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非变容式泵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外接式电路的风扇结构的制作方法  >  正文

外接式电路的风扇结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15:50:37

专利名称:外接式电路的风扇结构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外接式电路的风扇结构,尤其指一种将电路板设置在框体的外侧面的风扇结构。背景技术:公用散热风扇。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1386156揭不一种散热风扇,包括一扇框,一轴承系统,一定子构件及一转子构件,该转子构件对应设置于该定子构件的外围,转子构件和定子构件分别收容于扇框内。扇框包括一底部和一轴座。该轴座从扇框的底部中央向上突设形成。轴座顶端为一开口端,其中央形成一收容空间。一环形凹陷对应形成于轴座顶端部分的内圆周处。并与收容空间相连通。轴座顶端于该环形凹陷所在位置的内径大于轴座内部其余部分的内径。该扇框的底部中央从底面向内凹陷形成一圆柱状的收容槽。该收容槽与轴座内的收容空间相对但不连通。该定于构件套设于该轴座外缘,该转轴上套设有一扣环,该扣环固定于轴座顶端。定子构件包括一电路板以及一由多层娃钢片迭设形成的电枢,电枢外部缠绕绕线用以产生交替变化的磁场,绕线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电枢上下分别罩设有绝缘片,以避免电枢与绕线之间电性接触。上述公知具有以下问题:当该风扇被驱动运转时,电路板的驱动电流运转,此时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因为驱动电流的运作而引起大量的热能,由于电路板位于电枢的下万,且在轴向上,该电路板与该电枢之间形成的空间有限,因此将造成热能散逸不良,进而降低该电路板上各个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再者,由于目前马达的设计会加入额外的控制功能,因此必须增设额外的电子元件,为了有效整合驱动与额外控制功能的目的,必须将上述为了实现控制功能而增设的电子元件,连同原有的电子元件一并整合至该电路板,然而由于电子元件设置于该电路板上的面积受限于马达最大外径,因而造成该电子元件具有排列设置不易的缺点。有鉴于上述问题,后有进者,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M337965揭示一种散热风扇,其包含一框体及一扇轮。该框体具有一入风端面、一出风端面、一内壁、一轴向气流通道及一承载部,该入风端面及该出风端面分别位于该轴问气流通道框体的二侧;该轴向气流通道贯通该框体,且该内壁形成该轴向气流通道;该扇轮设置在该框体内,该扇轮外周缘设有数个扇叶;其中该承载部形成于该框体的至少一部分框边,该承载部包含一第一侧墙、一第二侧墙及一承载空间。该第一侧墙由该内壁的至少一部分所形成;该第二侧墙与该第一侧墙间隔设置;而该承载空间形成于该第一侧墙及第二侧墙之间,用以承载一驱动电路板。藉此提升驱动电路板的散热效果及增加定子的轴向厚度,以增大马达输出转矩,进而提闻风扇驱风量。但是这一公知有其问题存在,框体的一部分形成承载部,造成框体的厚度增加,不易设置于空间有限的装置内,且增加风扇整体重量实用新型内容[0006]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不增加框体厚度的条件下,将电路板设置于框体的外侧,除了可得到较大的空间放置较多的电子元件外,更能帮助电路板散热的外接式电路的风扇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接式电路的风扇结构,包括:一框体,具有一入风端、一出风端、一内壁、一外壁、一轴问气流道及一座部,该入风端与出风端分别位于该框体的两侧,该内壁界定该轴向气流道,该轴向气流道贯通该框体,该座部位于该轴向气流道中且经由多个支撑部连结该内壁;一定子,设置在该座部上;一扇轮,设置在该框休内的座部上对应该定子,该扇轮外周设有数个扇叶;一电路板,设置于该外壁上,且与电性连结该定子。其中该电路板具有一连接侧平贴在该升壁的其中一部份面积或全部面积,及一外侧接触外在环境。再者该内壁与外壁之间为实心体。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 I 一种外接式电路的风扇结构,包括:一框体,具有一入风端、一出风端、一内壁、一外壁、一轴向气流道及一座部,该入风端与出风端分别位于该框体的两侧,该内壁界定该轴向气流道,该轴向气流道贯通该框体,该座部位于该轴向气流道中且经由多个支撑部连结该内壁,一中空轴筒从该座部上凸出;一定子,套接在该轴筒外侧并设置在该座部上;一扇轮,设置在该框体内的座部上对应该定子,该扇轮外周设有数个扇叶;一电路板,设置于该外壁上,且与电性连结该定子。