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害虫诱捕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2 12:49:14
本技术涉及害虫诱捕,特别涉及一种农业害虫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1、农业害虫诱捕装置,是一种用于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进行诱惑捕捉的装置,大多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和性信息素对害虫进行捕捉的,对于保障农业丰收,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2、现有的诱捕装置中,通常采用电网对诱捕的害虫进行电击将其杀害,有些害虫堆积在一起时电网不易对处于上方的害虫进行捕杀,导致上方的害虫容易逃逸,捕杀效果较差,且电网将害虫进行杀害后其害虫尸体容易粘附在电网上不易清理下来,影响后续电网的工作以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农业害虫诱捕装置,不仅可以提高对害虫的捕杀效率,还能将粘在电网上的害虫尸体清理下来,不影响电网的后续工作。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一种农业害虫诱捕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竖直向上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有内部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下端靠近其边缘的位置设置有电击组件,所述电击组件包括第一绝缘环、若干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环下端且呈等间距分布的电棒、设置于所述电棒下端且与所述第一绝缘环配合的第二绝缘环,每一电棒的外壁均滑动连接有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的滑套,所述第二绝缘环外壁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定位环,每一定位环的上端均转动连接有伸到所述壳体内且均与之转动连接的螺纹杆;
4、两根所述螺纹杆的外壁均螺纹连接有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的螺纹套,两个所述螺纹套的外壁配合设置有用于连接每一滑套的连接环,每一螺纹杆伸到所述壳体内壁一端的外壁均设置有第一带轮,所述壳体内壁上端的一侧向下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设置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及每一第一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所述壳体的下端于所述电击组件内向下安装有诱捕灯,所述第二绝缘环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直径大于所述电击组件的直径;
5、所述连接架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有与之连通的收集筒,所述连接架的内壁配合设置有呈锥形且中间开孔的电网,所述支撑杆外壁的上端设置有呈三角形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外壁安装有与之配合的太阳能板,所述支撑杆外壁的一侧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设置有太阳能控制器、控制面板、蓄电池,所述蓄电池、所述驱动电机、所述电击组件、所述电网及所述太阳能控制器均与所述控制面板电连,所述太阳能板通过所述太阳能控制器与所述蓄电池电连。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先将本装置通过底座将其固定安装在适当的位置,打开控制箱,操作控制面板由蓄电池提供电能将设备通电并设置诱捕灯的工作时段,在工作时,电击组件及电网是通电状态,害虫经诱捕灯的吸引飞向诱捕灯,在此过程中,大部分害虫会被电击组件的电棒电击,电击过后的害虫失去飞行能力会向下掉落并落在电网上,害虫再次被电击,将电晕和电击未死的害虫进一步处理并落入连接架下方的收集筒内,防止其恢复飞行能力离开收集筒,使用一段时间后,控制面板则间歇性控制壳体内的驱动电机工作,驱动电机带动第二带轮工作,并通过皮带带动两个第一带轮转动,以此带动第二绝缘环上定位环内的螺纹杆转动,螺纹杆转动时,两个螺纹套会沿着螺纹杆上下移动,并通过连接环带动滑套在对应的电棒上滑动清理害虫尸体,当螺纹套滑动至第一绝缘环的下端时,驱动电机反转,以此往复提高清理效果。
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内壁的底部向下设置有穿过所述电网中心孔且内部中空的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外壁的下端设置有靠近其开口端的集水盒,所述集水盒内可拆卸连接有与之配合的海绵垫,所述支撑杆外壁一侧的上方设置有储水盒,所述储水盒外壁一侧的下方连通有与所述固定管上端连通的导水管。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储水盒内加入生物信息素液,通过生物信息素液在白天吸引害虫对其灭杀,提高清理害虫效率的同时并提高其使用范围。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管的外壁于所述电网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限位环,两个所述限位环之间配合转动连接有外套于所述固定管的套管,所述套管外壁靠近其下端的位置安装有多个风扇叶,所述套管外壁的上端竖直设置有多个风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自然风带动风扇叶转动,提高生物信息素的扩散范围。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管外壁的下端于所述电网的上方设置有呈弧形且与所述电网外壁上端接触的且与之配合的刮条。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提高生物信息素扩散范围的同时,将电网上的害虫尸体清理干净,避免影响电网的工作。
