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非变容式泵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用于提高离子风设备的性能的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用于提高离子风设备的性能的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15:09:11

专利名称:用于提高离子风设备的性能的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总的来说涉及产生一种基本上从其中消除颗粒物质的电动(electro-kinetic)气流的设备。背景技术: 使用电动机来旋转风机叶片以产生气流是本领域所公知的。不幸地,所述风扇产生大量噪声,并且给被引诱将指头或铅笔插入转动的风机叶片的儿童带来危险。虽然所述风扇能够产生大量的气流(例如每分钟1000ft3或更多),但是需要大量的电能来运行电动机,并且实质上出现没有调节的流动空气。已知提供具有HEPA适应滤波器元件的风扇以消除大于大概0.3μm的颗粒物质。不幸的是,由滤波器元件对气流带来的阻力需要双倍的电动机尺寸以维持期望的气流级别。此外,HEPA适应滤波器元件价格昂贵,并且是HEPA适应滤波器风扇单元的销售价格的重要部分。虽然所述滤波器风扇通过清除大的粒子而能够调节空气,但是足够小以通过滤波器元件的颗粒物质例如包括细菌却没有被清除。使用电动技术来产生气流也是本领域所公知的,通过该技术,电能被转换为气流而没有机械地移动部件。1988年授予Lee的美国专利第4,789,801号中公开了一种所述的系统,在此如图1A和1B那样以简化的形式进行描述并且该专利被结合于此作为参考。系统10包括距离第二(集合器)电极或传导表面阵列30而对称地相隔隔开的第一(“发射器”)电极或传导表面阵列20。例如,产生器(诸如输出一串高压脉冲(例如0到+5KV)的脉冲产生器)40的正极端耦合到第一阵列,并且在该实施例中负极脉冲产生器端耦合到第二阵列。应该理解,所述的多个阵列包括多个电极,但是一个阵列能够包括或被单个电极所代替。高压脉冲电离阵列之间的空气,并且产生从第一阵列朝向第二阵列的气流50,而不需要任何移动的部分。空气中的颗粒物质60被夹带到气流50内并且也朝向第二电极30的方向移动。大量的颗粒物质被电吸附到第二电极的表面,颗粒物质在此保留,所以调节了从系统10流出的气流。此外,电极阵列之间所存在的高压场能够将臭氧释放到大气环境中,这样能够消除夹带在气流中的气味。在图1A的特定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0的剖面是圆形,具有大约0.003”(0.08毫米)的直径,而第二电极30基本上具有较大的面积并且定义了一种为“泪珠”形的剖面。第二电极的球形前端(nose)与第一电极之间的曲率的剖面半径比例超过了10∶1。如图1A所示,第二电极的球形前端表面面向第一电极,并且有点“锐利的”拖拽边(trailing edge)面向气流流出的方向。第二电极上的“锐利的”拖拽边引起气流中所夹带的颗粒物质的良好的静电吸附。在图1B所示的另一特定实施例中,第二电极30剖面对称并且被拉长。第二电极上被拉长的拖拽边增加了气流中所夹带的颗粒物质能够吸附在其上的面积。虽然‘801专利所公开的静电技术优于传统的电风扇滤波器单元,但是增加空气传送调节效率也将是有利的。诸如美国专利第4,789,801号公开的离子风设备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发射器阵列与多个集合器(加速器)之间的不同的高压电场来产生加速的气态离子。离子夹带在周围的大量气体中,从而导致气体流动。气体速度能够达到每分钟800英尺那么高。然而,用于产生气态离子并且为加速气体而提供必要的力的高压电场也是造成产生分子分裂反应的原因,当在可吸入大气中操作所述设备时,最普通的分子分裂反应包括由氧所产生的臭氧。美国食品和药品行政部门确定室内中空气传播的臭氧的浓度高于50ppb(十亿分之几)会对人类有危险。NIOSH(国立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裁定高于100ppb的室内臭氧浓度会对人类有害。利用高压电场以产生大气等离子、电晕放电以及气体离子的设备都敏感地产生氧、臭氧的同素异形体。在很多直流操作的离子风系统中,高压场和电流的电平与臭氧浓度水平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同样加速度和电场的强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典型地,电压越高,加速度就越高。因为期望具有最大的加速度,所以在将臭氧排斥进入可吸入的大气之前,必须使用一些方法以减少臭氧的产量或将不想要的臭氧转换为氧气。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提供一些方法以在所述设备中将产生的臭氧转换为氧。已经特别地设计作为空气过滤器的离子风设备也已经被固有地限定在它们的气流以及它们能够消除微粒污染的数量上。与依赖于电动机驱动风扇以推动空气进入电离场的静电空气过滤器不同,离子风设备使用一种结构化电离电场作为基本的空气移动力。这需要在比静电沉淀器设备中使用分子电离等级还大许多数量级处的分子电离等级。从而,群集在气流中的相似带电粒子和物质抑止了离子风设备的一些气流和沉淀能力。该发明的另一目标是教导一种用于对造成气流阻力的大部分带电分子去电离并且通过朝向相对的带电集合器电极板阵列的方向加速带电分子而提高带电杂质的沉淀效率的方法和装置。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所述一种装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动空气传送器/调节器,该设备产生增强的气流速度、增强的粒子集合、以及适量的臭氧产量。一个实施例包括一个或多个聚焦(focus)或引导电极。每一个聚焦或引导电极可以定位在每一个第一电极的上游或者甚至与每一个第一电极一起定位。聚焦或引导电极帮助控制气流中的电离粒子流。聚焦或引导电极对由电极组件内每一个第一电极所产生的静电场定形。另一个实施例包括一个或多个拖拽(trailing)电极。每一个拖拽电极定位于第二电极极的下游。拖拽电极能够帮助平衡从该发明实施例中流出的离子数量,并且能够进一步帮助集中电离粒子。拖拽电极能够选择地增强来自于传送器/调节器的阴离子流。另外,拖拽电极能够提高从空气传送器/调节器中流出的气流的层流特性。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定位于两个第二电极之间的至少一个间隙(interstitial)电极。该间隙电极通过第二电极也能够帮助集中颗粒物质。在发明又一个实施例中,形成一个或多个第二电极以具有在实施例的操作和清洗中起帮助作用的增强保护端或拖拽表面。在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提高一个或多个第一电极的长度以便增加第一电极的发射率。发明的其他目标、方面、特征以及优点根据随后的描述和所附的权利要求而变得明显,在所述描述中,结合附图而详细地阐明了优选实施例。图1A至1B;图1A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电动空气传送器/调节器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剖面图;图1B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电动空气传送器/调节器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平面剖面图;图2A至2B;图2A是电动空气传送器/调节器的壳体的典型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B是说明了可移动的第二电极的图2A所示实施例的透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电子结构图;图4A至4F;图4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极组件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图4B是图4A所示实施例的平面图;图4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极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4D示出了图4C实施例的改良方案的平面图;图4E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极组件的又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4F是图4E实施例的平面图;图5A至5B;图5A示出了说明被添加到图4A所示实施例的引导或聚焦电极的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5B是说明每一个第二电极上保护端的与图5所示相似的本发明改良实施例的平面图;图6A至6D;图6A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其说明了被添加到图4C所示实施例的引导或聚焦电极;图6B是图6A所示本发明的改良实施例的透视图;图6C是图6B所示本发明的改良实施例的透视图;图6D是本发明的改良实施例,其说明了被添加到图4D中的实施例的引导或聚焦电极;图7A至7C;图7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其说明了被添加到图4E所示实施例的引导或聚焦电极;图7B是根据图7A所示实施例而修改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图7C是根据图7B所示实施例而修改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图8A至8C;图8A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其说明了引