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 一种治疗皮下张力性气肿的负压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治疗皮下张力性气肿的负压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5 13:39:26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为一种治疗皮下张力性气肿的负压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1、张力性皮下气肿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广泛的皮下气肿,身体表面皮肤完整,皮下气体无法排出,由于胸壁、肺、支气管或食管等部位因为各种原因破裂后经壁层胸膜气体进入皮下,吸气时活瓣开放,空气进入皮下组织,呼气时活瓣关闭,空气不能从皮下排出,因此随着呼吸,皮下压力不断增高,以致向全身蔓延,形成广泛的皮下气肿,上至眉弓头皮,下至脚踝脚面,全身明显的握雪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视物、活动、行走,颈部皮下气肿会影响到患者的呼吸功能。

2、相关技术中,专利号为cn21535104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皮下负压引流器,包括负压容器,负压容器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开关阀,还包括计量壶和留置针,计量壶上设置有计量引流液体积的刻度,计量壶上还设置有悬挂带;计量壶的下端通过第一管段与负压容器的上端连接,计量壶的上端通过第二管段与留置针连接;第一管段上设置有第二开关阀;第二管段外夹套有流量传感器,第二管段上还设置有流量调节阀;所述皮下负压引流器还包括第三管段,第三管段的一端与计量壶的上端连接,第三管段的下端与第一管段连接,第三管段上设置有第三开关阀。本实施例中皮下负压引流器,对病人造成的穿刺伤害少,能连续引流,及时排除积液,有利于病人伤口愈合,能较准确的控制引流量,能减小医务人员工作量。

3、但现有技术在进行使用时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例如,在对皮下张力性气肿进行治疗时,需要在全身多处皮肤处进行穿刺,如此在后续治疗过程中极易造成切开继发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治疗皮下张力性气肿的负压引流装置,避免传统方法全身多处皮肤切开发生感染、出血的有益效果,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皮下张力性气肿的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扩张器、导丝和手术贴膜,所述引流瓶的上表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外引流管和第二外引流管,所述第一外引流管远离所述引流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皮下植入导管,所述第二外引流管远离所述引流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负压吸引装置,所述第二外引流管上固定安装有压力表,所述负压吸引装置上相对于所述第二外引流管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组件;

3、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于所述负压吸引装置的一侧,所述连接块上相对于所述第二外引流管的位置开设有卡合槽,所述第二外引流管的一端外侧等距设置有两个定位块,所述卡合槽内侧壁相对于两个所述定位块的位置均开设有定位槽,所述连接块上相对于两个所述定位块的位置均设置有固定栓,两个所述固定栓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块和所述连接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复位组件。

4、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引流管和所述第二外引流管均为吸氧管。

5、优选的,所述皮下植入导管为软管,所述软管上开设有侧孔。

6、优选的,所述连接块上表面两侧相对于两个所述固定栓的位置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底部贯穿于所述定位块的内部并延伸至所述连接块的底端外侧。

7、优选的,所述复位组件包括空腔杆和内置杆,所述空腔杆的底部与所述连接块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内置杆的顶部与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相连接,所述内置杆活动套接于所述空腔杆的内部,所述空腔杆的内部设置有联动板、限位板和弹簧,所述联动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内置杆的底端相连接,所述限位板活动套接于所述内置杆的外侧,所述弹簧螺旋套接于所述内置杆的外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板的下表面与所述联动板的上表面相连接。

8、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空腔杆的内部顶端相连接,所述联动板的外侧面与所述空腔杆的内侧壁相贴合。

9、优选的,所述联动板的外侧面等距设置有多个导向块,所述空腔杆内侧壁相对于多个所述导向块纵向移动轨迹的位置均开设有导向滑槽。

10、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1、1、该治疗皮下张力性气肿的负压引流系统,因负压吸引的原因,皮下会形成气压差,这样全身的皮下的气肿会很快消散,穿刺位置我们一般选择前胸壁,因为气源多数来自肺,避免了传统的那种全身多处皮肤切开继发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12、2、该治疗皮下张力性气肿的负压引流系统,通过向上拉动连接板,可以使得两个固定栓和内置杆同步向上移动,进而使得弹簧发生压缩,当固定栓脱离固定槽内部后,将第二外引流管插入到卡合槽的内部且使得定位块插入到对应的定位槽内部,然后松开连接板,在弹簧复位力的作用下,可以使得内置杆、连接板和两个固定栓向下移动,进而使得两个固定栓分别插入到两个固定槽的内部,以此完成对第二外引流管和负压吸引装置之间的固定,通过如此便于对第二外引流管和负压吸引装置进行安装或者拆卸,大大的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治疗皮下张力性气肿的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1)、扩张器(2)、导丝(3)和手术贴膜(4),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瓶(1)的上表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外引流管(5)和第二外引流管(7),所述第一外引流管(5)远离所述引流瓶(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皮下植入导管(6),所述第二外引流管(7)远离所述引流瓶(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负压吸引装置(9),所述第二外引流管(7)上固定安装有压力表(8),所述负压吸引装置(9)上相对于所述第二外引流管(7)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皮下张力性气肿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引流管(5)和所述第二外引流管(7)均为吸氧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皮下张力性气肿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皮下植入导管(6)为软管,所述软管上开设有侧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皮下张力性气肿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10)上表面两侧相对于两个所述固定栓(14)的位置均开设有固定槽(15),所述固定槽(15)的底部贯穿于所述定位块(12)的内部并延伸至所述连接块(10)的底端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皮下张力性气肿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17)包括空腔杆(171)和内置杆(172),所述空腔杆(171)的底部与所述连接块(10)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内置杆(172)的顶部与所述连接板(16)的下表面相连接,所述内置杆(172)活动套接于所述空腔杆(171)的内部,所述空腔杆(171)的内部设置有联动板(173)、限位板(174)和弹簧(175),所述联动板(173)的上表面与所述内置杆(172)的底端相连接,所述限位板(174)活动套接于所述内置杆(172)的外侧,所述弹簧(175)螺旋套接于所述内置杆(172)的外侧,所述弹簧(17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板(174)的下表面与所述联动板(173)的上表面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皮下张力性气肿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174)的上表面与所述空腔杆(171)的内部顶端相连接,所述联动板(173)的外侧面与所述空腔杆(171)的内侧壁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皮下张力性气肿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板(173)的外侧面等距设置有多个导向块(176),所述空腔杆(171)内侧壁相对于多个所述导向块(176)纵向移动轨迹的位置均开设有导向滑槽(177)。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治疗皮下张力性气肿的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扩张器、导丝和手术贴膜,引流瓶的上表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外引流管和第二外引流管,第一外引流管远离引流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皮下植入导管,第二外引流管远离引流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负压吸引装置,第二外引流管上固定安装有压力表,负压吸引装置上相对于第二外引流管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组件。该治疗皮下张力性气肿的负压引流系统,因负压吸引的原因,皮下会形成气压差,这样全身的皮下的气肿会很快消散,穿刺位置我们一般选择前胸壁,因为气源多数来自肺,避免了传统的那种全身多处皮肤切开继发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技术研发人员:王斌杰,候艳丽,唐建军,尹保平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斌杰技术研发日:20230831技术公布日:2024/7/18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0/26848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