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水利排水,给水工程装置的制造及其处理技术 > 一种生态式组合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生态式组合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09 17:21:30

本技术涉及岩土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式组合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1、当对场地进行场平时,如果地形起伏较大,往往存在回填高边坡,回填边坡高度较大且空间有限时,难以采用普通放坡方式解决高边坡问题。实际工程中往往采用大型抗滑桩、锚索等强支护的形式,支护成本高,施工难度大,且采用混凝土结构,与环境协调性不好,整体感官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生态式组合支护结构,通过将抗滑桩与加筋土两种支护形式结合起来,是一种在边坡的下部采用抗滑桩、上部采用加筋土的组合支护方式,可有效减小抗滑桩的尺寸,并在加筋土的坡面种绿植,在桩顶施工种植槽,在保证支护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当下绿色环保的要求,形成一种组合式的生态支护体系,降低了成本,缩短了工期。

2、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生态式组合支护结构,包括沿着坡体底部平行布置的抗滑桩,抗滑桩的顶部设置有冠梁,抗滑桩在位于坡体内部一侧上部设置有桩间挡板,桩间挡板的内侧底层铺设有碎石垫层,碎石垫层的顶层层叠交替设置有土工格栅和加筋土间回填土,加筋土间回填土和土工格栅的外边缘设置有用于土体的植生袋;现状坡面和加筋土间回填土之间设置有回填土,位于坡顶的回填土顶面边缘部位设置有压顶石,压顶石的内侧设置有隔水层,植生袋的上种植有坡面绿植。

3、所述冠梁的顶部设置有桩顶挡板,桩顶挡板与植生袋的外壁之间形成种植槽,种植槽内部回填种植土,并在其内种植桩顶绿植。

4、所述桩顶绿植可结合周边环境选用爬墙虎、油麻藤或金银花中的一种或多种。

5、所述加筋土间回填土与回填土的分界面设置有碎石排水层。

6、所述加筋土间回填土和土工格栅回填到一定高度之后设置有碎石排水层,并在外侧设置平台硬化层。

7、所述隔水层采用三七灰土,厚度至少为300mm;

8、所述压顶石在加筋土施工完毕后施工,采用c25素砼浇筑,坡面侧坡率与边坡保持一致,坡顶厚度0.5m~0.8m。

9、所述植生袋由土工格栅反包后置于边坡坡面,植生袋内装种植土,混合植物种子,后期边坡施工过程中由植生袋中长出坡面绿植。

10、所述平台硬化层采用c25混凝土现浇,厚度至少100mm,内置钢筋网,宽度与平台尺寸保持一致。

11、所述抗滑桩、冠梁与桩间挡板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现浇,尺寸由计算确定,且桩间挡板厚度不低于0.2m;

12、所述桩间挡板上设置有连通碎石垫层的泄水管,泄水管采用100mm~200mm的pvc管,泄水管在桩间挡板浇筑时埋设;

13、桩间挡板施工完毕后,在抗滑桩后铺填碎石垫层,碎石垫层采用级配碎石,厚度1m~2m,压实度不低于94%。

14、所述加筋土间回填土与土工格栅同步分层填筑,分层施工,采用砂石土,压实度不低于94%;

15、土工格栅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单向格栅;

16、碎石排水层铺设于土工格栅的端部,采用卵石或碎石。

17、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18、1、本发明所述组合支护结构,充分利用了抗滑桩的强支挡与加筋土低成本的优势,在满足支护安全的前提下,降低了支护桩的尺寸,有效的降低了成本。

19、2、本专利所述组合支护结构,减小了抗滑桩尺寸,加筋土与回填土同步施工,可有效减少整体施工时间。

20、3、本专利所述组合支护结构,通过在桩顶施工种植槽,坡面安装植生袋,绿化成本低,且无需额外占用空间,有效实现了坡面绿化,符合绿色环保的原则。

技术特征:

1.一种生态式组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着坡体底部平行布置的抗滑桩(15),抗滑桩(15)的顶部设置有冠梁(12),抗滑桩(15)在位于坡体内部一侧上部设置有桩间挡板(13),桩间挡板(13)的内侧底层铺设有碎石垫层(17),碎石垫层(17)的顶层层叠交替设置有土工格栅(10)和加筋土间回填土(11),加筋土间回填土(11)和土工格栅(10)的外边缘设置有用于土体的植生袋(5);现状坡面(19)和加筋土间回填土(11)之间设置有回填土(18),位于坡顶的回填土顶面(1)边缘部位设置有压顶石(3),压顶石(3)的内侧设置有隔水层(2),植生袋(5)的上种植有坡面绿植(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态式组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梁(12)的顶部设置有桩顶挡板(20),桩顶挡板(20)与植生袋(5)的外壁之间形成种植槽,种植槽内部回填种植土(8),并在其内种植桩顶绿植(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生态式组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顶绿植(7)可结合周边环境选用爬墙虎、油麻藤或金银花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态式组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筋土间回填土(11)与回填土(18)的分界面设置有碎石排水层(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态式组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筋土间回填土(11)和土工格栅(10)回填到一定高度之后设置有碎石排水层(9),并在外侧设置平台硬化层(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态式组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层(2)采用三七灰土,厚度至少为3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态式组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袋(5)由土工格栅(10)反包后置于边坡坡面,植生袋(5)内装种植土,混合植物种子,后期边坡施工过程中由植生袋(5)中长出坡面绿植(4)。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生态式组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硬化层(6)采用c25混凝土现浇,厚度至少100mm,内置钢筋网,宽度与平台尺寸保持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态式组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滑桩(15)、冠梁(12)与桩间挡板(13)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现浇,尺寸由计算确定,且桩间挡板(13)厚度不低于0.2m;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生态式组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筋土间回填土(11)与土工格栅(10)同步分层填筑,分层施工,采用砂石土,压实度不低于94%;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式组合支护结构,包括沿着坡体底部平行布置的抗滑桩,抗滑桩的顶部设置有冠梁,抗滑桩在位于坡体内部一侧上部设置有桩间挡板,桩间挡板的内侧底层铺设有碎石垫层,碎石垫层的顶层层叠交替设置有土工格栅和加筋土间回填土,加筋土间回填土和土工格栅的外边缘设置有用于土体的植生袋;现状坡面和加筋土间回填土之间设置有回填土,位于坡顶的回填土顶面边缘部位设置有压顶石,压顶石的内侧设置有隔水层,植生袋的上种植有坡面绿植。可有效减小抗滑桩的尺寸,并在加筋土的坡面种绿植,在桩顶施工种植槽,在保证支护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当下绿色环保的要求,形成一种组合式的生态支护体系,降低了成本,缩短了工期。技术研发人员:胡港,张文涛,贺文强,程雪军,牛勇,苏如峰,胡雷,张栋梁,李自洲,郑功林,赵志波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葛洲坝集团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01技术公布日:2024/5/29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7/5840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