导或聚焦电极的另一实施例;图8B是根据图5A所示实施例而修改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图8C是再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9A至9C;图9A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9B是根据图9A所示实施例而修改的实施例的局部视图;图9C是根据图9A所示实施例而修改的另一实施例;图10A至10D;图10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其说明了被添加到图7A的实施例中的拖拽电极;图10B是图10A所示实施例的平面图;图10C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图10D是与图10C相似的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图11A至11F;图11A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图11B是根据图11A所示实施例而修改的实施例的平面图;图11C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图11D是根据图11C所示实施例而修改的实施例的平面图;图11E是本发明进一步实施例的平面图;图11F是根据根据11E所示实施例而修改的实施例的平面图;以及图12A至12C;图12A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2B是本发明又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2C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3示出了一种使用一个或多个间隙电极以减少臭氧排放的该发明的离子风设备的示意图;图14示出了该发明的离子风设备的示意图,其说明使用一个或多个间隙电极以通过对造成气流阻力的带电分子去除电离来增加气流;图15示出了一种使用一个或多个间隙电极以便通过提高带电粒子的沉淀效率来增加气流的该发明的离子风设备的示意图;图16是用于该发明的离子风设备的高电压电源的示意图;图17是用于该发明间隙电极的备用连线选项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总体的空气传送器/调节器系统配置图2A和2B描述了一种电动空气传送器/调节器系统100,该系统的壳体102优选地包括后置的进气通风孔或百叶窗104,以及优选地包括前置排气通风孔106,以及基底基座108。如果希望,那么能够提供单个通风孔并利用与通风孔和电极相交流的空气进气通道和空气排气通道来进行空气进入和空气排出。优选地,所述壳体是独立式的和/或直立垂直式和/或拉长的。传送器壳体的内部是离子产生单元160,优选地通过一个ACDC电源来供电,该电源是通过使用开关S1来激励的或激发的。S1与以下描述的其他用户操作开关合宜地定位在单元100的顶部103。离子产生单元160自身包含在其他的环境空气中,为了本发明的操作,除了传送器壳体之外不需要任何东西,节省了外部工作电位。壳体102的上表面包括一个用户可提升的把手构件112,电极组件220内的第二集合器电极242阵列240固定到所述把手构件。电极组件220也包括第一发射器电极阵列230,或作为单一导线或线状电极230而在此处示出的单个第一电极。(在此可以互换使用术语“导线”和“线状”来表示根据导线或如果比导线粗或硬而具有导线的外形来制得的电极)。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提升构件112向上提升第二阵列电极240,使得第二电极从所述壳体的顶部伸缩滑出(telescopeout),并且如果希望,为了清洗而从单元100中滑出,同时第一电极阵列230保持在单元100内。如从图形中明显看出那样,第二电极阵列沿着纵轴或拉长壳体102的方向从单元100的顶部103中能够垂直地提升出来。将第二电极从单元100的顶部103移出的这种设置对于用户来说很容易将第二电极拉出以便清洗。在图2B中,第二电极242的底端连接到构件113,所述构件113连接到机械装置500,所述机械装置包括可弯曲的构件以及只要用户上下移动把手构件112就捕获并且清洗第一电极232的槽。如图3所示那样,第一和第二电极阵列耦合到离子产生单元160的输出端。虽然在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以使用其他的形状,但是图2A和2B所示发明的实施例的一般形状是剖面形式为8字形的形状。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优选实施例从顶部到底部的高度是1米,从左到右的宽度优选为15厘米,以及从前到后的深度大概为10厘米,当然可以使用其他的尺寸和形状。一种百叶窗式的结构在一种经济的壳体配置中充分地提供入口和出口通风。除了相对于第二电极的位置之外,通风孔104和106之间没有实际的差别。这些通风孔用于确保能够进入足够的环境空气流或者使得单元100能够获得足够的环境空气流,并且确保包括适当数量O3的足够离子空气流从单元100中流出。如将要描述的那样,当利用S1来激励单元100时,由离子产生器160输出的高电压或高电势在第一电极处产生离子,这些离子被吸引到第二电极。在“IN”到“OUT”方向上的离子的移动带动了离子空气分子,所以电动地产生电离空气流出物。图2A和2B中符号“IN”指示吸入具有颗粒物质60的环境空气。该图形中的符号“OUT”指示流出基本上没有颗粒物质的被清洗的空气,所述颗粒物质静电地粘附于第二电极的表面。在产生电离气流的处理中,有利地产生适当数量的臭氧(O3)。期望使得壳体102的内表面具有静电屏蔽以便减少可检测的电磁辐射。例如,能够在壳体内布置金属屏蔽,或者能够使用金属涂料来覆盖壳体内部的一部分以便减少所述辐射。所述壳体优选地具有带有凹边槽的基本为卵形或椭圆形的剖面。所以,如上所述,所示剖面看上去稍微像8字形。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对于壳体来说可以具有不同形状的剖面诸如矩形、蛋形、泪珠形状或圆形,但并不限于上述形状。该壳体优选地具有高的薄的配置。如随后将变得更加明显那样,优选地定形该壳体适于包含电极组件。如上所述,壳体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和出口都被散热片(fin)或百叶窗所覆盖。每一散热片与下一散热片相隔一个薄脊(ridge),以致于当气流通过壳体时,每一散热片产生最小阻力。所述散热片是水平的并且与单元的拉长垂直直立的壳体交叉对准。所以,在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片基本上垂直于电极。调整入口和出口散热片以便给单元提供一种“看穿”的外形。所以,用户能够从入口到出口“看穿”该单元。用户将看到壳体内没有移动的部分,而只是对流经于此的空气进行清洗的静态单元。作为替换,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片能够与电极平行。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散热片与电极之间的其他定位也是可能的。如图3所看到的那样,离子产生单元160包括一个高压产生单元170和一个用于将原始交流电压(例如117VAC)转换成直流(“DC”)电压的电路180。电路180优选地包括对产生单元输出电压的形状和/或占空因数进行控制的电路(其使用用户开关S2来改变控制)。电路180优选地也包括脉冲模式部件,该部件耦合于开关S3以便临时提供突然增加的输出臭氧。电路180也能够包括定时电路和视觉指示器诸如发光二极管(“LED”)。当停止产生离子时,所述LED或其他的指示器(如果希望,那么包括音响指示器)发出信号。所述定时器能够在预定的时间(例如30分钟)之后自动地停止产生离子和/或臭氧。所述高电压产生单元170优选地包括大概20KHz频率的低压振荡器电路190,该低压振荡器电路向电子开关200(例如半导体开关元件等等)输出低压脉冲。开关200将低压脉冲可变换地耦合到上升变压器T1的输入绕组。T1的第二绕组耦合到输出高压脉冲的高压倍增器电路210。优选地,包括高压脉冲产生器170和电路180的电路和部件在安装于壳体102内的印刷电路板上构成。如果希望,能够将外部音频输入(例如来自于立体声调谐器)适当地耦合到振荡器190以便在声学上对单元160产生的动态气流进行调整。结果是一种静电扬声器,人类的耳朵根据音频输入信号而能够听到该扬声器的输出气流。此外,所述输出气流仍将包括离子和臭氧。来自于高压产生器170的输出脉冲优选地是具有例如峰到峰电压一半的有效DC偏置的至少10KV峰到峰,并且具有例如20KHz的频率。振荡器的频率能够包括其他的值,但是至少大约20KHz的频率是优选的,因为对于人类来说是无声的。如果宠物处于与单元100相同的房间中,那么可以希望使用甚至更高的工作频率,以便防止宠物不舒服和/或宠物嚎叫。脉冲序列输出优选地具有例如10%的占空因数,这样如果不使用有效(live)电流,那么将提升电池寿命。当然,能够改为使用不同的峰到峰幅度、DC偏置、脉冲序列波形、占空因数和/或重复频率。实际上,虽然缩短了电池寿命,但可以使用100%的脉冲序列(例如,本质上的DC高压)。所以,用于该实施例的产生单元170能够称为高压脉冲产生器。单元170具有DCDC高压产生器的功用,并且能够使用输出高压脉冲的其他的电路和/或技术来实施,所述脉冲被输入到电极组件220。如所述那样,流出物(OUT)优选地包括合适数量的臭氧,这些臭氧能够去除气味并且优选地消灭或至少基本上改变细菌、微生物以及受控于所述流出物的其他生存(或准生存)物质。所以,当关闭开关S1并且所述产生器170具有足够的工作电位时,来自于高压脉冲产生单元170的脉冲产生电离空气和臭氧的流出物(OUT)。当S1关闭时,LED将在出现电离化时在视觉上发出信号。优选地,在制造期间设置单元100的工作参数并且一般是用户不可调整的。例如,对于工作参数,增加单元170所产生的高压脉冲中的峰到峰输出电压和/或占空因数,就能增加气流速度、离子含量、以及臭氧含量。如以下所述那样,用户通过调节开关S2来设置这些参数。