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门装置、通行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3-04-05 10:53: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通过对设置于通路的门进行开闭来限制利用者在该通路中的通行的技术。


背景技术:

2.以往,在车站的检票口、设施(主题公园、办公楼、安全区域等)的出入口等各种场所,利用通过对设置于通路的门进行开闭来限制利用者在该通路中的通行的门装置。
3.例如,在车站的检票口,利用自动检票机(门装置)进行针对进入车站内的利用者、从车站内出站的利用者的检票处理。众所周知,自动检票机受理在检票通路通行的利用者所持有的车票,读取记录于该车票的车票信息。自动检票机根据基于读取到的车票信息判定是否允许利用者在检票通路中的通行的判定结果,对设置于检票通路的门进行开闭来对利用者的通行进行限制。
4.此外,最近,还存在通过面部认证、指纹认证等来确定利用者,判定是否允许利用者在检票通路中的通行的自动检票机。
5.有时在自动检票机处设置有锁定机构部,该锁定机构部为了防止判定为不允许通路的通行的利用者的非法通行,阻止门由于外力而从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转移(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8010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7.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8.专利文献1的自动检票机构成为若检测到对关闭状态的门施加了超过某种程度的外力,则解除锁定机构部对门的锁定状态。即,专利文献1的自动检票机不是抑制对处于锁定状态的门施加某种程度大的外力的结构。因此,专利文献1的自动检票机有可能因处于锁定状态时施加的外力而门变形。
9.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地抑制门由于在关闭状态时施加的外力而变形的技术。
10.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门装置如以下所示那样构成。
12.本发明的门装置例如能够用作设置于车站的检票口的自动检票机、设置于设施(主题公园、办公楼、安全区域等)的出入口等的出入门(包括安全门)。
13.判定部判定是否允许进入到通路的利用者的通行。门开闭控制部根据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控制设置于通路的门的开闭。锁定控制部控制锁定机构部的状态。锁定控制部进行将锁定机构部在锁定状态与非锁定状态之间切换的控制,所述锁定状态是阻止门由于外力而从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转移的状态,所述非锁定状态是不阻止门由于外力而从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转移的状态。速度检测部检测利用者的移动速度。并且,当由速度检测部检测出
的利用者的移动速度超过预先决定的第1速度时,锁定控制部将锁定机构部控制为非锁定状态。
14.在该结构中,在利用者与处于关闭状态的门碰撞的可能性较高时,能够解除门的锁定状态(成为非锁定状态)。因此,例如,即使利用者无法在关闭状态的门的近前停止而与门碰撞,由于利用者在碰撞之前解除了锁定状态,因此能够抑制因利用者的碰撞而施加于门的外力的大小。由此,能够充分地抑制门由于被施加外力而变形。
15.另外,利用者的速度的检测例如可以是根据由测距传感器检测出的到利用者的距离的变化来得到该利用者的移动速度的结构,也可以是根据由沿着通路中的利用者的通行方向排列的多个利用者检测传感器检测出的利用者的位置的变化来得到该利用者的移动速度的结构,还可以是其他结构。
16.例如,在使用测距传感器的结构中,能够在利用者进入通路之前得到利用者的移动速度,能够顺畅地进行基于锁定控制部的锁定状态的解除所涉及的控制。另外,例如,如果是使用沿着通路中的利用者的通行方向排列的多个利用者检测传感器的结构,则能够通过现有的结构得到利用者的移动速度,因此通过控制软件的变更,也能够应用于现有的门装置,实现系统的构建所花费的成本的降低。另外,利用者的移动速度的检测例如可以是使用毫米波雷达、超声波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tof(time of flight:飞行时间)照相机的结构,也可以是通过图像处理来进行的结构。
