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式超声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1 17:38:26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介入式超声装置。
背景技术:
1、心腔内超声是一种新兴的超声心动图诊断技术,其采用微创介入的方式将装有微型超声换能器探头的导管通过血管置于心腔内部,发射并接收高频超声信号,实现对心脏解剖结构的实时成像、组织成分的测定、压力检测等,心腔内超声技术还可以依据算法监测生物组织的材料属性,或监测探头所在部位的压力等。
2、发明人发现:现有心腔内超声装置仅配置一个探头,当在临床中需要对患者多个部位进行实时显像、监测等时,探头需要在某一部位完成操作后,移动至下一部位,这两个操作之间存在时间差,不同部位的成像或监测数据不是在同一时刻或同一心动周期时刻获得的,这可能会干扰对需要高精度显像的判断。此外,如若使用多个单探头心腔内超声装置同时进行实时显像和监测,则会因为多个单探头心腔内超声装置同时介入人体而导致操作难度增大、繁琐。故现有心腔内超声装置存在无法有效实现不同部位的同时成像或监测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介入式超声装置,能够有效实现不同部位的同时成像或监测。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介入式超声装置,包括沿轴向依次设置的探头组件、导管组件以及手柄组件;所述探头组件包括多个分探头,各所述分探头之间相互独立运动;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手柄壳体以及可相对于所述手柄壳体移动的滑动机构和旋转机构;各所述分探头穿设过所述导管组件并与所述滑动机构和所述旋转机构连接,所述滑动机构选择性地控制所有所述分探头中的一个沿所述轴向移动,所述旋转机构选择性地控制所有所述分探头中的一个沿所述手柄组件的周向转动。
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探头组件包括多个能够分别独立运动的分探头,且滑动机构可控制各分探头沿轴向移动、旋转机构可控制各分探头在周向转动,故该介入式超声装置可控制各分探头在同一时间完成不同部位的成像或监测、且不增加操作难度和繁琐度,从而获得高准确性的监测数据和高精度的显像,有效实现不同部位的同时成像或监测。
4、另外,所述手柄壳体上设置有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信息处理设备通信连接;所述分探头包括探头头部和内管,所述探头头部与所述内管的远端相连,所述内管的近端穿设过所述导管组件、并分别与所述滑动机构和所述旋转机构连接;所述探头头部内设置有超声收发组件,用于产生超声并收集组织的回波;所述内管内设置有线缆;所述线缆的远端伸入所述探头头部内与所述超声收发组件连接、所述线缆的近端穿设过所述内管并伸入所述手柄壳体内与所述通信接口连接。这样,各分探头的探头头部内的超声收发组件用于根据预设的参数产生超声,并收集经过组织反射和/或折射的回波,然后通过线缆和手柄壳体上的通信接口,传递至外部的信息处理设备中,以获得介入式超声装置的监测数据和显像;并且,探头头部对超声收发组件起到支撑保护作用,内管对电线起到支撑保护作用,通信接口的设置能够便于该介入式超声装置与外部的信息处理设备的连接。
5、另外,所述探头头部的至少一端设置有电磁元件;所述手柄组件还包括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设置于所述手柄壳体上并经由引线与所述电磁元件电连接,各所述分探头被配置为在所述控制开关控制所述电磁元件通电时相互吸引而依次连接为一体、并在所述控制开关控制所述电磁元件断电时不再相互吸引而相互分离。这样,探头组件在组织内的介入过程中,各探头头部通过电磁元件依次连接为一体能够便于探头组件在血管内的输送和撤出,进入组织后通过控制开关控制电磁元件断电而使得各探头头部互相独立,以便于滑动机构和旋转机构控制各分探头移动至组织的不同位置,故电磁元件和控制开关使得各探头头部连接和分开的操作更加简单。
6、另外,所述手柄壳体上设置有沿所述轴向延伸的多个第一滑槽,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多个滑动按钮;各所述滑动按钮可移动地设置于一个对应的所述第一滑槽内、并与对应的所述分探头的所述内管连接,所述内管在所述轴向相对于所述滑动按钮静止、并在所述周向相对于所述滑动按钮可转动。这样,各滑动按钮可分别通过对应的内管控制对应的分探头轴向移动,且不干涉内管的转动,使得各分探头轴向移动的操作过程更加简单。
