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便于接线的新型转尾的制作方法

2023-03-27 13:53: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转尾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便于接线的新型转尾。


背景技术:

2.目前转尾作为可旋转的导电器件,应用于多种电子产品中,例如旋转插头、卷发棒、旋转直发棒等等,一般情况下,转尾包括绝缘旋转本体以及导电端子,导线通过接触导电端子进行导电,现有技术中,转尾的多个导电端子的接线部位间隔层叠,且统一朝向层叠方向,制作时,连接导线需要一个一个地连接,非常耗时,且连接空间在导电端子连接部位之间,导致连接制作极其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便于接线的新型转尾,旨在解决现有转尾连接导线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4.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便于接线的新型转尾,包括本体、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所述本体由多个半径逐渐减小的空心圆柱体同轴心层叠而成,所述第一端子的一端嵌入所述本体的第一层圆柱体,第一端子的另一端具有用于连接导线的第一接线槽,所述第二端子的一端嵌入所述本体的第二层圆柱体,所述第二端子的另一端具有用于连接导线的第二接线槽,所述第一接线槽与第二接线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本体的轴心垂直且与所述本体横截面的切线平行,所述第一接线槽开口与所述第二接线槽的开口朝向一致。
5.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的第一层圆柱体靠近顶端边缘处设有适配所述第一端子外形的第一环形孔,所述第一环形孔连通所述本体的内部,所述第一环形孔中与顶端相对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导槽。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槽的槽底呈倾斜状。
7.进一步地,所述本体还设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孔位置相对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端子插入所述本体内时,所述第一端子中与第一接线槽相对的固定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且所述第一端子的固定端折弯抵紧于所述本体表面。
8.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的第二层圆柱体靠近顶端边缘处设有适配所述第二端子外形的第二环形孔,所述第二环形孔连通所述本体的内部,所述第二环形孔中与顶端相对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导槽。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槽的槽底呈倾斜状。
10.进一步地,所述本体还设有与所述第二环形孔位置相对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端子插入所述本体内时,所述第二端子中与第二接线槽相对的固定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且所述第二端子的固定端折弯抵紧于所述本体表面。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均包括嵌入所述本体的圆环嵌入部,且所述第一端子的圆环嵌入部半径比所述第二端子的圆环嵌入部半径大。
12.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的第二层圆柱体朝外延伸出一凸台,所述凸台位于所述第一
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接线的新型转尾,包括本体、具有第一接线槽的第一端子以及具有第二接线槽的第二端子,第一接线槽与第二接线槽的开口方向与本体的轴心垂直且与本体横截面的切线平行,第一接线槽开口与第二接线槽的开口朝向一致,使得第一接线槽与第二接线槽对应的接线空间在本体的旁侧,而非在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的间隔层叠空间,且开口朝向一致,使得接线变得更加便利,在制作时,可同时对第一接线槽与第二接线槽进行统一批量操作,也不会因为本体而造成空间上的阻碍,这样无需再一个一个地进行接线,大大地提高接线的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便于接线的新型转尾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便于接线的新型转尾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16.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19.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0.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接线的新型转尾,可应用于各种需要旋转并导电的电器,例如卷发棒、旋转插头等。上述新型转尾包括本体1、第一端子2以及第二端子3,本体1由多个半径逐渐减小的空心圆柱体同轴心层叠而成,本实施例中,本体1由三个空心圆柱体同轴心层叠而成,且每一层圆柱体的横截面半径均比上一层小,本体1由绝缘材料制成,例如塑胶材料,第一端子2与第二端子3由可以导电金属制成,例如铜片。第一端子2的一端嵌入本体1的第一层圆柱体,第一端子2的另一端具有用于连接导线的第一接线槽21,第二端子3的一端嵌入本体1的第二层圆柱体,第二端子3的另一端具有用于连接导线的第二接线槽31,其中,第一端子2与第二端子3嵌入本体1的部位不限制形状,只要卡紧且预留出对应本体1的空心处即可,优选圆环状,第一接线槽21与第二接线槽31的开口方向与本体1
的轴心垂直且与本体1横截面的切线平行,第一接线槽21开口与第二接线槽31的开口朝向一致,使得第一接线槽21与第二接线槽31对应的接线空间在本体1的旁侧,而非在第一端子2与第二端子3之间的间隔层叠空间,且开口朝向一致,使得接线变得更加便利,在制作时,可同时对第一接线槽21与第二接线槽31进行统一批量操作,也不会因为本体1而造成空间上的阻碍,这样无需再一个一个地进行接线,大大地提高接线的效率。
22.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体1的第一层圆柱体靠近顶端边缘处设有适配第一端子2外形的第一环形孔11,也即沿本体1的第一层圆柱体外周开设第一环形孔11,第一环形孔11连通本体1的内部,第一环形孔11中与顶端相对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导槽,以便在制作时,更容易将第一端子2插入第一环形孔11。
2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槽的槽底呈倾斜状,进一步提高第一端子2插入第一环形孔11的便利性。
24.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固定第一端子2,本体1还设有与第一环形孔11位置相对的第一固定孔17,第一端子2插入本体1内时,第一端子2中与第一接线槽21相对的固定端5穿过第一固定孔17,且第一端子2的固定端5折弯抵紧于本体1表面,使得第一端子2与本体1卡紧,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2的固定端5呈锥状,长度范围可以为2mm-4mm。
25.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体1的第二层圆柱体靠近顶端边缘处设有适配第二端子3外形的第二环形孔12,也即沿本体1的第二层圆柱体外周开设第二环形孔12,同理的,第二环形孔12连通本体1的内部,第二环形孔12中与顶端相对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导槽,以便在制作时,更容易将第二端子3插入第二环形孔12。
26.本实施例中,第二导槽的槽底也呈倾斜状,以便第二端子3插入第二环形孔12。
27.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固定第二端子3,本体1还设有与第二环形孔12位置相对的第二固定孔18,第二端子3插入本体1内时,第二端子3中与第二接线槽31相对的固定端5穿过第二固定孔18,且第二端子3的固定端5折弯抵紧于本体1表面,使得第二端子3与本体1卡紧,本实施例中,第二端子3的固定端5呈锥状,长度范围可以为2mm-4mm。
28.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导电及适配卡紧,第一端子2与第二端子3嵌入本体1的部分呈圆环状,具体地,第一端子2与第二端子3均包括嵌入本体1的圆环嵌入部,圆环嵌入部大小适配本体1对应的圆柱体,第一端子2的圆环嵌入部半径比第二端子3的圆环嵌入部半径大,且安装完毕时圆环嵌入部的环内空心位置对应本体1圆柱体的空心位置。
29.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将转尾适配安装于其他器件上,本体1的第二层圆柱体朝外延伸出一凸台4,凸台4位于第一端子2与第二端子3之间。
30.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转尾装配稳固性,在本体1第一层圆柱体外周沿轴向设置多个凸起的竖条15,在竖条15的外侧设置多个凸条16,多个凸条16沿圆柱体外周均匀分布。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