17.另外,门开闭控制部例如也可以构成为若由速度检测部检测出的利用者的移动速度超过比第1速度高的第2速度,则使设置于通路的门打开。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降低利用者与门碰撞的频度,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门变形。
18.另外,例如,门开闭控制部也可以构成为若由速度检测部检测出的利用者的移动速度超过比所述第1速度高的第2速度,则在该利用者与处于关闭状态的门之间的距离达到设定距离之后,使设置于通路的门打开。
19.另外,门既可以设置于通路中的利用者的入口与出口的中央,也可以设置于在通路中通行的利用者的出口侧。
20.发明效果
21.根据本发明,能够充分地抑制门由于在关闭状态时被施加的外力而变形的频度。
附图说明
22.图1中,图1的(a)是表示该例的自动检票机的概略的外观图的图,图1的(b)是图1所示的a方向的平面图。
23.图2是表示该例的自动检票机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框图。
24.图3是表示该例的自动检票机的检票处理的流程图。
25.图4是表示变形例1的例子的自动检票机的检票处理的流程图。
26.图5是表示变形例2的例子的自动检票机的检票处理的流程图。
27.图6是表示变形例3的例子的自动检票机的检票处理的流程图。
28.标号说明
29.1:自动检票机;2(2a、2b):门;3(3a、3b):天线;5(5a、5b):测距传感器;11:控制单元;12:车票处理部;13:显示部;14:测距部;15:利用者检测部;16:门开闭机构部;17:锁定
机构部;18:通信部;21:通行判定部;22:门开闭控制部;23:锁定控制部;24:速度检测部。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31.<1.应用例>
32.图1的(a)是表示该例的自动检票机的概略的外观图的图,图1的(b)是图1所示的a方向的平面图。在该例中,自动检票机1相当于本发明的门装置。自动检票机1对进入到车站内的利用者或从车站内出站的利用者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检票处理。例如,在图1所示的a方向为进入车站内的方向,图1所示的b方向为从车站内出站的方向的情况下,自动检票机1的利用者在检票通路中的通行方向可以仅为a方向,也可以仅为b方向,还可以为a方向及b方向这两个方向。
33.自动检票机1读取利用者提示的车票的车票信息,基于读取到的车票信息,判定是否允许利用者在通路中通行。车票既可以是粘贴有磁性片的磁性票,也可以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非接触ic卡,还可以是在票面印刷有二维条形码(例如,qr码(注册商标))等光学读取码的光学读取票。关于这些种类的车票,由于已经是公知的,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34.在该例中,为了简化说明,以自动检票机1受理非接触ic卡作为车票的结构进行说明。但是,自动检票机1也可以是受理磁性票或光学读取票作为车票的结构,也可以是受理非接触ic卡、磁性票和光学读取票中的任意2个以上作为车票的结构。
35.该例的自动检票机1在检票通路的两侧设置有天线3(3a、3b)。自动检票机1与覆于天线3上的非接触ic卡进行无线通信,进行记录在该非接触ic卡中的车票信息的读取及对非接触ic卡的车票信息的写入。在图1中,进入车站内的利用者将非接触ic卡覆在天线3a上,从车站内出站的利用者将非接触ic卡覆在天线3b上。
36.此外,在利用者在检票通路中的通行方向为1个方向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一方的天线3(3a或者3b)。
37.自动检票机1基于从利用者覆于天线3的非接触ic卡读取的车票信息,判定是否允许该利用者通过检票通路。另外,自动检票机1根据由测距传感器5检测出的利用者的位置伴随时间经过的变化,计算该利用者的移动速度。进入车站内的利用者的位置由图1所示的测距传感器5a检测,从车站内出站的利用者的位置由图1所示的测距传感器5b检测。
