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
- 国知局
- 2024-07-12 10:32:09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具体为一种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1、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lflux gastri-tis,brg)是由于幽门功能不全,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胃排空延迟或胆囊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过量含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屏障,损伤黏膜上皮,引起黏膜充血水肿等炎症改变。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嗳气、泛酸、恶心、呕吐或消瘦、贫血、失眠、心悸等神经衰弱症状。现代医学多采用消胆胺、多潘立酮、铝碳酸镁及其它促进胃动力、保护胃黏膜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远期疗效并不理想。
2、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呕吐等范畴。病因多由忧思恼怒、情志失畅,使肝失疏泄,肝气郁结,久郁化热,移热于胆,或肝胆兼夹外邪,湿热内蕴,引起胆腑气血蕴滞,疏泄失常,使胆液不循常道。肝胆郁热逆乘脾胃,使脾胃升降功能失常,胆液不循胃气下降肠腑助消化而随胃气上逆。或因饥饱失常,劳倦过度,久病本虚致脾胃虚弱,更易致肝胆郁滞,使虚者更虚。总之,本病以脾胃气虚,升降失常为发病基础,胆邪犯胃为基本病理变化,肝胆郁火移胃为其病机。
3、一般可将本病分为5个证型:脾胃虚弱型(含虚寒)、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胃络瘀血型、胃阴不足型。其中肝胃不和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胃脘痞满、胀痛,连及两胁,泛酸嘈杂,时泛吐苦水,嗳气较频,自感咽喉如有物梗阻。舌淡苔白,脉弦。往往使用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但效果并不理想,临床中发现肝胃不和后期常常肝郁化火,急躁易怒,口干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
2、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3、本发明人通过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分析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中肝胃不和型最为常见,临床中发现肝胃不和后期常常肝郁化火,急躁易怒,口干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成:柴胡20-30份、旋复花15-25份、山栀子14-18份、黄连12-18份、蒲黄10-20份、丹参15-25份、甘松8-12份、檀香6-10份、沙参15-25份、麦冬20-28份、生地20-30份、太子参18-22份、石斛15-25份、女贞子15-25份、莱菔子15-25份、佛手12-18份、枳壳10-20份、陈皮15-25份。
6、所述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是任何一种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可接受的剂型为颗粒剂、口服溶液剂、片剂、胶囊剂或丸剂中的一种。
7、所述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按上述重量份取药材,其中旋复花包煎,与其他药材共同以9-16倍量的90-100℃的水,提取1-3次,每次1-2小时,得提取液,提取液在70-80℃下浓缩到相对密度1.10-1.12,后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到60-80%,静置12小时,取醇沉上清液60-80℃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0,喷雾干燥得浸膏粉,添加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成制剂。
8、所述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所述药物制剂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所述辅料包括润滑剂、填充剂、崩解剂、矫味剂。
9、所述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所述填充剂包括但不限于乳糖、微晶纤维、蔗糖、山梨醇、甘露醇、淀粉、预胶化淀粉。
10、所述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所述崩解剂包括但不限于羟丙基纤维素、羟甲基淀粉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硫代琥珀酸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磺基丁二酸二辛酯钠。
11、所述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所述润滑剂包括但不限于十二烷基硫酸镁、二氧化硅、滑石粉、硬脂酸、硬脂酸镁、硬脂酸钙。
12、所述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所述矫味剂包括但不限于蔗糖、多元醇、甘油、阿斯巴甜、甜蜜素、甜菊甙。
13、所述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成:柴胡25份、旋复花20份、山栀子16份、黄连15份、蒲黄15份、丹参20份、甘松10份、檀香8份、沙参20份、麦冬24份、生地25份、太子参20份、石斛20份、女贞子20份、莱菔子20份、佛手15份、枳壳15份、陈皮20份。
14、所述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药物中的应用,胆汁反流性胃炎为肝胃不和兼肝郁化火型胆汁反流性胃炎。
15、上述中药均符合中国药典标准。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胆汁反流性胃炎中肝胃不和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胃脘痞满、胀痛,连及两胁,泛酸嘈杂,时泛吐苦水,嗳气较频,自感咽喉如有物梗阻,特别是后期,肝郁化火,急躁易怒,口干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18、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于中医“胆瘅”、“胃脘痛”、“呕苦”、“胃痞”、“痞满”等范畴。在《灵枢·四时气篇》记载到:“邪在胆,逆在胃”,即胆瘅病在胆和胃,呕苦、胃病是胆邪逆气犯胃所致。《医宗金鉴》认为“肝胆之火逆入于胃”。本病病机可总结为脾胃虚弱,胃失和降,胆邪逆胃所致,而以脾胃亏虚为本,胆邪逆胃为标。气逆挟胆汁上逆于胃,灼伤胃之络脉,轻则肿胀,重则黏膜萎缩。故曰其病在于胃,与肝胆脾相关,总呈肝病乘脾、气逆犯脾挟胃之势。肝胃不和是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证型,因肝气失于疏泄,横逆犯胃,此时胃气失降,胆汁随胃气上逆;且胆汁源于肝,肝气疏泄失常,致胆汁排泄受阻,从而损伤胃腑,致胃痛、胃胀、嗳气等症状出现。故需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19、胃为阳明燥土,属阳,喜润恶燥,故其病易成燥热之害。胆内藏胆汁,湿热郁滞胆腑,胆汁排泄异常,则逆流入胃而引发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故需清热化湿,降火、养阴健脾。肾生肝即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血,肾阴资助肝阴以防肝阳上亢。本发明还通过补肾阴的方法,达到疏肝的目的。
20、气机升降失调是胆汁反流性胃炎形成的重要病机,胆气上逆是其直接原因,湿热是胆汁反流性胃炎形成主要病理产物,疾病后期,阳气逐渐衰退,寒凝血瘀,且“久病必瘀”,故需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21、人体之气,来源于先天之精气和后天摄取的水谷之精气、自然界之清气,故与肾、脾胃、肺等密切相关。气机的升、降、出、入为气的基本运动形式,而脾胃被称为“升降枢纽”,故脾胃与气的功能息息相关。同时痰湿阻于中焦,清浊升降失常,清阳不升,浊气上逆,本发明除了疏肝理气,还采用化痰健脾、行气除湿的治法治则。
22、总之,本发明通过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另清热化湿,降火;以及活血化瘀、养阴健脾、化痰健脾,行气除湿等治法治则治疗肝胃不和兼肝郁化火型胆汁反流性胃炎。
23、本发明采用柴胡、旋复花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山栀子、黄连清热化湿,降火,柴胡、旋复花、山栀子、黄连为君药;蒲黄、丹参、甘松、檀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臣药;沙参、麦冬、生地、太子参养阴健脾,益胃止痛,石斛、女贞子补肾阴,为佐药;莱菔子、佛手、枳壳、陈皮化痰健脾,行气除湿,为使药,全方为柴胡、旋复花、山栀子、黄连、蒲黄、丹参、甘松、檀香、沙参、麦冬、生地、太子参、石斛、女贞子、莱菔子、佛手、枳壳、陈皮,治疗肝胃不和兼肝郁化火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良好。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4/8754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