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水利排水,给水工程装置的制造及其处理技术 > 一种适用于生态湿地的林水复合型护岸结构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适用于生态湿地的林水复合型护岸结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09 17:10:10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具体是一种适用于生态湿地的林水复合型护岸结构。

背景技术:

1、湿地是一种复合型的生态系统,过去由于人们对于湿地的认识程度不足,存在一些建设与管理不合理的现象,影响了湿地的发展,甚至还产生了一定的破坏,影响生态平衡。不合理的湿地利用方式和外来有害生物的危害使一些湿地生态系统不堪重负,自然湿地面积萎缩、污染。传统的湿地通过河岸大规模种植树冠较大的树木,甚至侵占水域面积,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空间。同时河坡采用直立式护岸或者硬质护坡,虽然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但是破坏了湿地的自然过滤系统,影响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破坏了湿地的生态平衡。

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适用于生态湿地的林水复合型护岸结构,采用林水融合的湿地设计理念,打造水陆共存的生境系统,构建生物友好型湿地陆域景观带,将溪流、小岛等地形元素融入湿地空间设计中,实现水绿交融,亲水互动。充分结合现状湿地岸线,对于湿地护岸内的空间进行优化改造,结合生态护坡、生态措施,布置净化湿地,涵养林带,恢复堤岸的生态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主要解决现有湿地治理过程中改变现有湿地硬质化的现状,增强湿地的生态性,互动性,打造空间丰富多变的滨水空间,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适用于生态湿地的林水复合型护岸结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适用于生态湿地的林水复合型护岸结构,所述林水复合型护岸结构设置于湿地边上,包括:

4、水生植物种植平台,其处于湿地的边上区域,用于栽种水生植物;

5、亲水栈道,其设置于湿地林间区域;

6、池杉种植区,其处于湿地浅水区域,用于种植池杉;

7、绿化混凝土护坡,其设置于湿地护坡处,所述绿化混凝土护坡的坡面种植绿化;

8、人行步道,其设置于湿地堤顶处。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绿化混凝土护坡为多孔连续结构。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人行步道透水砖结构。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林水融合的湿地设计理念,打造水陆共存的生境系统,构建生物友好型湿地陆域景观带,将溪流、小岛等地形元素融入湿地空间设计中,实现水绿交融,亲水互动。充分结合现状湿地岸线,对于湿地护岸内的空间进行优化改造,结合生态护坡、生态措施,布置净化湿地,涵养林带,恢复堤岸的生态功能。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生态湿地的林水复合型护岸结构,所述林水复合型护岸结构设置于湿地边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生态湿地的林水复合型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混凝土护坡为多孔连续结构,绿化种植在绿化混凝土护坡的孔隙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生态湿地的林水复合型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步道透水砖结构。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生态湿地的林水复合型护岸结构,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所述林水复合型护岸结构设置于湿地边上,包括:水生植物种植平台,其处于湿地的边上区域,用于栽种水生植物;亲水栈道,其设置于湿地林间区域;池杉种植区,其处于湿地浅水区域,用于种植池杉;绿化混凝土护坡,其设置于湿地护坡处,所述绿化混凝土护坡的坡面种植绿化;人行步道,其设置于湿地堤顶处;本技术采用林水融合的湿地设计理念,打造水陆共存的生境系统,构建生物友好型湿地陆域景观带,充分结合现状湿地岸线,对于湿地护岸内的空间进行优化改造,结合生态护坡、生态措施,布置净化湿地,涵养林带,恢复堤岸的生态功能。技术研发人员:李瑾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友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922技术公布日:2024/5/27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7/5711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