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家具门窗制品及其配附件制造技术 > 一种聚油锅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聚油锅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0 17:15:52

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具,具体涉及一种聚油锅。

背景技术:

1、现有的普通平底锅,在使用时,锅体受热后,锅底温度自中心向边缘降低,锅底中心容易因温度最高而向上隆起,导致锅底中心的食用油向边缘流去,使锅底中心隆起区域处于无油状态,锅底中心无油容易粘锅,也容易因温度过高而破坏表面涂层。而若是为了锅底中心聚油,需要使用大量食用油进行覆盖,造成食用油的浪费和身体过多的油脂摄入,不利于身体健康。目前,为解决锅底中心难以聚油的问题,聚油锅往往使锅底下凹形成一个凹槽实现聚油,但是锅底下凹后会导致锅底的外表面不平整,从而使锅体难以平稳放置。还有的聚油锅设置复底片,通过在复底片的内表面设置凹槽,同时将复底片的外表面打磨为平整的面实现平稳放置,或者在锅底的外表面额外设置支撑脚,利用支撑脚实现稳定放置,但这两种方案均会额外增加部件,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聚油锅,以解决上述聚油锅的锅底中心不聚油、放置不平稳、生产成本高等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2、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聚油锅,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包括底壁,所述底壁包括位于中部的中心聚油壁、围绕所述中心聚油壁的上升壁和围绕所述上升壁的过渡壁;所述上升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中心聚油壁和所述过渡壁之间,所述上升壁自与所述中心聚油壁接合的一端朝向所述过渡壁的一端逐渐上升,且所述中心聚油壁的最高点低于所述上升壁的最高点;所述过渡壁自与所述上升壁接合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上升壁的一端逐渐上升;其中,所述锅体放置于工作台面时,所述中心聚油壁在所述工作台面的投影的外轮廓的半径为r,所述上升壁在所述工作台面的投影的外轮廓的半径为r1,所述过渡壁在所述工作台面的投影的外轮廓的半径为r2,所述上升壁的最高点与所述工作台面之间的高度差为h1,所述过渡壁的最高点与所述上升壁的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为h2,h1/(r1-r)<h2/(r2-r1)。

4、本技术中的聚油锅还具有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5、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升壁和所述过渡壁均为外凸的弧壁,且所述上升壁的曲率小于所述过渡壁的曲率。

6、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r1和所述r2满足0.1≤(r1-r2)/r2≤0.6。

7、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r、所述r1和所述h1满足0.1≤h1/(r1-r)≤0.3。

8、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升壁的最高点与所述中心聚油壁之间的高度差为10mm-20mm。

9、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升壁在水平面的投影的外轮廓的半径为r,所述锅体放置于工作台面时,所述上升壁的最高点与所述工作台面之间的高度差为h,0.09≤h/r≤0.2。

10、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锅体还包括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过渡壁远离所述上升壁的一侧相接,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围成用于烹饪的烹饪腔。

11、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心聚油壁的外表面为整体垂直于所述锅体的轴向的平面。

12、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心聚油壁的内表面为垂直于所述锅体的轴向的平面,且所述中心聚油壁的外表面平行于所述中心聚油壁的内表面。

13、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心聚油壁至少部分向所述锅体的内侧隆起以形成隆起部,所述隆起部的最高点低于所述上升壁的最高点,所述中心聚油壁的外表面形成有围绕所述隆起部的环面,所述锅体可通过所述环面放置于工作台面。

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的技术效果对应为:

15、1.本技术所提供的聚油锅中,锅体的底壁包括位于中部的中心聚油壁、围绕中心聚油壁的上升壁以及连接上升壁和侧壁的过渡壁,其中,上升壁自与中心聚油壁接合的一端朝向侧壁的一端逐渐上升,且中心聚油壁的最高点低于上升壁的最高点,使得当烹饪过程中向锅体烹饪腔放置食用油后,在食用油的重力作用以及上升壁高于中心聚油壁的部分壁结构的引导作用下,食用油朝向中心聚油壁进行汇聚,实现锅底中心聚油的效果,使锅底中心不易粘锅,也有助于降低锅底中心温升而保护表面涂层,同时,也无需使用大量食用油对锅底中心进行覆盖,使食用油用量合理而有利于身体健康。另外,h1/(r1-r)可用于反映上升壁的陡峭度,h2/(r2-r1)可用于反应过渡壁的陡峭度,h1/(r1-r)<h2/(r2-r1),则上升壁较为平缓,从而上升壁的重心可以保持在一个较低的位置,以便锅体防止平稳。

