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电厂余热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2:17:52
本技术涉及节能,具体涉及一种火电厂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1、在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火力发电厂将作为调峰、调频机组,利用燃料燃烧将水加热生成蒸汽,利用蒸汽压力推动汽轮机旋转,由汽轮机带动发电机旋转,从而实现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并最终转化为电能用于生产生活供热。但是在火力发电厂内,由于汽机疏水、锅炉启动疏水和排污等过程,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而目前对于汽机疏水、锅炉启动疏水和排污等过程,多是采用回收部分工质的方式,热量要么直接通过大气外排,要么通过循环冷却水带走,造成大量余热被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汽机和锅炉在启停阶段大量余热被浪费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利用启停阶段余热进行供热使用的火电厂余热回收系统。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火电厂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疏水扩容器、换热器、储热容器、蒸汽管路和第一管路,其中,
3、所述疏水扩容器通过所述蒸汽管路与所述换热器的第一入口端相连接,所述疏水扩容器适于闪蒸后产生蒸汽;
4、所述储热容器的入口端、第一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一管路连接,所述储热容器中存储有储热介质;
5、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上,适于将所述疏水扩容器产生的蒸汽和所述储热容器中的储热介质进行热交换。
6、可选地,所述疏水扩容器包括锅炉疏水扩容器和汽机疏水扩容器,其中,
7、所述锅炉疏水扩容器的入口端与锅炉疏水出口端相连接,所述锅炉疏水扩容器的出口端与所述蒸汽管路相连接;
8、所述汽机疏水扩容器的入口端与汽机疏水出口端相连接,所述汽机疏水扩容器的出口端与所述蒸汽管路相连接。
9、可选地,所述蒸汽管路包括第一蒸汽管路和第二蒸汽管路,其中,
10、所述第一蒸汽管路的一端与所述锅炉疏水扩容器的出口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换热器的第一入口端连接;
11、所述第二蒸汽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汽机疏水扩容器的出口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换热器的第一入口端连接。
12、可选地,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其中,
13、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入口端通过所述第一蒸汽管路与所述锅炉疏水扩容器相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入口端通过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储热容器相连接,所述第一蒸汽管路内的蒸汽和所述第一管路内的水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内进行热交换;
14、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入口端通过所述第二蒸汽管路与所述汽机疏水扩容器相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入口端通过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储热容器相连接,所述第二蒸汽管路内的蒸汽和所述第一管路内的水在所述第二换热器内进行热交换。
15、可选地,所述火电厂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
16、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设置于所述汽机疏水扩容器的第二出口端,适于收集所述汽机疏水扩容器产生的凝结水。
17、可选地,所述火电厂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
18、凝汽器,所述凝汽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出口端、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出口端、所述第二管路的出口端相连接,以分别收集所述锅炉疏水扩容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汽机疏水扩容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换热后产生的凝结水,和/或,所述汽机疏水扩容器内的凝结水。
19、可选地,所述火电厂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
20、排污扩容器,适于闪蒸后产生蒸汽,所述排污扩容器的第一出口端与所述蒸汽管路相连接,其中,所述排污扩容器包括定排扩容器和连排扩容器。
21、可选地,所述火电厂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第三管路、第四管路和第五管路,其中,
22、所述第三管路设置于所述锅炉疏水扩容器第二出口端,适于收集所述锅炉疏水扩容器产生的冷凝水;
23、所述第四管路设置于所述定排扩容器的第二出口端,适于收集所述定排扩容器产生的冷凝水;
24、所述第五管路设置于所述连排扩容器的第二出口端,适于收集所述连排扩容器产生的冷凝水。
25、可选地,所述火电厂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和第六管路,其中,
26、所述第六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疏水扩容器的第二出口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储热容器入口端相连接;
27、所述第一水泵设置于所述疏水扩容器的第二出口端,适于将所述疏水扩容器产生的冷凝水通过所述第六管路补充至所述储热容器内;
28、所述第二水泵设置于所述储热容器的第一出口端,适于加快所述储热容器与所述疏水扩容器间的热交换;
29、所述第三水泵设置于所述储热容器的第二出口端,适于向用户侧进行供热。
30、可选地,所述火电厂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
31、滤网,所述滤网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第二水泵的入口端。
