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非变容式泵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空气调节机的制作方法  >  正文

空气调节机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15:47:48

专利名称:空气调节机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用于空气调节、冷冻装置等的空气调节机,尤其是涉及空气调节机的 室外机。背景技术:若举出其一个例子,则以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具备形成为长方体形状的单元 主体、设置在单元主体内的螺旋桨式风扇以及旋转驱动它的风扇马达、遍及单元主体的侧 面以及背面,设置成L字型的热交换器、设置在螺旋桨式风扇的半径方向外侧的喇叭口、划 分出向热交换器供给制冷剂的压缩机的设置空间和螺旋桨式风扇的设置空间,并将空气流 从热交换器向喇叭口引导的分隔板(也称为分离器)。在像这样构成的以往的空气调节机中,若螺旋桨式风扇旋转,则气流从单元主体 外通过热交换器,被热交换,通过喇叭口向单元主体外排出。近年,要求空气调节机节电、静音,为此,提出了与以降低成为空气动力噪音的根 源的螺旋桨式风扇的噪音为目的的形态相关的方案。例如,提出了使分离器侧的喇叭口向 上游侧延伸,使气流平滑流动,以提高螺旋桨式风扇的效率和降低噪音为目的的例子(参 照专利文献1)。另外,还提出了为了控制向圆形的螺旋桨式风扇流入的气流,即使是长方体 的单元的形状,也根据周围的空间的幅度,来改变喇叭口的吸入侧的曲率半径的例子(参 照专利文献2)。另外,还提出了为使来自热交换器的气流顺畅地流入螺旋桨式风扇,而将防 音分隔板形成为管道形状或罩形状的例子(参照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77585号公报(第4_5页,图1)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3-168395号公报(第2页,图2、图3)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平10-238815号公报(第3页,图1、图2)但是,搭载在单元主体内的螺旋桨式风扇由于周围被热交换器和分隔板(分离 器)、单元主体壁包围,所以,从螺旋桨式风扇的轴看,风路不对称。若考虑以往的单元结构 中的空气流,则从单元主体的侧面(放置了热交换器的一侧)流入的气流中,向螺旋桨式风 扇的半径方向流入的气流为主流。另一方面,在分离器侧,螺旋桨式风扇和壁的间隙小,沿 螺旋桨式风扇的轴的气流为主流,在叶片旋转一圈期间,向叶片的流入方向发生变化,即, 叶片周围的流场产生变动。在专利文献1中,虽然以使分离器侧的喇叭口向上游侧延伸,气 流平滑地流入的方式构成,但是,即使是这样的结构,由于从放置了热交换器的单元主体的 侧面进入的气流和从背面进入的气流的朝向不同的情况没有改变,所以,流场的变动没有 变化。另外,即使是为专利文献2所示的结构,由于虽然能够使来自单元主体的侧面(放置 了热交换器的一侧)的气流平滑地流入螺旋桨式风扇,但不能改变流入方向,所以,向叶片 的流入方向变化为圆周方向的现象与以往相比没有改变。流场的变动由于导致施加给叶片 的负荷变动,所以,成为噪音增加的原因。另外,由于螺旋桨式风扇的旋转速度一定,流入叶 片的轴向流速成分变动,所以,气流流入叶片前缘的角度(入射角)也发生变化。在入射角 大的部位产生失速,成为噪音增加的原因,叶片的效率也降低,伴随有性能的降低。流入螺旋桨式风扇的气流在成为半径方向的单元主体的侧面(放置了热交换器一侧)容易引起失 速,从螺旋桨式风扇吹出的风容易成为在半径方向扩散的气流。这样一来,产生气流被再次 吸入单元主体的侧面的热交换器的现象(短周期现象),存在降低热交换的效率,引起能力 降低的课题。本发明鉴于上述这样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考虑了风路相对于螺旋桨式 风扇的不对称性,通过使喇叭口局部地向上游侧延伸,来实现螺旋桨式风扇的效率改善和 低噪音的空气调节机。发明内容有关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具备设置在单元主体内的螺旋桨式风扇、设置在上述 单元主体的侧面以及背面的L字型的热交换器、设置在上述螺旋桨式风扇的半径方向外侧 的喇叭口、划分出向上述热交换器供给制冷剂的压缩机的设置空间和上述螺旋桨式风扇的 设置空间,并将空气流从上述热交换器向上述喇叭口引导的分隔板,上述喇叭口中在放置 了上述热交换器的上述单元主体的侧面侧,包括将风扇旋转方向侧的热交换器的端部和风 扇中心连结的线段的长度为最大的截面位置及其附近在内的第一喇叭口部分与位于相对 于通过风扇中心的竖直线线对称的截面位置的第二喇叭口部分相比以在上游侧长的方式 形成。