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塑料制品原料干燥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3-09-06 21:29: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干燥设备,特别是涉及应用于塑料制品领域的一种塑料制品原料干燥设备。


背景技术:

2.塑料制品是采用塑料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生活、工业等用品的统称,包括以塑料为原料的注塑、吸塑等所有工艺的制品。塑料是一类具有可塑性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它与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形成了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三大合成材料。具体地说,塑料是以天然或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加入各种添加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条件下可以塑制成一定形状,在常温下保持形状不变的材料,塑料制品在生产时,其原料需要经过清洗、破碎并干燥,而后再熔融、吹塑或注塑,其中干燥时,现有技术一般使用滚筒转动,并配合干燥,而这种方式在离心力作用下,塑料粒子不可避免的仍然存在贴壁堆积的问题,导致干燥效率较低。
3.为解决上述干燥时物料堆积的问题,市场中一般使用带式干燥机,控制干燥时塑料粒子均匀分布在传送带上,进而实现对塑料粒子的连续的高效干燥。
4.然而上述带式干燥机中,虽然塑料粒子均匀分布,但是塑料粒子相对于传送带长时间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而塑料粒子随着传送带移动到达排料口后,即干燥结束,为保证干燥效果,一般移动速度有限,对干燥效率仍然存在一定的影响。
申请内容
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塑料粒子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导致干燥效率较低。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塑料制品原料干燥设备,包括排料底箱以及固定连接在排料底箱左上端的进料上箱,排料底箱底部固定连接有一对支架,进料上箱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进料口,排料底箱远离进料上箱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排料口,进料上箱上端固定连接有排气组件,排料底箱远离进料上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气组件,进料上箱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分别与两个进料口对应的定传送组件,进料口内部通过电动滑轨还安装有动传送组件,动传送组件位于两个定传送组件相互靠近端部的正下方,排料底箱内部固定安装有底传送组件,进料上箱与排料底箱连接处相通,动传送组件位于底传送组件左端中部的正上方。
7.在上述塑料制品原料干燥设备中,通过定传送组件、动传送组件以及底传送组件的组合式传送带的作用下,可以实现使塑料粒子在非堆积并且分布相对均匀的情况下处于动态,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静态,可进一步提高塑料粒子的干燥效率。
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两个定传送组件相互靠近的一端不接触,且二者之间留有空隙,动传送组件位于空隙正下方。
9.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改进,动传送组件的长度大于两个定传送组件之间的间隙,且动传送组件在电动滑轨下移动至最边缘时,动传送组件靠近空隙的一端与其中一个
定传送组件边缘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同样存在间隙。
10.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排料底箱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上过气箱,上过气箱下端固定连接有均料板,均料板不与底传送组件上表面接触,且二者之间的间距为0.5-1.5cm。
11.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均料板包括刮料板体以及固定连接正在刮料板体与上过气箱内顶端之间的两个连接杆,沿着靠近排料口的方向,多个连接杆与底传送组件表面之间的距离逐个递减。
12.作为本技术的又一种改进,刮料板体上开凿有多个u形槽,使刮料板体呈现梳状,相邻两个刮料板体上的多个u形槽相互错位。