3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3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火电厂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疏水扩容器、换热器、储热容器、蒸汽管路和第一管路,其中,所述疏水扩容器通过所述蒸汽管路与所述换热器的第一入口端相连接,所述疏水扩容器适于闪蒸后产生蒸汽;所述储热容器的入口端、第一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一管路连接,所述储热容器中存储有储热介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上,适于将所述疏水扩容器产生的蒸汽和所述储热容器中的储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所述疏水扩容器闪蒸产生大量蒸汽,所述储热容器中存储有储热介质,蒸汽和储热介质通过所述换热器进行充分热交换,将疏水过程产生的大量余热进行回收,不仅充分利用扩容闪蒸产生的高品质蒸汽潜热,得以将此部分蒸汽潜热进行有效回收,还大幅减少了因火电厂设备启停造成的供热波动,保证了供热系统的整体平稳性。
34、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火电厂余热回收系统,所述疏水扩容器包括锅炉疏水扩容器和汽机疏水扩容器,由于锅炉和汽机疏水系统的压力和温度参数不同,通过锅炉疏水扩容器和汽机疏水扩容器分别对锅炉和汽机的疏水热量进行回收,提高了发电机组热效率。
35、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火电厂余热回收系统,所述蒸汽管路包括第一蒸汽管路和第二蒸汽管路,通过设置两条蒸汽管路分别对锅炉疏水扩容器和汽机疏水扩容器闪蒸产生的蒸汽进行回收,充分利用扩容闪蒸产生的高品质蒸汽潜热,实现对因锅炉、汽机疏水产生的大量余热回收再利用的目标。
36、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火电厂余热回收系统,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其中,所述第一蒸汽管路内的蒸汽和所述第一管路内的水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内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蒸汽管路内的蒸汽和所述第一管路内的水在所述第二换热器内进行热交换。通过设置两个换热器,所述第一蒸汽管路内的蒸汽和第一管路内的水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内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蒸汽管路内的蒸汽和第一管路内的水在所述第二换热器内进行热交换,在充分利用蒸汽潜热进行热交换的同时,进一步地提高热交换的效率,在同样时间内,向所述储热容器内的补充更多的达到使用要求的储热介质,从而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37、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火电厂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设置于所述汽机疏水扩容器的第二出口端,适于收集所述汽机疏水扩容器产生的凝结水。通过所述第二管路将所述汽机疏水扩容器内的凝结水进行排出,保证所述汽机疏水扩容器内的压力和容积维持动态稳定,从而持续高效产生蒸汽,为后续有效回收利用扩容闪蒸产生的高品质蒸汽潜热,保证供热系统的整体平稳性奠定基础。
38、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火电厂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凝汽器,所述凝汽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出口端、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出口端、所述第二管路的出口端相连接,以分别收集所述锅炉疏水扩容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汽机疏水扩容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换热后产生的凝结水,和/或,所述汽机疏水扩容器内的凝结水。通过凝汽器对工质进行回收,工质重新进入汽水循环系统,避免了大量工质被浪费的情况发生。
39、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火电厂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排污扩容器,适于闪蒸后产生蒸汽,所述排污扩容器的第一出口端与所述蒸汽管路相连接,其中,所述排污扩容器包括定排扩容器和连排扩容器。通过设置排污扩容器,可将锅炉排污过程产生的大量余热进行回收,从而充分利用扩容闪蒸产生的高品质蒸汽潜热,得以将此部分蒸汽潜热进行有效回收,根据锅炉排污规律设置定排扩容器和连排扩容器,在有效回收排污过程产生的大量余热的同时,大幅减少因火电厂设备启停造成的供热波动,保证供热系统的整体平稳性。
40、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火电厂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第三管路、第四管路和第五管路,其中,所述第三管路设置于所述锅炉疏水扩容器第二出口端,适于收集所述锅炉疏水扩容器产生的冷凝水;所述第四管路设置于所述定排扩容器的第二出口端,适于收集所述定排扩容器产生的冷凝水;所述第五管路设置于所述连排扩容器的第二出口端,适于收集所述连排扩容器产生的冷凝水。针对各扩容器设置其对应的管路对冷凝水进行收集,可避免多个扩容器共用同一管路造成杂质堵塞管路情况发生,通过多条管路收集冷凝水,保证各扩容器相互独立,进一步地提高余热回收效率。
4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火电厂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和第六管路,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水泵,可将所述疏水扩容器产生的冷凝水快速补充至所述储热容器内,在保证所述火电厂余热回收系统的运行平稳性的同时,实现对冷凝水进行有效利用,提高余热回收效率;通过设置第二水泵,加快所述储热容器与所述疏水扩容器间的热交换的效率,从而大幅提高余热回收效率;通过设置第三水泵,向用户侧进行供热,在充分利用扩容闪蒸产生的高品质蒸汽潜热,将此部分蒸汽潜热进行有效回收的同时,大幅减少了因火电厂设备启停造成的供热波动,保证了供热系统的整体平稳性。
42、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火电厂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滤网,所述滤网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第二水泵的入口端。通过在所述第一水泵前设置滤网,将锅炉疏水扩容器和/或排污扩容器内随冷凝水流出的杂质进行过滤,避免对所述第一水泵造成损坏;通过在所述第二水泵前设置滤网,将所述储热容器内的杂质进行过滤,避免对所述第二水泵造成损坏,通过设置滤网,在过滤杂质的同时,提高了余热回收效率,保证了余热回收效果。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4/20834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