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鼓单元及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6-21 12:17:40
本技术涉及电子成像,尤其涉及鼓单元及处理盒。
背景技术:
1、现有的,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或称成像设备、图像形成设备)领域中,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以下称为感光鼓)和作用在感光鼓上的处理装置一体地形成为盒(通常称为处理盒)。这种处理盒可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拆卸。在这类结构中,电子成像装置设置有驱动力传递单元,处理盒设置有与驱动力传递单元接合而接收旋转驱动力的驱动力接收单元,即联轴器,从而将动力传递至感光鼓。
2、现有一类如中国专利cn113574469a所公开的驱动力传递单元和联轴器,联轴器的结构较为复杂,与驱动力传递单元的接合不够稳定,容易脱离,导致动力传递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鼓单元,用于可拆卸地安装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主组件包括鼓驱动单元,鼓驱动单元包括驱动力传递构件以及设置在驱动力传递构件中并能够相对其在轴向方向上移动的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驱动力传递构件具有驱动力传递部,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设置在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内并具有突出的联轴器接合部分,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的联轴器接合部分具有位于其轴向顶端的第一表面结构、位于其轴向一侧的第三表面结构,以及连接第一表面结构和第三表面结构的第二表面结构,第三表面结构设置在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的联轴器接合部分上远离驱动力传递部的一侧;
2、鼓单元包括:
3、感光鼓;
4、联轴器,其设置在感光鼓的一端;联轴器设有能够与第三表面结构接触的驱动接收结构,从而通过第三表面结构获取鼓驱动单元的驱动力并传递至感光鼓。
5、本实用新型的鼓单元通过联轴器上的驱动接收结构与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的第三表面结构接触配合,接收来自鼓驱动单元的驱动力,提供了一种新的驱动力传递方式,这种驱动力传递方式的联轴器设置简单,接合稳定,有利于动力稳定传递。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接收结构为与第三表面结构相适配的倾斜面。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联轴器还设有能够与第二表面结构接触的第三表面部。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鼓驱动单元还包括制动力传递构件,制动力传递构件上设有突起部,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上设有突起部,
9、联轴器还设有能够与第一表面结构接触的第四表面部,第四表面部用于对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产生轴向力,从而使得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的突起部与制动力传递构件的突起部脱离,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能够相对于制动力传递构件旋转。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联轴器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用于为第四表面部提供轴向力,从而作用在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上,使得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的突起部与制动力传递构件的突起部脱离。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联轴器包括驱动部,驱动部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耦接部,第二耦接部朝向远离感光鼓的方向突出,第二耦接部上形成有位于其轴向顶端的第一表面部、位于其轴向一侧的第二表面部和第三表面部,第一表面部、第二表面部和第三表面部依次连接,驱动接收结构实现为第二表面部。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部还包括台阶部,第二耦接部设置在台阶部上,台阶部上朝向远离感光鼓的方向形成有第四表面部,第四表面部与第三表面部连接。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力传递构件具有定位凸台,驱动部还包括轴连接部,轴连接部设有能够供定位凸台插入的孔部;
14、台阶部和第二耦接部设置在轴连接部的径向外侧。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部还包括第一耦接部,第一耦接部在径向方向上位于第二耦接部的外围,第一耦接部朝向远离感光鼓的方向突出,能够嵌入驱动力传递构件的凹陷部中。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联轴器还包括鼓连接部,鼓连接部与感光鼓固定连接,鼓连接部上设有容纳部;
17、驱动部通过容纳部与鼓连接部活动连接,能够相对于鼓连接部沿轴向移动,弹性件设置在鼓连接部和驱动部之间,为驱动部提供轴向复位的力。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容纳部的内壁上设有凹槽,驱动部的外壁设有凸起,容纳部的凹槽与驱动部的凸起相适配,从而引导驱动部相对于鼓连接部沿轴向移动。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联轴器还设有卡合凸起,卡合凸起沿联轴器的周向延伸,并能够嵌入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的联轴器接合部分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的联轴器接合部分之间的径向间隙内,卡合凸起与驱动接收结构连接。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联轴器包括驱动力接收部,驱动力接收部朝向远离感光鼓的方向突出,驱动力接收部具有位于其轴向一侧的抵接斜面以及连接在其轴向一侧的卡合凸起,驱动接收结构实现为抵接斜面。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联轴器包括驱动力传递结构和弹性部件,驱动力传递结构具有多个;联轴器与鼓驱动单元接合时,驱动力传递结构嵌入鼓驱动单元的间隙中,驱动力传递结构能够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沿轴向移动,避让鼓驱动单元上的结构,至少部分驱动力传递结构接收鼓驱动单元的驱动力;
22、至少一个驱动力传递结构能够与第三表面结构接触,从而接收驱动力,驱动接收结构实现为与第三表面结构接触的至少一个驱动力传递结构。
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联轴器上设有引导孔,驱动力传递结构为柱子,其设置在引导孔中并能够沿轴向移动。
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联轴器还包括圆筒,以及固定设置在圆筒中的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圆筒与感光鼓固定连接;引导孔实现为第一圆盘上的第一孔以及第二圆盘上的第二孔,驱动力传递结构穿过第一孔和第二孔,并能够沿轴向移动;
25、弹性部件与驱动力传递结构一一对应,其第一端与驱动力传递结构连接,其第二端抵接在第二圆盘上。
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力传递结构上设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的第一端与第一圆盘的内端面抵接,环形凸起的第二端与弹性部件的第一端抵接。
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鼓驱动单元的驱动力传递构件的端部具有小圆柱形部分,小圆柱形部分能够插入圆筒的端部并与圆筒抵接。