38.此外,在利用者在检票通路中的通行方向为1个方向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一方的测距传感器5(5a或5b)。另外,测距传感器5的安装位置不限于图1所示的位置,只要是能够计测与利用者的距离的位置,则可以是任意的位置。
39.自动检票机1在判定为对利用者允许检票通路的通行时,打开门2(2a、2b)。另外,自动检票机1在判定为不对利用者允许检票通路的通行时,关闭门2(2a、2b)。图1表示门2关闭的状态。
40.另外,自动检票机1在关闭了门2时,将锁定机构部的状态控制为阻止门2因外力而从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转移的锁定状态。锁定机构部是在物理上限制门2的旋转的机构部。例如,锁定机构部是利用螺线管等致动器使锁定部件(例如止动件)在阻止门2的旋转轴的旋转的位置(锁定位置)与不阻止门2的旋转轴的旋转的位置(非锁定位置)之间可动的结构。锁定机构部例如可以是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也可以是其他公知的结构。另外,
锁定机构部也可以是不具有致动器的结构。关于锁定机构部,各种结构是公知的,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41.自动检票机1在判定为不对利用者允许检票通路的通行的情况下,检测该利用者的移动速度。若利用者的移动速度超过预先决定的第1速度,则自动检票机1将锁定机构部设为非锁定状态。此时,自动检票机1即使将锁定机构部设为非锁定状态,也不使门2转移到打开状态。另外,第1速度例如设为预测为利用者无法在关闭状态的门2的跟前停止而发生碰撞(并非是一定发生碰撞的意思)的速度的下限值即可。
42.这样,自动检票机1在预测为判定为不允许检票通路的通行的利用者与关闭状态的门2碰撞的情况下,将锁定机构部设为非锁定状态,因此即使利用者与门2碰撞,也能够缓和此时的冲击。另外,自动检票机1即使将锁定机构部设为非锁定状态,也不使门2转移到打开状态,因此能够使利用者认识到门2为关闭状态。由此,利用者欲在门2的近前停止而减速,因此能够抑制由与门2碰撞的利用者施加的冲击力。因此,该例的自动检票机1能够充分地抑制门2因处于关闭状态时施加的外力而变形。
43.<2.结构例>
44.图2是表示该例的自动检票机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框图。该例的自动检票机1具备控制单元11、车票处理部12、显示部13、测距部14、利用者检测部15、门开闭机构部16、锁定机构部17及通信部18。
45.控制单元11控制自动检票机1主体各部的动作。另外,控制单元11具有通行判定部21、门开闭控制部22、锁定控制部23以及速度检测部24。关于控制单元11所具有的通行判定部21、门开闭控制部22、锁定控制部23以及速度检测部24,将在后面叙述。
46.车票处理部12具有天线3(3a、3b),通过与覆于天线3的非接触ic卡的无线通信,进行记录在该非接触ic卡中的车票信息的读取以及对该非接触ic卡的车票信息的写入。
47.显示部13具有显示器(未图示),按照来自控制单元11的指示使显示器显示针对利用者的引导显示。
48.测距部14具有上述的测距传感器5(5a、5b)。测距部14将由测距传感器5以固定时间间隔计测的与利用者的距离(测距传感器5与利用者的距离)作为计测数据输入到控制单元11。
49.利用者检测部15具有沿着检票通路排列的多个光电传感器,根据各个光电传感器的检测输出来检测在检票通路中通行的利用者的位置,由此追踪在检票通路中通行的利用者。光电传感器可以是反射型,也可以是透过型(隔着检票通路将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对置配置的类型)。
50.门开闭机构部16根据控制单元11的指示对设置于检票通路的门2进行开闭。
51.如上所述,锁定机构部17是在设置于检票通路的门2为关闭状态时,阻止该门2因外力而从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转移的机构部。锁定机构部17根据来自控制单元11的指示,在锁定状态(阻止门2因外力而从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转移的状态)与非锁定状态(不阻止门2因外力而从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转移的状态)之间切换状态。