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输出流速度是大约200英尺/分钟,离子含量大约是2,000,000/cc以及臭氧含量大约是40ppb(超过环境)到大概2,000ppb(超过环境)。当减少耦合在第一和第二电极阵列之间的高压脉冲的峰到峰电压和/或占空因数时,将第二电极前端半径与第一电极半径的比率或将第二电极的剖面区域与第一电极的比率减少到大约20∶1以下将减小流速。实际中,单元100放置在房间中并且连接到合适工作电位的电源,典型为117VAC。使用S1激励电离单元160,系统100经由出口通风孔106而发射出电离空气并且优选包括一些臭氧。外加离子和臭氧的气流使得室内空气清新,而且臭氧能够有利地破坏或至少减少一些气味、细菌、微生物等等的不利影响。实际上电动地产生该气流,因为单元100内不存在有意移动的部分。(电极内可能出现一些机械振动)。大体上已经描述了发明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现在将描述电极组件220的优选实施例。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电极组件220包括至少一个电极或传导表面232的第一阵列230,并且进一步包括优选地至少一个电极或传导表面242的第二阵列240。可以理解,用于电极232和242的材料能导电,抵抗高压应用的腐蚀作用,并且足够的坚固以便进行清洗。在此所述的不同电极组件中,第一电极阵列230的电极232优选地由钨来制作。钨是足够的坚固以便经得起清洗,并且具有高熔点以防止起因于电离作用的断裂,并且具有粗糙的外表面,该外表面好像有利于有效的电离。另一方面,电极242优选地具有高度磨光的外表面以将不想要的点到点辐射降到最小。这样,电极242优选地由不锈钢和/或黄铜或其他材料来制作。所述电极242磨光的表面也有利于电极的清洗。与现有技术‘801专利所披露的电极相比,电极232和242质量轻、容易制作并且适于大批量生产。此外,在此所述的电极232和242促进更加有效地产生电离空气和适量的臭氧(在一些图中指示为O3)。具有第一和第二电极的电极组件图4A至4F图4A至4F说明了电极组件220的不同配置。高压脉冲产生单元170的输出耦合到包括第一电极阵列230和第二电极阵列240的电极组件220。此外,代替阵列,能够使用单个电极或单个传导表面来代替阵列230和240中的一个或两个阵列。单元170的正输出端耦合到第一电极阵列230,并且负输出端耦合到第二电极阵列240。可以相信,通过使用该配置,所发射的离子的净极性是正,例如发射的阳离子多于阴离子。已经发现这种耦合极性能够工作的更好,包括最小化不想要的可听的电极振动或干扰声。然而,虽然阳离子的产生有利于相对无声的气流,但是从健康的观点来说,希望输出气流具有更多的阴离子,而不是阳离子。应当指出,在一些实施例中,高压脉冲产生器的一个端口(优选为负端口)实事上能够是环境空气。所以,第二阵列中的电极不需要通过使用导线连接到高压脉冲产生器。尽管如此,在该情况中,经由环境空气,而在第二电极阵列和高压脉冲产生器的一个输出端口之间将存在一个“有效的连接”。作为替换,单元170的负输出端连接到第一电极阵列230并且正输出端能够连接到第二电极阵列240。使用这种配置,能够从第一电极阵列朝向第二电极阵列的方向上产生空气的静电流。(这个流在图形中标注为“OUT”。)从而在传送器系统100内安装电极组件220,以致于第二电极阵列240邻近于OUT通风孔并且第一电极阵列230邻近于IN通风孔。当来自高压脉冲产生器170的电压或脉冲与第一和第二电极阵列230和240相交叉耦合时,环绕这第一阵列230中的电极232而产生有等离子体特征的场。该电场对第一和第二电极阵列之间的环境空气进行电离并且形成朝向第二阵列移动的“OUT”气流。应当理解,IN流通过通气孔104进入,并且OUT流通过通气孔106而排出。基本上作为来自耦合到电极或传导表面的第一阵列的产生器170的电位的功能,由第一阵列电极232同时产生臭氧和离子。通过增加或减少第一阵列的电位而能够增加或减少臭氧的产生。耦合反向极性电位到第二阵列电极242基本上加速了在第一阵列产生的离子的移动,从而产生在图形中指示为“OUT”的气流。因为离子和电离粒子朝向第二阵列的方向移动,所以离子和电离粒子在朝着第二阵列的方向上推动或移动空气分子。作为举例,通过减少相对于第一阵列电位的第二阵列电位,可以增加所述移动的相对速度。例如,如果将+10KV施加到第一阵列电极,并且不向第二阵列电极施加电位,那么离子云(其静电荷是阳性)将在第一电极阵列附近形成。此外,相对高的10KV电位将产生大量的臭氧。通过将相对负电位耦合到第二阵列电极,通过净发射的离子所移动的气团的速度增加了。另一方面,如果希望保持相同有效的流出(OUT)速度,但产生较少的臭氧,那么示例的10KV电位将在电极阵列之间划分。例如,产生器170能够向第一阵列电极提供+4KV(或一些其他的部分量)并且向第二阵列电极提供-6KV(或一些其他的部分量)。在该实施例中,应当理解所述+4KV和所述-6KV是相对于地而被测定的。可以理解,操作单元100以输出适量臭氧是所希望的。因此,所述高压被优选地分为施加到第一阵列电极的大约为+4KV和施加到第二阵列电极的大约-6KV。在图4A和4B的实施例中,电极组件220包括线状电极232的第一阵列,以及通常“U”形电极242的第二阵列240。在优选实施例中,包括第一阵列的电极数量N1相对于包括第二阵列240的电极数量N2优选地相差一个。在所示的许多实施例中,N2>N1。然而,如果希望,附加的第一电极能够被添加到阵列230的外端以致于N1>N2,例如与四个第二电极242相比的五个第一电极232。如先前所指出那样,第一或发射器电极232优选的为钨线段(length),然而电极242由金属板形成,优选为不锈钢,尽管能够使用黄铜或其他金属板。很容易地配置该金属板以定义侧面区域244和球形前端区域246,以形成空的拉长的“U”形电极242。如先前所述那样,虽然图4A描述了第二阵列240中的四个电极242以及第一阵列230中的三个电极232,但是在每一阵列中能够使用其他数量的电极,优选地保证如所示那样的对称交错配置。在图4A中可以看出,虽然在引入(IN)的空气中存在颗粒物质,但是流出(OUT)空气中基本上没有颗粒物质,该颗粒物质粘附到第二阵列电极242的侧面区域244所提供的优选大的表面区域。图4B说明了第一和第二阵列230、240之间交错排列的相隔分隔(spaced-apart)配置。优选地,每一个第一电极232与两个第二阵列电极242的距离基本上相等。已经发现所述对称交错排列是一种有效的电极布置。优选的,在该实施例中,交错排列的几何结构是对称的,因为相邻电极232或相邻电极242分别被间隔恒定距离Y1和Y2。然而,也能够使用非对称配置。同样,应当理解,电极232和242的数量可以不同于所示数量。在图4A的实施例中,典型的尺寸如下所示电极232的直径R1大约为0.08毫米,距离Y1和Y2都大约为16毫米,距离X1大约为16毫米,距离L大约为20毫米,电极高度Z1和Z2都大约为1米。电极242的宽度W优选为4毫米,形成电极242的材料的厚度大约为0.5毫米。当然能够使用其他的尺寸和形状。例如,距离X1的优选尺寸可以在12至30毫米之间变化,并且距离Y2可以在15至30毫米之间变化。电极232具有小的直径是优选的。具有小的直径(诸如R1)的线产生高压场并且具有高的发射率。这两个特性有利于产生离子。同时,希望电极232(和电极242)足够的坚硬以经得起偶尔的清洗。第一阵列230中的电极232通过导线234而耦合到高压脉冲产生器170的第一(优选为正)输出端口。第二阵列240中的电极242通过导线249而耦合到高压脉冲产生器170的第二(优选为负)输出端口。电极可以在不同的位置电连接到导线234或249。仅作为举例,图4B描述了导线249与一些电极242的内部球根端246的连接,虽然其他的电极242能够使得导线249电连接到电极242上的另外一处。假如不会导致流出气流的实质减损,也能够在电极外表面上进行到不同电极242的电连接;然而已经发现进行内部电连接是优选的。在此所述的这个和其他实施例中,随着作为高压电弧的作用而产生臭氧,电离出现在第一电极阵列230中的电极232处。例如,增加来自高压脉冲产生器170的脉冲的峰到峰电压幅度和/或占空因数就能够增加电离空气输出流中的臭氧含量。如果希望,用户控制(user-control)S2能够用于通过改变幅度和/或占空因数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臭氧含量。用于获得所述控制的特殊电路是本领域中已知的并且不需要在此详细地描述。注意到图4A和4B中包括至少一个输出控制电极243,其优选地电耦合到与第二阵列电极242相同的电位。电极243优选地定义为侧面剖面图呈尖的形状,例如三角形。电极243上锐利的点导致产生很多阴离子(因为电极耦合到相对负的高电位)。这些阴离子中和了另外存在于输出气流中的过量的阳离子,以致于OUT流具有净负电荷。电极243优选为不锈钢、铜或其他导体材料,并且大约20毫米高、基底处12毫米宽。已经发现包含一个电极243就能充分地提供足够数量的输出阴离子,但是可以包含更多的所述电极。在图4A、4B和4C的实施例中,每一个“U”形电极242具有两个拖拽表面或侧面244,所述表面或侧面有利于电离空气和臭氧的流出物的有效运动传输。对于图4C的实施例来说,在拖拽边的至少一部分上包括有尖头电极区域243’。电极区域243’有助于阴离子以如图4A和4B所示那样关于电极243所述的先前方式相同的方式输出。在图4C以及随后的图形中,为方便说明,发射颗粒物质。然而,根据图4A至4B所示,颗粒物质将存在于引入的空气中,并且在输出的空气中基本上不存在。如已经所描述的那样,颗粒物质60典型地静电沉淀于电极242的表面区域。如以上所述那样以及如图4C所示那样,在电极阵列上在哪进行电连接是相对不重要的。所以,所示出的第一阵列电极232通过导线234而在它们的底部区域上电连接到一起,而所示出的第二阵列电极242通过导线249而在它们的中间区域上电连接在一起。两个阵列都可以在一个以上区域中连接在一起,例如在顶部和在底部。线或带或其他相互连接的机械装置处于第二阵列电极242的顶部、底部或外围是优选的,以便将气流移动通过壳体210的阻碍减小到最小。应该指出,图4C和4D的实施例描述了第二电极242被截短的模型。虽然图4A和4B的实施例中的尺寸L大约是20毫米,但是在图4C和4D中,L缩短到大约8毫米。图4C中的其他尺寸优选地与图4A和4B中所描述的尺寸相同。应当理解,由于较短的拖拽边几何结构,图4C中第二电极阵列240的配置能够比图4A和4B的配置更加的坚固。如较早所指出的那样,对于图4C的配置来说,用于第一和第二电极阵列的对称几何结构是优选的。在图4D的实施例中,标识为242-1和242-2的最外边的第二电极基本上不具有拖拽边。