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便携式液压扩张钳的制作方法

2023-09-19 09:31: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救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液压扩张钳。


背景技术:

2.目前液压救援扩张钳在抢险救援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便携式液压扩张钳特别适用于在抗震救灾、交通事故救援、意外事故救援等大型救援设备不易进入的场所。
3.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320670903.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微型便携液压扩张器,其通过推动活塞间接地将扩张钳体的钳口张开,并在油缸内的拉簧复位作用下,扩张块能够缩回,进而扩张钳的扩张臂闭合复位,使得整个扩张器不仅小巧轻便,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是,这种扩张器在使用时,顶压块可能会存在从两个扩张臂之间的缺口处滑脱,导致顶压块被卡死无法复位,造成设备无法继续正常使用;但是当减小顶压块的伸出距离时,又会使两个扩张臂之间的扩张角度较小,从而大大限制了该扩张器的应用范围。
4.基于以上所述,现亟需一种便携式液压扩张钳,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液压扩张钳,使该扩张钳具有结构简单、小巧轻便的优点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该扩张钳的适用范围,并保证扩张钳的使用安全性。
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便携式液压扩张钳,包括液压驱动件、油缸、弹性复位组件、活塞、顶压块和一对对称设置的扩张钳臂,所述弹性复位组件和所述活塞安装于所述油缸内,且所述弹性复位组件连接于所述活塞,所述液压驱动件传动连接于所述活塞,所述顶压块的至少部分固连于所述活塞,所述便携式液压扩张钳还包括:
8.外壳,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油缸;
9.所述扩张钳臂包括钳头和钳尾,所述钳头包括第一关节部和第二关节部,所述顶压块的剩余部分抵接于所述第一关节部;
10.联轴节,所述联轴节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一个所述第一关节部;
11.一对转动连接件,每个所述转动连接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外壳,另一端转动连接于一个所述第二关节部。
12.可选地,所述转动连接件包括连接板、螺纹连接件和转轴,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供所述螺纹连接件、所述转轴穿设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13.所述外壳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设置的螺纹连接孔,所述螺纹连接件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连接孔后,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
14.所述第二关节部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设置的轴孔,所述转轴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轴孔。
15.可选地,所述油缸、所述活塞、所述扩张钳臂、所述联轴节、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外壳均采用铝材生产制造。
16.可选地,所述钳尾与待夹持件相接触的表面上设有镶齿。
17.可选地,所述镶齿的齿牙呈倒刺状。
18.可选地,所述活塞的外壁面套设有第一密封圈。
19.可选地,所述便携式液压扩张钳还包括t型导向套,所述t型导向套限位插设于所述油缸内,且所述t型导向套具有导向通孔,所述活塞经所述导向通孔进行往复移动。
20.可选地,所述导向套上开设有第一排气孔,所述第一排气孔与所述油缸相连通,所述外壳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排气孔相对应的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二排气孔连通于外界。
21.可选地,所述液压驱动件采用手动液压泵。
22.可选地,所述弹性复位组件包括弹簧、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连于所述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固连于所述油缸,所述第二固定座固连于所述活塞。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便携式液压扩张钳中,顶压块在活塞的推动作用下向上顶压第一关节部时,两个第一关节部转动并相对靠近,两个第二关节部转动并相对远离,以使两个钳尾相对远离,完成了扩张钳的扩张过程。此时由于两个第一关节部的限位作用,可防止顶压块从两个第一关节部之间滑出导致无法复位,确保了该扩张钳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使得顶压块能够伸出较大的距离使钳尾具有较大的扩张角度,从而提高了该扩张钳的适用范围;此外,当与活塞连接的弹性复位组件复位回弹时,可使顶压块收缩,进而使钳尾闭合,从而完成了扩张钳的闭合过程,使得该扩张钳具有结构简单、小巧轻便、使用起来容易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液压扩张钳,当扩张钳臂处于闭合状态下且隐藏护罩后的正视图;
26.图2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液压扩张钳,当扩张钳臂处于闭合状态下的内部结构正视图;
27.图3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液压扩张钳,当扩张钳臂处于闭合状态下的内部结构侧视图;