52.通信部18与车站服务器等上级装置之间进行通信。通信部18可以是通过无线与上级装置进行通信的结构,也可以是通过有线进行通信的结构。
53.接着,对控制单元11所具有的通行判定部21、门开闭控制部22、锁定控制部23以及
速度检测部24进行说明。
54.通行判定部21基于车票处理部12从非接触ic卡读取到的车票信息,针对将该非接触ic卡覆在天线3(3a、3b)上的利用者,判定能否通过检票通路。通行判定部21在判定为可通行的情况下,对车票处理部12指示向读取到本次车票信息的非接触ic卡写入本次检票处理所涉及的车票信息。若本次检票处理所涉及的车票信息向读取到本次车票信息的非接触ic卡的写入完成,则通行判定部21对利用者允许检票通路的通行。换言之,若本次检票处理所涉及的车票信息向读取到本次车票信息的非接触ic卡的写入失败(发生了写入错误的情况),则通行判定部21不允许利用者通过检票通路。
55.门开闭控制部22在通行判定部21判定为允许利用者在检票通路的通行的情况下,对门开闭机构部16指示门2的打开。另外,门开闭控制部22在通行判定部21判定为不允许利用者在检票通路的通行的情况下,对门开闭机构部16指示门2的关闭。
56.此外,门开闭机构部16在从门开闭控制部22接收到门2的打开指示时,门2已经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不进行门2的开闭动作(不会先关闭门2之后再打开)。同样地,门开闭机构部16在从门开闭控制部22接收到门2的关闭指示时,门2已经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不进行门2的开闭动作(不会先打开门2之后再关闭)。
57.锁定控制部23对锁定机构部17指示锁定状态或非锁定状态的切换。
58.此外,锁定机构部17在从锁定控制部23接收到向锁定状态的切换指示时,已经为锁定状态的情况下,不特别针对该指示进行动作(不会先设为非锁定状态之后再设为锁定状态)。同样地,锁定机构部17在从锁定控制部23接收到向非锁定状态的切换指示时,已经为非锁定状态的情况下,不特别针对该指示进行动作(不会先设为锁定状态之后再设为非锁定状态)。
59.速度检测部24根据在测距部14中以固定时间间隔计测出的测距传感器(5a、5b)与利用者的距离的变化,检测(计算)利用者的移动速度。
60.自动检票机1的控制单元11由硬件cpu、存储器、其他电子电路构成。硬件cpu在执行了本发明的通行控制程序时,作为通行判定部21、门开闭控制部22、锁定控制部23以及速度检测部24进行动作。另外,存储器具有用于展开本发明的通行控制程序的区域、暂时存储在执行该通行控制程序时产生的数据等的区域。另外,在该存储器中设置有存储后述的第1速度、第2速度以及设定距离的存储区域。控制单元11也可以是将硬件cpu、存储器等一体化的lsi。另外,硬件cpu是执行本发明的通行控制方法的计算机。
61.<3.动作例>
62.图3是表示该例的自动检票机的检票处理的流程图。
63.当利用者进入检票通路时,自动检票机1在车票处理部12中判定是否从利用者所持的非接触ic卡读取到车票信息(s1、s2)。利用者是否进入到检票通路的检测能够通过利用者检测部15所具有的光电传感器来进行。自动检票机1如果未从进入检票通路的利用者所持的非接触ic卡读取到车票信息,则执行后述的s7以后的处理。
64.此外,车票处理部12有时在利用者进入检票通路之前从非接触ic卡读取车票信息,有时在利用者进入检票通路之后从非接触ic卡读取车票信息。车票处理部12从非接触ic卡读取车票信息的定时由利用者将非接触ic卡覆在天线3上的定时决定。
65.自动检票机1若从进入到检票通路的利用者所持有的非接触ic卡读取到车票信
息,则基于读取到的车票信息,进行判定是否允许利用者在检票通路中的通行的通行判定处理(s3)。在该s3中,通行判定部21基于本次从非接触ic卡读取到的车票信息,判定能否通过检票通路。通行判定部21在判定为能够通过检票通路的情况下,对车票处理部12指示向读取到本次车票信息的非接触ic卡写入本次检票处理所涉及的车票信息。当本次检票处理所涉及的车票信息向读取到本次车票信息的非接触ic卡的写入完成时,通行判定部21判定为对利用者允许检票通路的通行。换言之,若本次检票处理所涉及的车票信息向读取到本次车票信息的非接触ic卡的写入失败,则通行判定部21不判定为对利用者允许检票通路的通行。
66.此外,基于车票信息的可否通行的判定根据有效期间、有效区间、循环错误的有无、是否能够进行运费结算等来进行。
