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件涂漆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1 17:09:05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管件涂漆装置。背景技术:2.钢管是现场最常用的材料之一,为了防锈以及提高文明施工现场美化,会采用表层涂料的方式。传统方式为使用滚筒滚刷,速度慢,质量差。3.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目前管件涂漆不方便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件涂漆装置,该管件涂漆装置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管件涂漆不方便的问题。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6.一种管件涂漆装置,包括两端能够被弹性压缩以相靠近的u型弹性夹,所述u型弹性夹的一端具有第一半圆型板、另一端具有与所述第一半圆型板相对设置以能够组成圆柱筒的第二半圆型板,所述第一半圆型板内侧同轴且对齐设置有第一半圆型漆刷,所述第二半圆型板内侧同轴且对齐设置有第二半圆型漆刷,所述第二半圆型漆刷与所述第一半圆型漆刷相对设置以能够组成圆柱筒。7.在该管件涂漆装置中,在使用时,将第二半圆型漆刷与第一半圆型漆刷浸泡在漆液桶中,以使得第二半圆型漆刷与第一半圆型漆刷沾满漆液,然后,通过第一半圆型板与第二半圆型板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半圆型漆刷与第一半圆型漆刷之间的间隙,以使得待涂覆管件,进入至及第二半圆型漆刷与第一半圆型漆刷之间,然后推动u型弹性夹的两侧弹性臂,以使得u型弹性夹的两端相靠近,进而使得第一半圆型板与第二半圆型板相靠近,以推动内部的第二半圆型漆刷与第一半圆型漆刷相靠近,直到组成一个圆柱筒,然后沿着管件延伸方向,移动整个管件涂漆装置,以进行涂漆,并在涂漆完成后,松开u型弹性夹,进而复位至初始状态。在该管件涂漆装置中,设置了两个半圆型漆刷,以使得可以组成圆柱筒,以可以将漆液快速涂覆在管件上,而且在漆刷外侧,同样形成半圆型板,以保证漆刷的受力均匀,进而保证内部涂刷漆液均匀,以保证更好的涂漆效果,而且涂漆速度非常快。综上所述,该管件涂漆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目前管件涂漆不方便的问题。8.优选地,所述第一半圆型板与所述第一半圆型漆刷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半圆型板与所述第二半圆型漆刷之间可拆卸连接。9.优选地,所述第一半圆型板与所述第一半圆型漆刷之间通过魔术贴粘结;所述第二半圆型板与所述第二半圆型漆刷之间通过魔术贴粘结。10.优选地,所述第一半圆型板与所述u型弹性夹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半圆型板与所述u型弹性夹之间可拆卸连接。11.优选地,所述第一半圆型板与所述u型弹性夹之间螺钉连接;所述第二半圆型板与所述u型弹性夹之间螺钉连接。12.优选地,所述第一半圆型漆刷与所述第二半圆型漆刷均为海绵刷。13.优选地,所述u型弹性夹为长条型板件,且绕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线弯曲呈u型。14.优选地,所述u型弹性夹为金属件或塑料件。附图说明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件涂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17.附图中标记如下:18.u型弹性夹1、第一半圆型板2、第一半圆型漆刷3、第二半圆型板4、第二半圆型漆刷5。具体实施方式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管件涂漆装置,以有效地解决目前管件涂漆不方便的问题。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21.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件涂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22.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件涂漆装置,主要包括u型弹性夹1、第一半圆型板2、第二半圆型板4、第一半圆型漆刷3和第二半圆型漆刷5。23.u型弹性夹1的一端具有第一半圆型板2、另一端具有第二半圆型板4,第二半圆型板4与第一半圆型板2相对设置以能够组成圆柱筒。即当第一半圆型板2和第二半圆型板4相靠近时,直到第一半圆型板2和第二半圆型板4相抵接,此时,即形成一个完整的圆柱筒。需要说明的是,其中半圆型板是指该板件横截面呈半圆型,即将圆柱筒轴剖后会形成两个半圆型板,其中一个可以作为第一半圆型板2、另一个可以作为第二半圆型板4。24.