发明效果因为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以上述这样构成,所以,从放置了热交换器的单元主体 侧面侧流入的气流被在上游侧长的第一喇叭口部分遮蔽,难以从螺旋桨式风扇的侧面流 入,改变为从风扇的半径方向向轴向流入的气流。由于隔着风扇中心轴在相反侧的分隔板 (分离器)侧及其周边轴向气流为主,所以,向螺旋桨式风扇的流入方向在全周方向一致, 即,流入叶片的流场被平均化。其结果为,叶片旋转一圈期间的气流变动小,实现了噪音的 降低。另外,由于流入螺旋桨式风扇的轴流速度增大,所以,流入叶片的角度得到改善,难以 引起失速。若没有失速,则噪音降低,能够防止螺旋桨式风扇的效率恶化。另外,由于从螺 旋桨式风扇吹出时的气流难以在半径方向扩散,所以,难以从单元主体侧面再次吸入(短 周期),能够防止性能降低。图1是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结构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第一、第二喇叭口部分和螺旋桨式风扇的叶片的位置 关系的图。图3是以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中的气流的模式图(a)和作用于叶片的空气动 力的作用说明图(b)。图4是有关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中的气流的模式图(a)和作用于叶 片的空气动力的作用说明图(b)。图5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实测结果的图。图6是有关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结构图。图7是有关实施方式3的空气调节机的结构图。图8是有关实施方式4的空气调节机的结构图。图9是有关实施方式5的空气调节机的结构图。图10是有关实施方式6的空气调节机的结构图。图11是有关实施方式7的空气调节机的结构图(其一)。图12是有关实施方式7的空气调节机的结构图(其二)。图13是有关实施方式8的空气调节机的结构图。图14是有关实施方式9的空气调节机的结构图。图15是有关实施方式10的空气调节机的结构图。图16是有关实施方式11的空气调节机的结构图(其一)。图17是有关实施方式11的空气调节机的结构图(其二)。图18是有关实施方式12的空气调节机的结构图。图19是有关实施方式13的空气调节机的结构图。符号说明1 单元主体;Ia 单元主体的侧面壁;2 凸缘;3 叶片;4 螺旋桨式风扇;5 风扇 马达;6 喇叭口 ;6a、6a’ 第一喇叭口部分;6b 第二喇叭口部分;6c 第三喇叭口部分;6d 第四喇叭口部分;7 风扇护罩;8 热交换器;8a 侧面侧热交换器;8b 背面侧热交换器;9 压缩机;10 分离器(分隔板);11 气流;12 螺旋桨式风扇的旋转方向;13 侧面侧热交换 器的端部;14 风扇中心;15 将侧面侧热交换器的端部和风扇中心连结的直线;16 通过 风扇中心的竖直线;17 喇叭口的上游部长度;18 螺旋桨式风扇的半径方向气流;19 螺 旋桨式风扇的轴向气流;20 叶片的相对气流方向;21 叶片的周速度;22 流入叶片的轴 流速度;23 入射角;24 叶片前缘的曲线的切线;25 涡旋;26 短周期现象;27 螺旋桨式 风扇的外周部和热交换器接近的位置附近;28 圆筒部;29 翼端涡旋;30 喇叭口的上游 侧吸入部的半径方向端部和竖直线16相交的点;31 通过交点30的水平线;32 从第一喇 叭口部分的水平线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长度;33 单元主体的侧面壁的角部;34 将侧面 壁角部和风扇中心连结的直线;35 喇叭口的长度变化的部位;36 第一喇叭口部分的上游 部入口截面;37 电子零件;38 中间分割板;39 单元壁面。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结构图,(a)是从上看空气 调节机时的剖视图,(b)是从吸入侧看时的后视图(这里,热交换器省略了一部分)。该空气调节机具备形成为长方体形状的单元主体1,在单元主体1的内部设置着 围绕旋转中心的凸缘2安装了多个叶片3的螺旋桨式风扇4。螺旋桨式风扇4由设置在背 面侧的风扇马达5旋转驱动。风扇马达5被安装保持在未图示出的保持部件上。在该螺旋 桨式风扇4的半径方向外侧设置具有吸入侧开口部和吹出侧开口部的喇叭口 6,喇叭口 6被 安装在单元主体1的前面板上。