7、另外,所述内管的近端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套设在所述内管上;所述滑动按钮上设置有卡接,且所述卡扣在所述轴向上与所述卡接保持相对静止、沿所述周向可相对于所述卡接转动。这样,通过卡扣与卡接的配合,即可将内管轴向固定在滑动按钮上、且相对于滑动按钮可在周向转动,使得内管与滑动按钮之间的结构更加简单。
8、另外,所述卡扣为套筒,所述套筒包括基部和两个限位部,所述基部呈中空管状,两个所述限位部呈环形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基部的两端,所述限位部的内径与所述基部的内径相同,所述限位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基部的外径;所述卡接为设置于所述滑动按钮上的槽部,所述槽部的形状与所述套筒的形状相匹配,并且在所述轴向上,所述槽部的尺寸与所述套筒的尺寸相匹配,在垂直所述轴向的径向方向上,所述槽部的尺寸大于所述套筒的尺寸。这样,套筒与卡接通过简单的结构即可完成内管与滑动按钮之间的安装,使得内管与滑动按钮之间的连接结构更加简单。
9、另外,所述基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内管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的位置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内管内的所述线缆的近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一开口延伸至所述手柄壳体内以与所述通信接口电连接。这样,通过简单的开口设计,便于内管内的线缆的近端与手柄壳体上的通信接口地连接。
10、另外,所述卡扣为轴承,所述卡接为与所述轴承形状相匹配的凹槽;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内管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凹槽固定连接。这样,卡扣设置为常见的轴承结构无需额外设计卡扣的结构,从而有利于卡扣的标准化。
11、另外,各所述第一滑槽沿所述轴向依次间隔设置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滑动按钮还包括连接部,所述卡接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上,且各所述连接部的至少部分根据对应所述内管的位置和对应的所述第一滑槽的位置在垂直所述轴向的平面内布置。这样,各第一滑槽沿轴向依次间隔设置于同一直线上,使得各滑动按钮延伸至手柄壳体外的一侧沿轴向依次间隔设置于同一直线上,进而使得介入式超声装置的操作更加便捷;各连接部在垂直于轴向的平面内交错布置,以便于适配各内管的位置,避免相互干涉。
12、另外,各所述滑动按钮上设置有卡锁部,各所述第一滑槽上设置有配合部,所述卡锁部与所述配合部适配,使得所述滑动按钮相对于所述第一滑槽在可滑动状态和锁定状态之间切换。这样,能够提高各滑动按钮操作的可靠性,以避免误操作推动滑动按钮时对组织造成的损伤,从而大大提高了该介入式超声装置操作的安全性。
13、另外,所述卡锁部包括支撑柱、悬臂、卡钩以及弹性件;所述配合部为沿所述轴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手柄壳体上、并横贯所述第一滑槽的多个卡槽;所述支撑柱自所述滑动按钮沿垂直所述轴向的径向方向凸伸;所述悬臂设置在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并包括在所述轴向上位于所述支撑柱一侧的延伸部和位于所述支撑柱另一侧的按压部;所述卡钩自所述延伸部朝靠近所述卡槽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卡槽适配,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按压部一端,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按压部与所述滑动按钮;所述卡钩被配置为:在所述按压部被外力压下时,所述延伸部翘起并带动所述卡钩离开所述卡槽而使得所述滑动按钮相对于所述第一滑槽处于可滑动状态;在所述按压部不再受外力按压时,所述延伸部在所述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不再翘起,并带动所述卡钩卡入所述卡槽而使得所述滑动按钮相对于所述第一滑槽处于锁定状态。这样,通过上述类似于“跷板(杠杆)”的卡锁部结构,使得滑动按钮相对于第一滑槽的解锁过程更加简单,且滑动按钮相对于第一滑槽的锁定过程是由弹性件提供回弹力而自动锁合的,进而使得卡锁部相对于卡槽的锁定过程更加便捷。