图4D中的尺寸L优选的为大约3毫米,并且其他的尺寸可以是图4A和4B的配置中所描述的尺寸。此外,图4D实施例的第一电极232和第二电极242之间的半径或表面区域比率优选地超过大约20∶1。图4E和4F描述了电极组件220的另一实施例,其中第一电极阵列230包括单个线电极232,并且第二电极阵列240包括一对剖面为弯曲的“L”形的电极242。与较早描述的实施例中已经描述的尺寸不同,该实例的典型尺寸是X1≈12毫米,Y2≈5毫米,L1≈3毫米。有效的表面区域和半径比率再一次地超过了大约20∶1。包括图4E和4F中组件220的较少的电极有利于节省构造,并便于清洗,虽然一个以上的电极232和两个以上的电极242当然能够使用。该特殊实施例结合了较早描述的交错对称,其中电极232距离两个电极242的距离相等。在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以是不等距的其他几何配置。具有上游(upstream)聚焦电极的电极组件图5A至5B 图5A至5B所示实施例与先前所述的图4A至4B中实施例在一定程度上相似。电极组件220包括第一电极阵列230和第二电极阵列240。此外,对于这个和另一个实施例来说,术语“电极阵列”可以涉及单个电极或多个电极。优选地,第一电极阵列230中的电极232的数量相对于第二电极阵列240中的电极242的数量将相差一个。该实施例中距离L、X1、Y1、Y2、Z1以及Z2与先前图4A中所述的距离相似。如图5A所示,电极组件220优选地在每一第一电极232-1、232-2、232-3的上游添加了第三或引导或聚焦或方向电极224a、224b、224c(统称为“电极224”)。该聚焦电极224产生从设备100或200流出的增强气流速度。一般地,第三聚焦电极224指引气流和由第一电极232产生的离子以朝向第二电极242。每一个第三聚焦电极224在上游距离第一电极232中至少一个的距离为X2。距离X2优选为5到6毫米,或为4到5个聚焦电极224的直径。然而,第三聚焦电极224能够进一步地远离或接近于第一电极232。图5A所示的第三聚焦电极224是一种棒形电极。该第三聚焦电极224也能够包括其他形状,这些形状优选地不包含任何锐边。优选地使用不会腐蚀或氧化的材料诸如不锈钢来制作第三聚焦电极224。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三聚焦电极224的直径比第一电极232的直径大至少15倍。第三聚焦电极224的直径能够更大或更小。优选地,第三聚焦电极224的直径足够的大以致于当与第一电极232电连接时,第三聚焦电极224不能作为离子发射表面。第三聚焦电极224的最大直径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因为直径增加,第三聚焦电极224将开始显著地削弱单元110或200的气流速率。所以,在形成非离子发射表面的需求和单元100或200的气流特性之间平衡第三电极224的直径。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三聚焦电极224a、224b、224c通过导线234而与第一阵列230和高压产生器170电连接。如图5A所示,该第三聚焦电极224与第一阵列230一样电连接到高压产生器170的相同的正输出口。因此,第一电极232和第三聚焦电极224产生正电场。因为由第三聚焦电极224和第一电极232所产生的电场都为正,所以由第三聚焦电极224产生的正电场能够推动、或排斥、或指引由第一电极232产生的电场以朝向第二阵列240。例如,由第三聚焦电极224a产生的正电场能够推动、或排斥、或指引由第一电极232-1产生的电场以朝向第二阵列240。通常,所述第三聚焦电极224对第一阵列230中每一个电极232所产生的电场定形。该定形效果相信能够减少由电极组件220产生的臭氧数量并且增加单元100或200的气流。气流内的粒子被第一电极232所产生的离子正充电。如先前所述,正带电粒子被负带电的第二电极242所收集。第三聚焦电极224通过控制带电粒子以朝向每一个第二电极242拖拽侧244的方向也能够指引气流以朝向第二电极242。能够相信,所述气流将绕过第三聚焦电极224而前进,在朝向拖拽侧244的方向上部分地集中所述气流,提高了电极组件220的收集率。第三聚焦电极224可以定位在每一个第一电极232上游的不同位置上。仅作为举例,直接将第三聚焦电极224b定位在第一电极232-2的上游以致于如延伸线B所示那样,第三聚焦电极224b的中心与第一电极232-2在一条直线上并且对称排列。延伸线B位于第二电极242-2和第二电极242-3之间的中间位置。作为替换,第三聚焦电极224也能位于相对于第一电极232的角度上。例如,如延伸线A所示那样,第三聚焦电极224a能够沿着从第二电极242-2的前端246的中间延伸通过第一电极232-1的中心的线而定位在第一电极232-1的上游。第三聚焦电极224a沿着延伸线A而与第一电极232-1在一条直线上并且对称排列。同样,如延伸线C所示那样,第三聚焦电极224c能够沿着从第二电极242-3的前端246的中间延伸通过第一电极232-3的中心的线而定位在第一电极232-3的上游。第三聚焦电极224c沿着延伸线C而与第一电极232-3在一条直线上并且对称排列。如图5A所示,包括既直接位于上游又相对于第一电极232存在角度的第三聚焦电极224的电极组件220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图5B说明了一种电极组件220可以包含位于每一个第一电极232上游的多个第三聚焦电极224。仅作为举例,如延伸线A所示,第三聚焦电极224a2与第三聚焦电极224a1成一条直线并且对称排列。在优选实施例中,仅第三聚焦电极224a1、224b1、224c1通过导线234而电连接到高压产生器170。因此,不是所有第三电极224具有相同的工作电位。在图5B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三聚焦电极224a1、224b1、224c1处于与第一电极232一样相同的电位,同时第三聚焦电极224a2、224b2、224c2是浮动的。作为替换,第三聚焦电极224a2、224b2、224c2可以通过导线234而电连接到高压产生器170。图5B说明了每一个第二电极242也可以具有保护端241。在先前的实施例中,每一个“U”形第二电极242具有一个开口端。典型地,每一拖拽侧或侧壁244的端部包括锐边。拖拽侧或侧壁244之间的间隙以及拖拽侧或侧壁244的端部处的锐边产生不想要的涡电流。该涡电流产生“逆行气流”或从出口朝向入口传播的气流,这样使得单元100或200的气流速度慢下来。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向内定形或卷动所述拖拽侧或侧板244并且将它们按压在一起以产生保护端241,从而形成在每一个第二电极242的拖拽侧或侧壁之间不带有间隙的圆形拖拽端。因此侧壁具有外表面,并且侧壁的端部的外表面向后弯以临近于侧壁的拖拽端,以致于侧壁的外表面临近于或彼此面对或接触。因此平滑的拖拽边整体形成在第二电极上。如果希望,沿着第二电极242的长度方向将圆形端点焊在一起也在发明的范围内。通过其他方法来形成保护端241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所述的其他方法诸如以下方法但并非限于此对于第二电极242的整个长度穿过拖拽侧244的每一端放置塑料带。该圆形或覆盖端是在先前不带保护端241的电极242上的改良。消除了拖拽侧244之间的间隙也减少或消除了典型地由第二电极242产生的涡电流。该圆形保护端也为清洗第二电极而提供了平滑的表面。因此在该实施例中,集合器电极是一种单片的、与保护端整体形成的电极。图6A至6D图6A说明了一种电极组件220,其包括具有三个线状第一电极232-1、232-2、232-3(统称为“电极232”)的第一电极阵列230和具有四个“U”形第二电极242-1、242-2、242-3、242-4(统称为“电极242”)的第二电极阵列240。每一个第一电极232在底部区域上电连接到高压产生器170,而第二电极242在其中间处电连接到高压产生器170,从而说明第一和第二电极232、242能够在不同的位置上进行电连接。图6A中的第二电极242与图4C中所示的第二电极242的型式相似。距离L已经被缩短到大约8毫米,同时其他的尺寸X1、Y1、Y2、Z1、Z2与图4A中所示尺寸相似。第三引导或聚焦电极224定位于每一个第一电极232的上游。如延伸线B所示那样,最内部的第三聚焦电极224b直接定位在第一电极232-2的上游。延伸线B定位于第二电极242-2、242-3之间的中间。第三聚焦电极224a、224c相对于第一电极232-1、232-3具有一角度。例如,如延伸线A所示,第三聚焦电极224a沿着从第二电极242-2的前端246的中间延伸通过第一电极232-1的中心的线而位于第一电极232-1的上游。如延伸线C所示,第三聚焦电极224c沿着从第二电极242-3的前端246的中间延伸通过第一电极232-3的中心的线而定位于第一电极232-3的上游。因此,优选的,聚焦电极相对于第一电极而散开以帮助指引离子和带电粒子的流动。图6B说明了第三聚焦电极224和第一电极232可以通过导线234而电连接到高压产生器170。图6C说明了一对第三聚焦电极224可以定位在每一个第一电极232的上游。优选的,多个第三聚焦电极224彼此成一条直线并且对称排列。例如,沿着延伸线A,第三聚焦电极224a2与第三聚焦电极224a1成一条直线并且对称排列。如先前所述,优选地仅第三聚焦电极224a1、224b1、224c1通过导线234而与第一电极232电连接。没有或全部的第三聚焦电极224电连接到高压产生器170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图6D说明了被添加到图4D所示电极组件220的第三聚焦电极224。优选的,第三聚焦电极224定位于每一个第一电极232的上游。例如,如延伸线B所示,第三聚焦电极224b与第一电极232-2成一条直线并且对称排列。延伸线B位于第二电极242-2、242-3之间的中间。如延伸线A所示,第三聚焦电极224a与第一电极232-1成一条直线并且对称排列。同样,如延伸线C所示,第三聚焦电极224c与第一电极232-3成一条直线并且对称排列。延伸线A至C分别从“U”形第二电极242-2、242-3的前端的中间通过第一电极232-1、232-3而延伸。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三电极224a、224b、224c通过导线234而与高压产生器170相连。