另外,以覆盖形成在前面板上的吹出口的方式,从单元主体 1的外侧安装风扇护罩7。热交换器8由翅片和管构成,遍及单元主体1的侧面和背面,以包围螺旋桨式风扇 4的方式配置成L字型。这里,将配置在单元主体1的侧面的热交换器部分在下面称为“侧面侧热交换器8a”,将配置在单元主体1的背面的热交换器部分在下面称为“背面侧热交换 器8b”。另外,在单元主体1的侧面和背面与侧面侧热交换器8a和背面侧热交换器8b相向 地分别设置多个吸入口。另外,设置着用于向热交换器8供给制冷剂的压缩机9的空间和设置着螺旋桨式 风扇4的空间由被称为分离器10的分隔板分隔。本实施方式的喇叭口 6的形状如下,即,在放置了侧面侧热交换器8a的单元主体 侧面侧,包括将风扇的旋转方向12侧的侧面侧热交换器8a的端部13 (根据旋转方向,图中 单元主体背面侧的下端部)和风扇中心14连结的线段15的长度为最大的截面位置及其附 近在内的第一喇叭口部分6a与位于相对于通过风扇中心14的竖直线16线对称的截面位 置的第二喇叭口部分6b相比在上游侧长。另外,图1(b)的剖视图中,为了便于理解向上游 侧延伸的第一喇叭口部分6a的形状,将原本处于倾斜位置的截面画成水平面。此后的图也 一样。另外,图1 (a)表示在包括线段15在内的平面切断时的截面(图1 (b)的A-A截面)。图2表示第一、第二喇叭口部分的两个部位的剖视图(螺旋桨式风扇的叶片3和 第一、第二喇叭口 6a、6b的位置关系)。在放置了侧面侧热交换器8a的单元主体1中,将 B-B截面的侧面侧的第一喇叭口部分6a和C-C截面的分离器侧的第二喇叭口部分6b进行 比较,作为第一喇叭口部分6a的从下游侧前端开始的长度的上游部长度17a比第二喇叭口 部分6b的上游部长度17b长。接着,使用图3、图4说明动作。图3(a)是模式地表示作为比较例表示的以往的空 气调节机的室外机中的空气流的样子的图,(b)是作用于叶片3的空气动力的作用说明图。 图4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a)是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中气流的模 式图,(b)是作用于叶片3的空气动力的作用说明图。通过螺旋桨式风扇4的旋转,外气从单元主体1的背面和侧面流入,并通过热交 换器8。流入螺旋桨式风扇4的气流在单元主体1的侧面,在放置了侧面侧热交换器8a的 一侧及其周围,螺旋桨式风扇4的半径方向气流18为主流,在此此外的部位螺旋桨式风扇 4的轴向气流19为主流。在放置了分离器10的一侧,由于逐渐被节流的风路,轴向气流增 速。这样一来,在安装于螺旋桨式风扇4上的叶片3旋转一圈期间,向叶片的流入方向,即, 叶片周围的流场发生变化。尤其是在放置了侧面侧热交换器6a的单元主体侧面侧和分离 器侧的变化大。其结果为,产生施加给叶片3的力的变动,并且气流流入叶片前缘的曲线的 切线24的角度(入射角)发生变化。图3(b)是从叶片的周速度21和流入的轴流速度22 几何地图示流入叶片3的相对气流方向20的图,但是,在流入的轴流速度小的放置了热交 换器的单元主体侧面侧,由于入射角23(由叶片前缘的曲线的切线24和相对气流方向构成 的角)大,所以,容易失速,引起涡旋25。这些成为噪音恶化和螺旋桨式风扇的效率降低,轴 负荷增大的原因。若失速,则吹出的气流在半径方向扩散,因此,产生被再次吸入单元主体 侧面的侧面侧热交换器8a的现象26 (短周期)。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喇叭口如图1那样,在放置了侧面侧热交换器8a的单元 侧面侧,包括将风扇的旋转方向12侧的热交换器端部13和风扇中心14连结的线段15的 长度为最大的截面位置及其附近在内的第一喇叭口部分6a与位于相对于通过风扇中心14 的竖直线16线对称的截面位置的第二喇叭口部分6b相比以在上游侧长的方式形成。因此,如图4所示,从单元主体侧面流入的气流11如图4(a)那样,随着螺旋桨式风扇4的旋转方向12,向风扇侧面流动,但是,在旋转方向侧由于向上游侧延伸的第一喇叭 口部分6a,难以从螺旋桨式风扇的半径方向流入,而是在轴向流入。在分离器10侧气流原 本在轴向流动,所以,流入螺旋桨式风扇的气流方向在周方向一致,即,叶片旋转一圈期间 的流场的变动弱。图5表示应用了该喇叭口的情况下的实机评价的结果。如图那样,相对于相同的 风量,降低了约5%的输入和降低了约0. 5dB的噪音这样的效果得以确认。另外,若图4(b)与前面的例子同样图示流入叶片3的相对气流方向20,则在相同 的周速度21下,流入叶片的轴流速度22增大,因此,向叶片的入射角23变小,难以失速。其 结果为,向单元主体外吹出的气流难以在半径方向扩散。因此,难以引起被再次吸入侧面侧 热交换器8a的现象(短周期),还能够防止能力降低。