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有机化学装置的制造及其处理,应用技术 > 2,15-十六烷二酮的合成方法  >  正文

2,15-十六烷二酮的合成方法

  • 国知局
  • 2024-06-20 11:50:07

专利名称:2,15-十六烷二酮的合成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一种合成麝香酮的关键中间体-2,15-十六烷二酮(2,15-Hexadecanedione)的方法,麝香酮为名贵中药-麝香的主要成分,又是高级香料的重要底香成分。由于野生动物的麝的减少及人们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市场供不应求。鉴于麝香酮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几十年来激励着人们研究、发展了许多不同的合成方法。尽管合成麝香酮的方法有一、二十种,但是具有工业价值的方法至今报道甚少。合成麝香酮的主要难题之一是关键中间体难得,合成步骤过长、产率较低。其次是环合反应需要在高度稀薄溶液中进行、总产率更低。2,15-十六烷二酮是合成麝香酮的关键中间体,较早的2,15-十六烷二酮合成是Stoll(1951)法,将1,10-二溴癸烷与乙酰乙酸乙酯反应,以醇钠为催化剂,经过比较复杂的操作,消耗大量的原料,产率仅为30.7%;1953年,Poдионовet al。研究了Stoll法制备2,15-十六烷二酮的副反应产物及水解一步的反应条件,但是没有解决Stoll合成路线产率低的根本问题,此后未见有关Stoll合成路线制备2,15-十六烷二酮的文献报道。80年代前后,日本人Tsuij等曾研究以丁二烯为原料,经十几步反应制备2,15-十六烷二酮,总产率当然不高;1988年,王永铿等也以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与环氧乙烷作用,经四步合成2,15-十六烷二酮,总产率不到20%。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研究一种合成2,15-十六烷二酮简便可行且产率高的技术方法。在完成本发明过程中,应用前线分子轨道理论分析各种副产物生成的原因,其中过量的醇钠 可能会使卤代烃更加容易离子化,增加电荷控制的副产物生成(反应式一);通过均匀设计和回归分析优化反应条件(见表1及回归方程),采用1,10-二溴癸烷与乙酰乙酸乙酯的摩尔比为1∶3-1∶10,1,10-二溴癸烷与醇钠的摩尔比为1∶2-1∶2.5,减少了副产物的生成,获得较高产率(75%以上)的2,15-十六烷二酮;为了使反应更加安全可靠,改用相转移催化法,以无水碳酸钾代替醇钠,获得了较高产率(70%以上)的2,15-十六烷二酮;为了适用于大量的工业化生产,简化了操作,不经分离中间体,直接水解和重结晶即可得到最终产品-2,15-十六烷二酮。优化反应条件的实验数据见表1。Br(CHa)10Br+CH3COCH2COOCH2CH2(TEBA 相转移)/(碳酸钾) CH3-CO-(CH2)12-CO-CH3根据表1数据建立了如下回归方程(1)Y=3.67X1+181.5X2-21.5(1)n=10,r=0.963,F(8,2)=45.0;P<0.01表1均匀设计、关联度分析、回归分析和实验结果 *X1为乙酰乙酸乙酯与二溴癸烷的摩尔比,X2为二溴癸烷与醇钠的摩尔比,X3为反应温度,X4为反应时间。根据回归方程(1)所设计的一组实验,实际产率达79%(计算值为76%)。所得产品经质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确证结构无误。MS/FDM+=254,M++1=255;IR(KBr)νC=0 cm-1,1710,1720;1HNMR(CDCl3)δ 1.2-1.4(m,16H,-(CHa)e-),1.40-1.65(m,4H,2×CH3-CH2-COCH3),2.13(s,6H,2×0=CCH3),2.39-2.42(t,4H,J=3Hz,2×CH2COCH3)。本发明与当前文献报道的合成方法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原料用量少、成本低,乙酰乙酸乙酯和醇钠的用量分为文献用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2.采用相转移催化法,用普通碱代替醇钠,使反应更加安全可靠,利于批量生产。3.产率高,由文献方法的31%提高到70%以上。4.操作简便。施实例一在250毫升三口瓶中,加入100毫升无水乙醇,5.1克(0.22mol)金属钠,待钠完全溶解以后,冷至室温,加入52克(0.4mol)乙酰乙酸乙酯和30克(0.1mol)1,10-二溴癸烷,0.5克碘化钾,加毕搅拌回流24小时。搅拌下加入50毫升40%氢氧化钠水溶液,100℃水解1.5小时,减压蒸除部分乙醇,冷却,析出淡黄色固体,滤集,用醇水溶液重结晶,得白色结晶20克,m.p.82-84℃,产率79%(以二溴癸烷计,回归方程(1)的计算产率为76%)。施实例二在250毫升三口瓶中,加入50毫升无水乙醇、6.0g1,10-二溴癸烷、21克乙酰乙酸乙酯、3.6克无水碳酸钾、0.5克TEBA(氯化苄三乙胺)、0.5克碘化钾,于100℃以下搅拌反应20小时。常压回收乙醇,减压回收乙酰乙酸乙酯,残留物用10%氢氧化钠稀醇水溶液水解2小时,冷后滤集固体,再用醇水溶液重结晶,得白色片状结晶,产率75%,m.p.82-84℃,经质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确证结构无误。权利要求1.一种合成麝香酮关键中间体-2,15-十六烷二酮(2,15-Hexadecanedione)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1,10-二溴癸烷和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通过相转移催化缩合、直接水解、再重结晶,即可得2,15-十六烷二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15-十六烷二酮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醇钠为催化剂,1,10-二溴癸烷与乙酰乙酸乙酯的摩尔比为1∶3-1∶10;1,10-二溴癸烷与醇钠的摩尔比为1∶2-1∶4。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2,15-十六烷二酮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相转移催化缩合反应中,所用催化剂为无水碳酸钾或无水碳酸钠,氯化苄三乙铵(TEBA)或四丁基卤化铵(TBAX,可为氯,溴,碘盐)、新洁尔灭、聚乙二醇(PEG)等。4.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2,15-十六烷二酮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中以普通无水乙醇或丙酮为溶剂。5.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2,15-十六烷二酮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缩合、水解过程中,不经分离,直接采用稀乙醇、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水解体系。全文摘要本发明属于一种合成麝香酮的关键中间体-2,15-十六烷二酮(2,15-Hexadecanedione)的方法,合成麝香酮的主要难题之一是关键中间体难得,合成步骤过长、产率较低,工业生产价值不大。本发明中,所用原料为1,10-二溴癸烷和乙酰乙酸乙酯,采用相转移催化法,不经分离中间体,直接水解和重结晶即可得到较高产率(接近80%)的2,15-十六烷二酮,为大量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合成方法。文档编号C07C45/45GK1059709SQ9110989公开日1992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1991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1991年10月29日发明者焦克芳, 陈望忠, 李新胜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9/239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