该实施例也包括如图6C所描述的位于每一个第一电极232上游的一对第三聚焦电极224。图7A至7C图7A至7C说明了图4E所示的电极组件220能够包括位于包含单个线电极232的第一电极阵列230的上游的第三聚焦电极。优选地,如延伸线B所示,第三聚焦电极224的中线与第一电极232的中间成一条直线并且对称定位。延伸线B位于第二电极242之间的中间。距离X1、X2、Y1、Y2、Z1以及Z2与先前所述实施例相似。第一电极232和第二电极242可以分别通过导线234、249而电连接到高压产生器170。将第一和第二电极连接到高压产生器170的相反端(例如,第一电极232可以负充电并且第二电极242可以正充电)也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内。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三聚焦电极224也电连接到高压产生器170。图7B说明了一对第三聚焦电极224a、224b可以定位于第一电极232的上游。如延伸线B所示,第三聚焦电极224a、224b与第一电极232成一条直线并且对称定位。延伸线B位于第二电极242之间的中间。优选的,第三聚焦电极224b位于第三聚焦电极224a上游等于第三聚焦电极224直径的距离处。在优选实施例中,仅第三聚焦电极224a电连接到高压产生器170。将第三聚焦电极224a、224b都电连接到高压产生器170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图7C说明了每一个第三聚焦电极224能够在相对于第一电极232的一个角度上定位。与先前实施例相似,在第一电极232上游的距离X2处定位第三聚焦电极224a1和224b1。仅作为举例,如延伸线A所示,沿着从第二电极242-2的中间延伸通过第一电极232的中心的线而定位第三聚焦电极224a1、224a2。同样,如延伸线B所示,沿着从第二电极242-1的中间延伸通过第一电极232的中间的线而定位第三聚焦电极224b1、224b2。第三聚焦电极224a2沿着延伸线A而与第三聚焦电极224a1成一条直线并且对称定位。同样,第三聚焦电极224b2沿着延伸线B而与第三聚焦电极224b1成一条直线并且对称定位。第三聚焦电极224被散开并且在第一电极232的上游形成“V”形。在优选实施例中,仅第三聚焦电极224a1和224b1通过导线234而电连接到高压产生器170。将第三聚焦电极224a2和224b2电连接到高压产生器170也被属于发明的范围。图8A至8B先前所述的电极组件220的实施例公开了每一个第一电极232上游的棒形第三聚焦电极224。图8A说明了第三聚焦电极224的一种替换配置。仅作为举例,电极组件220可以包括每一个第一电极232上游的“U”形或也许“C”形的第三聚焦电极224。此外第三聚焦电极224能够具有其他弯曲的配置诸如以下形状但不限于此圆形、椭圆形以及抛物线形的面向第一电极232的其他凹形。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三聚焦电极224具有延伸的孔(hole)225,形成多孔表面从而将第三聚焦电极224对气流速度的阻力减小到最小。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三聚焦电极224通过导线234而电连接到高压产生器170。图8A中的第三聚焦电极224优选的不是离子发射表面。与先前实施例相似,第三聚焦电极224产生正电场并朝着第二阵列240的方向推动或排斥由第一电极232产生的电场。图8B说明了多孔“U”形或“C”形第三聚焦电极224能够并入图4A所示的电极组件220。尽管仅示出了具有多孔“U”形第三聚焦电极224的电极组件220的两种配置,但是图5A至12C中所述的所有实施例都可以包括多孔“U”形第三聚焦电极224。在每一个第一电极232的上游处具有多孔“U”形第三聚焦电极224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此外在其他的实施例中,“U”形第三聚焦电极224能够构成屏幕或网格。图8C说明了与图8B所述内容相似的第三聚焦电极224,只是除以下内容之外,即将第三聚焦电极224旋转180°以预置一个与第一电极232相面对的凸起表面,从而从第一电极232朝向第二电极242的方向聚焦和指引离子场和气流。与先前所述实施例相似,图8A至8C所示的这些第三聚焦电极224沿着延伸线A、B、C定位。图9A至9C图9A说明了电极组件220的引线环(pin-ring)配置。电极组件220包括圆锥形或三角形的第一电极232,第一电极232下游的环形第二电极242,以及第一电极232上游的第三聚焦电极250。第三聚焦电极250可以电连接到高压产生器170。优选的,所述聚焦电极250与第一电极232间距与在此所述的其他实施例一致的距离。作为替换,第三聚焦电极250能够具有浮动电位。如通过阴影所指示的元件232’、242’,该电极组件220能够包括多个类似于所述引线和类似于环的元件。如图9A所述的多个引线环配置能够沿着发明的拉长壳体以一个在另一之上的方式(one above the other)定位。所述多个引线环配置当然能够在没有第三聚焦电极的另一实施例中操作。应当理解,该多个引线环配置能够沿着所述壳体的拉长方向直立和拉长,并且能够替换例如图2B中所示的第一和第二电极,以及与图2B中的第二电极是可移动的一样是可移动的。优选的,第一电极232是钨,并且第二电极242是不锈钢。图9A的实施例的典型尺寸是L1≈10毫米,X1≈9.5毫米,T≈0.5毫米以及开口246的直径≈12毫米。第三聚焦电极250的电特性和特征与先前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三聚焦电极224相似。与先前实施例的棒形物理特征相比,所述第三聚焦电极250的形状是具有优选地面向第二电极242的凹面的凹面圆盘。第三聚焦电极250优选地具有延伸的孔以最小化气流中断(disruption)。对于第三聚焦电极250来说,包括其他的形状也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内,诸如以下形状但并不限于此凸起圆盘、抛物线圆盘、球形圆盘、或其他凸起或凹形或矩形、或其他平面表面并且包含在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第三聚焦电极的直径优选比第一电极232的直径大至少15倍。该聚焦电极250也能够构成屏幕或网格。第二电极242具有开口246。在该实施例中,该开口246优选为圆形。在发明的范围内,所述开口246能够包括其他的形状诸如矩形、六边形或八边形,但并不限于此。第二电极242具有环绕所述开口246的套环247(参见图9B)。该套环247吸引经过开口246的气流内所包含的灰尘。如图9B和9C所看到的那样,该套环247包括一个能够收集粒子的下游延伸管状部分248。结果,电极组件220所反射的气流具有降低的灰尘含量。图9B至9C示出了其他相似的引线环的实施例。例如,第一电极232能够包括具有锥形端的棒形电极。在图9B中,示出了图9A中第二电极242的中心部分的详细剖面图。优选的,相对于第一电极232而定位所述套环247,使得从第一电极232的末梢尖端到套环247的电离路径具有基本上相等的路径长度。所以,虽然第一电极232的末梢尖端(发射尖端)有利地小以集中电场,但是第二电极242的相邻区域优选地提供许多等距离的电极间(inter-electrode)路径。在图9B和9C中以阴影形式而画出的线描述了从第一电极232发射并且在第二电极242的弯曲的表面上终止的理论电场。优选的,大部分电场大约在第一电极232和第二电极242之间的同轴轴心的45度内发射。在图9C中,一个或多个第一电极232被传导的碳化光纤部件232”所代替,该部件具有远极面(distal surface),在该远极面中,凸出光纤233-1,……233-N具有“不舒服”(bed of nails)的外形。凸出光纤每一个起到发射器电极的作用,并且提供多个发射表面。一段时间之后,一些或所有的电极几乎将消耗完,此时可替换部件232”。除石磨之外的材料可以用于部件232”,只要所述材料具有凸出的传导光纤诸如233-N的表面。具有下游拖拽电极的电极组件图10A至10D图10A至10C说明了一种具有拖拽电极245阵列的电极组件220,所述拖拽电极阵列被添加到与图7A所示相似的电极组件220。应该理解一种与图10A相似的可选实施例能够包括一个或多个拖拽电极而没有聚焦电极并且其也包含于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现在参见图10A至10B,每一拖拽电极245定位于第二电极阵列240的下游。优选的,在距离第二电极242为半径R2至少三倍的下游处定位该拖拽电极(参见图10B)。此外,该拖拽电极245优选地直接位于每一个第二电极242的下游以致于不干扰气流。并且,拖拽电极245气动地平滑,例如剖面为圆形、椭圆形或泪珠形以致于不会不适当地干扰附近的气流平稳度。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与第二电极阵列240一样,该拖拽电极245电连接到高压产生器170的相同的输出口。如图10A所示,第二电极242和拖拽电极245具有负电荷。这种布置能够将更多的负电荷引入到气流中。作为替换,如果所述拖拽电极没有被电连接,那么它们将具有浮动电位。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该拖拽电极245也能够接地。此外作为替换,如图10D所示,拖拽电极245能够与以第二电极形式形成的金属板之外的并且延伸到拖拽电极的位置的第二电极一起形成,并且形成具有外围壁的空心的拖拽电极,所述外围壁大约为图10C中所述的拖拽电极245的外表面的形状。当拖拽电极245电连接到高压产生器170时,气流内的正带电粒子也被吸附到并且集中到拖拽电极上。在不具有拖拽电极245的典型的电极组件中,大部分粒子集中在第二电极242的表面区域。然而,一些粒子将通过单元200而没有被第二电极242收集。所以,该拖拽电极245起到第二表面区域的作用以便积聚正带电粒子。该拖拽电极245也能够使得带电粒子偏转以朝向第二电极。优选的,拖拽电极245也向气流中发射少量阴离子。这些阴离子将中和第一电极232所发射的阳离子。如果在气流到达出口260之前,第一电极232所发射的阳离子未能被中和,那么出口散热片212将带电并且气流内的粒子趋向于粘附到散热片212。