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 一种颅脑手术的引流管放置穿刺针  >  正文

一种颅脑手术的引流管放置穿刺针

  • 国知局
  • 2024-07-12 10:43:36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颅脑手术的引流管放置穿刺针。

背景技术:

1、脑室内出血是由外伤及非外伤因素导致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室系统引起的综合征,进一步进展可引起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发生脑积水,脑积水发生后可导致颅内压急剧升高,可引起脑疝;脑室内出血具有起病急、进展快、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且存在明显反复性。脑室外引流术是挽救脑室内出血患者生命的常用治疗方式,将脑室内积血积液予以引流,改善脑脊液循环,能够有效清除脑室内血肿,防止脑积水发生,有效降低颅内压水平。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脑室外引流术的广泛普及,此手术在各大医院及基层医院均已得到广泛开展,且疗效得到了神经外科领域专家的广泛认可。

2、现有临床在行颅脑引流术时,需在原皮肤穿刺孔旁一定距离做皮肤切口,用血管钳戳出皮下隧道后,将原穿刺孔处引流管尾段经切口引出,引流管在原皮肤穿刺孔与皮肤切口之间潜行,从而达到延长引流管头皮下潜行距离的目的;现在这种方法的问题是,由于血管钳本身结构的原因,在戳出皮下隧道时势必造成皮下组织损伤,且需做较大的切口才能将引流管经隧道引出,多次撑开血管钳的操作对切口的损伤较大,导致失血多、创伤大;而且借助血管钳放置引流管操作较繁琐、稳定性差,单人难以完成操作,而且钳夹也易造成引流管损伤,如端部破裂等。

3、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可以有效保护皮下组织,且失血少、损伤小、操作便捷的颅脑手术的引流管放置穿刺针,是现有技术中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使用血管钳放置颅脑手术引流管,要做较大切口,且多次撑开血管钳的操作对切口损伤大、失血多、操作繁琐等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保护皮下组织,且失血少、损伤小、操作便捷的颅脑手术的引流管放置穿刺针。

2、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颅脑手术的引流管放置穿刺针,包括:

3、本体,具有手柄和穿刺杆;

4、所述穿刺杆具有沿轴向贯穿所述穿刺杆的内径均匀一致的内腔,所述穿刺杆上还具有沿轴向贯穿所述穿刺杆的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内腔连通;

5、所述手柄与所述穿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具有与所述内腔对应的通孔;

6、针芯,能够从所述通孔位置可插拔地安装进入到所述内腔内部,所述针芯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通孔至所述穿刺杆另一端的长度,且所述针芯的外径与所述内腔的内径基本一致;

7、所述内腔的内径大于等于引流管的外径,所述开口至少有一部分适于所述引流管插入。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沿所述穿刺杆远端至接触所述手柄的方向,所述开口包括首尾连通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

9、所述第二开口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引流管的外径,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宽度。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开口的宽度为3-45mm,所述第二开口的宽度为4.5-5.5mm,所述第三开口的宽度为3-4mm。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开口的长度为5.5-6.5cm,所述第二开口的长度为4.5-5.5cm,所述第三开口的长度为0.5-1.5cm。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开口的端部成圆弧状设计,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过渡处成圆弧状设计,所述第三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过渡处成圆弧状设计。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针芯的一端伸至与所述穿刺杆的远端平齐时,所述针芯的相应位置与所述通孔之间螺纹连接。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针芯的非插入所述通孔的端部设有圆形阻挡块。

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手柄具有与所述穿刺杆连接、用于供所述针芯穿过的第一部分,以及用于把持的第二部分。

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呈弧形弯折,所述第一部分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部分的轴线之间形成140°-160°的夹角。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8、1.本实用新型的颅脑手术的引流管放置穿刺针,包括本体和针芯;本体具有手柄和穿刺杆两部分,且固定连接,其中手柄用于使用者握住和调整角度,穿刺杆和针芯配合使用,助引流管进入脑部指定位置;

19、在使用时,先是将针芯通过手柄上的通孔插入到穿刺杆的内腔,使针芯的一端伸至与穿刺杆的远端平齐,然后通过脑部外侧的切口,把穿刺杆穿进脑部指定位置,然后拔出针芯,再将引流管顺着穿刺杆上的开口插入到脑部的指定位置,然后将本体抽出,留下引流管用于引流脑部血肿等;

