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分离筛选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极片回收装置及极片回收方法与流程  >  正文

一种极片回收装置及极片回收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7-29 10:40:12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池回收,尤其涉及一种极片回收装置及极片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1、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是指把使用过的电池通过回收再次利用。

2、目前,在电池的回收过程中,电池中的极片分选通常采用人工分离,也有利用色选机等设备对混合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进行分选,由于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通常呈薄片状,当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相互叠压时,色选机等极片分选设备易出现选错等情况,极片分选设备的错误率高。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高效且错误率低的电池极片分选设备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极片回收装置及极片回收方法,实现了电池正负极片的高效且准确的分选,解决现有的正负极片分选时易出错的问题。

2、本技术实施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片回收装置,沿物料的运动方向包括:

4、传送设备,用于将物料起始端输送至终止端,以使物料沿设定路径运动;

5、给料设备,用于承接从入料口进入的物料、并在旋转过程中将所述物料分散以输送到所述传送设备;

6、布料设备,包括设置在传送设备上的多个孔隙的承载区域和第一吹送机构,所述承载区域通过将最下层物料进行负压吸附,所述第一吹送机构用于将所述承载区域上未吸附的物料吹扫至脱离所述承载区域,以使物料呈单层分布;

7、分选设备,用于将所述单层物料中的不同极片进行识别,以对识别出的不同极片进行分离。

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极片回收装置,通过包括给料设备,给料设备可以承接从入料口进入的物料,物料可以为混合的正极片和负极片,为了对承接的物料进行分散,给料设备在旋转过程中将物料进行分散,避免物料堆叠在一起,分散后的物料输送至传送设备,对于轻薄物料,这样可以实现分散,通过布料设备对传送设备输送的物料进行在负压吸附和吹送作用下,使得物料呈单层分布,这样有利于后续对物料中的不同极片进行分选,通过分选设备,首先可以对传送设备输送的单层物料中的不同极片进行识别,根据识别信息对不同极片进行分选,从而分选出正极片和负极片,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极片回收装置,通过对物料的分散、单层吸附以及识别分离,实现对回收电池的不同极片高效且准确的分选,提高了极片回收效率。

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选设备包括:识别装置、分选装置和收集装置;

10、所述识别装置至少用于识别所述单层物料中的第一叠片结构,所述第一叠片结构包括相叠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所述识别装置至少复用于识别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的叠放顺序;

11、所述分选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叠放顺序带动所述第一叠片结构中的第一极片偏离设定路径;

12、所述收集装置包括第一收集件和第二收集件,所述第一收集件用于承接所述第一极片;所述第二收集件用于承接所述第二极片。

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收集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收集件远离所述传送设备一侧的第一部分,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收集件靠近所述传送设备一侧的第二部分;

14、所述分选装置包括相配合的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

15、所述第一喷嘴朝向上方出气,所述第一喷嘴用于改变所述第一叠片结构中位于所述第二极片上方的所述第一极片的运动轨迹,使其进入所述第一部分;

16、所述第二喷嘴朝向下方出气,所述第二喷嘴用于改变所述第一叠片结构中位于所述第二极片下方的所述第一极片的运动轨迹,使其进入所述第二部分。

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识别装置包括第一识别件和第二识别件,所述第一识别件和所述第二识别件用于朝向位于所述传送设备的所述极片;

18、所述第一识别件至少用于获取相叠放的所述极片和单层的所述极片;

19、所述第二识别件至少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的材料,识别所述极片为所述第一极片或所述第二极片;

20、若相叠放的所述极片包括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所述相叠放的两个所述极片为所述第一叠片结构。

2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选设备还包括第一输气机构和第二输气机构,所述第一输气机构至少用于形成第一气流,所述第一气流用于带动所述极片贴合于所述传送设备;

22、所述第二输气机构用于形成第二气流,所述第二气流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气流的方向相反,以平衡空腔内的气压。

2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给料设备包括:

24、沿水平方向可转动的传送转盘,用于承接从入料口进入的物料并在旋转过程中将所述物料分散;

25、第二吹送机构,所述第二吹送机构位于所述传送转盘的上方,所述第二吹送机构用于在所述传送转盘旋转过程中沿第一方向将所述传送转盘上的至少部分所述物料吹扫至脱离所述传送转盘;