如上所述,因为在放置了侧面侧热交换器的单元主体侧面侧,包括将风扇旋转方 向侧的侧面侧热交换器的端部和风扇中心连结的线段的长度为最大的截面位置及其附近 在内的第一喇叭口部分6a与位于相对于通过风扇中心的竖直线线对称的截面位置的第二 喇叭口部分6b相比以在上游侧长的方式形成了喇叭口 6,所以,能够实现下述空气调节机, 所述空气调节机实现了螺旋桨式风扇的效率改善和低噪音,并防止因短周期造成能力降 低。实施方式2.图6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剖视图。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向上游侧延伸的第一喇叭口部分6a仅在风扇的旋转方 向侧,但是,在该例子中,相对于风扇的逆旋转方向侧,包括将侧面侧热交换器8a的端部 13(根据逆旋转方向,图中,单元主体前面侧的上端部)和风扇中心14连结的线段15的长 度为最大的截面位置及其附近在内的第三喇叭口部分6c与位于相对于通过风扇中心14的 竖直线16线对称的截面位置的第四喇叭口部分6d相比以在上游侧长的方式形成喇叭口 6。 由于风扇旋转的影响,逆旋转方向侧比旋转方向侧流入量小,但是,为向风扇侧面的流入没 有改变。因此,即使相对于逆旋转方向侧,也是使第三喇叭口部分6c在上游侧长,将来自 半径方向的流入改变为轴向流入。在该例中,因为在放置了侧面侧热交换器8a的单元主体1的整个侧面侧,向风扇 的流入方向被修正为轴向,所以,空气调节机的噪音进一步减小。另外,就短周期的防止而 言,更加难以引起,防止性能降低的效果增加。实施方式3.图7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气调节机的剖视图。如上所述,在放置了侧面侧热交换器8a的单元主体侧面侧,包括将风扇的旋转方 向12侧的侧面侧热交换器8a的端部13(根据旋转方向,图中单元主体背面侧的下端部)和 风扇中心14连结的线段15的长度为最大的截面及其附近在内的第一喇叭口部分6a与位 于相对于通过风扇中心14的竖直线16线对称的截面位置的第二喇叭口部分6b相比在上 游侧长。本实施方式中,还在第一喇叭口部分6a的周方向,使上游部长度17随着旋转方向 12弯曲状地逐渐变长(按照图中的(A)的截面、(B)的截面的顺序)。这如图7(b)那样, 因为通过螺旋桨式风扇4的旋转,从单元主体侧面流入的气流11被卷入旋转方向12,所以,还是旋转方向侧的流入量更多。因此,随着旋转方向使第一喇叭口部分6a的上游部长度逐 渐增长,相对于气流的卷入多的部位,提高抑制效果。该喇叭口形态由于进行根据来自侧面 的流入量的大小来调整抑制效果的动作,所以,不仅将向风扇的流入方向改变为轴向,还得 到流入量的平衡。因此,周方向的流入分布进一步均勻化,能够实现进一步的低噪音化。就 防止短周期而言,因为相对于容易在半径方向流入(容易失速)的部位发挥作用,所以,能 够得到更有效的效果。另外,第一喇叭口部分6a的上游部长度17为最长的最长点的位置 由螺旋桨式风扇4的外径以及单元主体1的大小等的关系决定,被设定在从线段15上到旋 转方向的规定的角度的范围内。实施方式4.图8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空气调节机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3中,仅相对于放置了侧面侧热交换器8a的单元主体侧面侧,且是旋 转方向侧的第一喇叭口部分,使上游部长度变化。在该实施方式4中,是在放置了侧面侧热 交换器8a的单元主体侧面侧整个区域扩张的事例。因此,第一喇叭口部分6a的上游部长度17不是恒定,而是沿螺旋桨式风扇4的旋 转方向12弯曲状地逐渐变长(按照图8的(A)、(B)、(C)的顺序)。如图8(b)那样,从单 元主体侧面流入的气流11遍及单元主体侧面的整个区域,随着风扇的旋转方向12,以被卷 入的方式流入。根据该结构,由于与实施方式3同样获取向侧面侧热交换器8a的流入量的平衡, 所以,周方向的气流分布进一步得到改善。另外,由于应用于放置了侧面侧热交换器8a的 单元主体侧面侧整个区域,所以,叶轮旋转1圈的流场的变化进一步减弱,能够实现低噪音 化。另外,由于将流入螺旋桨式风扇4的气流改变为轴向的效果也被应用于逆旋转侧,所 以,失速进一步被防止,防止短周期的效果提高。实施方式5.图9(a)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空气调节机的剖视后视图。图9 (b)、(c) 是该空气调节机的剖视俯视图。该实施方式5涉及在单元主体1上设置的螺旋桨式风扇4的直径大的机种。若以 空气调节机的低噪音化为目的,使单元主体的大小紧凑,且增大螺旋桨式风扇直径,则在放 置了侧面侧热交换器8a的单元主体侧面侧,螺旋桨式风扇4的外周部和侧面侧热交换器8a 的距离非常近。