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力训练装置
- 国知局
- 2024-07-11 16:01:08
本技术涉及体育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臂力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1、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等。它是学校体育实现的基本形式,是体育目标的实施途径之一。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采用握力器来对学生的臂力进行锻炼,但握力器使用时容易脱手,在高应力作用下容易回弹对使用者造成伤害,同时使用者将握力器握于手中使用时,锻炼姿势难以规范,容易因锻炼姿势不当造成肌肉损伤,并且其中间的弹性件难以根据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进行更换,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臂力训练装置,设有高度可调节的训练机构以满足不同身高的使用者的需求,同时训练机构中的螺旋弹簧可拆卸更换以满足不同力量大小的使用者的训练需求,实用性强。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臂力训练装置,包括立柱以及设于所述立柱上的训练机构,所述训练机构可相对所述立柱上下移动,所述训练机构包括两个可以相对所述立柱转动的转臂以及设于两个所述转臂之间的弹性复位组件;所述弹性复位组件包括一可拆卸地设于两个所述转臂之间的伸缩杆以及环绕所述伸缩杆外部的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转臂接触。
3、进一步的,所述立柱的前侧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一移动槽,所述移动槽滑动设有一用于装设所述训练机构的移动块,所述立柱与所述移动块之间设有用于带动所述移动块沿所述移动槽移动的驱动机构。
4、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槽的横向两侧均向外延伸以贯通所述立柱的两侧,所述移动块与所述移动槽相匹配且其后侧壁与所述移动槽的后壁抵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装配于所述移动槽的上下壁之间的螺杆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螺杆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移动块与所述螺杆之间螺纹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螺杆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一锥形齿、与所述第一锥形齿啮合匹配的第二锥形齿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锥形齿转动的转动把手。
6、进一步的,所述立柱开设有用于装设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内槽,所述第一锥形齿转动设于所述内槽的下侧壁并与所述螺杆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锥形齿的上端通过一第一转轴与所述螺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锥形齿转动设于所述内槽的横向一侧壁且其下端与所述第一锥形齿啮合匹配,所述转动把手设于所述立柱上与所述第一锥形齿对应的侧壁上并与所述第一锥形齿同轴设置。
7、进一步的,两个所述转臂均水平转动设于所述移动块的横向两侧,且两个所述转臂之间形成一个向前的夹角,所述伸缩杆设于两个所述转臂之间并位于该夹角中。
8、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包括更靠近其中一个所述转臂的第一连杆以及更靠近另一个所述转臂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靠近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二连杆中并与之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的所述转臂之间通过第一限位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相应的另一个所述转臂之间通过第二限位件可拆卸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开设有用于装设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安装槽,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滑动设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卡块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卡块伸出或收起至所述安装槽的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的所述转臂对应于所述卡块的位置处开设有供所述卡块伸出所述安装槽外时卡入其中的卡槽。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卡块上远离所述卡槽一端的齿条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齿条移动的转杆,所述齿条与所述安装槽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转杆上部设有螺纹段以与所述第一连杆之间螺纹连接,所述转杆的下部设有与所述齿条啮合匹配的齿轮。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件为设于相应的所述转臂上对应于所述第二连杆的位置处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中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杆端部相匹配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前侧与靠近所述第二连杆的一侧均向外贯通所述限位块以使所述第二连杆可以卡设在内。
12、本实用新型的臂力训练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将训练结构装设于一立柱上,且所述训练机构可以沿所述立柱上下移动以调整其高度位置,使其更加符合不同身高的使用者的需求,同时令使用者的锻炼姿势更加规范,避免因锻炼姿势不当而使使用者肌肉损伤,由于所述伸缩杆与两个所述转臂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因此所述训练机构的螺旋弹簧可以根据不同使用者的力度需求进行更换,这使装置的实用性更强,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技术特征:1.一种臂力训练装置,包括立柱以及设于所述立柱上的训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机构可相对所述立柱上下移动,所述训练机构包括两个可以相对所述立柱转动的转臂以及设于两个所述转臂之间的弹性复位组件;所述弹性复位组件包括一可拆卸地设于两个所述转臂之间的伸缩杆以及环绕所述伸缩杆外部的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转臂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前侧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一移动槽,所述移动槽滑动设有一用于装设所述训练机构的移动块,所述立柱与所述移动块之间设有用于带动所述移动块沿所述移动槽移动的驱动机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臂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槽的横向两侧均向外延伸以贯通所述立柱的两侧,所述移动块与所述移动槽相匹配且其后侧壁与所述移动槽的后壁抵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装配于所述移动槽的上下壁之间的螺杆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螺杆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移动块与所述螺杆之间螺纹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臂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螺杆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一锥形齿、与所述第一锥形齿啮合匹配的第二锥形齿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锥形齿转动的转动把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臂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开设有用于装设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内槽,所述第一锥形齿转动设于所述内槽的下侧壁并与所述螺杆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锥形齿的上端通过一第一转轴与所述螺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锥形齿转动设于所述内槽的横向一侧壁且其下端与所述第一锥形齿啮合匹配,所述转动把手设于所述立柱上与所述第一锥形齿对应的侧壁上并与所述第一锥形齿同轴设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臂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臂均水平转动设于所述移动块的横向两侧,且两个所述转臂之间形成一个向前的夹角,所述伸缩杆设于两个所述转臂之间并位于该夹角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包括更靠近其中一个所述转臂的第一连杆以及更靠近另一个所述转臂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靠近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二连杆中并与之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的所述转臂之间通过第一限位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相应的另一个所述转臂之间通过第二限位件可拆卸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臂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开设有用于装设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安装槽,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滑动设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卡块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卡块伸出或收起至所述安装槽的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的所述转臂对应于所述卡块的位置处开设有供所述卡块伸出所述安装槽外时卡入其中的卡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臂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卡块上远离所述卡槽一端的齿条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齿条移动的转杆,所述齿条与所述安装槽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转杆上部设有螺纹段以与所述第一连杆之间螺纹连接,所述转杆的下部设有与所述齿条啮合匹配的齿轮。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臂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为设于相应的所述转臂上对应于所述第二连杆的位置处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中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杆端部相匹配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前侧与靠近所述第二连杆的一侧均向外贯通所述限位块以使所述第二连杆可以卡设在内。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臂力训练装置,包括立柱以及设于立柱上的训练机构,训练机构包括两个可以相对立柱转动的转臂以及设于两个转臂之间的弹性复位组件;弹性复位组件包括一可拆卸地设于两个转臂之间的伸缩杆以及环绕伸缩杆外部的螺旋弹簧,螺旋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转臂接触;本技术将训练结构装设于一立柱上,且训练机构可以沿立柱上下移动以调整其高度位置,使其更加符合不同身高的使用者的需求,同时令使用者的锻炼姿势更加规范,避免因锻炼姿势不当而使使用者肌肉损伤,由于伸缩杆与两个转臂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因此训练机构的螺旋弹簧可以根据不同使用者的力度需求进行更换,这使装置的实用性更强,适用范围更加广泛。技术研发人员:赵姣姣,陈靖方,杨雄,左弋珍,蔡园,吴霞,石林飞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技术研发日:20230721技术公布日:2024/4/7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5/7702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