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水利排水,给水工程装置的制造及其处理技术 > 一种堤岸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  正文

一种堤岸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7-09 17:28:40

本发明属于护坡结构施工,尤其涉及一种堤岸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堤岸对于防治水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何防止堤岸坡面的水土流失是当今较难治理的问题之一,现有的堤岸防护结构存在如下缺陷:在坡道上铺设防护网后种植草皮,在坡角处通过石块堆砌成挡墙,施工强度大,堆砌稳定性差,容易发生滚石现象,安全事故隐患大,或在坡角处浇注混凝土挡墙,存在工期长、成本高、费时费力、操作要求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堤岸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工艺简单,施工难度低、效率高,施工现场可灵活布置,施工质量易于控制,形成可靠的抗冲刷结构体,有效抵抗水流冲刷,防止坡面水土流失。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堤岸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4、(a)在堤岸边坡的坡角处开挖基坑至设计高度;

5、(b)下放定位支架:

6、①在基坑的侧壁及底面上标记出中心线;

7、②组装得到定位支架,将护筒穿过定位支架的安装孔,护筒通过端环搁置在定位支架上,得到护筒和定位支架的组合体,定位支架的底面高于护筒的底端2-5cm;

8、③沿着基坑底面的中心线将组合体逐个放入基坑内,左右相邻的组合体相互紧挨,完成最底层组合体的布置;

9、④在布置上一层组合体时,将上一层组合体的护筒底端嵌入到下一层组合体的护筒顶端的定位凹槽内,使上一层组合体逐个定位安装到下一层组合体上,完成组合体的逐层布置;

10、(c)下放预制桩:

11、①向定位支架两侧的卡口内放入下桩体,使下桩体靠住定位支架,完成下桩体在基坑内的布置;

12、②向定位支架两侧的卡口内放入上桩体,使上桩体底部的凸起部嵌入到下桩体顶部的固定凹槽内,完成上桩体与下桩体的对接,得到预制桩;

13、(d)注浆、填土:

14、①向预制桩与定位支架、基坑之间的空隙内注入预先配制好的水泥浆,使水泥浆填满该空隙,抹平溢出预制桩表面的水泥浆;

15、②将基坑开挖的土体作为回填土分别填入预制桩的中孔、护筒的中孔,使土体填满预制桩的中孔、护筒的中孔,并对土体进行夯实;

16、(e)种植:

17、①向预制桩的中孔土体内、最上层护筒的中孔土体内栽种植物;

18、②从堤岸边坡的坡顶至坡脚铺设三维植被网,然后在三维植被网上铺设覆土层,并在覆土层上栽种植物。

19、进一步,步骤(d)的①中还包括如下步骤:先将注浆管插入到上桩体的注浆通道内,然后向注浆管内加入预先配制好的水泥浆,直至水泥浆溢出上桩体,拔出注浆管。水泥浆经上桩体的注浆通道向下流入下桩体的固定凹槽内,再经下桩体的固定通道向下流出,逐步填满预制桩底部与最下层组合体之间的空隙,待水泥浆凝固后,与预制桩、最下层组合体固结成一体,提高了预制桩的布置稳定性,预制桩不会自由倾倒、移位。

20、进一步,步骤(b)的②中定位支架的组装方法为:将支撑螺杆两端的螺纹端与两块支撑板的螺孔进行螺接,使一根支撑螺杆同时连接两块支撑板,操作简单,施工快捷,随装随用,便于施工现场灵活布置。

21、进一步,步骤(d)中在填土时,每回填20~25cm高度的土体后进行夯实,提高回填土的密实度,降低土体沉降带来的影响,防止基坑塌陷。

22、进一步,步骤(c)中预制桩包括上桩体和下桩体,下桩体内设有填充槽,上桩体设有与填充槽相对应的贯通孔,下桩体的顶部设有固定凹槽,上桩体的底部设有与固定凹槽相对应的凸起部,便于上桩体和下桩体快速对接,降低了施工难度,便于施工现场快速布置,预制桩采用分体式设计,重量小,便于分开制造、吊装入坑,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吊装机械成本,施工现场发现质量缺陷可及时更换,灵活方便。