67.自动检票机1在判定为对利用者允许检票通路的通行的情况下,锁定控制部23对锁定机构部17指示向非锁定状态的转移(s4、s5)。另外,门开闭控制部22对门开闭机构部16指示门2的打开(s6),返回s1。
68.另外,自动检票机1在判定为不对利用者允许检票通路的通行的情况下,门开闭控制部22对门开闭机构部16指示门2的关闭(s4、s7)。然后,锁定控制部23对锁定机构部17指示向锁定状态的转移(s8)。另外,速度检测部24基于由测距传感器5计测出的、与利用者的距离随着时间经过的变化,检测(计算)该利用者的移动速度(s9)。在s9中检测的利用者的移动速度可以是该利用者即将进入检票通路之前的速度,也可以是该利用者刚进入检票通路之后的速度。
69.锁定控制部23判定在s9中计算出的利用者的移动速度是否超过预先决定的第1速度(s10)。该第1速度例如是预测为利用者无法在关闭状态的门2的跟前停止而发生碰撞(并非是一定发生碰撞的意思)的速度的下限值。该第1速度存储在控制单元11所具有的存储器中。
70.如果在s9中计算出的利用者的移动速度未超过第1速度,则锁定控制部23返回到s1。另外,如果在s9中计算出的利用者的移动速度超过第1速度,则锁定控制部23对锁定机构部17指示向非锁定状态的转移(s11),返回s1。
71.这样,该例的自动检票机1在进入到检票通路的利用者与关闭状态的门2碰撞的可能性高时,使锁定机构部17转移到非锁定状态,因此即使利用者与关闭状态的门2碰撞,也能够缓和此时的冲击。另外,自动检票机1即使将锁定机构部设为非锁定状态,也不会使门2转移到打开状态,因此能够在碰撞前使利用者认识到门2为关闭状态。由此,利用者欲在门2的近前停止而减速,因此能够抑制由与门2碰撞的利用者施加的冲击力。因此,该例的自动检票机1能够充分地抑制门2因处于关闭状态时被施加的外力而变形。
72.此外,如上所述,上述例子的自动检票机1以将非接触ic卡作为车票受理的结构为例,但也可以是将磁性票或者光学读取票作为车票受理的结构,还可以是将非接触ic卡、磁性票以及光学读取票中的任意2个以上的种类作为车票受理的结构。
73.另外,自动检票机1也可以是通过面部认证、指纹认证等来确定利用者,判定是否允许利用者在检票通路中的通行的结构。
74.<4.变形例>
75.·
变形例1
76.该变形例1的自动检票机1是上述的图1、图2所示的结构。图4是表示变形例1的自动检票机的检票处理的流程图。在图4中,对与图3相同的处理标注相同的步骤编号。
77.该变形例1的自动检票机1与上述的例子同样地执行s1~s7的处理。
78.该变形例1的自动检票机1中,若门开闭控制部22在s7中对门开闭机构部16指示门2的关闭,则速度检测部24基于由测距传感器5计测出的、与利用者的距离随着时间经过的变化,检测(计算)该利用者的移动速度(s21)。s21所涉及的处理是与上述例子的s9相同的处理。
79.锁定控制部23判定在s21中计算出的利用者的移动速度是否超过预先决定的第1速度(s22)。如果在s21中计算出的利用者的移动速度未超过第1速度,则锁定控制部23对锁定机构部17指示向锁定状态的转移(s24),返回s1。另外,如果在s21中计算出的利用者的移动速度超过第1速度,则锁定控制部23对锁定机构部17指示向非锁定状态的转移(s23),返回s1。
80.在该变形例1中,能够抑制锁定机构部17在锁定状态与非锁定状态之间切换状态的频度,因此能够实现锁定机构部17的长寿命化。
81.·
变形例2
82.该变形例2的自动检票机1也是上述的图1、图2所示的结构。图5是表示变形例2的自动检票机的检票处理的流程图。在图5中,对与图3相同的处理标注相同的步骤编号。
83.该变形例2的自动检票机1与上述的例子同样地执行s1~s11的处理。在该变形例2的自动检票机1中,若锁定控制部23在s11中对锁定机构部17指示向非锁定状态的转移,则门开闭控制部22判定在s9中计算出的利用者的移动速度是否超过预先决定的第2速度(s31)。该第2速度比第1速度高。该第2速度也与第1速度同样地存储于控制单元11所具有的存储器。
84.如果在s9中计算出的利用者的移动速度未超过第2速度,则门开闭控制部22返回到s1。另外,如果在s9中计算出的利用者的移动速度超过第2速度,则门开闭控制部22对门开闭机构部16指示门2的打开(s32),返回s1。
85.在该变形例2中,能够降低利用者与关闭状态的门2碰撞的频度,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门2变形。
86.·
变形例3
87.该变形例3的自动检票机1也是上述的图1、图2所示的结构。图6是表示变形例3的自动检票机的检票处理的流程图。在图6中,对与图5相同的处理标注相同的步骤编号。