喇叭口 6的形状如前面说明那样,在放置了侧面侧热交换器8a的单元主体 侧面侧,包括将风扇旋转方向侧的侧面侧热交换器8a的端部13(根据旋转方向12,单元主 体背面侧的下端部)和风扇中心14连结的线段15的长度为最大的截面位置及其附近在内 的第一喇叭口部分6a与位于相对于通过风扇中心14的竖直线16线对称的截面位置的第 二喇叭口部分6b相比,上游部长度17长,逆旋转方向侧(图中上侧)的第三喇叭口部分6c 也同样。但是,在螺旋桨式风扇4的外周部和侧面侧热交换器8a的距离非常短的位置附近 27,上游部长度17变短(参照图9(b)的截面)。这样,在喇叭口 6和侧面侧热交换器8a的距离非常近的部分,侧面侧热交换器8a 的阻力的影响强,吸入流速没有增大,因此,就这部分而言,缩短向上游部的长度,以便不会 妨碍通过侧面侧热交换器8a的气流。另一方面,就其周边而言,由于喇叭口 6和侧面侧热交换器8a或风路壁(指单元主体1的上面、底面、侧面等壁部分)的空间大,所以,增长第一以及第三喇叭口部分6a、6c 的上游部长度,抑制从侧面的流入,促进轴向流入,使流场的变化减弱(参照图9(c)的截 面)。其结果为,与到此为止的实施方式同样,能够通过周方向的气流方向的均勻化和流入 量的平衡,实现空气调节机的低噪音化和防止轴流速度促进造成的失速以及防止短周期。实施方式6.图10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空气调节机的剖视图。该例在实施方式5中追加了风扇旋转方向12的影响。即,在放置了侧面侧热交换 器8a的单元主体侧面侧,旋转方向侧的第一喇叭口部分6a与逆旋转方向侧的第三喇叭口 部分6c相比,使上游部长度17增长(17a > 17c)。如到此为止所说明的那样,由于来自风 扇侧面的流入随着旋转方向增强,所以,做成这样的结构。其结果为,流入方向成为轴向,周 方向的流入方向均勻,且得到流入量的平衡,能够实现空气调节机的低噪音化和防止短周 期。实施方式7.图11、图12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空气调节机的剖视图。该例是风路的非对称性强,第一喇叭口部分6a的上游部长度17长的情况下的事 例。如图11所示,在使第一喇叭口部分6a向上游侧延长的情况下,虽然若如图11(a) 那样,使圆筒部28 (直管部)原样延长,则来自侧面的流入抑制效果高,但是,因叶片外周部 的压力差而产生的涡旋29 (翼端涡旋)和第一喇叭口部分6a的壁的干涉增强,壁面的振动 增大,存在噪音增大的问题。因此,如图12(b)所示,形成为下述形态,即,在放置了侧面侧热交换器8a的单元 主体侧面侧,包括将旋转方向侧的侧面侧热交换器8a的端部13和风扇中心14连结的线段 15为最大的截面位置及其附近在内的第一喇叭口部分6a’与位于相对于通过风扇中心的 竖直线16线对称的截面位置的第二喇叭口部分6b相比在上游侧长,并且,具有与通过上述 竖直线16和处于与侧面侧热交换器8a的端部同侧(图中下侧)的喇叭口 6的上游侧吸入 部的半径方向端部相交的点30的水平线31相比向半径方向外侧长的长度32。这成为第一 喇叭口部分6a’在半径方向扩大,同时向上游侧延伸的形状。根据该结构,如图12(c)所示,与使圆筒部原样延伸的图11的第一喇叭口部分6a 相比,在半径方向外侧增长的第一喇叭口部分6a’能够确保叶片3外周部和第一喇叭口部 分6a’的距离33,并且能够缩短圆筒部,因此,与因压力差而产生的涡旋29的干涉减弱。其 结果为,能够抑制来自侧面的流入,使流入分布均勻,实现低噪音化这样的原本的目的得以 实现。因为流入风扇的气流一面被节流,一面被变换为轴流方向,所以,还难以引起失速,能 够防止短周期。实施方式8.图13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空气调节机的剖视图。这里举出的例子 是在空气调节机的能力小的机种中,热交换器8的积宽短,其实际安装形态不是到此为止 的实施方式所示的L字型,到此为止具有侧面侧热交换器的侧面成为壁的例子。S卩,该例的 热交换器8是直线型,仅设置在单元主体1的背面。因此,虽然没有来自单元主体侧面的流入,但左右的流入方向的平衡并不相同。说明其理由。分离器10成为从热交换器8向喇叭口 6逐渐被节流的形态,风扇之前的气流11 中轴流成分增大。但是,在单元主体侧面没有朝向风扇节流的风路,在喇叭口 6和风路角部 的间隙漂流的空气从侧面流入。即,流入风扇的气流方向在左右不同这一特征没有变化。因此,在为设置了这样的直线型的热交换器8的空气调节机中,在没有放置热交 换器的单元主体侧面侧,包括将旋转方向12侧的侧面壁Ia的角部(风路角部)33和风扇 中心14连结的线段34为最大的截面位置及其附近在内的第一喇叭口部分6a与位于相对 于通过风扇中心14的竖直线16线对称的截面位置的第二喇叭口部分6b相比以在上游侧 长的方式形成喇叭口 6。其结果为,即使在没有配置热交换器的侧面侧,流入方向也从半径 方向修正为轴向,在周方向气流方向均勻,因此,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实施方式9.