14、另外,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探头旋钮部件、转动调节开关部件以及多个与各所述内管传动连接的从动部件;所述探头旋钮部件和所述转动调节开关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手柄壳体上,各所述从动部件均设置于所述手柄壳体内;所述转动调节开关部件与所述探头旋钮部件连接并选择性地将所述探头旋钮部件与所有所述从动部件中的一个耦合,以在所述探头旋钮部件的带动下、经由所述从动部件驱动对应的所述内管带动对应的所述探头头部转动。这样,转动调节开关部件可控制探头旋钮部件与各分探头中的一个传动连接,以带动该分探头沿周向转动至期望的姿态,使得探头组件的各分探头使用一套旋转机构,即无需给每个分探头配备独立的旋转驱动件,进而使得各分探头的旋转操作过程更加简单,结构设计简单化、轻量化。
15、另外,所述手柄壳体上设置有沿所述轴向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转动调节开关部件包括调节部和连接件,所述调节部可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内且一端延伸至所述手柄壳体外、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设置有沿所述轴向延伸的转轴,所述转轴套设在所述探头旋钮部件内,使得所述探头旋钮部件相对于所述转轴在所述轴向固定、在所述周向可转动。这样,操作人员仅需沿第二滑槽推动调节部即可通过连接件控制探头旋钮部件与各分探头中的一个选择性地传动连接,使得该操作过程更加简单。
16、另外,所述探头旋钮部件包括可转动的设置于手柄壳体的近端外部的旋钮外壳和传动部;所述旋钮外壳内设置有沿所述轴向延伸的环状滑槽,所述传动部包括第一连接轴与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轴两端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设置于所述环状滑槽内,且所述环状滑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适配的内齿,使得所述第一齿轮在所述轴向可移动连接于所述旋钮外壳内、且在所述周向相对于所述旋钮外壳固定;所述转轴套设在所述第二齿轮内,使得所述第二齿轮相对于所述转轴在所述轴向固定、在所述周向可转动。
17、另外,各所述从动部件分别包括过渡齿轮组和固定设置在各所述内管的近端上的第三齿轮;各所述过渡齿轮组分别包括第二连接轴与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轴两端的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所述第二齿轮随所述调节部选择性地与所有所述第四齿轮中的一个耦合、且各所述第四齿轮在垂直所述轴向的平面内错位设置,各所述第五齿轮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三齿轮耦合。这样,相比于其他传动结构,齿轮传动具有传动精度高、传动过程平稳以及结构紧凑的优势。
18、另外,所述导管组件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内管的外管,所述外管的近端与所述手柄壳体的远端固定连接,所述外管的远端上设置有封盖;所述封盖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各所述内管均从所述外管的近端延伸至所述外管的远端、并分别通过所述封盖上对应的所述通孔后伸出所述外管的远端。这样,外管能够对各分探头的内管起到束缚作用,以便于更好地送入和撤出各分探头。并且,介入式超声装置不工作时,外管还能对各分探头的内管起到保护作用。
19、另外,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探头头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内管的直径;各所述通孔处分别设有第一密封结构,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分别套设在对应的所述内管上以阻止组织内的血液流入到所述手柄壳体内;或者,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探头头部的直径、且大于所述内管的直径;所述外管的近端靠近所述手柄壳体的远端位置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以阻止组织内的血液流入到所述手柄壳体内。
20、另外,介入式超声装置还包括柔性薄膜,所述柔性薄膜可移除地包裹所述探头组件和至少所述导管组件远端的外周,以束缚所述探头组件,抑制各所述分探头在体内输送时产生晃动。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5/8520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