88.在该变形例3的自动检票机1中,门开闭控制部22在s31中判定为利用者的移动速度超过预先决定的第2速度的情况下,等待利用者与关闭状态的门2的距离达到设定距离(s41)后,对门开闭机构部16指示门2的打开(s32)。即,在进行s41的处理这一点上,与变形例2的自动检票机1不同。在该变形例3中,与变形例2同样地,不仅能够降低利用者与关闭状态的门2碰撞的频度,还能够使利用者认识到门2为关闭状态。
89.·
变形例4
90.在上述的例子中,根据由测距传感器5计测出的利用者的位置的变化来检测该利用者的移动速度,但例如也可以根据由利用者检测部15所具备的沿着检票通路的通行方向排列的多个光电传感器检测出的利用者的位置的变化来检测该利用者的移动速度。在该情
况下,不需要包括测距传感器5的测距部14,因此自动检票机1的结构变得简单。
91.另外,能够通过针对现有的自动检票机的控制软件的变更来实现,因此能够实现系统的构建所花费的成本的降低。
92.另外,利用者的移动速度的检测例如可以是使用毫米波雷达、超声波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tof(time of flight:飞行时间)照相机的结构,也可以置换为通过图像处理来进行的结构。
93.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以将在不允许利用者在通路中通行时关闭的门2设置于通路的大致中央的类型(中央挡板型)的自动检票机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门2既可以分别设置于通路的两端侧,也可以设置于一方的端部侧。
94.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以将本技术发明应用于设置于车站的检票口的自动检票机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技术发明能够应用于设置于设施(主题公园、办公楼、安全区域等)的出入口等各种场所而限制利用者在通路中的通行的门装置。即,本技术发明的应用范围不限于上述例子的自动检票机1,能够应用于在各种场所使用的、限制通路中的利用者的通行的所有门装置。
95.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本身,在实施阶段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对构成要素进行变形而具体化。另外,能够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的适当的组合来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以从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构成要素中删除几个构成要素。进而,也可以适当组合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
96.并且,本发明的结构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对应关系能够如以下的附记那样记载。
97.<附记>
98.一种门装置(1),其具备:
99.判定部(21),其判定是否允许进入通路的利用者的通行;
100.门开闭控制部(22),其根据所述判定部(21)的判定结果,控制设置于所述通路的门(2a、2b)的开闭;
101.锁定控制部(23),其控制锁定机构部(17)在阻止所述门(2a、2b)因外力而从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转移的锁定状态与不阻止所述门(2a、2b)因外力而从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转移的非锁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以及
102.速度检测部(24),其检测所述利用者的移动速度,
103.当由所述速度检测部(24)检测出的所述利用者的移动速度超过预先决定的第1速度时,所述锁定控制部(23)将所述锁定机构部(17)控制为非锁定状态。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