13.作为本技术的再一种改进,底传送组件上的带体为双层多孔结构,且两层结构之间镶嵌有顶料夹层,上层结构外表面铺设有棉层,最靠近排料口的上过气箱内顶端固定连接有磁板。
14.作为本技术的再一种改进的补充,顶料夹层包括弹性外套层以及多个铁针,铁针包括分别固定连接在弹性外套层上下内壁的铁质硬段和限位段,铁质硬段和限位段相互固定。
15.作为本技术的再一种改进的补充,限位段为绷直的弹性结构,多个铁质硬段上端正对带体上层结构的孔隙。
16.综上所述,通过定传送组件、动传送组件以及底传送组件的组合式传送带的作用下,在塑料粒子的传动过程中,动传送组件不断移动,使粒子不断被分散洒落在底传送组件上,可以实现使塑料粒子在非堆积并且分布相对均匀的情况下,处于动态,并配合逆向的热气流的作用,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静态,可使塑料粒子与热气流的接触更加充分,进一步提高塑料粒子的干燥效率,另外在均料板和顶料夹层的作用下,可对运转中的塑料粒子不断进行翻动,同时使靠近热气流的部分粒子分布变薄,进一步提高干燥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仰视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侧面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料粒子在转运时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正面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均料板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均料板图;图8为本技术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底传送组件上带体部分截面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底传送组件上带体俯视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第三种实施方式的顶料夹层的部分截面图。
18.图中标号说明:11排料底箱、12进料上箱、2支架、31进气组件、32排气组件、41进料口、42排料口、5上过气箱、61定传送组件、62动传送组件、63底传送组件、7均料板、71刮料板体、72连接杆、8顶料夹层、81弹性外套层、82铁质硬段、83限位段。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三种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20.第一种实施方式:图1-2示出一种塑料制品原料干燥设备,包括排料底箱11以及固定连接在排料底箱11左上端的进料上箱12,排料底箱11底部固定连接有一对支架2,进料上箱12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进料口41,排料底箱11远离进料上箱1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排料口42,进料上箱12上端固定连接有排气组件32,排料底箱11远离进料上箱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气组件31,干燥时,通过进气组件31向排料底箱11内通入热气流,在排气组件32的口部外接抽风机,将排料底箱11以及进料上箱12内携带有湿气的气流向外抽出,使热气流与塑料粒子逆向接触,使接触更加充分,干燥效果更好。
21.如图3,图中a表示塑料粒子,进料上箱12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分别与两个进料口41对应的定传送组件61,进料口41内部通过电动滑轨还安装有动传送组件62,动传送组件62位于两个定传送组件61相互靠近端部的正下方,排料底箱11内部固定安装有底传送组件63,进料上箱12与排料底箱11连接处相通,动传送组件62位于底传送组件63左端中部的正上方,通过进料组件将湿润的塑料粒子沿着两个进料口41运输至进料上箱12内,其中进料组件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赘述,进入到进料上箱12内的塑料粒子在定传送组件61作用下朝向中部运动,并沿着间隙掉落至动传送组件62上,在电动滑轨作用下,控制动传送组件62自身的带体在转动的情况下,沿着电动滑轨不断左右移动,使粒子分散洒落在底传送组件63上,有效避免粒子在底传送组件63上过于集中,使其与热气流的接触更充分。
22.两个定传送组件61相互靠近的一端不接触,且二者之间留有空隙,动传送组件62位于空隙正下方,便于粒子从空隙处下落,并在动传送组件62的作用下分散至底传送组件63上,使分布的均匀性得到控制;动传送组件62的长度大于两个定传送组件61之间的间隙,且动传送组件62在电动滑轨下移动至最边缘时,动传送组件62靠近空隙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定传送组件61边缘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同样存在间隙,使动传送组件62整体移动至可移动范围的最边缘时,部分塑料粒子可沿着空隙直接下落至底传送组件63上,进而使底传送组件63中部不至于出现未分布有塑料粒子的情况发生,使对底传送组件63的利用更充分。
