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投光灯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6-21 09:59:49
本技术涉及照明灯具,尤其涉及一种投光灯。
背景技术:
1、投光灯是用于安装在吊顶、墙壁等处的照明灯具,相关机构请参见公开号为cn204665002u、名称为“一种投光灯和用于定位投光灯的支架结构”的中国专利公开文献,其中记载了:
2、“一种投光灯和用于定位投光灯的支架结构。所述投光灯包括灯壳,所述支架结构包括转杆和用于将转杆可转动地固定在灯壳上的连接压板,所转杆包括用于将整个投光灯固定起来的外固杆、与连接压板连接并可与连接压板相对转动的内转杆以及用于连接外固杆和内转杆的转连杆,所述连接压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灯壳上。所述灯壳上设置有转杆隐槽,所述灯壳包括壳背板和壳侧板,与内转杆适配的转杆隐槽设置于所述壳侧板上,与外固杆和转连杆适配的隐槽设置于所述壳背板上”;
3、此类机构中,利用支架结构对灯壳起到支撑和固定作用,利用外连固板将支架结构固定于预设的安装位置,其不具有便携性,而且灯壳背侧可利用的空间有限,无法增加太阳能供电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实现太阳能板与灯板角度的灵活调节,具有太阳能自供电功能,便于折叠、收纳和携带的投光灯。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投光灯,其包括有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u形梁,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设有光源模组,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设有太阳能模组,所述太阳能模组与所述光源模组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边缘铰链连接,所述u形梁跨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边缘两侧,且所述u形梁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两侧部铰链连接。
4、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的边缘形成有向外伸出的3个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壳体的边缘形成有垂直伸出的2个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二铰接部对应设于相邻两个第一铰接部之间,且所述第二铰接部与所述第一铰接部转动配合。
5、优选地,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两端的所述第一铰接部上穿设有轴杆,所述轴杆与所述第二铰接部的第一端转动连接。
6、优选地,所述第二铰接部的第二端形成有凸轴,所述凸轴与中间位置的所述第一铰接部转动配合。
7、优选地,所述u形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轴杆转动配合。
8、优选地,所述u形梁上开设有固定孔位。
9、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设有手动开关和感应开关。
10、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投光灯中,所述第一壳体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边缘铰链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朝向能够灵活调节,以便于将所述太阳能模组对向阳光,将所述光源模组对向照明区域,不仅实现了太阳能自供电功能,而且便于对太阳能板与灯板角度进行灵活调节,同时,基于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的铰接关系以及所述u形梁与所述第一壳体的铰接关系,可将三者依次叠合,从而便于折叠、收纳和携带,较好地满足了应用需求。
技术特征:1.一种投光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u形梁(3),所述第一壳体(1)的外侧设有光源模组(10),所述第二壳体(2)的外侧设有太阳能模组(20),所述太阳能模组(20)与所述光源模组(10)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壳体(2)的边缘铰链连接,所述u形梁(3)跨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边缘两侧,且所述u形梁(3)与所述第一壳体(1)的两侧部铰链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边缘形成有向外伸出的3个第一铰接部(11),所述第二壳体(2)的边缘形成有垂直伸出的2个第二铰接部(21),所述第二铰接部(21)对应设于相邻两个第一铰接部(11)之间,且所述第二铰接部(21)与所述第一铰接部(11)转动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光灯,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两端的所述第一铰接部(11)上穿设有轴杆(12),所述轴杆(12)与所述第二铰接部(21)的第一端转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接部(21)的第二端形成有凸轴(22),所述凸轴(22)与中间位置的所述第一铰接部(11)转动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梁(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轴杆(12)转动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梁(3)上开设有固定孔位(3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外侧设有手动开关(13)和感应开关(14)。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投光灯,其包括有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U形梁,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设有光源模组,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设有太阳能模组,所述太阳能模组与所述光源模组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边缘铰链连接,所述U形梁跨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边缘两侧,且所述U形梁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两侧部铰链连接。本技术不仅实现了太阳能自供电功能,而且便于对太阳能板与灯板角度进行灵活调节,同时,基于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的铰接关系以及所述U形梁与所述第一壳体的铰接关系,可将三者依次叠合,从而便于折叠、收纳和携带,较好地满足了应用需求。技术研发人员:姚宏焕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宏焕电器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804技术公布日:2024/5/8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8/1760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