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岩条件下的深井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27 10:45:41
本技术涉及地下建筑物,尤其是涉及一种基岩条件下的深井。
背景技术:
1、地下建筑是修建在地层中的建筑物,一般包括在地下开挖建造的建(构)筑物。
2、由于岩体的缝隙间存有大量地下水,地下水对埋置于岩土之中或之上的地下建筑会产生上浮力,这种托浮力容易造成地下建筑结构上浮,故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地下结构的抗浮措施。
3、相关技术中,依照一些试验类建筑或市政工程的规划,常有建造直径较小且深度较大的井的需要,这类深井以往多采用自重进行抗浮。为了增大抗浮效果,往往通过增加井壁的厚度和底板的厚度,这虽然提高了自重,但也大大提高了工程造价。
4、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型深井,以改善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部分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岩条件下的深井,能够通过与基岩的咬合来抵抗上浮力,实现更好的抗浮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岩条件下的深井,所述深井包括:衬砌和井体;所述衬砌设置于在基岩上形成的井坑内,用于支挡所述井坑的壁面;所述井体连接所述衬砌;其中,所述井坑的壁面为凹凸的岩石面,所述衬砌具有与所述岩石面形状相匹配的结合面,用于在所述衬砌与所述井坑之间形成咬合力。
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深井,在基岩上开挖形成带有凹凸岩石面的井坑,通过在所述岩石面上形成与所述岩石面形状相匹配的衬砌面,使所述衬砌的与所述井坑的接触面之间形成与上浮力方向相反的咬合力,所述井体连接所述衬砌;在所述岩石上开挖榫口,所述井体结构与所述基岩互相嵌固,进而提高所述深井的抗浮效果。
5、可选的,所述井体包括井壁和嵌榫,所述嵌榫设置于所述井壁朝向所述岩石面的一侧表面上,用于与所述基岩嵌合固定,以抵抗地下结构的上浮力,使所述井体与所述基坑之间的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通过将设置于所述井壁外侧的所述嵌榫嵌入所述井坑的所述岩石面的榫口,当所述深井受到上浮力作用时,所述嵌榫的上表面抵接所述榫口的上表面,利用所述基岩形成反作用力,实现更好的抗浮效果。
6、可选的,所述嵌榫环绕设置于所述井壁。通过将所述嵌榫环绕所述井壁,在所述深井周向上各个位置处均形成反作用力,以实现周向上均匀抗浮,提高所述深井的结构稳定性。
7、可选的,所述衬砌包括混凝土体和设置于所述混凝土体中的钢筋网使所述井体与所述之间,进而提高所述深井的抗浮效果。
8、可选的,所述井体包括设置于所述井壁底部的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井坑的底部通过抗浮锚杆连接。所述抗浮锚杆连接所述井坑底部和所述底板,通过所述抗浮锚杆承受拉力的方式抵抗上浮力,使所述深井具有更好的抗浮效果。
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岩条件下的深井建造方法,所述深井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s1:在基岩上开挖形成井坑,所述井坑的壁面为凹凸的岩石面;
11、s2:通过对所述岩石面进行喷砼的方式在所述岩石面上形成衬砌,使所述衬砌形成与所述岩石面形状相匹配的结合面;
12、s3:在所述衬砌上与所述岩石面相背的一侧表面形成井体。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深井建造方法,通过在基岩上开挖,使所述井坑的壁面形成凹凸的所述岩石面,再通过喷砼的方式向所述岩石面喷射混凝土,使混凝土在高压作用下灌入所述岩石面的凹陷中,进而使形成具有与所述岩石面形状相匹配的衬砌,通过在所述衬砌表面形成所述井体,实现所述井体利用所述衬砌与所述井坑之间形成的咬合力来抵抗上浮力,有利于提高深井的抗浮效果。
14、可选的,在步骤s1中,所述在基岩上开挖形成井坑,包括:使用爆破或切割的方式形成带有凹凸的岩石面的所述井坑。
15、可选的,在步骤s3中,还包括:在所述井坑的壁面上开凿榫口,用于与所述井体嵌合固定。
16、可选的,在步骤s2中,所述通过对所述岩石面进行喷砼的方式在所述岩石面上形成衬砌,包括:
17、s21:在所述岩石面设置钢筋网;
18、s22:对设有钢筋网的所述岩石面进行喷砼形成所述衬砌。
19、可选的,在步骤s21中,所述在所述岩石面设置于钢筋网,包括:
20、s211:在凹凸的所述岩石面上植入锚固件;
21、s212:将所述锚固件连接至所述钢筋网。
22、可选的,在步骤s3中,在所述衬砌上与所述岩石面相背的一侧表面形成井体,包括:
23、s31:去除所述衬砌表面部分所述混凝土体,暴露所述钢筋网;
24、s32:延伸所述钢筋网,使所述钢筋网形成穿出所述混凝土体的延长部;
25、s33:在所述延长部上浇筑形成所述井体,使所述钢筋网延伸植入所述井体。
26、可选的,所述延伸所述钢筋网,包括:将设置于所述钢筋网中的预留钢筋拔出,使所述预留钢筋形成穿出所述混凝土体的延长部。
技术特征:1.一种基岩条件下的深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3)包括井壁(31)和嵌榫(32),所述嵌榫(32)设置于所述井壁(31)朝向所述岩石面的一侧表面上,用于与所述基岩嵌合固定,以抵抗地下结构的上浮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嵌榫(32)环绕设置于所述井壁(3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嵌榫(32)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或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深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井段(311)和第二井段(312),所述第一井段(31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井段(312),所述第一井段(311)临近地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深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3)包括上井板(34)和底板(33),所述上井板(34)设置于所述第一井段(311)远离地表的一端,所述底板(33)设置于所述第二井段(312)远离地表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深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嵌榫(32)分别设置于所述井壁(31)上与所述上井板(34)和所述底板(33)相对应的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衬砌通过锚喷支护的方式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3)包括设置于所述井壁(31)底部的底板(33),所述底板(33)与所述井坑的底部通过抗浮锚杆(5)连接。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一种基岩条件下的深井,在基岩上开挖形成带有凹凸岩石面的井坑,通过在所述岩石面上形成与所述岩石面形状相匹配的衬砌面,使所述衬砌与所述井坑的接触面之间形成与上浮力方向相反的咬合力,所述井体连接所述衬砌,并通过在井坑的壁面上开挖榫口,使井体与基岩互相嵌合固定,进一步提高所述深井的抗浮效果。技术研发人员:田少杰,钱玉奇,刘宝石,徐剑,李加雷,李思远,郭伟,石传志,洪德序,王文华,蒋志同,倪潇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925技术公布日:2024/7/11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6/11541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