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2 11:18:11
本申请属于可穿戴设备结构设计,具体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各电子设备制造商为迎合市场需求,推出了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服装等多种可穿戴式电子设备。以智能手表为例,其不仅具有计时的功能,还具有通话、摄像、健康管理及运动检测等多种功能,备受各个年龄段的用户青睐。
2、通常智能手表的表带通过生耳与表盘固定,然而该种方式不便于表带的拆装维修,因此,目前市面上出现一种利用卡接件以连接表带与表盘,从而实现快速拆装的方案。然而,为了提高卡接件的牢固性,表带将整个卡接件包裹,这导致表带与表盘的连接处的厚度较大,从而使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
3、当然,上述问题在其它可穿戴设备中也存在,例如智能眼镜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能够解决目前可穿戴设备的连接带与设备主体的连接处的厚度较大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与所述设备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带包括带主体和卡接件,所述带主体具有朝向所述设备主体的端面以及与所述端面相连的第一面,所述第一面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贯穿所述端面,所述卡接件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卡接件的表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平齐,所述容纳槽的内壁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卡接件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定位配合。
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带的带主体具有朝向设备主体的端面以及与端面相连的第一面,第一面设有容纳槽,容纳槽贯穿带端面,卡接件设置于容纳槽内,此时卡接件的部分外露,卡接件的表面与第一面相平齐,以使连接带各处的厚度基本相等,避免连接带与设备主体的连接处的厚度较大,从而提高用户佩戴体验;容纳槽的内壁设有第一定位部,卡接件设有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可定位配合,从而确保卡接件的连接牢固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解决目前可穿戴设备的连接带厚度较大的问题。
技术特征: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100)和连接带(200),所述连接带(200)与所述设备主体(100)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带(200)包括带主体(210)和卡接件(220),所述带主体(210)具有朝向所述设备主体(100)的端面(211)以及与所述端面(211)相连的第一面(212),所述第一面(212)设有容纳槽(213),所述容纳槽(213)贯穿所述端面(211),所述卡接件(220)设置于所述容纳槽(213)内,所述卡接件(220)的表面与所述第一面(212)相平齐,所述容纳槽(213)的内壁设有第一定位部(214),所述卡接件(220)设有第二定位部(221),所述第一定位部(214)与所述第二定位部(221)定位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213)具有底壁(213a)以及与所述底壁(213a)分别相连的第一侧壁(213b)、第二侧壁(213c)和第三侧壁(213d),所述第一侧壁(213b)、所述第二侧壁(213c)和所述第三侧壁(213d)依次相连,所述第一侧壁(213b)与所述第三侧壁(213d)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壁(213c)朝向所述设备主体(100),所述底壁(213a)、所述第一侧壁(213b)、所述第二侧壁(213c)和所述第三侧壁(213d)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所述第一定位部(2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设备主体(100)向所述第二侧壁(213c)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卡接件(220)的第一部分(222)的厚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一部分(222)与所述第二侧壁(213c)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213c)为弧形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221)包括定位孔(221a),所述第一部分(222)沿所述连接带(20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定位孔(221a),所述第一定位部(214)包括第一定位柱(214a),所述第二侧壁(213c)设有所述第一定位柱(214a),所述第一定位柱(214a)与所述定位孔(221a)一一对应设置,且各所述第一定位柱(214a)与各所述定位孔(221a)一一对应定位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214)包括定位凸起(214b),所述第一侧壁(213b)和所述第三侧壁(213d)均设有所述定位凸起(214b),所述定位凸起(214b)沿所述连接带(200)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定位部(221)包括定位凹槽(221b),所述定位凸起(214b)与所述定位凹槽(221b)定位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凹槽(221b)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定位凹槽(221b)沿所述连接带(20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定位凸起(214b)与所述定位凹槽(221b)一一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设备主体(100)向所述第二侧壁(213c)的延伸方向上,所述至少两个定位凹槽(221b)的槽深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214)包括定位槽(214c),所述底壁(213a)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定位槽(214c),所述第二定位部(221)包括第二定位柱(221c),所述卡接件(220)朝向所述底壁(213a)的一面设有所述第二定位柱(221c),所述第二定位柱(221c)与所述定位槽(214c)定位配合,所述第二定位柱(221c)与所述定位槽(214c)一一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213b)和所述第三侧壁(213d)均具有翻边(213b1),所述翻边(213b1)朝向所述底壁(213a)。
技术总结本申请公开一种可穿戴设备,涉及可穿戴设备结构设计技术领域。该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与所述设备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带包括带主体和卡接件,所述带主体具有朝向所述设备主体的端面以及与所述端面相连的第一面,所述第一面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贯穿所述端面,所述卡接件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卡接件的表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平齐,所述容纳槽的内壁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卡接件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定位配合。该方案能够解决目前可穿戴设备的连接带与设备主体的连接处的厚度较大的问题。技术研发人员:周建富,高林涛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萤石软件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29技术公布日:2024/6/2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4/9191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