少/a4
[0108]

:正常
ꢀꢀꢀꢀꢀꢀꢀ
3个至5个/a4
[0109]
x:差
ꢀꢀꢀꢀꢀꢀꢀꢀꢀꢀ
6个或更多/a4
[0110]
(6)加工稳定性评估
[0111]
通过以下来评估加工稳定性:如图1中所示对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备的膜表面进行配置(硬涂覆和卷绕(eastman公司)),以a4尺寸收集,并用荧光反射光源对a4中的气穴数量进行计数。在这种情况下,评估标准如下。
[0112]

:非常好
ꢀꢀꢀꢀꢀ
0个或更少/a4
[0113]

:正常
ꢀꢀꢀꢀꢀꢀꢀ
1个至5个/a4
[0114]
x:差
ꢀꢀꢀꢀꢀꢀꢀꢀꢀꢀ
6个或更多/a4
[0115]
(7)针孔出现的评估
[0116]
通过用mayer棒(cheminstruments公司,#12目)将加成反应型有机硅离型组合物(shin-etsu公司,ks-839l)和浓度为5000ppm的铂催化剂混合溶液(shin-etsu公司,pl=50t)涂覆在实施例和比较例所制备的膜的一侧上,然后使用热风干燥器在180℃下热固化1分钟,形成厚度为0.06μm的离型层。然后,通过将100g平均颗粒尺寸为0.2μm的钛酸钡颗粒、10g聚乙烯醇缩丁醛、8g甲苯和2g丁醇混合,在室温下搅拌12小时,然后以500rpm球磨24小时,制备陶瓷浆料。然后,通过使用涂布器将其涂覆在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离型层上,然后用80℃的热风干燥1分钟,形成厚度为1μm的陶瓷片。然后,用干涉显微镜对其进行观察,并且记录每a4尺寸超过10μm的针孔数量,并如下评估。
[0117][0118]
[表1]
[0119]
[0120][0121]
如在上表1中可以看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案的层合聚酯膜的雾度为1.0%或更小,尺寸为18.75nm或更大且小于31.25nm(小突起)的峰数目为1,000个/μm2至10,000个/μm2,尺寸为43.75nm或更大(大突起)的峰数目小于3,500个/μm2,以及尺寸为31.25nm或更大且小于43.75nm(中等突起)的峰数目为1,000个/μm2至2,000个/μm2,因此其具有优异的图像模糊和加工稳定性,并且不产生针孔。
[0122]
[表2]
[0123]
[0124][0125]
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没有使用具有小平均颗粒尺寸的第二颗粒的比较例1具有高的与硬涂层(tak)的摩擦系数,因此加工稳定性差。此外,可以看出,仅使用具有比实施例1中更大的平均颗粒尺寸的第一颗粒的比较例2具有许多大突起,并因此具有优异的加工稳定性,但是雾度超过1.0%,因此图像模糊增加,并且出现针孔。
[0126]
此外,在使用碳酸钙作为第一颗粒和第二颗粒二者的比较例3中,可以看出,图像模糊由于相同颗粒之间的聚集而增加,加工稳定性也由于表面上形成的突起数量低而劣化,并且出现针孔。
[0127]
此外,在使用二氧化硅作为第一颗粒和第二颗粒二者的比较例4中,可以看出,由于它们为相同的组分,因此图像模糊由于颗粒之间的聚集而增加,并且颗粒之间的分散性由于相同的组分而降低,使得摩擦系数超过2.0,并且加工稳定性也劣化。
[0128]
此外,可以看出,其中第一颗粒与第二颗粒的含量比小于0.4的比较例5由于突起数量低而具有差的加工稳定性。
[0129]
此外,在其中第一颗粒与第二颗粒的含量比大于1.0的比较例6中,可以看出雾度增加,并且由于第二颗粒的含量不足以防止第一颗粒(大颗粒)聚集,因此与实施例4相比,大突起的尺寸增加,但是数量减少,并且中等突起和小突起的数量也减少,从而导致卷绕特性差以及加工稳定性差。
[0130]
此外,在其中第一颗粒的平均颗粒尺寸超过1.6μm并且平均颗粒尺寸比超过20倍的比较例7中,可以看出由于碳酸钙具有大颗粒尺寸,与大突起相比,中等突起和小突起减少,因此在大突起的影响下具有加工稳定性,但是发生颗粒的聚集,因此雾度增加,图像模
糊增加,并且出现针孔。
[0131]
此外,在其中第一颗粒的平均颗粒尺寸小于0.5μm并且平均颗粒尺寸比小于6倍的比较例8中,可以看出由于表面突起的数量低,加工稳定性差,卷绕特性也差,并且出现针孔。
[0132]
虽然以上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内容的优选实施方案,但是本公开内容的范围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公开内容的基本构思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和改进,并且各种修改和改进也落入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内。
[0133]
[附图标记说明]
[0134]
a:子层
[0135]
b:芯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