1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架的外壁倾斜向上且向外设置有与之连通的围挡。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提高收集筒收集害虫的范围,避免死亡的害虫掉落在收集筒外。
1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筒包括上下两端均开口的筒身、设置于所述筒身内壁下端且与之可拆卸连接的底盘。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通过多种方式对收集筒内害虫进行清理。
1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身内壁的下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底盘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螺纹连接的外螺纹。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其一、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提高对害虫的捕杀效率,还能将粘在电网上的害虫尸体清理下来,不影响电网的后续工作;
20、其二、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在晚上通过诱捕灯工作,还能在白天通过生物信息素进行灭杀害虫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21、其三、本实用新型的套管不仅可以带动风扇扩大生物信息素的扩散范围,还能带动刮条对电网上的害虫尸体进行清理。
技术特征:1.一种农业害虫诱捕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竖直向上设置有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远离所述底座(1)的一端设置有固定环(12),所述固定环(12)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有内部中空的壳体(13),所述壳体(13)下端靠近其边缘的位置设置有电击组件(14),所述电击组件(14)包括第一绝缘环(15)、若干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环(15)下端且呈等间距分布的电棒(16)、设置于所述电棒(16)下端且与所述第一绝缘环(15)配合的第二绝缘环(17),每一电棒(16)的外壁均滑动连接有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的滑套(21),所述第二绝缘环(17)外壁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定位环(18),每一定位环(18)的上端均转动连接有伸到所述壳体(13)内且均与之转动连接的螺纹杆(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3)内壁的底部向下设置有穿过所述电网(35)中心孔且内部中空的固定管(36),所述固定管(36)外壁的下端设置有靠近其开口端的集水盒(37),所述集水盒(37)内可拆卸连接有与之配合的海绵垫(38),所述支撑杆(11)外壁一侧的上方设置有储水盒(44),所述储水盒(44)外壁一侧的下方连通有与所述固定管(36)上端连通的导水管(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农业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36)的外壁于所述电网(35)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限位环(39),两个所述限位环(39)之间配合转动连接有外套于所述固定管(36)的套管(4),所述套管(4)外壁靠近其下端的位置安装有多个风扇叶(42),所述套管(4)外壁的上端竖直设置有多个风叶(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农业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4)外壁的下端于所述电网(35)的上方设置有呈弧形且与所述电网(35)外壁上端接触的且与之配合的刮条(4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27)的外壁倾斜向上且向外设置有与之连通的围挡(3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筒(28)包括上下两端均开口的筒身(29)、设置于所述筒身(29)内壁下端且与之可拆卸连接的底盘(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农业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29)内壁的下端设置有内螺纹(3),所述底盘(31)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3)螺纹连接的外螺纹(32)。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农业害虫诱捕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远离底座的一端设置有壳体,壳体的下端设置有电击组件,电击组件的外壁滑动连接有滑套,电击组件外壁下端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螺纹杆,两根螺纹杆的外壁均螺纹连接有用于滑套的连接环,壳体内壁上端的一侧向下安装有驱动电机,壳体的下端安装有诱捕灯,电击组件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架,连接架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有收集筒,连接架的内壁配合设置有电网,支撑杆外壁的上端安装有太阳能板,支撑杆外壁的一侧设置有控制箱。本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对害虫的捕杀效率,还能将粘在电网上的害虫尸体清理下来,不影响电网的后续工作。技术研发人员:陈永燕,李才荣,普松权,马永琼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昭通市植保植检站技术研发日:20231008技术公布日:2024/6/2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4/10106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