26、所述传送设备的第一端与所述传送转盘相对接,所述传送设备的第二端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用于承接由脱离所述传送转盘的物料,并将从所述传送转盘脱离的物料沿第二方向传送;

27、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传送转盘在旋转过程中的线速度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同向。

2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吹送机构的吹送方向为第三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形成预设夹角;

29、其中,所述预设夹角为锐角。

3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给料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气风口;

31、所述气风口位于所述传送设备的上方,所述气风口用于释放所述第二吹送机构所吹出的气流,以使从所述传送转盘脱离的所述物料散落至所述传送设备上。

3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气风口位置处设置有吸风装置,所述吸风装置用于吸收所述第二吹送机构所吹出的气流。

3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布料设备包括吸附机构,所述吸附机构位于所述承载区域之下,所述吸附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承载区域抵接且与所述孔隙相通,所述吸附机构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负压源相连通;

34、所述吸附机构内形成所述负压通道。

3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吹送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气刀,每个所述第一气刀的一端设有第一吹嘴,每个所述第一气刀的另一端用于与气源相连通;

36、多个所述第一气刀沿所述传送设备的传送方向间隔设置;

37、所述第一气刀用于形成第三气流,以对所述承载区域上的物料进行吹扫。

3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吹送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气刀和回收结构,所述第二气刀位于所述承载区域的侧方;

39、所述第二气刀用于形成第四气流,以对所述承载区域上的物料进行侧向吹扫;

40、所述回收结构靠近所述传送设备设置,所述回收结构用于对从所述传送设备上脱离的物料进行回收并将回收的物料传送至所述给料设备或者布料设备。

41、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极片回收方法,采用上述任一所述的极片回收装置进行回收,所述方法包括:

42、给料设备将物料进行分散并传送至传送设备;

43、布料设备将传送的物料进行负压吸附以及吹送,以使物料呈单层分布;

44、分选设备将传送的单层物料中的第一叠片结构的叠放顺序及极片类别进行识别,根据极片类别和所述叠放顺序,带动第一极片沿脱离路径移动,进入第一收集件,第二极片沿设定路径进入第二收集件。

4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选设备将传送的单层物料中的第一叠片结构的叠放顺序及极片类别进行识别,包括:

46、所述识别装置包括第一识别件和第二识别件;

47、通过所述第一识别件获取所述极片的叠放顺序;

48、通过所述第二识别件识别所述极片类别为所述第一极片或所述第二极片;

49、所述根据极片类别和所述叠放顺序,带动第一极片沿脱离路径移动,进入第一收集件,第二极片沿设定路径进入第二收集件,包括:

50、当所述第一叠片结构中所述第一极片位于所述第二极片上方时,通过控制第一喷嘴朝向所述第一极片未叠压部分出气,以使所述第一极片沿第一脱离路径移动并进入第一收集件;

51、当所述第一叠片结构中所述第一极片位于所述第二极片下方时,通过控制第二喷嘴朝向所述第一极片未叠压部分出气,以使所述第一极片沿第二脱离路径移动移动并进入第一收集件。

5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给料设备将物料进行分散并传送至传送设备,包括:

53、通过控制给料设备的传送转盘的旋转速度,以使所述物料在所述传送转盘的旋转下进行分散;

54、通过控制给料设备的第二吹送机构的吹送角度和风速,以使所述传送转盘上的物料分散落至传送设备;

55、通过所述传送设备沿着第二方向将物料进行传送至布料设备。

5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布料设备将传送的物料进行负压吸附以及吹送,以使物料呈单层分布,包括:

57、通过负压吸附,以使接触布料设备承载区域的物料被吸附,通过第二吹送结构将所述承载区域上未吸附的物料吹扫至脱离所述承载区域,以使所述承载区域上的物料呈单层分布;

58、对脱离所述承载区域的物料进行回收,并将回收的物料传送至布料设备的入料端或给料设备的入料口。

5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第二吹送结构将所述承载区域上未吸附的物料吹扫至脱离所述承载区域,包括:

60、所述第二吹送结构的第一气刀形成第三气流,所述第三气流对承载区域上未吸附的物料沿着与第三传送机构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吹扫;

61、所述第二吹送结构的第二气刀形成第四气流,所述第四气流对承载区域的侧方进行吹扫,以将所述未吸附的物料脱离所述承载区域,对脱离所述承载区域的物料进行回收,并将回收的物料传送所述布料设备。

62、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极片回收装置及极片回收方法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5/13303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