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照明工业产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侧面发光筒灯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侧面发光筒灯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6-21 10:15:03

本技术属于筒灯,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侧面发光筒灯。

背景技术:

1、现有的led灯具广泛应用于生活上的各个方面,由于其节能、耐用的特性市使其逐渐取代传统光源,在吊顶灯具领域上,由于其设置在天花板上,当在一些面积较大空间内,天花板上设置有多个吊顶灯具时,距离人较远且使用镜面反光杯的灯具,往往会产生眩光的问题。

2、目前的天花筒灯会通过将光源尽量内缩入灯具以降低眩光程度,尽管光源内缩很深,在反光杯上也会出现刺眼的亮光,使人感到不适。

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侧面发光筒灯。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3、一种侧面发光筒灯,包括灯筒,灯筒下部装设有前环,灯筒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装设有反光纸、导光片、散光片,前环位于散光片下侧;

4、灯筒内装设有底座,底座将灯体内部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底座上装设有电源,且电源位于上腔体内,下腔体内周侧装设有光源体,反光纸、导光片、散光片位于下腔体内,前环下侧装设有防眩圈。

5、可选的,下腔体内周侧装设有内螺纹,前环外周侧装设有外螺纹,外螺纹螺纹配合在内螺纹内,灯筒上装设有盖体,盖体位于上腔体上侧,盖体上装设有散热鳍片;通过前环上的外螺纹与下腔体内的内螺纹螺纹配合,将前环固定安装在灯筒上,方便将反光纸、导光片和散光片放置在下腔体内,通过在上腔体上方装设有盖体使得将其封闭起来,减少灰尘进入到腔体对电源造成损坏,起到对电源的防护作用。

6、可选的,电源上装设有导线和连接线,导线穿过盖体的一端装设有插头,连接线穿过底座装设在光源体上。

7、可选的,防眩圈的内侧装设有多组凹槽;通过所设置的凹槽的四周设置有阶梯状纹路,阶梯状纹路的上平面与灯体的表面平行,阶梯状纹路的侧平面与灯体的表面垂直。

8、可选的,灯筒的相对两侧均装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装设有固定柱,固定柱上转动配合有安装架,安装架与固定柱之间装设有扭簧,通过在灯体的固定块上装设有安装架,安装架通过扭簧安装在固定块上,方便对该灯体整体进行安装和拆卸。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下所述的所有优点:

10、1、该侧面发光筒灯通过在下腔体内依次从上到下放置有反光纸、导光片、散光片,灯条是贴附在下腔体内周侧所发出的光源不是朝下直射的,可以减少其灯体中心的光强度,防止眩光,从而减少光源直射产生的炫光问题,通过在前环下侧所设置的防眩圈,从光源体射出的灯光经过防眩圈上阶梯状纹路的反射改变路径,使集中的光线分散,有效消除由于光线过于集中而产生眩光,达到使室内光线更加柔和,舒适的效果

11、2、该侧面发光筒灯通过所设置的凹槽的四周设置有阶梯状纹路,阶梯状纹路的上平面与灯体的表面平行,阶梯状纹路的侧平面与灯体的表面垂直,从灯泡射出的灯光经过阶梯状纹路的反射改变路径,使集中的光线分散,有效消除由于光线过于集中而产生眩光。

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技术特征:

1.一种侧面发光筒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筒(1),灯筒(1)下部装设有前环(2),灯筒(1)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装设有反光纸(3)、导光片(4)、散光片(5),前环(2)位于散光片(5)下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面发光筒灯,其特征在于,下腔体(103)内周侧装设有内螺纹(105),前环(2)外周侧装设有外螺纹(201),外螺纹(201)螺纹配合在内螺纹(105)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侧面发光筒灯,其特征在于,灯筒(1)上装设有盖体(104),盖体(104)位于上腔体(102)上侧,盖体(104)上装设有散热鳍片(1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侧面发光筒灯,其特征在于,电源(6)上装设有导线(601)和连接线(602),导线(601)穿过盖体(104)的一端装设有插头(603),连接线(602)穿过底座(101)装设在光源体(7)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面发光筒灯,其特征在于,灯筒(1)的相对两侧均装设有固定块(106),固定块(106)上装设有固定柱(107),固定柱(107)上转动配合有安装架(108),安装架(108)与固定柱(107)之间装设有扭簧(109)。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侧面发光筒灯,涉及筒灯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灯筒,灯筒下部装设有前环,灯筒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装设有反光纸、导光片、散光片,前环位于散光片下侧,灯筒内装设有底座,底座将灯体内部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底座上装设有电源,前环下侧装设有防眩圈。本技术通过在下腔体内依次从上到下放置有反光纸、导光片、散光片,灯条是贴附在下腔体内周侧所发出的光源不是朝下直射的,可以减少其灯体中心的光强度,通过在前环下侧所设置的防眩圈,从光源体射出的灯光经过防眩圈上阶梯状纹路的反射改变路径,使集中的光线分散,有效消除由于光线过于集中而产生眩光,达到使室内光线更加柔和,舒适的效果。技术研发人员:卢定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市国中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26技术公布日:2024/5/19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8/1908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