图14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空气调节机的剖视图。该实施方式9与实施方式2同样,是在没有放置热交换器的单元主体侧面侧,不仅 风扇旋转方向12侧的第一喇叭口部分6a,逆旋转方向侧的第三喇叭口部分6c也在上游部 长的例子。就效果而言,与实施方式2同样,能够在容易从风扇侧面流入的没有放置热交换 器的单元主体侧面侧整个区域将流入方向改变为轴向,因此,流场进一步均勻化,能够实现 低噪音化。另外,喇叭口形状与实施方式2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实施方式10.图15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空气调节机的剖视图。该实施方式10与实施方式3大致相同,是在没有放置热交换器的单元主体侧面 侧,第一喇叭口部分6a的上游部长度17沿风扇旋转方向12逐渐弯曲状地变长(按照图 中(A)的截面到(B)的截面的顺序)的事例。就效果而言,与实施方式3同样,不仅在没有 放置热交换器的单元主体侧面侧将流入方向改变为轴流方向,还根据因风扇旋转而卷入的 气流11的流入量,使抑制效果平衡,因此,流入分布均勻化,能够实现低噪音化和防止短周 期。实施方式11.图16、图17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空气调节机的剖视图。该实施方式11与实施方式7同样,在使第一喇叭口部分6a向上游侧延伸时,虽然 若以相同半径使圆筒部28延伸,则来自侧面的流入抑制效果高,但是,因叶片外周部的压 力差而产生的涡旋29 (翼端涡旋)和第一喇叭口部分6a的壁的干涉增强,所以,壁面的振 动增大,存在噪音增大的问题(参照图16(a))。因此,如图17(b)那样,形成为下述形态, 即,在没有放置热交换器的单元主体侧面侧,包括将风扇旋转方向侧的侧面壁角部(风路 角部)33和风扇中心14连结的线段33为最大的截面位置及其附近在内的第一喇叭口部分 6a’与位于相对于通过风扇中心14的竖直线16线对称的截面位置的第二喇叭口部分6b相 比在上游侧长,并且,具有与通过上述竖直线16和处于与侧面壁角部33同侧的喇叭口 6的 上游侧吸入部的半径方向端部相交的点30的水平线31相比向半径方向外侧长的长度32。 就效果而言,因与实施方式7相同而省略。实施方式12.图18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空气调节机的剖视图。12本实施方式12涉及向上游侧延伸的第一以及第三喇叭口部分的截面形状。到 此为止,实施方式所示的第一以及第三喇叭口部分6a、6a’、6c的截面形状在周方向变化。 在为截面在周方向变化的部位35具有图18(a)那样的阶梯差的喇叭口的情况下、在如图 18 (b)那样,即使长度平滑地变化,截面也为平板状的喇叭口的情况下,在气流通过时产生 风噪,使气流分布均勻化,以低噪音化为目的的效果丧失。因此,如图18 (c)所示,上游部长 度变化的第一喇叭口部分6a、6a’的上游部入口截面36使用圆弧或样条曲线,做成气流平 滑地通过那样的截面。图中,截面从36(a)到36(c)平滑地变化。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 就第三喇叭口部分3c而言,也形成为同样的截面形状。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即使在截面变化的部分,气流也平滑流动,不会产生风噪, 所以,使第一以及第三喇叭口部分向上游侧延伸的效果有效。实施方式13.到此为止,对风横向吹出的空气调节机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容量大的空气调节机 中,也有图19那样向上吹出的室外机。该例做成具备设置在单元主体1内的上部的螺旋桨式风扇4、设置在单元主体1的 下部侧面的二字型的热交换器8和设置在螺旋桨式风扇4的半径方向外侧的喇叭口 6的结 构。向热交换器8供给制冷剂的压缩机9、电子零件37等设置在中间分割板38的下侧。因 此,该立式室外机不存在到此为止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的分隔板。但是,如该例所示, 由于在单元主体1的下侧由二字型的热交换器8和没有配置热交换器8的单元壁面39构成 风路,所以,气流11通过设置在上部的螺旋桨式风扇4,从下侧的三方进入单元主体内部, 进行热交换,向上吹出,但是,从螺旋桨式风扇4看到的风路不对称。因此,能够应用对到此 为止的喇叭口 6所说明的形状,能够实现噪音降低。