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最终由所述散热片212所收集的相当数量的粒子将阻碍或最小化流出单元200的气流。图10C说明了电极组件220的另一实施例,其具有被添加到与图7C相似的实施例的拖拽电极245。与以上先前所述实施例相似,该拖拽电极245定位于第二阵列240的下游。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将拖拽电极245电连接到高压产生器170。如图10C所示,所有的第三聚焦电极224电连接到高压产生器170。在优选实施例中,仅第三聚焦电极224a1、224b1电连接到高压产生器170。第三聚焦电极224a2,224b2具有浮动的电位。具有聚焦电极、拖拽电极以及带有保护端的增强第二电极的不同组合的电极组件图11A至11D图11A说明了一种电极组件220,该电极组件包括具有两个线状电极232-1、232-2(统称为“电极232”)的第一电极阵列230以及具有“U”形电极242-1、242-2、242-3(统称为“电极242”)的第二电极阵列240。这种配置例如与存在三个第一发射器电极232和四个第二集合器电极242的图9A的配置形成对比。距离每一个第一电极232上游X2距离处是第三聚焦电极224。每一个第三聚焦电极224a、224b相对于第一电极232成一个角度。例如,如延伸线A所示,第三聚焦电极224a优选地沿着从第二电极242-1的前端246的中间延伸通过第一电极232-1的中心的线而延伸。第三聚焦电极224a沿着延伸线A与第一电极232-1成一条直线并且对称定位。同样,如延伸线B所示,第三聚焦电极224b沿着从第二电极242-2的前端246的中间延伸通过第一电极232-2的中心的线而被定位。第三聚焦电极224b沿着延伸线B与第一电极232-2成一条直线并且对称定位。如先前所述,每一个第三聚焦电极224的直径优选地比第一电极232的直径至少大15倍。如图11A所示,与图5B所示实施例相似,每一个第二电极优选地具有一个保护端241。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三聚焦电极224电连接到高压产生器170(未示出)。不电连接所述第三聚焦电极224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图11B说明了多个第三聚焦电极224可以定位在每一个第一发射器电极232的上游。例如,第三聚焦电极224a2沿着延伸线A与第三聚焦电极224a1成一条直线并且对称定位。相似的,第三聚焦电极224b2沿着延伸线B与第三聚焦电极224b1成一条直线并且对称定位。没有或所有的第三聚焦电极224电连接到高压产生器170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仅第三聚焦电极224a1、224b1电连接到高压产生器170,同时第三聚焦电极224a2、224b2具有浮动电位。图11C说明了图11A中所示电极组件220也可以包括位于每一个第二电极242下游的拖拽电极245。每一个拖拽电极245与第二电极成一条直线以致于不会对通过第二电极242的气流进行干扰。优选地,在每一个第二电极242下游的等于第二电极宽度W至少三倍的距离处定位每一个拖拽电极245。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所述拖拽电极可在下游的其他的距离处被定位。所述拖拽电极245的直径优选地不大于第二电极242的宽度W以便限制对离开第二电极242的气流的干扰。拖拽电极245一方面对从第二电极拖出的气流进行指引并且提供从出口260流出的更多空气层流。拖拽电极245的另一方面是中和由第一阵列230所产生的阳离子并且积聚气流中的粒子。如图11C所示,每一个拖拽电极通过导线248而电连接到第二电极242。所以,拖拽电极被负充电,并且起到积聚表面的作用,与第二电极242相似,吸附气流中正带电粒子。如先前所述,电连接的拖拽电极245也发射阴离子以中和第一电极232所发射的阳离子。图11D说明了一对第三聚焦电极224可以定位在每一个第一电极232的上游。例如,第三聚焦电极224a2位于第三聚焦电极224a1的上游以致于第三聚焦电极224a1、224a2沿着延伸线A而相互成一条直线并且对称定位。相似的,第三聚焦电极224b2沿着延伸线B与第三聚焦电极224b1成一条直线并且对称定位。如先前所述,优选地仅第三聚焦电极224a1、224b1电连接到高压产生器170,同时第三聚焦电极224a2、224b2具有浮动电位。没有或所有的第三聚焦电极电连接到高压产生器170都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带有具有间隙电极的第二集合器电极的电极组件图11E至11F图11E说明了具有间隙电极246的电极组件220的另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间隙电极246定位在第二电极242之间的中间位置。例如,间隙电极246a定位在第二电极242-1、242-2之间的中间,同时间隙电极246b定位在第二电极242-2、242-3之间的中间位置。优选的,间隙电极246a、246b电连接到第一电极232,并且产生具有与第一电极232相同的正或负电荷的电场。于是间隙电极246和第一电极232具有相同的极性。。因此,朝向间隙电极246传播的粒子将被间隙电极246所排斥以朝向第二电极242。作为替换,间隙电极能够具有浮动的电位或接地。应该理解,间隙电极246也可以距离一个第二集合器电极比另一个更近。同样,如图11E所述,优选地在基本靠近或在保护端241或拖拽侧244的端部定位间隙电极246a、246b。此外,能够基本上沿着两个拖拽部分或第二电极的端部之间的线来定位间隙电极。由于间隙电极能够导致正带电粒子沿着负带电第二集合器电极242的整个长度而朝向拖拽侧244偏转,以便第二集合器电极242积聚更多的气流中的粒子,这些后面的位置是优选的。此外,能够沿着第二集合器电极244的拖拽侧244而在上游定位间隙电极246a、246b。然而,间隙电极246a、246b距离第二电极242的前端越近,通常间隙电极246a、246b推动正带电粒子以朝向整个长度的第二电极242的效果就越小。优选的,间隙电极246a、246b是线状的并且与第二集合器电极242的宽度“W”相比直径较小或基本上较小。例如,间隙电极能够具有与第一电极相同或相似直径。例如,间隙电极能够具有十六分之一英尺的直径。同样,如Y2所指示那样,间隙电极246a、246b的直径基本上小于第二集合器电极之间的距离。此外,间隙电极能够在下游方向上具有一个长度或直径,所述长度或直径基本上小于下游方向上的第二电极的长度。对于间隙电极246a、246b具有该尺寸的原因在于间隙电极246a、246b对从设备100或200流出的气流速度具有最小的影响。图11F说明了图11E中的电极组件220能够包括每一个第一电极232上游的一对第三电极224。如先前所述,优选地该对第三电极224彼此成一条直线并对称定位。例如,第三电极224a2沿着延伸线A而与第三电极224a1成一条直线并且对称定位。延伸线A优选地从第二电极242-2的前端246的中间通过第一电极232-1的中心而延伸。如先前所公开的,在优选实施例中,仅第三电极224a1、224b1电连接到高压产生器170。在图11F中,在第二电极242之间定位多个间隙电极296a和246b。优选地,这些间隙电极成一条直线,并且在下游方向的每一个连续的间隙电极上,具有不断增加的电压电位的电位梯度,以便朝着第二电极的方向推动粒子。在该情况中,间隙电极上的电压将具有与第一电极232的电压相同的符号。具有松弛(slack)的增强的第一发射器电极的电极组件图12A至12C先前所述的电极组件220的实施例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线状电极232的第一电极阵列230。第一电极阵列230包含由其他形状和配置构成的电极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图12A说明了第一电极阵列230可以包括弯曲的线状电极252。该弯曲的线状电极252是一种离子发射表面并且产生与先前所述线状电极232相似的电场。同样与先前实施例相似,每一个第二电极242在弯曲的线状电极252的“下游”,并且每一个第三聚焦电极224在弯曲的线状电极252的“上游”。第二电极242和第三聚焦电极224的电特性和特征与图5A所示的先前实施例相似。应该理解,在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图12A的一个替代实施例能够不包括聚焦电极。如图12A所示,第一电极252产生并且发射阳离子。通常,第一电极产生和反射的阴离子的数量与第一电极的表面区域成比例。第一电极252的高度Z1等于先前公开的线状电极232的高度Z1。然而,电极252的总长度大于电极232的总长度。仅作为举例,并且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如果将电极252弄成直线,那么弯曲的或松弛的线电极252将比棒或线状电极232长15%至30%。电极252允许松弛以达到较短的高度Z1。当线保持松弛时,该线可以形成一个与图12A所示的第一电极252相似的弯曲形状。与线状电极232相比,电极252的总长度越大,那么转换为表面区域就越大。所以,电极252比电极232产生并且发射更多的离子。第一电极所发射的离子附着到气流内的颗粒物质。所述带电的颗粒物质被附着到带电相反的第二集合器电极242并且积聚于此。因为与先前所述电极232相比,电极252产生和发射更多的离子,所以将从气流中消除更多的颗粒物质。图12B说明了第一电极阵列230可以包括平面线圈线状电极254。与先前所公开的线状电极232相比,每一平面线圈线状电极254也具有较大的表面区域。仅作为举例,如果将电极254弄成为一条直线,那么电极254的总长度优选地比电极232的长度长10%。因为电极254的高度保持在Z1,所以电极254具有如图12B所示的“弯曲”配置。与电极232的表面区域相比,这个较大的长度转化为电极254的较大的区域。因此,与电极232相比,电极254将产生和发射更大数量的离子。应该理解,在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图12B的替代实施例能够不包括聚焦电极。图12C说明了第一电极阵列230也可以包括卷曲的线状电极256。此外,电极256的高度Z1与先前公开的线状电极232的高度Z1相似。然而,电极256的总长度大于电极232的总长度。