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吸吸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15:26:20
专利名称:一种自吸吸水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换水装置,具体的讲,属于一种自吸吸水的装置。背景技术:现有的蓄水装置,涉及到各个领域,包括茶道用具中洗涤器的水方、鱼缸、酒杯,任何水方,包括高温金属液体等。现有技术中对于蓄水装置的排水方式也主要包括以下几种:(I)部分蓄水装置需要排水时单独放入一根排水管,另一端用嘴吸一口气使水排出,这种方式非常简陋、不卫生,由于蓄水装置排出的水无法直接饮用,若没有及时离开排水管而吸入脏水,对人的身体非常有害。(2)部分体积过大的蓄水装置通过设置排水阀控制排水,譬如游泳池,这样在修建游泳池时非常讲究,需要专人设计,在打开放水阀将游泳池内的水排出需要人为到专门的地方进行操作,部分高档游泳池甚至实用软件来进行控制,大大提高了游泳池的建造成本。因此设计一款排水简单方便、不耗费人力财力的吸水装置排出蓄水装置中的水则显得非常重要。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各种排水方法固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简单又实用的自吸吸水装置,方便、安全地排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吸吸水装置,包括吸水桶,穿过吸水桶的排水管,其中吸水桶底部设有开口,开口上连接有进水控制装置,且吸水桶侧壁上设有圆孔,排水管通过圆孔穿入吸水桶。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吸水桶包括圆筒和与圆筒可拆卸式连接的桶底,其中圆孔设置在圆筒侧壁上,所述开口设置在桶底,进水控制装置设置在开口上并与桶底活动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进水控制装置为覆盖在开口上且能向吸水桶内部翻转的压片,该压片与桶底合页连接。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排水管位于圆筒外部的一部分还设有开关阀。为了方便排水管的安装,所述圆孔直径与排水管外径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适合推广使用,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排水方式麻烦、不便的缺陷,同时大大节约了成本。(2)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一个吸水桶,将吸水桶放入蓄水装置后,向吸水桶中加入水,在吸水桶内的水面高于圆孔后,吸水桶内的水可以顺着排水管排出,同时由于吸水桶底部设有一个开口,因此直接将吸水桶放入到蓄水装置后,由于大气压的原因,在吸水桶内的水排出的同时蓄水装置内的水也会为保持与吸水桶内的水同一平面而从开口进入吸水桶,从而通过排水管排出。[0016](3)本实用新型中的吸水桶可拆卸成圆筒和桶底,而桶底上设有与桶底合页连接的压片,该压片向圆筒翻转,因此在吸水桶放入蓄水装置的过程中压片受到蓄水装置内水的压力会向上翻转使蓄水装置内的水进入圆筒,而在吸水桶完全进入蓄水装置后向吸水桶加水,由于吸水桶内水的压力使压片盖住开口,因此水不会通过吸水桶进入到蓄水装置,这样可保证吸水桶内的水面高于蓄水装置,而蓄水装置内水的液面不会高于吸水桶,因此便能很好地排出蓄水装置内的水了。(4)本实用新型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若出现了压片损坏的情况,可将桶底拆卸下来更换压片,并且为了方便更换压片,压片还可直接通过胶布粘在桶底的底部,这样更换压片时直接扯下胶布即可,不会损伤桶底。(5)本实用新型中的圆孔可根据需要选择设置在侧壁上的位置,若蓄水装置较深,则可将圆孔设置得较高,避免还未向吸水桶内加水时水便通过排水管溢出,这样选择性设置圆孔使本实用新型更具实用性。(6)本实用新型中,在排水管上还可设置开关阀,更好地控制排水。(7)若对吸水桶的材料进行专门选择,选择可耐高温的材料,由于现有的部分工厂需要高温加热金属使其融化,然后若遇到装液体金属的装置渗漏,则需尽快排出液体金属,现有技术中是通过人工S出,这种操作非常危险,容易伤害到人,同时速度过慢,液体金属容易遇冷凝固,而通过吸水桶排出则非常安全,同时根据具体技术多设几个吸水桶同时排出液体金属,可加快操作速度,安全可靠。(8)本实用新型根据实地情况可选择桶底的开口数量,并可相应地在每个开口上设置一个压片或共设置一个压片控制开口处的进水,对于本实用新型来讲,在排水量较大的情况下选择圆筒外径为2m的吸水桶,在底部设置超过2个开口,可大大加快蓄水装置中的水进入到吸水桶中的速度。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1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1中圆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1中桶底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1中吸水桶排水时的内部结构状态图。