2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处理盒,用于可拆卸地安装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包括根据上述任一项的鼓单元。
技术特征:1.一种鼓单元,用于可拆卸地安装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所述主组件包括鼓驱动单元,所述鼓驱动单元包括驱动力传递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中并能够相对其在轴向方向上移动的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具有驱动力传递部,所述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内并具有突出的联轴器接合部分,所述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的联轴器接合部分具有位于其轴向顶端的第一表面结构、位于其轴向一侧的第三表面结构,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结构和第三表面结构的第二表面结构,所述第三表面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的联轴器接合部分上远离所述驱动力传递部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接收结构为与所述第三表面结构相适配的倾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还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二表面结构接触的第三表面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鼓单元,所述鼓驱动单元还包括制动力传递构件,所述制动力传递构件上设有突起部,所述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上设有突起部,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为所述第四表面部提供轴向力,从而作用在所述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上,使得所述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的突起部与所述制动力传递构件的突起部脱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耦接部,所述第二耦接部朝向远离所述感光鼓的方向突出,所述第二耦接部上形成有位于其轴向顶端的第一表面部、位于其轴向一侧的第二表面部和所述第三表面部,所述第一表面部、第二表面部和第三表面部依次连接,所述驱动接收结构实现为所述第二表面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还包括台阶部,所述第二耦接部设置在所述台阶部上,所述台阶部上朝向远离所述感光鼓的方向形成有所述第四表面部,所述第四表面部与所述第三表面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鼓单元,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具有定位凸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还包括轴连接部,所述轴连接部设有能够供所述定位凸台插入的孔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还包括第一耦接部,所述第一耦接部在径向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耦接部的外围,所述第一耦接部朝向远离所述感光鼓的方向突出,能够嵌入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的凹陷部中。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还包括鼓连接部,所述鼓连接部与所述感光鼓固定连接,所述鼓连接部上设有容纳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的内壁上设有凹槽,所述驱动部的外壁设有凸起,所述容纳部的凹槽与所述驱动部的凸起相适配,从而引导所述驱动部相对于所述鼓连接部沿轴向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还设有卡合凸起,所述卡合凸起沿所述联轴器的周向延伸,并能够嵌入所述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的联轴器接合部分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的联轴器接合部分之间的径向间隙内,所述卡合凸起与所述驱动接收结构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包括驱动力接收部,所述驱动力接收部朝向远离所述感光鼓的方向突出,所述驱动力接收部具有位于其轴向一侧的抵接斜面以及连接在其轴向一侧的所述卡合凸起,所述驱动接收结构实现为所述抵接斜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包括驱动力传递结构和弹性部件,所述驱动力传递结构具有多个;所述联轴器与所述鼓驱动单元接合时,所述驱动力传递结构嵌入所述鼓驱动单元的间隙中,所述驱动力传递结构能够在所述弹性部件的作用下沿轴向移动,避让所述鼓驱动单元上的结构,至少部分所述驱动力传递结构接收所述鼓驱动单元的驱动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上设有引导孔,所述驱动力传递结构为柱子,其设置在所述引导孔中并能够沿轴向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还包括圆筒,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圆筒中的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所述圆筒与所述感光鼓固定连接;所述引导孔实现为所述第一圆盘上的第一孔以及所述第二圆盘上的第二孔,所述驱动力传递结构穿过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并能够沿轴向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力传递结构上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圆盘的内端面抵接,所述环形凸起的第二端与所述弹性部件的第一端抵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鼓单元,所述鼓驱动单元的驱动力传递构件的端部具有小圆柱形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圆柱形部分能够插入所述圆筒的端部并与所述圆筒抵接。
19.一种处理盒,用于可拆卸地安装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鼓单元。
技术总结一种鼓单元,用于可拆卸地安装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主组件包括鼓驱动单元,鼓驱动单元包括驱动力传递构件以及设置在驱动力传递构件中并能够相对其在轴向方向上移动的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驱动力传递构件具有驱动力传递部,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设置在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内并具有突出的联轴器接合部分,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的联轴器接合部分具有第三表面结构,第三表面结构设置在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的联轴器接合部分上远离驱动力传递部的一侧;鼓单元包括:感光鼓;联轴器,其设置在感光鼓的一端;联轴器设有能够与第三表面结构接触的驱动接收结构,从而通过第三表面结构获取鼓驱动单元的驱动力并传递至感光鼓。技术研发人员:王常彪,徐婧熹,朱卿瑞,陶俊宇,赵文杰,武新宇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纳思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907技术公布日:2024/5/29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8/2652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