20、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颅脑手术的引流管穿刺针,避免了使用血管钳,不会对脑部造成较大的损伤,也不会引起失血过多,而是通过穿刺杆把引流管送入脑部,这样可以使损伤减小、失血减少、操作便捷,能够有效保护脑组织。

21、2.本实用新型的颅脑手术的引流管放置穿刺针,开口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其中第一开口和第三开口的宽度大于等于引流管的外径,第二开口的宽度大于第一开口或第三开口的外径,引流管从第二开口位置插入穿刺杆,并经穿刺杆的引导进入脑部;将第二开口的宽度设置为大于第一开口或第三开口的宽度,在插入的过程中可以调整引流管的插入角度。

22、3.本实用新型的颅脑手术的引流管放置穿刺针,第一开口的端部成圆弧状设计,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过渡处成圆弧状设计,第三开口和第二开口的过渡处成圆弧状设计;开口处圆弧形设计,使表面平顺光滑,可以有效防止对脑部组织的刮蹭,避免再度受到伤害。

23、4.本实用新型的颅脑手术的引流管放置穿刺针,针芯的一端伸至与穿刺杆的远端平齐时,针芯的相应位置与通孔之间螺纹连接;针芯与穿刺杆平齐,可以避免进入脑部时刮蹭到脑部组织;针芯与通孔螺纹连接,可以使针芯的一端和穿刺杆远端在平齐时得到固定,避免针芯与穿刺杆之间发生相对移动。

24、5.本实用新型的颅脑手术的引流管放置穿刺针,针芯的非插入通孔的端部设有圆形阻挡块,可以防止针芯过深的进入到脑部,同时,还方便使用者插拔。

25、6.本实用新型的颅脑手术的引流管放置穿刺针,手柄具有与穿刺杆连接、用于供针芯穿过的第一部分,以及用于把持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呈弧形弯折,第一部分的轴线与第二部分的轴线之间形成140°-160°的夹角;手柄分为两部分,且呈弧形弯折,可以增加使用者握手柄的舒适度,并且方便针芯的插拔。

技术特征:

1.一种颅脑手术的引流管放置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脑手术的引流管放置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穿刺杆(12)远端至接触所述手柄(11)的方向,所述开口(13)包括首尾连通的第一开口(131)、第二开口(132)和第三开口(1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颅脑手术的引流管放置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131)的宽度为3-4mm,所述第二开口(132)的宽度为4.5-5.5mm,所述第三开口(133)的宽度为3-4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颅脑手术的引流管放置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131)的长度为5.5-6.5cm,所述第二开口(132)的长度为4.5-5.5cm,所述第三开口(133)的长度为0.5-1.5c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颅脑手术的引流管放置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131)的端部成圆弧状设计,所述第一开口(131)和所述第二开口(132)的过渡处成圆弧状设计,所述第三开口(133)和所述第二开口(132)的过渡处成圆弧状设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脑手术的引流管放置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芯(2)的一端伸至与所述穿刺杆(12)的远端平齐时,所述针芯(2)的相应位置与所述通孔(14)之间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颅脑手术的引流管放置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芯(2)的非插入所述通孔(14)的端部设有圆形阻挡块(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脑手术的引流管放置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1)具有与所述穿刺杆(12)连接、用于供所述针芯(2)穿过的第一部分(111),以及用于把持的第二部分(11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颅脑手术的引流管放置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111)与所述第二部分(112)呈弧形弯折,所述第一部分(111)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部分(112)的轴线之间形成140°-160°的夹角。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一种颅脑手术的引流管放置穿刺针,包括本体和针芯;本体具有手柄和穿刺杆两部分,且固定连接,其中手柄用于使用者握住和调整角度,穿刺杆和针芯配合使用,助引流管进入脑部指定位置。在使用时,先是将针芯通过手柄上的通孔插入到穿刺杆的内腔,使针芯的一端伸至与穿刺杆的远端平齐,然后通过脑部外侧的切口,把穿刺杆伸进脑部的指定位置,然后拔出针芯,再将引流管顺着穿刺杆上的开口插入到脑部的指定位置,用于引流脑中血肿;也就是说,本技术的颅脑手术的引流管放置穿刺针,通过穿刺杆把引流管送入脑部,不仅损伤小、失血少、而且操作便捷,可以有效保护脑组织。技术研发人员:明智绪,徐淑军,王益华,田海龙,姜彬,何伟,殷鑫,危兆胜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山大齐鲁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技术研发日:20240131技术公布日:2024/6/13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4/8877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