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减弱负摩阻力影响的复合桩结构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7-09 17:10:39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桩基领域,尤其是一种能够减弱负摩阻力影响的复合桩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2、桩基作为地下工程常用的基础结构,通常面临各种地质环境。对于深厚填土场地,填土往往难以压实紧密,存在固结沉降现象。填土固结导致桩基承担较大的负摩阻力,引起桩基承载能力降低。对此,降低填土地层对桩基的负摩阻力对桩基及上部结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为了降低填土固结影响,现有技术中有公开减弱桩基负摩阻力的复合桩结构,该装置在桩基上设置了内外套筒,通过套筒的相对滑动,降低了填土固结对桩体的影响。
4、发明人发现,上述的方法对负摩阻力减弱效果不明显,影响到桩基的稳定性;并且在桩体投入使用后,套筒与桩体依旧处于分离状态,套筒会继续发生沉降,内、外套筒相互接触的摩擦力仍会作用到桩体,容易引起桩基发生沉降,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不利于桩基的长期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弱负摩阻力影响的复合桩结构,有效降低土体固结对桩体沉降的影响。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能够减弱负摩阻力影响的复合桩结构,包括灌注桩,灌注桩的顶部连接有预制桩,预制桩的环向套有环形的第一构件,预制桩外表面设置至少一处第一凹部,每一第一凹部均设置第一齿状轨道,第一齿状轨道沿着预制桩的高度方向设置,第一构件内表面设置第二凹部,第二凹部内设置第二齿状轨道,第一齿状轨道与第二齿状轨道相对设置,第一齿状轨道与第二齿状轨道之间契合支撑若干齿状部件,预制桩活动支撑齿状部件,齿状部件相对于预制桩可转动,通过齿状部件将第一构件所受的负摩阻力传导至预制桩。
4、如上所述的复合桩结构,灌注桩与预制桩连接,灌注桩受持力土层的正摩阻力可对上半段桩身受到的负摩阻力起到部分抵消作用;而预制桩的环向设置第一构件,二者之间通过第一齿状轨道与第二齿状轨道契合支撑齿状部件,实现错动传动力形式,利用齿状部件的转动效应将土体固结产生的桩侧向下的负摩阻力转化为预制桩和灌注桩向上的支撑力,进一步减弱负摩阻力,保证复合桩结构的可靠性和长期性能。
5、如上所述的一种能够减弱负摩阻力影响的复合桩结构,所述第一齿状轨道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凹部的长度一致,第一齿状轨道的一端位于所述预制桩的顶端;
6、所述第一凹部的长度小于所述预制桩的高度,可有效避免齿状部件从第一齿状轨道脱出;
7、所述预制桩外表面设置有多处所述的第一凹部,多处第一凹部均匀布置于预制桩外表面,以保证预制桩受力是均匀的,能够使得预制桩周侧的沉降也是相对均匀的。
8、如上所述的一种能够减弱负摩阻力影响的复合桩结构,所述第二齿状轨道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凹部的长度一致,第二齿状轨道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构件的顶端;
9、所述第二凹部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构件的高度。
10、如上所述的一种能够减弱负摩阻力影响的复合桩结构,所述预制桩为实心预制桩时,预制桩的高度方向预埋有若干第一注浆管,在预制桩成型过程中预先设置第一注浆管,方便后续注浆;
11、第一注浆管设置多个第一出口,部分第一出口位于所述预制桩的底部,部分第一出口位于预制桩底部的两侧,第一注浆管通过多个第一出口的设置,用于复合桩结构拼接后填充预制桩与灌注桩拼接产生的空隙,起到提高整体性防止产生应力薄弱区的作用。
12、如上所述的一种能够减弱负摩阻力影响的复合桩结构,所述预制桩为环形预制桩时,预制桩内侧面设置若干第一注浆管,第一注浆管此时可放置于环形预制桩桩的中空处;