28.图4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液压扩张钳,当扩张钳臂处于扩张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液压扩张钳,当扩张钳臂处于扩张状态下的内部结构正视图。
30.图中:
31.10、油缸;
32.20、弹性复位组件;201、弹簧;202、第一固定座;2021、第一凹槽部;2022、第一端盖部;2023、螺纹部;203、第二固定座;2031、第二凹槽部;2032、第二端盖部;
33.30、活塞;301、第一环形凹槽;
34.40、顶压块;401、第二环形凹槽;402、第三环形凹槽;
35.50、扩张钳臂;501、钳头;5011、第一关节部;5012、第二关节部;502、钳尾;
36.60、外壳;601、第二排气孔;
37.70、联轴节;
38.80、转动连接件;801、连接板;8011、第一通孔;8012、第二通孔;802、螺纹连接件;803、转轴;
39.90、快速接头;
40.100、防尘帽;
41.110、螺纹紧固件;
42.120、第一密封圈;
43.130、第二密封圈;
44.140、挡圈;
45.150、t型导向套;1501、第一排气孔;
46.160、护罩;
47.170、镶齿。
具体实施方式
4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4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51.下面结合图1至图5以及具体实施例来介绍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便携式液压扩张钳。
52.结合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液压扩张钳包括液压驱动件(图中未示出)、油缸10、弹性复位组件20、活塞30、顶压块40、一对对称设置的扩张钳臂50、外壳60、联轴节70以及一对转动连接件80。其中,弹性复位组件20和活塞30安装在油缸10内,且弹性复位组件20连接于活塞30,液压驱动件传动连接于活塞30,顶压块40的至少部分固定连接于活塞30。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各结构及各自的工作原理。
53.可选地,液压驱动件选用液压泵,油缸10的入油口处安装有快速接头90,通过打开快速接头90,使得液压驱动件所提供的高压液油能进入油缸10内,从而使油缸10内的活塞30产生线性运动,快速接头90可以方便地实现油缸10和液压驱动件之间的连接和脱离,提高了工作效率。优选地,该液压泵为手动液压泵,操作简单方便、可靠性高,且轻巧便携。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在快速接头90的接口处密封设置有防尘帽100,以防止快速接头90的接口在非工作状态下积附灰尘、水分等杂质,确保快速接头90的清洁和使用安全性。
54.参考图1所示,油缸10呈上端粗、下端细(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向上)的结构,即表明该油缸10中,增大了油缸10中放置活塞30的空间的内径,使得在同样的液压压力作用下,活塞30的受力面积增大,其承载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可以使活塞30的推出力达到16吨;同时,油缸10的下端变细,在保证能限位放置弹性复位组件20的基础上,不仅减少了整个油缸10的重量,还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握持。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在油缸10的下端处还设置有多个凸缘,可以增大握持面积,防止手部滑动,提高了握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5.弹性复位组件20具有弹性复位的功能,液压油推动活塞30向上运动时,活塞30能推动顶压块40对扩张钳臂50进行顶推,使两个扩张钳臂50相对远离,以完成扩张钳的扩张运动;此时弹性复位组件20在活塞30的拉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具有了自复位的运动倾向,当液压泵泄压时,活塞30逐渐减小对弹性复位组件20的拉力,使得弹性复位组件20能复位,并在该过程中,拉动活塞30向下运动,使得油缸10内的液压油按照原路返回至液压泵的油箱内,此时活塞30缩回到油缸10内,顶压块40此时也消除了对扩张钳臂50的顶推作用,使得两个扩张钳臂50能相对靠近,从而完成了扩张钳的闭合。通过设置上述的弹性复位组件20完成扩张钳的扩张和闭合,其结构简单、小巧轻便,而且使用起来容易方便。
56.具体地,参考图2所示,该弹性复位组件20包括弹簧201、第一固定座202和第二固定座203,弹簧20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座202和第二固定座203,第一固定座202固定连接于油缸10,第二固定座203固定连接于活塞30。
57.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该弹性复位组件20在该扩张钳内的固定方式为:首先,油缸10的入油口的口径设计为小于油缸10下端的内径;其次,第一固定座202为“十”字型结构,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凹槽部2021、第一端盖部2022和螺纹部2023,第一凹槽部2021的直径不大于弹簧201的内径,第一端盖部2022的直径不大于油缸10下端的内径,螺纹部2023的直径不大于油缸10入油口的口径,弹簧201的一端套设并能限位卡接于第一凹槽部2021,快速接头90设置具有内螺纹的插孔,螺纹部2023穿过入油口后螺纹连接于快接插头,第一端盖部2022抵接于入油口处的阶梯面上,以使第一固定座202和活塞30、快捷插头固定连接;再次,第二固定座203为t型结构,其包括直径依次减小的第二凹槽部2031和第二端盖部2032,第二凹槽部2031的直径不大于弹簧201的内径,弹簧201的另一端套设并能限位卡接于第二凹槽部2031,第二端盖部2032则抵接于活塞30设置,且第二固定座203具有同时穿过第二凹槽部2031和第二端盖部2032的螺纹孔,活塞30具有通孔,顶压块40的部分结构可限位插接于通孔内,且该通孔与螺纹孔对应设置,螺纹紧固件110(例如螺栓、螺钉等)的螺纹端穿过通孔后,螺纹连接于螺纹孔,以使第二固定座203和活塞30固定连接。这样,便完成了弹性复位组件20和活塞30、油缸10的固定连接过程,其连接紧凑性强、可靠性高,且具有可拆卸更换的优点,以便于对扩张钳的保养和维护。
58.可选地,参考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活塞30的外壁面套设有第一密封圈120,该第