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如果将电极256弄成直线,那么电极256的总长度将比线状电极232长2到3倍。所以,电极256具有比电极232更大的表面区域,并且比第一电极232产生和发射出更多的离子。被卷曲以产生电极256的线的直径与电极232的直径相似。电极256的直径本身优选为1到3毫米,但是根据第一发射器电极232的直径而能够更小。电极256的直径将保持的足够的小以致于电极256具有高发射率并且是一个离子发射表面。应该理解,在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图12C的替代实施例能够不包括聚焦电极。图12A至12C所示电极252、254和256可以合并到该申请先前所公开的任一电极组件220的配置中。如以上的描述,使用一个或多个间隙电极以通过增加带电粒子沉淀来改善离子风设备的整体性能。这些被独特地定位和激励的电极也可以减少臭氧的排放(discharge)并且增加离子风设备中的气流。图13是本发明的离子风设备的示意图,其说明了使用一个或多个间隙电极来减少臭氧的排放。离子风设备300具有一个或多个发射器302、集合器304以及高压电源306,所有这些部件如上文中更加详细的论述。臭氧阳离子(O3+)在正带电发射器元件302处形成(3O2→2O3)。氮阳离子(N2+)和氧阳离子(O2+)也在正带电发射器元件302上产生。当O3、N2和O2分子在它们的外壳上获得或丢失价电子时,它们各自的大小也发生改变。例如,非电离的(中性)氮具有0.71埃的原子半径并且氧具有0.66埃的半径。当它们获得电子(变成阴离子)时,对于氮来说其尺寸增加到1.71埃,而对于氧来说其尺寸增加到1.40埃。在臭氧离子O3+的情况中,如果使用高压电位而向其L(2p)壳上增加电子以使得其突然地变换为O3或O3-,那么其尺寸将快速地增加,变得甚至更加不稳定,并且转变回氧(2O3+→3O2-)。在离子风装置的下游放置一个带电的间隙电极308加速了朝向负带电集合器电极304的臭氧阳离子,在电极304这些阳离子将接收一个或多个价电子以突然地被转换为平衡离子或转换为阴离子。一些臭氧阳离子将接触集合器电极304的引导边缘和表面区域并且转换为氧而不需要加速。然而,实际上很少与负带电集合器相接触。根据阵列的物理配置和使用中的特殊发射器和集合器,用相对于从+00伏特到+10.00伏特的集合器任一正脉冲的或DC电压来充电下行线路电极308。一个接地或负带电板也将起到臭氧阳离子的直接接触击穿源(direct contactbreakdown source)的作用。然而,像在集合器电极板上由臭氧阳离子所进行的随机接触那样,存在仅与下行线路电极进行最小和随机的接触的相同的似然率。施加到没有电晕出现的下行线路电极的电压电位阳性越强,那么转换为氧的化学转换率变得越有效。同样,大量的氮阳离子N2+被平衡和转换为阴离子N2-。在很多离子风设备中期望将可吸入的阳离子的输出减小到最小,这些可吸入的阳离子典型是组成几乎80%的大气的氮分子。下行线路电极308可以是以下形式一个或多个传导棒或者是薄板材料。下行线路电极之间的差分电压将不会过高以产生高压溢出或晕流,因为这可以产生额外的臭氧并且破坏高压电路。每一电极优选地安装了高压串联电阻310(例如1到10兆欧姆之间)以便限定峰值电流并且抑止溢出。串联电阻的阻值越高,电压溢出和发生晕流的可能性就越小。然而,较高的阻抗也将抑止电压电源和自由离子之间的电子传输。最适宜的串联阻抗取决于被选择施加的电压、电极间隔以及期望的效果。当分别在1”X1”X1/2”阵列中使用+8KV,-8KV和+4KV时,典型地希望使用一兆欧姆发射器串联电阻312、十兆欧姆集合器串联电阻314以及4兆欧姆下行线路电极串联电阻310。将下行线路电极308优选地定位在集合器电极板304之间并且距离集合器电极板等距离。从集合器电极板的后(排气)点朝向发射器元件的电极的位置是电压相关的。不应当以使得基本的电压梯度失真(弯曲)的方式定位和/或充电所述下行线路电极。典型地,带电的间隙电极配置将不会超过+4000伏特DC并且延伸超过从集合器电极板304的端部朝向发射器元件302的距离的一半。朝向发射器元件的更远的(deeper)上游贯穿(penetration)在降低的电极电压上是可能的。然而,任一电极的定位、充电与否、距离集合器电极板的引导边太近将改变基本平衡力线并且产生减小的气流。对集合器和下行线路电极使用弱地过滤的DC电压源也是所希望的。脉动电压进一步激励由额外的分子分裂所导致的臭氧阳离子的加速运动。图14示出了本发明的离子风设备的示意图,其说明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间隙电极以对造成气流阻力的带电分子去电离来增加气流。离子风设备不依赖于电风扇来强迫带电气流通过集合器阵列。代替的是,通过对空气分子、N2和O2充电并且排斥平衡电压梯度内的空气离子,同时将它们中一些吸附到相反带电元件(集合器)来获得气流。所以,在阳离子产生源下游所存在的分子的强密集阳离子场抑止了不受限制的气流。下行线路电极308通过加速大数量的氮阳离子朝向负带电场和集合器元件304而减少了相似的充电效果,其中大数量的氮阳离子的价可以被平衡和倒置。与随机地与一个接地或负带电电极接触相比,朝向相反的带电集合器304来加速大气离子会更加有效。图15是该发明的离子风设备的示意图,其说明了使用一个或多个间隙(电极以便通过提高带电粒子的沉淀效率来增加气流。因为空气被吸入到离子风设备的发射器区域,所以花粉、空气传播的细菌、孢子、其他的空气污染等等小粒子P也被吸入到上述区域。特别是1微米到10微米的尺寸范围的这些物质也被直接地电离和被附着到带电的氧和氮上。在它们能够离开阵列之前,借助于它们相对大的质量和横向电场的加速所导致的动量,多数被积聚到相反带电集合器电极板的表面上。为了增加被积聚的带电粒子的数量,已经提议了不同的方案。大体上,增加集合器表面区域,增加集合器表面电压电平,以及减小空气速度是离子风设备所使用的最普通的方法。附加的正带电下行线路电极309对正带电粒子P实施排斥力。正高压场朝着负带电板304的方向加速正带电粒子或粒子群。典型地,集合器电极板区域A必须被平方(A2)以便使得粒子沉淀有效地加倍。附加的具有小于A/2面积的下行线路+4KV板极电极或棒309也将使得粒子沉淀效果加倍。因为气流被快速清除带电粒子,不允许气体离子相反的流动。结果是增加了气流。图16是本发明的典型高压电源的示意图。电源306包括一个操作在输入频率为20000Hz或以上的二重正和负半波电压电压倍增器。典型的输出电压是+8KV,-8KV以及+4KV(其从两级正电压倍增器的第一级318中获得)。根据希望的电压和脉动效应,在10KV或更大处,倍增器电容值典型地处于220pf和470pf之间。图17是用于间隙电极的一种替代的连线选项的示意图。与地或电压源相隔离的下行线路电极板或棒元件将积聚与气流离子极性和密度成比例的表面电荷。同样,通过高压电容器而连接到地的下行线路电极将积聚与气流离子的极性和密度成比例的较大的表面电荷。这可以通过将一个和多个间隙电极308连接到与20M欧姆的电阻322相串联以接地的470pfHV的电容器320来实现。代替将附加的电极直接接地或连接到有效的电压源,这种配置允许电极浮动到正电压电平并且其表现与向它们施加直接的DC偏置时一样。这适合增加沉淀效率和气流,同时减少臭氧和功耗。最后,对发射器、集合器以及下行线路电极的极性进行反向将具有与在此所述相同的益处。然而,负高压发射器源的使用通常增加主要发射器元件处的臭氧的产量以及不规则等离子封装发射率。为了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已经提供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上述描述。这并不意味着是穷举或将发明限制到所公开的精确形式。许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意见的。可以对所公开的实施例进行修改和变化而不脱离通过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发明的目标和精神。实施例被选择和描述以便更好地描述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懂得该发明、不同的实施例以及具有不同的修改适合于特殊的预期应用。发明的范围通过所附的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体来限定。权利要求1.一种离子产生器,其包括第一电极;两个第二电极;电压产生器,依次电耦合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当被激励时,在从第一电极到第二电极的下游方向产生气流;所述两个第二电极的每一个具有引导部分和位于所述引导部分下游的拖拽部分,并且所述两个第二电极的每一个具有引导部分和拖拽部分之间的长度;以及间隙电极,位于两个第二电极之间,并且间隙电极临近于两个第二电极的拖拽部分而定位,以及所述间隙电极在下游方向具有基本上小于两个第二电极在下游方向长度的长度。2.如权利要求1的产生器,其中,所述第二电极是鳍状并且所述间隙电极是线状。3.如权利要求1的产生器,其中,所述第二电极是鳍状并且所述间隙电极是棒状。4.如权利要求1的产生器,其中,所述间隙电极位于两个第二电极的之间的中间。5.如权利要求1的产生器,其中,所述间隙电极是线状和棒状之一,并且基本上沿着两个第二电极的两个拖拽部分之间的线而定位间隙电极。6.如权利要求1的产生器,其中,所述间隙电极和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7.如权利要求1的产生器,其中,当激励所述电压产生器时,所述间隙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具有相同的极性。8.如权利要求1的产生器,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具有第一符号电位并且能够对粒子充以相同符号电位的电荷,并且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间隙电极两者具有相反符号的电位以致于所述间隙电极能够朝着第二电极的方向偏转带电粒子。9.如权利要求1的产生器,其中,当激励所述电压产生器时,所述第一电极发射离子,并且其中所述间隙电极能够中和由所述第一电极所发射的离子。10.如权利要求1的产生器,其中,当激励所述电压产生器时,所述第一电极发射阳离子,并且其中所述间隙电极通过发射阴离子而能够中和由第一电极所发射的阳离子。11.