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I一圆筒,2—桶底,3—圆孔,4一排水管,5—外螺纹,6—内螺纹,7—压片,8—圆孔,9一开关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选择鱼缸作为蓄水装置,现阶段人们在对鱼缸排水时往往通过两种操作麻烦的方法实现:一种是翻转鱼缸倒出水,而由于鱼缸本身较重,且为易碎品,因此需要两个以上的人来操作,并同时防止鱼缸玻璃割手;另一种是通过将一根管子的一端放入水中,另一端通过人们吸一口便可源源不断排出水,这种方法非常的不卫生,是不可取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我们通过一个自吸吸水装置便能够实现排水了,其中该自吸吸水装置包括如下结构:吸水桶,该吸水桶包括圆筒和桶底,为便于检修该圆筒与桶底可设螺纹连接,圆筒与桶底相连的一端设有内螺纹,桶底呈圆柱形,侧壁上设有外螺纹与圆筒的内螺纹相匹配,且桶底远离圆筒的底部为密封结构,该底部上设有一个开口,该开口呈圆形,使吸水桶与鱼缸相通,在该底部上还连接有一个压片,压片的面积大于开口的面积而小于桶底底部的面积,该压片与桶底的底部合页连接,并向桶底内侧翻转,在不使用时将吸水桶竖直放置时,由于重力作用,压片也桶底的底部贴近盖住开口。排水管,在所述圆筒的侧壁上设有一个圆孔,将排水管一部分通过圆孔插入到圆筒内部且接触桶底底部,便能排出圆筒内所有的水,同时排水管位于圆筒外部的一部分长度与位于圆筒内部的一部分的长度相比更长,因此排水管位于外部一部分的一端端口低于桶底底部,这样才能保证吸水桶内的水完全排出。为了控制水的排出,在该排水管上还设有一个开关阀,在出现紧急状况需要停止排水时,可扭转开关阀关闭排水管,停止排水。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现特提供其实现方法如下:由于需要对鱼缸进行排水,将排水管通过圆孔插入到吸水桶,并且使排水管位于圆筒外部的一端低于桶底底部,此时缓缓将吸水桶竖直置入鱼缸,由于鱼缸内水的压力,水冲击压片使压片向上翻,压片离开了开口后,水从开口进入到吸水桶,在将吸水桶完全竖直置入鱼缸使桶底与鱼缸底部接触后,吸水桶内的水面与鱼缸水面同一高度。此时由于圆孔位于吸水桶的水面上方,与吸水桶的水面相距大概10mm,此时往吸水桶中加入水,如图4所示,由于加入水的压力使压片往回翻,紧贴桶底底部挡住开口,因此吸水桶内的水面向上升并且超过圆孔,此时打开开关阀,吸水桶内的水便源源不断地通过排水管排出,同时由于吸水桶内的水排出,鱼缸内水会对压片造成冲击力,因此鱼缸内的水便会源源不断地进入吸水桶,并通过排水管排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蓄水装置还可为高温金属,如热浸度锌,现有技术中若热浸镀锌处于液体状态时若将其排出,需通过瓢酉出,这种方式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花费时间长同时存在安全隐患。本实施例中在容量池中添加两个本实用新型,添加的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则在需要排出液体锌时只需再往吸水桶中添加一些热浸镀锌使其液面高于自吸排水装置的最高点,热浸镀锌便能够排出容量池。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蓄水本体为游泳池。由于游泳池面积过大,因此需要的吸水桶直径在2m左右,在游泳池边缘处放置超过10个吸水桶,每个吸水桶的桶底设有个开口,同时,在吸水桶的下部靠近桶底的位置还增设有多个开口,如:2个、3个、4个甚至更多,增设的开口沿吸水桶周向分布,且每个开口上覆盖有一个压片,虽然使用的吸水桶较多,但是与在游泳池通过软件控制排水相比其成本仍然是微不足道的,而且同时也不需要再额外添加装置,其实现方式简单。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1.一种自吸吸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水桶,穿过吸水桶的排水管(4),其中吸水桶底部设有开口(8),开口(8)上连接有进水控制装置,且吸水桶侧壁上设有圆孔(3),排水管(4)通过圆孔(3)穿入吸水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吸吸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桶包括圆筒(I)和与圆筒(I)可拆卸式连接的桶底(2),其中圆孔(3)设置在圆筒(I)侧壁上,所述开口(8)设置在桶底(2),进水控制装置设置在开口(8)上并与桶底(2)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吸吸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控制装置为覆盖在开口( 8 )上且能向吸水桶内部翻转的压片(7 ),该压片(7 )与桶底(2 )合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吸吸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4)上还设有位于圆筒(I)外部的开关阀(9)。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自吸吸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3)的直径与排水管(4)的外径相同。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吸吸水装置,包括吸水桶,设置在吸水桶上的吸管,其中吸水桶底部设有开口,开口上连接有进水控制装置,且吸水桶侧壁上设有圆孔,排水管通过圆孔穿入吸水桶。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各种对蓄水装置的排水方法不便或成本较高的缺陷,只需放入一个自吸吸水装置即可让实现排水,结构简单,操作方式卫生干净,同时还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适合推广使用。文档编号F04F10/00GK203023150SQ20132004114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5日发明者李武 申请人:李武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9/17051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