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水利排水,给水工程装置的制造及其处理技术 > 一种潜伏式船舶过坝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  正文

一种潜伏式船舶过坝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7-09 17:10:02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尤其涉及一种潜伏式船舶过坝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大型船舶过坝的方式主要有船闸及升船机两种,其中船闸应用的更为广泛。

2、例如,申请号为cn202310499676.9的发明申请所提出的一种高效过坝的船闸结构,其中,主体结构包括闸室、上闸首、下闸首和两个挡水土石坝,所述挡水土石坝隔断上下游河流,两个挡水土石坝分别位于上闸首和下闸首的相反单边外侧,使得闸室两侧的水域与上游相通或下游相通;闸室分为游船停靠区和货船停靠区,在游船停靠区的闸室两侧边墙设有踏步和浮筒平台,浮筒平台上设置系船柱,浮筒平台内侧紧靠踏步;货船停靠区的闸室两侧边墙设有系船柱和系船沟;闸室两侧边墙顶部安装有移动门机。

3、然而船舶通过船闸过坝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对于航道中水资源匮乏的河道是一个较大的损失,虽然通过修建省水池等构筑物可以节省一定的水量,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耗水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潜伏式船舶过坝装置及方法,用以解决船舶通过船闸过坝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对于航道中水资源匮乏的河道是一个较大的损失,虽然通过修建省水池等构筑物可以节省一定的水量,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耗水的问题。

2、本发明提供一种潜伏式船舶过坝装置,包括涵管、下潜舱和封隔组件,所述涵管安装于大坝底部、并连同大坝两侧水域,所述下潜舱具有用于装载船舶的空腔,所述下潜舱可下潜或上浮,所述下潜舱的移动路径可穿过所述涵管设置,用以运输船舶穿过所述涵管至大坝的另一侧水域,所述封隔组件包括第一封隔端和第二封隔端,所述第一封隔端和所述第二封隔端分别安装于所述涵管的两端,用以开启或封闭所述涵管。

3、进一步的,所述下潜舱包括舱筒和舱盖,所述舱筒内形成所述空腔,所述舱筒的一端形成有开口,所述舱盖与所述舱筒的开口处铰接,用以开启或封闭所述开口;或

4、所述下潜舱包括舱筒和两个舱盖,所述舱筒内形成所述空腔,所述舱筒的两端均形成有开口,两个所述舱盖分别与两个所述舱筒的开口处铰接,用以开启或封闭所述开口。

5、进一步的,所述下潜舱还包括液压杆和密封圈,所述舱盖的顶部与所述舱筒铰接,所述液压杆与所述舱筒的铰接,所述液压杆的输出端与所述舱盖铰接,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舱盖靠近所述舱筒一侧的外缘处,所述舱筒下部舱体设有多个舱室,可通过向舱室中加水、排水使下潜舱下潜或上浮。

6、进一步的,所述下潜舱还包括水平动力组件,所述水平动力组件安装于所述下潜舱的两端,用以驱动所述下潜舱水平方向移动,所述下潜舱的水平移动也可通过设置在下潜池及涵管两侧内壁上的带有电磁吸附装置的牵引设备来实现。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封隔端包括上游门墩和上游闸门,所述上游门墩固定设于所述涵管的一端,所述上游门墩内形成有连通所述涵管和大坝一侧水域的第一通孔,所述上游门墩的顶部形成有向下延伸的第一插槽,所述上游闸门与所述第一插槽滑动连接,用以开启或封闭所述涵管的一端;

8、所述第二封隔端包括下游门墩和下游闸门,所述下游门墩固定设于所述涵管的另一端,所述下游门墩内形成有连通所述涵管和大坝另一侧水域的第二通孔,所述下游门墩的顶部形成有向下延伸的第二插槽,所述下游闸门与所述第二插槽滑动连接,用以开启或封闭所述涵管的另一端。

9、进一步的,所述涵管内安装有牵引组件,所述牵引组件的牵引端与所述下潜舱连接,用以驱动所述下潜舱穿过所述涵管。

10、进一步的,还包括分设于涵管两端的上游潜池和下游潜池,所述上游潜池和所述下游潜池内均形成有沿所述涵管延伸的导向槽。

11、进一步的,所述牵引组件包括多个辊组、传动件和驱动件,多个所述辊组沿所述涵管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于所述涵管的内底壁,多个所述辊组经由所述传动件连接,以供同步且同向转动,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涵管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其中一所述辊组连接,用以驱动与其连接的所述辊组转动;