一密封圈120能够有效填充活塞30和油缸10之间的间隙,防止液压油从间隙处泄漏,确保活塞30线性运动过程中的稳定安全性。该第一密封圈120优选采用格莱圈,其密封性能好,耐磨性强,以满足该高压液压系统下的需要。可选地,活塞30上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301,第一密封圈120嵌设于第一环形凹槽301内,以减少活塞30与油缸10滑动的过程中对第一密封圈120的磨损。
59.可选地,继续参考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顶压块40和活塞30之间的密封性,在顶压块40的外壁面上套设有第二密封圈130和挡圈140,并在顶压块40上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401和第三环形凹槽402,第二密封圈130和挡圈140分别嵌设于第二环形凹槽401、第三环形凹槽402内,通过第二密封圈130和挡圈140,可以防止顶压块40和活塞30之间产生液压油泄漏的间隙,并确保了该密封性能的安全稳定性。
60.可选地,为了确保活塞30在油缸10内进行线性运动的精度,本实施例中,该扩张钳还包括t型导向套150,t型导向套150中直径较小的一端限位插设于油缸10内,且t型导向套150具有导向通孔,活塞30能经导向通孔进行往复直线运动,导向通孔能够对线性移动的活塞30进行精确定位,可有效限制活塞30的运动范围,确保活塞30运动的精确性。
61.进一步地,该t型导向套150上开设有第一排气孔1501,第一排气孔1501与油缸10相连通;外壳60上开设有与第一排气孔1501相对应的第二排气孔601,第二排气孔601连通于外界。活塞30在油缸10内运动时,活塞30和油缸10之间非液压油腔内的气体能够沿着第一排气孔1501和第二排气孔601向外排出,从而可以降低油缸10内部的压力,避免活塞30在移动的过程中非液压油腔内的气体憋涨,导致活塞30的运动变得困难,提高了活塞30和油缸10的安全实用性。本实施例中,在t型导向套150的相对两侧均开设一个第一排气孔1501,在外壳60的相对两侧也开设一个第二排气孔601,以进一步提高活塞30和油缸10之间的排气效率。
62.参考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外壳60套设于油缸10,该外壳60的内侧壁、油缸10的外侧壁可开设螺纹,使得外壳60能够螺纹连接于油缸10,以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扩张钳臂50包括钳头501和钳尾502,钳头501包括第一关节部5011和第二关节部5012,顶压块40的剩余部分(也就是顶压块40外露于活塞30的部分)抵接于第一关节部5011,联轴节70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一个第一关节部5011;每个转动连接件8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外壳60,另一端转动连接于一个第二关节部5012。
63.通过上述设置,当顶压块40在活塞30的推动作用下向上顶压第一关节部5011时,两个第一关节部5011转动并相对靠近,两个第二关节部5012转动并相对远离,以使两个钳尾502相对远离,完成了扩张钳的扩张过程。此时由于两个第一关节部5011的限位作用,可防止顶压块40从两个第一关节部5011之间滑出导致无法复位,确保了该扩张钳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使得顶压块40能够伸出较大的距离使钳尾502具有较大的扩张角度,从而提高了该扩张钳的适用范围。
64.具体地,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上述转动连接件80包括连接板801、螺纹连接件802和转轴803,连接板801的两端分别设有供螺纹连接件802、转轴803穿设的第一通孔8011和第二通孔8012;外壳60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8011相对设置的螺纹连接孔,螺纹连接件802螺纹连接于螺纹连接孔后,穿设于第一通孔8011,以使得连接板801能够相对于外壳60进行转动;第二关节部5012上开设有与第二通孔8012相随设置的轴孔,转轴803可转动地穿设于第
二通孔8012和轴孔,以使扩张钳臂50能通过第二关节部5012转动连接于连接板801。这样,通过设置结构简单的连接板801、螺纹连接件802和转轴803就能实现扩张钳臂50的相对转动过程,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扩张钳的结构稳定性,并降低生产成本。
65.可选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扩张钳还包括护罩160,该护罩160采用具有弹性的橡胶材质制成,使得该护罩160能够包裹围设于外壳60、连接板801、第一关节部5011和第二关节部5012设置,以避免扩张钳的内部结构受到外界环境的破坏。
6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油缸10、活塞30、扩张钳臂50、联轴节70、连接板801和外壳60均采用具有高强度、超硬度的铝材生产制造,与现有的采用钢材进行生产相比,可以大大降低整个扩张钳的结构重量,这样,可以适当地加长扩张钳臂50从钳尾502到钳头501之间的长度,参考图5所示,使其两个扩张钳臂50扩张后的距离h可以达到200mm,但整个扩张钳臂50的重量比采用钢材成产制造相比仍降低了2/3。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扩张钳臂50的长度、扩张距离进行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自由设计扩张钳臂50的长度,进而形成不同的扩张距离,以满足实际工况的需求。
67.再具体地,结合图1、图4和图5所示,当扩张钳臂50采用铝材进行生产制造后,本实施例中在钳尾502与待夹持件相接触的表面上设有镶齿170,该镶齿170可采用经淬火工艺处理后的合金钢进行生产制造;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碳素钢或者高速钢进行制造,使得扩张钳臂50和待夹持件接触处的硬度得到显著提高,避免扩张钳臂50被待夹持件破坏。更具体地,镶齿170的齿牙呈倒刺状,从而可以防止扩张钳臂50在扩张过程中与待夹持件之间打滑,提高了扩张钳臂50和待夹持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68.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