如权利要求1的产生器,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可被用户拆卸。12.如权利要求1的产生器,其中,用户为清洗而可拆卸所述第二电极。13.如权利要求1的产生器,其中,所述产生器被插入壳体中,并且所述壳体包括电动空气传送器/调节器。14.如权利要求1的产生器,其中,所述第二电极被拉长,并且所述间隙电极被拉长到大约与第二电极相同的长度。15.如权利要求1的产生器,其中,所述产生器被插入到拉长的独立式壳体中,并且所述壳体包括电动空气传送器/调节器。16.如权利要求1的产生器,其中,所述产生器被插入到拉长的独立式壳体中,并且所述壳体包括电动空气传送器/调节器;并且所述壳体具有一顶部以及为清洗可从所述顶部拆卸所述第二电极。17.如权利要求1的产生器,其中所述产生器被插入到具有顶部的拉长的独立式壳体中,并且所述壳体包括电动空气传送器/调节器;以及所述第二电极被拉长并且可从所述壳体的所述顶部拆卸。18.如权利要求1的产生器,其中所述产生器被合并到具有顶部的拉长的独立式壳体中,并且所述壳体包括电动空气传送器/调节器;以及所述第二电极被拉长并且至少部分地可从所述壳体的所述顶部上拆卸。19.如权利要求1的产生器,其中所述产生器被插入到具有顶部的拉长的独立式壳体中,并且所述壳体包括电动空气传送器/调节器;以及所述第二电极被拉长并且通过所述壳体的所述顶部可伸缩地拆卸。20.如权利要求1的产生器,其中,所述间隙电极是线状或棒状之一。21.如权利要求1的产生器,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是离子发射器,并且第二电极是颗粒物质的集合器。22.如权利要求1的产生器,其中,所述第一电极被正充电,并且第二电极负充电。23.如权利要求22的产生器,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是引线形。24.一种用于调节空气的设备,其包括带有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的壳体;第一电极;两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比所述第二电极更接近所述入口处;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比所述第一电极更接近所述出口处;电压产生器,依次电耦合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当被激励时,在从第一电极到第二电极的下游方向产生气流;所述两个第二电极的每一个具有引导部分和位于所述引导部分下游的拖拽部分,并且所述两个第二电极的每一个具有引导部分和拖拽部分之间的长度;以及间隙电极,位于两个第二电极之间,并且间隙电极临近于两个第二电极的拖拽部分而定位,以及所述间隙电极在下游方向具有基本上小于两个第二电极下游方向长度的长度。25.如权利要求24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电极是鳍状,并且所述间隙电极是线状。26.如权利要求24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电极是鳍状,并且所述间隙电极是棒状。27.如权利要求24的设备,其中,所述间隙电极位于两个第二电极的之间的中间。28.如权利要求24的设备,其中,所述间隙电极是线状和棒状之一,并且基本上沿着两个第二电极的两个拖拽部分之间的线而定位间隙电极。29.如权利要求24的设备,其中,所述间隙电极和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30.如权利要求24的设备,其中,当激励所述电压产生器时,所述间隙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具有相同的极性。31.如权利要求24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具有第一符号电位并且能够对粒子充以相同符号电位的电荷,并且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间隙电极两者具有相反符号的电位以致于所述间隙电极能够朝着第二电极的方向偏转带电粒子。32.如权利要求24的设备,其中,当激励所述电压产生器时,所述第一电极发射离子,并且其中所述间隙电极能够中和由所述第一电极所发射的离子。33.如权利要求24的设备,其中,所述间隙电极是线状或棒状。34.一种用于调节空气的设备,其包括具有入口和出口的壳体;以及用于在从所述入口到所述出口的下游方向产生气流的安放在所述壳体内的离子产生器,包括第一电极;位于第一电极下游处的至少两个第二电极,每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具有前端和从所述前端向下游朝着所述出口方向延伸的两个拖拽侧;间隙电极,位于每一个所述第二电极中间,并且在所述前端的下游;高压产生器,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所述间隙电极。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中,所述间隙电极位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中间。36.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中,当激励所述高压产生器时,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具有相反的极性。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发射离子以对包含在气流中的粒子充电。38.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中,当所述离子产生器被激励时,所述间隙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具有相同的极性。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中,所述间隙电极朝着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拖拽侧推动或排斥相反带电粒子。40.权利要求1的产生器,其中,所述间隙电极是正电位、负电位、浮动电位或接地之一。41.权利要求1的产生器,其中,所述间隙电极具有与第二电极的电位符号相反的电位符号。42.权利要求1的产生器,其中,所述间隙电极包括多个间隙电极元件。43.权利要求1的产生器,其中,所述间隙电极包括当被激励时能够建立电压梯度的多个间隙电极元件。44.如权利要求1的产生器,其中,所述间隙电极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45.一种用于减少离子风设备的阳离子排放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种具有第一电极、两个第二电极以及依次电耦合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压产生器的离子产生器,当被激励时,在从第一电极到第二电极的下游方向产生气流;提供位于两个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隙电极;以及对间隙电极充电以朝着第二电极的方向加速阳离子以便将所述阳离子转变为平衡离子和阴离子之一。46.如权利要求45的方法,其中,所述阳离子包括臭氧。47.如权利要求45的方法,其中,所述对间隙电极充电的步骤包括允许间隙电极浮动到正电压电平。48.如权利要求45的方法,其中,所述允许间隙电极浮动到正电压电平的步骤包括将间隙电极连接到与电阻相串联接地的电容器。49.一种用于增加离子风设备的气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种具有第一电极、两个第二电极以及依次电耦合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压产生器的离子产生器,当被激励时,在从第一电极到第二电极的下游方向产生气流;提供位于两个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隙电极;以及对间隙电极充电以朝着第二电极的方向加速阳离子以便将所述阳离子转变为平衡离子和阴离子之一,因此减小了抑止气流的阳离子电场。50.一种用于增加离子风设备的气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种具有第一电极、两个第二电极以及依次电耦合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压产生器的离子产生器,当被激励时,在从第一电极到第二电极的下游方向产生气流;提供位于两个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隙电极;以及对间隙电极充电以朝着第二电极的方向加速带电粒子以便使得带电粒子在第二电极上沉淀,从而减少抑止气流的粒子。全文摘要一种用于从空气中清除粒子的电动空气调节器使用不移动部件来产生气流。调节器包括具有电极组件的离子产生器(300),该电极组件具有第一发射器电极(302)阵列、第二集合器电极(304)阵列以及高压产生器(306)。优选地,第三或引导或聚焦电极(224)定位于第一发射器电极(302)阵列的上游,和/或拖拽电极(245)定位于第二集合器电极(304)阵列的下游。该设备也能够包括位于集合器电极(304)之间的间隙电极(308)、具有整体形成的拖拽端的增强集合器电极、以及具有增加的长度以增加发射率的增强发射器电极。文档编号F04B19/00GK1658967SQ03812691 公开日2005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1日发明者吉姆·L·利, 查尔斯·E·泰勒, 刘锡晖 申请人:泽尼恩工业公司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9/16979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