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土层岩石的钻进,采矿的设备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带有中心配气管的正循环风动潜孔锤  >  正文

带有中心配气管的正循环风动潜孔锤

  • 国知局
  • 2024-07-27 10:41:17

本发明涉及一种钻探用气动冲击器,适用于针对硬岩快速钻进的各类钻孔。

背景技术:

1、正循环风动潜孔锤是最为高效的硬岩钻进机具之一,其以压缩空气为动力介质,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钻进效率高等显著优点,正循环风动潜孔锤被广泛应用于露天矿山爆破孔、油气井、地热井等钻井领域。但现有的正循环风动潜孔锤具有内缸,导致径向尺寸被占用,潜孔锤外管厚度薄、活塞直径及端面有效受力面积减小,存在外管磨损失效、容易发生活塞断裂、冲击功率和频率偏小等问题,且其组成部件较多,加工复杂,导致风动潜孔锤性能和寿命较低、加工成本偏高。

2、中国专利文献cn216240401u公开了一种潜孔冲击器,如图1所示,冲击器主要包括有外缸200和活塞100,外缸200与活塞100之间夹装有缸套300,活塞上腔500中心部设置有泄压管筒400(用于活塞100下移到泄压管筒400下方时,活塞上腔500排气),活塞100为一尖嘴型,活塞下部由缩颈段形成了活塞下腔600。该专利记载的潜孔冲击器取消了内缸,结构简单,避免了带内缸的潜孔锤的问题,但是由于活塞下腔600是由活塞下部削去部分留下的空间,活塞受力面积仅为活塞下部缩颈截面,活塞举升较慢,活塞运动频率较低,冲击效率低,另外,由于其设置了缸套300用于与外缸200之间形成引入高压气体的进气通道,导致在潜孔锤一定外径限制下外缸200壁厚较薄,在使用过程中外缸200因在钻屑冲蚀及与地层摩擦过程快速磨蚀失效,导致冲击器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正循环风动潜孔锤,它能提高冲击频率和冲击能量,且能显著增加外缸厚度,使用寿命长。

2、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上接头、外缸、衬套、半圆卡、花键套和钻头;所述上接头与外缸螺纹连接,外缸下端通过螺纹与花键套连接,钻头的钻头体花键与花键套上的花键槽配合,半圆卡卡在钻头体花键上部的环形槽内,并挡在花键套的顶面,对钻头轴向限位,衬套放置在半圆卡顶面;

3、还包括逆止阀、中心配气管、活塞和尾管,上接头下部扩孔后形成扩孔锥面,在上接头下部扩孔内装有逆止阀,中心配气管顶部帽沿与外缸形成过盈配合,活塞滑动间隙配合装于外缸内,中心配气管管柱滑动密封插入在活塞中心孔内,中心配气管底部封口、底面上方侧壁开有通气口;活塞底部中心孔密封嵌入尾管,尾管延伸段插入钻头中心孔内,活塞下部中心孔经尾管通孔与钻头中心孔连通,活塞上腔由外缸内壁、中心配气管外壁及中心配气管顶部盖沿构成;活塞下腔由外缸内壁、衬套顶面、钻头顶面和与尾管外壁构成;活塞下底面冲击接触钻头顶面。

4、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

5、本发明采用中心配气管引入高压气体并在活塞上布置流道,取消了缸套及其外围的配气结构,简化了潜孔锤结构,外缸壁厚显著增加,其抗磨蚀能力增强,使用寿命增加;由于本发明的活塞为圆柱体,抗冲击能力增大,且活塞上腔和活塞下腔受力面积相等,与现有的潜孔锤相比,在相同外径情况下活塞受力面积显著增大,活塞运动加速度和速度显著增大,使得活塞冲击频率和冲击末速度增大,冲击能大幅提高。且取消了缸套,避免了缸套自身的故障。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有中心配气管的正循环风动潜孔锤,包括上接头(1)、外缸(5)和钻头(11);所述上接头(1)与外缸(5)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中心配气管的正循环风动潜孔锤,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中心配气管的正循环风动潜孔锤,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循环风动潜孔锤,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多配流通道结构的气动冲击器,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多配流通道结构的气动冲击器,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多配流通道结构的气动冲击器,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多配流通道结构的气动冲击器,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配流通道结构的气动冲击器,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循环风动潜孔锤,它包括逆止阀、中心配气管、活塞和尾管,在上接头下部扩孔内装有逆止阀,中心配气管顶部帽沿与外缸形成过盈配合,活塞滑动间隙配合装于外缸内,中心配气管管柱滑动密封插入在活塞中心孔内,中心配气管底部封口、底面上方侧壁开有通气口;活塞底部中心孔密封嵌入尾管,尾管延伸段插入钻头中心孔内,活塞下部中心孔经尾管通孔与钻头中心孔连通,活塞上腔由外缸内壁、中心配气管外壁及中心配气管顶部盖沿构成;活塞下腔由外缸内壁、衬套顶面、钻头顶面和与尾管外壁构成;活塞下底面冲击接触钻头顶面。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结构简单,提高了冲击器寿命,增大了冲击频率和冲击能量。技术研发人员:罗永江,王兴,王思成,胡千庭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大学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7/4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6/11481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