23.另外,动传送组件62最大的移动范围小于排料底箱11的宽度,有效保证动传送组件62在分散塑料粒子时,不易导致塑料粒子沉积在进料上箱12底部难以进入到排料底箱11内的情况发生。
24.值得注意的是,进料口41和排料口42口部的下方边缘均延伸至对应传送带的轴体中线处,进料口41口部边缘位于定传送组件61上方,排料口42口部位于底传送组件63下方,有效保证对粒子的循环干燥时,塑料粒子的进料或出料更加稳定。
25.其中定传送组件61、动传送组件62和底传送组件63的带体均为多孔结构,使三者不易影响热气流与三者表面粒子的接触,有效保证干燥效果。
26.如图5,排料底箱11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上过气箱5,上过气箱5下端固定连接有均料板7,均料板7不与底传送组件63上表面接触,且二者之间的间距为0.5-1.5cm,底传送组件63上的塑料粒子在经过均料板7处时,被均料板7刮动,使粒子的分布趋于均匀,且厚度为0.5-1.5cm,整体较薄,与热气流接触时,更易与其充分接触,使干燥效果更好。
27.如图6,均料板7包括刮料板体71以及固定连接在刮料板体71与上过气箱5内顶端之间的两个连接杆72,沿着靠近排料口42的方向,多个连接杆72与底传送组件63表面之间的距离逐个递减,使越靠近排料口42,粒子的分布越薄,并且与湿度最小的热气流接触,进而有效保证即将沿着排料口42排出的粒子的干燥效果,相较于静态的干燥,前后分布一致,不易出现排出后的粒子还未干燥完全的情况发生,同时有效保证干燥的均匀性。
28.在上述塑料制品原料干燥设备中,通过定传送组件61、动传送组件62以及底传送组件63的组合式传送带的作用下,可以实现使塑料粒子在非堆积并且分布相对均匀的情况下处于动态,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静态,可进一步提高塑料粒子的干燥效率。
29.第二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仅刮料板体71的设置与第一种实施方式不同,其余部分与第一种实施方式保持一致。
30.图7示出,图中b表示塑料粒子u形槽,刮料板体71上开凿有多个u形槽,使刮料板体71呈现梳状,可实现对粒子的不断疏动,相邻两个刮料板体71上的多个u形槽相互错位,下一个刮料板体71可对上一个刮料板体71u形槽处的粒子进行再次的刮动分散,使对底传送组件63上粒子的翻动效果更好,使其与热气流的接触更充分,干燥效果更好。
31.值得注意的是,最靠近排料口42的刮料板体71仍然为平板状,可使粒子分布最终趋于均匀,便于排料。
32.第三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在第一种实施方式或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新增下述内容,其余部分与第一种实施方式或第二种实施方式保持一致。
33.图8-9示出,底传送组件63上的带体为双层多孔结构,且两层结构之间镶嵌有顶料夹层8,上层结构外表面铺设有棉层,棉层既不会影响底传送组件63的通透性,同时还可封堵底传送组件63上的孔隙,使得在实际设置时,孔径可相应扩大,使气流的流通性更好,便于干燥,同时便于顶料夹层8在磁板作用下,多点凸起时顺利穿过该孔径较大的孔隙,进而使上方的粒子最后得到松动甚至是翻动,进一步提高与刚进入到排料底箱11内热气流的充分接触,同时有效避免粒子卡在底传送组件63表面孔隙内难以回收的情况发生,靠近排料口42的上过气箱5内顶端固定连接有磁板。
34.如图10,顶料夹层8包括弹性外套层81以及多个铁针,铁针包括分别固定连接在弹性外套层81上下内壁的铁质硬段82和限位段83,铁质硬段82和限位段83相互固定,限位段83为绷直的弹性结构,多个铁质硬段82上端正对带体上层结构的孔隙。
35.在顶料夹层8随着底传送组件63带体整体移动时,当经过磁板处时,铁针受到磁吸力向上移动,进而穿过孔隙并凸起,实现多点凸起并对粒子的翻动。
36.综上所述,通过定传送组件61、动传送组件62以及底传送组件63的组合式传送带的作用下,在塑料粒子的传动过程中,动传送组件62不断移动,使粒子不断被分散洒落在底传送组件63上,可以实现使塑料粒子在非堆积并且分布相对均匀的情况下处于动态,并配合逆向的热气流的作用,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静态,可使塑料粒子与热气流的接触更加充分,进一步提高塑料粒子的干燥效率,另外在均料板7和顶料夹层8的作用下,可对运转中的塑料粒子不断进行翻动,同时使靠近热气流的部分粒子分布变薄,进一步提高干燥效率。
37.结合当前实际需求,本技术采用的上述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本领
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不脱离本技术构思作出的各种变化,仍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