23、进一步,固定凹槽内设有与下桩体的底部相通的固定通道,上桩体的顶部设有与凸起部相通的注浆通道,凸起部的厚度小于固定凹槽的深度,上桩体和下桩体对接后,凸起部与固定凹槽之间形成空腔,在注浆过程中,固定通道内、空腔内、注浆通道内填满了水泥浆,保证了水泥浆的粘结强度,上桩体和下桩体通过凝固的水泥浆连接成一体,结构稳定可靠。

24、进一步,步骤(b)的②中定位支架包括支撑板和支撑螺杆,支撑螺杆螺接在两块支撑板之间,支撑板上设有与护筒相对应的安装孔,护筒的顶端设有端环,端环的截面直径大于安装孔的截面直径,端环上设有与护筒的底端相对应的定位凹槽。

25、进一步,支撑板的两侧均设有卡口,卡口与预制桩相对应,将预制桩放入卡口内,实现预制桩在基坑内的快速就位,降低了施工难度,定位支架对预制桩进行扶持,防止预制桩东倒西歪,保证了预制桩的垂直度,省去了人工矫正、扶持操作,省时省力。

26、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7、预制桩采用分体式设计,重量小,便于分开制造、吊装入坑,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吊装机械成本,施工现场发现质量缺陷可及时更换,灵活方便;上桩体和下桩体快速对接,降低了施工难度,便于施工现场快速布置。

28、护筒和定位支架装配形成组合体,上下可定位对接,施工难度低、效率高,省力便捷,上下组合体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运动,相互牵制,形成稳定的堆叠体,高度可变,以适用于不同深度的基坑。将预制桩布置在组合体的两侧,定位支架对预制桩进行扶持,防止预制桩东倒西歪,保证了预制桩的垂直度,省去了人工矫正、扶持操作,省时省力。

29、在注浆过程中,水泥浆经上桩体的注浆通道向下流入下桩体的固定凹槽内,再经下桩体的固定通道向下流出,逐步填满预制桩底部与最下层组合体之间的空隙,待水泥浆凝固后,与预制桩、最下层组合体固结成一体,提高了预制桩的布置稳定性,预制桩不会自由倾倒、移位;向预制桩与定位支架、基坑之间的空隙内注入预先配制好的水泥浆,使水泥浆填满该空隙,水泥浆凝固后将预制桩与定位支架、基坑固结成一体,形成稳定的结构体,有效抵抗水流冲刷,防止坡面水土流失。

技术特征:

1.一种堤岸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堤岸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的①中还包括如下步骤:先将注浆管插入到上桩体的注浆通道内,然后向注浆管内加入预先配制好的水泥浆,直至水泥浆溢出上桩体,拔出注浆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堤岸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的②中定位支架的组装方法为:将支撑螺杆两端的螺纹端与两块支撑板的螺孔进行螺接,使一根支撑螺杆同时连接两块支撑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堤岸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在填土时,每回填20~25cm高度的土体后进行夯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堤岸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预制桩包括上桩体和下桩体,所述下桩体内设有填充槽,所述上桩体设有与所述填充槽相对应的贯通孔,所述下桩体的顶部设有固定凹槽,所述上桩体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固定凹槽相对应的凸起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堤岸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凹槽内设有与所述下桩体的底部相通的固定通道,所述上桩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凸起部相通的注浆通道,所述凸起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固定凹槽的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堤岸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的②中所述定位支架包括支撑板和支撑螺杆,所述支撑螺杆螺接在两块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与所述护筒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护筒的顶端设有端环,所述端环的截面直径大于所述安装孔的截面直径,所述端环上设有与所述护筒的底端相对应的定位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堤岸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均设有卡口,所述卡口与所述预制桩相对应。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堤岸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堤岸边坡的坡角处开挖基坑至设计高度;(b)下放定位支架;(c)下放预制桩;(d)注浆、填土;(e)种植。本发明工艺简单,施工难度低、效率高,施工现场可灵活布置,施工质量易于控制,形成可靠的抗冲刷结构体,有效抵抗水流冲刷,防止坡面水土流失。技术研发人员:陈新杰,吴建厂,尹林剑,高文炳,陆铝亚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龙元盛宏生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6/5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7/5913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