16、而且,在明火的使用场景中,整体处于较低位置的中心聚油壁和上升壁更加接近炉灶,因此底壁可以在靠近火源的位置接触到火焰,从而有利于降低由于火焰上升而导致的能量损耗,提升能量利用率。而且,现有技术的锅由于是下凸的结构,因此锅底部分接触到的火焰的温度较高,而由于火焰上升过程中会损失热量,因此越靠近锅口的位置火焰温度较低,锅体接触到的火焰温度越低,从而出现锅底温度明显比其他部位高的问题。本实施方式中,中心聚油壁和上升壁都非常接近火源的情况下,可以缓解上述问题,使中心聚油壁和上升壁的受热较为均匀,有助于缓解现有技术中锅体各处受热不均而出现局部高温的问题。

17、另外,过渡壁较为陡峭,过渡壁的上端部可以延伸至较高的高度处,以使得锅体具有足够的高度以用于放置食物。

18、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方式,弧壁形式的上升壁和过渡壁可以使锅体的整体造型更为美观,且也便于生产加工。外凸的形式利于锅体的内壁面承载食物。而通过控制上升壁的曲率半径大于过渡壁的曲率半径,就可以较为便捷地实现h1/(r1-r)<h2/(r2-r1)。

19、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方式,(r1-r2)/r2可用于反映过渡壁在工作台面的投影的面积占锅体的投影的面积的大小,(r1-r2)/r2过大则会使上升壁的面积较小而使上升壁无法正常发挥引流功能,而(r1-r2)/r2过小又会使过渡壁过于陡峭而容易出现开裂等问题,且锅体的外形不太美观。经过实验验证,在0.1≤(r1-r2)/r2≤0.6的范围内可以兼顾上述问题。

20、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方式,h1/(r1-r)可用于反映上升壁的陡峭度,h1/(r1-r)过大会导致锅体放置于工作台面时上升壁离工作台面较远,因而会导致锅体放置不太平稳;h1/(r1-r)过小,又会导致上升壁过于平缓,使得上升壁的导流聚油效果下降。在综合考虑及实验后,测定0.1≤h1/(r1-r)≤0.3可以兼顾上述效果,使得锅体既能放置平稳又能具有良好的聚油效果。

21、另外,中心聚油壁的外轮廓直径为30mm-90mm,这是根据实际数据得到的较佳尺寸数据。根据实际数据,一般人煎蛋或者炒制小份炒菜时所使用的油量大概为5g-20g,而5g-20g的食用油平摊于表面上所形成的油圈直径约为50mm-100mm,因此设置中心聚油壁的外轮廓直径为30mm-90mm的情况下,只要油圈完全覆盖了中心聚油壁,使用者就能够直观地意识到所倒的油量已经足够,从而有助于使用者控制所倒油量。并且,在该尺寸范围下,常量油所形成的油圈的外边缘也能位于上升壁,因此上升壁可以为油圈提供引导,使油聚集于中心聚油壁。

22、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方式,所述上升壁的最高点与所述中心聚油壁之间的高度差为10mm-20mm,限定了上升壁的倾斜高度,使得锅体既不会由于重心太高而易发生倾倒,同时上升壁的高度也大于了一半烹饪作业下食用油摊开后的高度,从而上升壁正常发挥聚油效果,同时也不会由于上升壁的高度过低而导致聚油效果较差。

23、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方式,中心聚油壁的外表面为整体垂直于锅体的轴向的平面,因此当中心聚油壁的外表面放置于工作台面上时,可以使锅体以轴向垂直于工作台面的形式放置于工作台面上,从而使得锅体能够在工作台面上平稳地被放置。

24、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方式,中心聚油壁的外表面平行于中心聚油壁的内表面,该结构使得锅体放置于工作台面后,中心聚油壁的内表面平行于工作台面,利于食用油摊开,以使得中心聚油壁的内表面上能够覆盖一层油膜,以对中心聚油壁提供有效保护。

25、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方式,所形成的隆起部可以有效缓解锅体受热后中心聚油壁的下表面下凸的现象,从而使锅体受热后也能够放置平稳。

26、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方式,隆起部的高度不能过高,否则隆起部会使得食用油无法覆盖隆起部,破坏中心聚油壁的聚油效果。一般来说,一次烹饪所使用的食用油摊开后的高度大概在3mm-8mm,考虑可能出现的内凸现象后,经实验,隆起部配置为高度小于等于2mm时,利于食用油覆盖隆起部。

27、另外,h3/r4可反映隆起部的陡峭度,隆起部过于陡峭时,隆起部易发生开裂等问题;而隆起部过于平缓,隆起部又可能难以发挥缓解下凸的效果。经过实验,在0.01≤h3/r4≤0.2这一范围内,隆起部可以兼顾上述需求。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5/6226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