12、所述上游潜池和所述下游潜池的内底壁均安装有所述牵引组件。

13、本发明提供一种潜伏式船舶过坝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潜伏式船舶过坝装置,还包括以下步骤:

14、所述下潜舱位于大坝一侧水域的水面上,待过坝船舶进入所述下潜舱中,此时,封隔组件封闭所述涵管两端;

15、当所述下潜舱移动至正对着所述涵管的位置时,所述封隔组件开启所述涵管正对着的所述下潜舱的一端,所述下潜舱进入所述涵管中;

16、所述封隔组件关闭所述涵管的一端后开启另一端,并穿过所述涵管移动至大坝另一侧水域,所述封隔组件封闭所述涵管两端;

17、所述下潜舱上浮至另一侧水域的水面上,待过坝船舶移出至下潜舱外,船舶完成过坝。

18、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下潜舱装载待过坝的船舶,通过带动船舶下潜、穿过涵管后、上浮至大坝另一侧水域的水面上,即完成船舶的过坝过程,在上述过程中,第一封隔端和第二封隔端使涵管的两端交替开启,避免大坝上游的水经由涵管流入下游,无需耗费水资源,对于水资源匮乏的航道是可选的项目,相较于升船机则可节省较大能源。

技术特征:

1.一种潜伏式船舶过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伏式船舶过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潜舱包括舱筒和舱盖,所述舱筒内形成所述空腔,所述舱筒的一端形成有开口,所述舱盖与所述舱筒的开口处铰接,用以开启或封闭所述开口;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潜伏式船舶过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潜舱还包括液压杆和密封圈,所述舱盖的顶部与所述舱筒铰接,所述液压杆与所述舱筒的铰接,所述液压杆的输出端与所述舱盖铰接,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舱盖靠近所述舱筒一侧的外缘处,所述舱筒下部舱体设有多个舱室,可通过向舱室中加水、排水使下潜舱下潜或上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潜伏式船舶过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潜舱还包括水平动力组件,所述水平动力组件安装于所述下潜舱的两端,用以驱动所述下潜舱水平方向移动,所述下潜舱的水平移动也可通过设置在下潜池及涵管两侧内壁上的带有电磁吸附装置的牵引设备来实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伏式船舶过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隔端包括上游门墩和上游闸门,所述上游门墩固定设于所述涵管的一端,所述上游门墩内形成有连通所述涵管和大坝一侧水域的第一通孔,所述上游门墩的顶部形成有向下延伸的第一插槽,所述上游闸门与所述第一插槽滑动连接,用以开启或封闭所述涵管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伏式船舶过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涵管内安装有牵引组件,所述牵引组件的牵引端与所述下潜舱连接,用以驱动所述下潜舱穿过所述涵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潜伏式船舶过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设于涵管两端的上游潜池和下游潜池,所述上游潜池和所述下游潜池内均形成有沿所述涵管延伸的导向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潜伏式船舶过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组件包括多个辊组、传动件和驱动件,多个所述辊组沿所述涵管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于所述涵管的内底壁,多个所述辊组经由所述传动件连接,以供同步且同向转动,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涵管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其中一所述辊组连接,用以驱动与其连接的所述辊组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潜伏式船舶过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潜池和所述下游潜池的内底壁均安装有所述牵引组件。

10.一种潜伏式船舶过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潜伏式船舶过坝装置,还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一种潜伏式船舶过坝装置及方法,其中过坝装置包括涵管、下潜舱和封隔组件,所述涵管安装于大坝底部、并连通大坝两侧水域,所述下潜舱具有用于装载船舶的空腔,所述下潜舱可下潜或上浮,所述下潜舱的移动路径可穿过所述涵管设置,用以运输船舶穿过所述涵管至大坝的另一侧水域;过坝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下潜舱位于大坝一侧水域的水面上,待过坝船舶进入所述下潜舱中;所述下潜舱下潜并穿过所述涵管后移动至大坝另一侧水域;所述下潜舱上浮至另一侧水域的水面上,待过坝船舶移出至下潜舱外,船舶完成过坝,无需耗费水资源,对于水资源匮乏的航道是可选的项目,相较于升船机则可节省较大能源。技术研发人员:刘忠友,俞武华,张文兵,张鸿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5/27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7/5709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