其中u型弹性夹1两端能够被弹性压缩以相靠近,在自然状态下,即u型弹性夹1未受到压力,此时u型弹性夹1的两端相远离,以使得u型弹性夹1两端的第一半圆型板2和第二半圆型板4之间存在间隙,且至少一侧的间隙不小于第一半圆型漆刷3内径,即优选第一半圆型板2和第二半圆型板4远离u型弹性夹1的一侧之间的间隙不小于第一半圆型漆刷3的内径。25.而当u型弹性夹1受压,如压力促使两个弹性臂相靠近,此时两端的第一半圆型板2和第二半圆型板3相靠近移动,直到第一半圆型板2和第二半圆型板 3相抵,而无法再相对移动,此时组成一个圆柱筒。而当外力撤出之后,此时弹性部复位,以使得两端相远离,进而使第一半圆型板2和第二半圆型板3相远离移动,以复位至初始状态。具体的,u型弹性夹1:可以通过弹性材料制成,如通过弹性性能较好的金属材料或塑料制成,u型弹性夹1优选为金属件或塑料件;也可以通过非弹性材料制成,而在两侧弹性臂之间设置有压缩弹性装置,如压缩弹簧,以阻止两侧弹性臂相靠近,进而阻止两端相靠近。26.第一半圆型板2内侧同轴且对齐设置有第一半圆型漆刷3,其中第二半圆型板4内侧同轴且对齐设置有第二半圆型漆刷5,对应的,其中第二半圆型漆刷5与所述第一半圆型漆刷3相对设置以能够组成圆柱筒。需要说明的是,其中同轴且对齐设置指的是,两个半圆型件同轴,而且周向方向上对齐,以使得两者呈现叠置状态,进而保证当第一半圆型板2和第二半圆型板4相靠近以组成圆柱筒时,对应的,其中第二半圆型漆刷5与所述第一半圆型漆刷3相靠近以组成圆柱筒,以可以套设在管件上面。在实际应用中,其中第一半圆型漆刷3的内半径应当与第二半圆型漆刷5的内半径相等,且均略小于管件的外径,以保证第一半圆型漆刷3的内侧刷面以及第二半圆型漆刷5的内侧刷面均与管件保持紧密接触。第二半圆型漆刷5与第一半圆型漆刷3具体材质,以能够吸取漆液为准,进而可以涂覆,具体的材质结构,可以参考目前的漆刷,一般为海绵刷或者为毛毡刷。27.在该管件涂漆装置中,在使用时,将第二半圆型漆刷5与第一半圆型漆刷 3浸泡在漆液桶中,以使得第二半圆型漆刷5与第一半圆型漆刷3沾满漆液,然后,通过第一半圆型板2与第二半圆型板4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半圆型漆刷5 与第一半圆型漆刷3之间的间隙,以使得待涂覆管件,进入至及第二半圆型漆刷5与第一半圆型漆刷3之间,然后推动u型弹性夹1的两侧弹性臂,以使得u 型弹性夹1的两端相靠近,进而使得第一半圆型板2与第二半圆型板4相靠近,以推动内部的第二半圆型漆刷3与第一半圆型漆刷5相靠近,直到组成一个圆柱筒,然后沿着管件延伸方向,移动整个管件涂漆装置,以进行涂漆,并在涂漆完成后,松开u型弹性夹1,进而复位至初始状态。在该管件涂漆装置中,设置了两个半圆型漆刷,以使得可以组成圆柱筒,以可以将漆液快速涂覆在管件上,而且在漆刷外侧,同样形成半圆型板,以保证漆刷的受力均匀,进而保证内部涂刷漆液均匀,以保证更好的涂漆效果,而且涂漆速度非常快。综上所述,该管件涂漆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目前管件涂漆不方便的问题。28.进一步的,考虑到不同直径的管件,可能需要不同内径的漆刷,以及漆刷在长期使用容易磨损等问题,均会大大增大使用成本。基于此,此处优选第一半圆型板2与第一半圆型漆刷3之间可拆卸连接;第二半圆型板4与第二半圆型漆刷5之间可拆卸连接。以使得可以根据需要替换成不同内径的漆刷,或者更换成新的漆刷。具体的其中可拆卸连接,如粘结,当考虑到,需要浸泡在水溶液中,基于此,此处优选第一半圆型板2与所述第一半圆型漆刷3之间通过魔术贴粘结;第二半圆型板4与第二半圆型漆刷5之间通过魔术贴粘结。还可以使漆刷的外侧面具有安装板,而安装板与刷部之间固定连接,而安装板与半圆型板之间可以卡接、螺钉连接和螺栓连接等,其中安装板与半圆型板具体的连接方式,还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两个叠置的半圆型板件之间的连接方式。29.进一步的,还考虑到,管件的直径变化可能非常大,仅仅通过替换漆刷,则很难达到对应要求,基于此,此处优选第一半圆型板2与所述u型弹性夹1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半圆型板4与所述u型弹性夹1之间可拆卸连接。以使得可以替换半径更大或更小的半圆型板,以保证内部的漆刷内半径可以变得更大或者更小。具体的,此处优选其中第一半圆型板2与u型弹性夹1之间螺钉连接;而其中的第二半圆型板4与u型弹性夹1之间螺钉连接。具体的,可以使第一半圆型板2、第二半圆型板4的背侧均设置有螺纹孔,以与螺钉螺纹连接。当然,若不考虑替换,也可以使第一半圆型板2与u型弹性夹1之间焊接连接;第二半圆型板4与u型弹性夹1之间焊接连接。30.具体的,其中u型弹性夹1优选为长条型板件,且绕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线弯曲呈u型,以保证更好的弯曲效果,且韧性更好,以避免第一半圆型板 2与第二半圆型板4之间出现错位,不对齐等问题。31.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32.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5/8256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