13、所述第一注浆管设置多个第一出口,部分第一出口位于所述预制桩的底部,部分第一出口位于预制桩底部的两侧,部分第一出口沿着预制桩的高度方向设置。
14、如上所述的一种能够减弱负摩阻力影响的复合桩结构,所述第一构件内表面设置若干第三凹部,第三凹部内插入第二注浆管,通过第二注浆管向所述预制桩与第一构件之间的空间注入浆液;
15、沿着所述第一构件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二注浆管设置多个第二出口。
16、如上所述的一种能够减弱负摩阻力影响的复合桩结构,所述第一构件包括多段金属板,多段金属板拼装成环形的第一构件,方便第一构件的运输,也便于现场的施工;
17、第一构件的高度低于所述预制桩的高度,利于预制桩底端与灌注桩顶端的连接。
18、如上所述的一种能够减弱负摩阻力影响的复合桩结构,所述灌注桩顶端的环向设置护筒,预制桩的底端插入护筒内与所述灌注桩顶端的钢筋焊接连接;
19、所述第一构件底端与护筒顶端之间间隔距离设置,由此第一构件底端与护筒之间留有空间,为第一构件相对于预制桩发生沉降提供空间。
20、如上所述的一种能够减弱负摩阻力影响的复合桩结构,所述齿状部件为齿状滚筒,齿状滚筒安装于连接轴,所述预制桩在所述第一凹部的两侧分别设置开口槽,开口槽通过轴承支撑连接轴的两端,由此保证齿状滚筒相对于预制桩的转动。
21、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能够减弱负摩阻力影响的复合桩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22、在预制桩外表面第一凹部处加工第一齿状轨道,在第一构件外表面第二凹部处加工第二齿状轨道;
23、在每一第一齿状轨道处设置若干齿状部件,将第一构件套设于第一构件的环向;
24、在地基中放置钢筋笼,对灌注桩部分进行灌注施工;
25、吊装预制桩和第一构件,预制桩底端与灌注桩顶端连接,形成复合桩结构;
26、对复合桩结构的桩侧进行回填,土体固结引起第一构件下沉会带动齿状部件产生转动趋势,进而带动预制桩和灌注桩产生向上的支撑力;
27、地层静置设定时间,填土固结完成,复合桩结构投入使用。
28、上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9、1)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桩结构,结构设置合理,灌注桩与预制桩连接,灌注桩受持力土层的正摩阻力可对上半段桩身受到的负摩阻力起到部分抵消作用;而预制桩的环向设置第一构件,二者之间通过第一齿状轨道与第二齿状轨道契合支撑齿状部件,实现错动传动力形式,利用齿状部件的转动效应将土体固结产生的桩侧向下的负摩阻力转化为预制桩和灌注桩向上的支撑力,保证复合桩结构的可靠性,可以提高复合桩结构的承载能力,并且减弱复合桩结构所受的负摩阻力影响。
30、2)本发明中第一构件内表面设置第三凹部,在土体固结后,通过第三凹部可插入第二注浆管,通过第二注浆管向预制桩与第一构件之间的空间注入浆液,使得第一构件与预制桩、灌注桩成为一体结构件,避免了土体固结后第一构件与预制桩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有利于保证复合桩结构的长期性能。
31、3)本发明中预制桩可预埋第一注浆管,或者在其内侧面可设置第一注浆管,通过第一注浆管可向预制桩底部和桩底的侧部注入浆液,有效填充灌注桩与预制桩之间的空隙,用于复合桩结构拼接后填充预制桩与灌注桩拼接产生的空隙,提高复合桩结构的整体性。
32、4)本发明中第一构件包括多段金属板,多段金属板方便第一构件的运输,也便于在现场进行拼装;第一构件底端与灌注桩顶端护筒之间预留有空间,为第一构件相对于预制桩发生沉降提供空间。
33、5)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桩结构,施工步骤合理,先拼装预制桩和第一构件,再施工灌注桩,随后将预制桩与灌注桩连接,形成复合桩结构,回填土体后,在土体固结过程中会引起第一构件下沉,但在齿状部件的设置作用下,能够将第一构件所受的负摩阻力转变方向,并传导至预制桩桩侧,并产生向上的支撑力,由此降低土体固结造成复合桩下沉问题的出现。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7/5718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