权利要求一种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具备设置在单元主体内的螺旋桨式风扇、设置在上述单元主体的侧面以及背面的L字型的热交换器、设置在上述螺旋桨式风扇的半径方向外侧的喇叭口、划分出向上述热交换器供给制冷剂的压缩机的设置空间和上述螺旋桨式风扇的设置空间,并将空气流从上述热交换器向上述喇叭口引导的分隔板,上述喇叭口中在放置了上述热交换器的上述单元主体的侧面侧,包括将风扇旋转方向侧的热交换器的端部和风扇中心连结的线段的长度为最大的截面位置及其附近在内的第一喇叭口部分与位于相对于通过风扇中心的竖直线线对称的截面位置的第二喇叭口部分相比以在上游侧长的方式形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喇叭口中在放置了上述热交换 器的上述单元主体的侧面侧,包括不仅将风扇旋转方向侧,还将风扇逆旋转方向侧的热交 换器的端部和风扇中心连结的线段的长度为最大的截面位置及其附近在内的第三喇叭口 部分与位于相对于通过风扇中心的竖直线线对称的截面位置的第四喇叭口部分相比以在 上游侧长的方式形成。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第一喇叭口部分以及上 述第三喇叭口部分的从下游侧前端开始的长度的上游部长度沿风扇旋转方向弯曲状地逐 渐增长。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在将上述喇叭口的区 域在与放置在上述单元主体的侧面的热交换器最接近的部分分开时,风扇旋转方向侧的上 述第一喇叭口部分的上游部长度比风扇逆旋转方向侧的上述第三喇叭口部分的上游部长 度长。5.一种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具备设置在单元主体内的螺旋桨式风扇、设置在上 述单元主体的侧面以及背面的L字型的热交换器、设置在上述螺旋桨式风扇的半径方向外 侧的喇叭口、划分出向上述热交换器供给制冷剂的压缩机的设置空间和上述螺旋桨式风扇 的设置空间,并将空气流从上述热交换器向上述喇叭口引导的分隔板,上述喇叭口中在放置了上述热交换器的上述单元主体的侧面侧,包括将风扇旋转方向 侧的热交换器的端部和风扇中心连结的线段的长度为最大的截面位置及其附近在内的第 一喇叭口部分与位于相对于通过风扇中心的竖直线线对称的截面位置的第二喇叭口部分 相比以在上游侧长的方式形成,并且,以上述第一喇叭口部分与通过上述竖直线和位于与 上述热交换器的端部相同侧的上述喇叭口的上游侧吸入部的半径方向端部的交点的水平 线相比向半径方向外侧长的方式形成。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喇叭口中在放置了上述热交换 器的上述单元主体的侧面侧,包括不仅将风扇旋转方向侧,还将风扇逆旋转方向侧的热交 换器的端部和风扇中心连结的线段的长度为最大的截面位置及其附近在内的第三喇叭口 部分与位于相对于通过风扇中心的竖直线线对称的截面位置的第四喇叭口部分相比以在 上游侧长的方式形成,并且,以上述第三喇叭口部分与通过上述竖直线和位于与上述热交 换器的端部相同侧的上述喇叭口的上游侧吸入部的半径方向端部的交点的水平线相比向 半径方向外侧长的方式形成。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第一喇叭口部分以及上 述第三喇叭口部分的从下游侧前端开始的长度的上游部长度沿风扇旋转方向弯曲状地逐渐增长。8.如权利要求5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在将上述喇叭口的区 域在与放置在上述单元主体的侧面的热交换器最接近的部分分开时,风扇旋转方向侧的上 述第一喇叭口部分的上游侧长度比风扇逆旋转方向侧的上述第三喇叭口部分的上游侧长 度长。9.一种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具备设置在单元主体内的螺旋桨式风扇、设置在上 述单元主体的背面的热交换器、设置在上述螺旋桨式风扇的半径方向外侧的喇叭口、划分 出向上述热交换器供给制冷剂的压缩机的设置空间和上述螺旋桨式风扇的设置空间,并将 空气流从上述热交换器向上述喇叭口引导的分隔板,上述喇叭口中没有放置上述热交换器的上述单元主体的侧面侧,包括将风扇旋转方向 侧的侧面壁的角部和风扇中心连结的线段的长度为最大的截面位置及其附近在内的第一 喇叭口部分与位于相对于通过风扇中心的竖直线线对称的截面位置的第二喇叭口部分相 比以在上游侧长的方式形成。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喇叭口中在没有放置上述热交 换器的上述单元主体的侧面侧,包括不仅将风扇旋转方向侧,还将风扇逆旋转方向侧的侧 面壁的角部和风扇中心连结的线段的长度为最大的截面位置及其附近在内的第三喇叭口 部分与位于相对于通过风扇中心的竖直线线对称的截面位置的第四喇叭口部分相比以在 上游侧长的方式形成。