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洞双线铁路隧道内紧急救援站结构及救援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7-27 10:42:54
本发明属于隧道建设,具体涉及一种单洞双线铁路隧道内紧急救援站结构及救援方法。
背景技术:
1、我国铁路规定长度20km及以上的隧道或隧道群应设置定点疏散救援的紧急救援站,用于火灾情况下列车定点停车紧急疏散及救援使用。国内外对于长度超过20km的长大隧道大多采取了分修的方式,救援模式一般采用两单相互救援,即一管隧道内列车发生火灾后停靠在紧急救援站,旅客通过疏散横通道进入对侧的一管安全隧道内待避,通过救援列车撤离隧道。对于单洞双线铁路,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一般采用的是双侧设置平导,通过紧急救援站段平导直接疏散到洞外,进行公路救援。
2、但是对于高海拔低温区或无人区的铁路隧道,一旦发生火灾等紧急事故,采用公路救援存在一定的困难和不确定性,比如在建的川藏铁路。按一列旅客列车超员20%考虑,则一列车共计1440人。若采用公路救援,组织中型客车进洞转运乘客,一般中型客车可运输20人,在紧急救援条件下按运输40人考虑,为了在防护门耐火3小时内完成洞内人员转移,则需要36辆中型客车。一般高海拔地区沿线人烟稀少,外部组织救援力量薄弱,短时间组织大量客车困难。同时中型客车进入横洞或斜井转运乘客受空间限制,停车、回车难以组织,实施难度大,此外高海拔地区铁路复杂的地质条件还可能存在公路断道的风险。因此,公路救援极为困难,并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而采用空中救援,一方面直升飞机单次运送能力有限,另一方面直升飞机起降对场地和天气要求高,因此空中救援只能在紧急或极端情况下采用。
3、而铁路救援可采用救援列车,具备运输能力大、响应时间短、组织性强的特点,因此高海拔地区或外部交通条件差的地段应以铁路救援为主,对海拔低、外部交通条件较好的地段可采用公路救援模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单洞双线铁路隧道内紧急救援站结构及救援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隧道紧急救援站内停车疏散存在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单洞双线铁路隧道内紧急救援站结构,其特征在于:
4、包括正洞隧道,所述正洞隧道为单洞双线铁路;
5、所述正洞隧道两侧分别设置平行导坑;正洞隧道和平行导坑之间通过联络通道连通;
6、所述平行导坑包括疏散区、隔离区和待避救援区;
7、纵向排烟道设置于救援站段正洞隧道线路中线左侧25m上方;
8、救援站地段正洞上方设置排烟竖井,在救援站隧道侧上方间隔设置横向排烟道,所述排烟竖井与横向排烟道连通,所述横向排烟道接入纵向排烟道;
9、所述纵向排烟道与辅助坑道排烟道连通;
10、辅助坑道排烟道内设置洞口轴流风机房。
11、进一步,所述联络通道间距50m,以满足旅客疏散功能。
12、进一步,所述正洞隧道两侧均设置疏散站台,站台宽度2.3m,站台侧边墙设置安全扶手,离地面高度0.9m,扶手不得侵入疏散通道的空间。
13、进一步,所述排烟竖井间隔100m。
14、进一步,在联络通道、送风通道及平行导坑位置处设置防护门,并设置风阀。
15、进一步,横向排烟道与纵向排烟道交叉口处设置一道电动风门。
16、进一步,辅助坑道在疏散通道内设置射流风机,用以满足人员的新风需求,风机房根据环境条件可设于洞内或洞口。
17、进一步,所述待避救援区为临时待避场地,待避面积不小于0.5m2/人。
18、进一步,紧急救援站内所有疏散路径上应设置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
19、一种单洞双线铁路隧道内紧急救援站结构的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
20、发生火灾时,开启辅助坑道内设置的射流风机,通过供风道向平导内加压供风,风流通过疏散平导、疏散横通道流向事故隧道,人员迎着新鲜风自事故隧道通过横通道进入平导疏散区,经过隔离区后到达救援区等待救援;同时开启斜井的排烟轴流风机,通过排烟竖井、排烟道,将火灾烟气排出事故隧道。
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2、1)通过本发明的结构,人员可有效避开列车着火风险区,也无需通过辅助坑道到达难以待避的高海拔或无人区,在安全待避区等待,发挥了铁路列车救援的优势,彻底解决了高海拔地区或公路救援困难区域的单洞超长隧道或隧道群人员疏散难题,极大保障铁路运营安全;
23、2)本发明根据功能将正洞及平导分为疏散区、隔离区和待避救援区,各分区功能明确,布置科学合理;
24、3)本发明隔离区按照烟雾弥漫规律,考虑线路坡度及自然风、活塞风影响,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确定500m长度能够保障疏散区疏散安全;
25、4)本发明待避区按照人员数量布置了足够的待避长度,并配备供风系统,保障人员等待安全;救援列车采用热备列车或者邻近客车到达紧急救援站待避区进行人员救援,救援效率高。
技术特征:1.一种单洞双线铁路隧道内紧急救援站结构,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洞双线铁路隧道内紧急救援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络通道(25)间距50m,以满足旅客疏散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洞双线铁路隧道内紧急救援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洞隧道(11)两侧均设置疏散站台(26),站台宽度2.3m,站台侧边墙设置安全扶手,离地面高度0.9m,扶手不得侵入疏散通道的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洞双线铁路隧道内紧急救援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竖井(15)间隔100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洞双线铁路隧道内紧急救援站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联络通道(25)、送风通道及平行导坑(12)位置处设置防护门,并设置风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洞双线铁路隧道内紧急救援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横向排烟道(14)与纵向排烟道(13)交叉口处设置一道电动风门(1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洞双线铁路隧道内紧急救援站结构,其特征在于:辅助坑道在疏散通道内设置射流风机(21),用以满足人员的新风需求,风机房根据环境条件可设于洞内或洞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单洞双线铁路隧道内紧急救援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待避救援区(24)为临时待避场地,待避面积不小于0.5m2/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单洞双线铁路隧道内紧急救援站结构,其特征在于:紧急救援站内所有疏散路径上应设置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
1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任一种单洞双线铁路隧道内紧急救援站结构的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洞双线铁路隧道内紧急救援站结构及救援方法。对于高海拔低温区或无人区的铁路隧道,一旦发生火灾等紧急事故,救援困难。本发明正洞隧道两侧分别设置平行导坑;正洞隧道和平行导坑之间通过联络通道连通;平行导坑包括疏散区、隔离区和待避救援区;救援站地段正洞上方设置排烟竖井,在救援站隧道侧上方间隔设置横向排烟道,排烟竖井与横向排烟道连通,横向排烟道接入纵向排烟道;纵向排烟道与辅助坑道排烟道连通;辅助坑道排烟道内设置洞口轴流风机房。通过本发明的结构,彻底解决了高海拔地区或公路救援困难区域的单洞超长隧道或隧道群人员疏散难题,极大保障铁路运营安全。技术研发人员:袁溢,陈绍华,李国良,王新东,史先伟,何永旺,寇邦宁,李亮亮,王利宝,钟宇健,徐勇,贺思悦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7/9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6/11503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