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第一喇叭口部分以及 上述第三喇叭口部分的从下游侧前端开始的长度的上游侧长度沿风扇旋转方向弯曲状地 逐渐增长。12.一种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具备设置在单元主体内的螺旋桨式风扇、设置在 上述单元主体的背面的热交换器、设置在上述螺旋桨式风扇的半径方向外侧的喇叭口、划 分出向上述热交换器供给制冷剂的压缩机的设置空间和上述螺旋桨式风扇的设置空间,并 将空气流从上述热交换器向上述喇叭口引导的分隔板,上述喇叭口中在没有放置上述热交换器的上述单元主体的侧面侧,包括将风扇旋转方 向侧的侧面壁的角部和风扇中心连结的线段的长度为最大的截面位置及其附近在内的第 一喇叭口部分与位于相对于通过风扇中心的竖直线线对称的截面位置的第二喇叭口部分 相比以在上游侧长的方式形成,并且,以上述第一喇叭口部分与通过上述竖直线和位于与 上述侧面壁的角部相同侧的上述喇叭口的上游侧吸入部的半径方向端部的交点的水平线 相比向半径方向外侧长的方式形成。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喇叭口中在没有放置上述热 交换器的上述单元主体的侧面侧,包括不仅将风扇旋转方向侧,还将风扇逆旋转方向侧的 侧面壁的角部和风扇中心连结的线段的长度为最大的截面位置及其附近在内的第三喇叭 口部分与位于相对于通过风扇中心的竖直线线对称的截面位置的第四喇叭口部分相比以 在上游侧长的方式形成,并且,以上述第三喇叭口部分与通过上述竖直线和位于与上述侧 面壁的端部相同侧的上述喇叭口的上游侧吸入部的半径方向端部的交点的水平线相比向 半径方向外侧长的方式形成。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第一喇叭口部分以及上述第三喇叭口部分的从下游侧前端开始的长度的上游侧长度沿风扇旋转方向弯曲状 地逐渐增长。15.一种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具备设置在单元主体内的上部的螺旋桨式风扇、 设置在上述单元主体的下部侧面的二字型的热交换器、设置在上述螺旋桨式风扇的半径方 向外侧的喇叭口,上述喇叭口中在放置了上述热交换器的上述单元主体的侧面侧,包括将风扇旋转方向 侧的热交换器的端部和风扇中心连结的线段的长度为最大的截面位置及其附近在内的第 一喇叭口部分与位于相对于通过风扇中心的竖直线线对称的截面位置的第二喇叭口部分 相比以在上游侧长的方式形成。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喇叭口中在放置了上述热交 换器的上述单元主体的侧面侧,包括不仅将风扇旋转方向侧,还将风扇逆旋转方向侧的热 交换器的端部和风扇中心连结的线段的长度为最大的截面位置及其附近在内的第三喇叭 口部分与位于相对于通过风扇中心的竖直线线对称的截面位置的第四喇叭口部分相比以 在上游侧长的方式形成。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第一喇叭口部分以 及上述第三喇叭口部分的从下游侧前端开始的长度的上游部长度沿风扇旋转方向弯曲状 地逐渐增长。18.如权利要求1至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喇叭口部 分以及上述第三喇叭口部分的上游侧入口部的截面使用圆弧或样条曲线,形成为像气流平 滑地通过那样的连续变化的形状。全文摘要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具备设置在单元主体(1)内的螺旋桨式风扇(4)、设置在单元主体的侧面以及背面的L字型的热交换器(8)、设置在风扇半径方向外侧的喇叭口(6)、划分出压缩机(9)设置空间和风扇设置空间,并将空气流从热交换器向喇叭口引导的分隔板(10),上述喇叭口(6)中在放置了热交换器(8a)的单元主体侧面侧,包括将风扇旋转方向侧的热交换器的端部(13)和风扇中心(14)连结的线段(15)的长度为最大的截面位置及其附近在内的第一喇叭口部分(6a)与位于相对于通过风扇中心的竖直线(16)线对称的截面位置的第二喇叭口部分(6b)相比以在上游侧长的方式形成。文档编号F04D29/54GK101925783SQ20098010279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11日发明者加藤康明, 田所敬英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9/17149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