优选的是,所述的外接式电路的风扇结构,该电路板具有一连接侧平贴在该外壁的其中一部份面积或全部面积,及一外侧接触外界。优选的是,所述的外接式电路的风扇结构,该内壁与外壁之间为实心体。通过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相较于公知技术,框体的厚度减少,且达到具有更多空间设置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以及帮助散热。下列图式的目的在于使本实用新型能更容易被理解,于本文中会详加描述该些图式,并使其构成具体实施例的一部份。通过本文中的具体实施例并参考相对应的图式,俾以详细解说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用以阐述实用新型的作用原理。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路板设置在框体外壁面的另一实施示意图。符号说明11 框体111入风端112出风端113 内壁114 外壁115轴向气流道116 座部1161中空轴筒[0026]117支撑元件12 定子13 扇轮131 扇叶1311 入风侧1312 出风侧1313 外侧14电路板141连接侧142 外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元件符号加以说明。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轴流式风扇,其具有一框体可为一方形框体或一环形框体,该框体具有一轴向流道以便一扇叶驱动转动时,气流可流通于该轴向气流通道。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框体11、一定子12。一扇轮13及至少一电路板14,其中该框体11为一环形框体,但不限于此亦可为方形框体,该定子12及扇轮13设置在该框体11内。该扇轮13具有数个扇叶131环设在该扇轮13的外周面,所述扇叶131径向的朝外延伸,该扇轮13可相对该定子12转动。每一扇叶131具有一入风侧1311及一出风侧1312及一外侧1313。该框体11具有一入风端111。一出风端112。一内壁113、一外壁114、一轴向气流道115及一座部116。该框体11的两侧分别形成该入风端111及该出风端112,该轴向气流道115由该内壁113所界定且贯通该框体11。该座部116设置在该靠近出风端112处,该座部116的外周设有多个支撑元件117连接该内壁113以支撑该座部116位于该轴向气流道115中,座部116上设有一凸出的中空轴筒1161。该内壁113与该外壁114之间为实心体。该定子12包括由多个硅钢片堆迭组成的一硅钢片组设于一绝缘架组之间,一线圈组缠绕该硅钢片组及该绝缘架组。该定于12套接在该轴筒1161外侧并设置在该座部116 上。其中该扇轮13设置在该座部116上对应该定子12,所述扇叶131的入风侧1311对应该框体11的入风端111,出风侧1312对应该出风端112,外侧1313对应该内壁113。该电路板14设置于该外壁114上,且与电性连结该定子12,在一实施中该电路板14具有一连接侧141平贴在该外壁114的其中一部份表面,及一外侧142接触外在环境。在另一实施中如第4图所示,该电路板14平贴在该外壁114的全部表面。其中电路板14与外壁114之间的接合方式可以使用胶接的方式或在外壁114上形成一凸扣对应扣接该电路板14上的一透孔或在外壁114开设有盲孔,对应电路板14上的透孔,利用螺锁元件穿设该透孔及该盲孔,以将该电路板14锁同。当扇轮13被电路板14驱动运转,气流被带动从框体11的入风端111进入经过该轴向气流道115然后从该出风端112流出。电路板14所产生的热量除了经由电路板14的外侧142接触外界空气散热外,热量传递到外壁114通过外壁114与外界空气接触以进行散热,电路板14不会受限于公知放置在该底座上的限制,有较大或较多的空间放置,电路板14上更可因应各种功能而设置更多电子元件。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路板14直接设置在该框体11的外壁114,相较于前案框体11不需另外设置容纳空间容纳电路板14,框体11的厚度不会增加,重量也不会增加。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定者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外接式电路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框体,具有一入风端、一出风端、一内壁、一外壁、一轴向气流道及一座部,该入风端与出风端分别位于该框体的两侧,该内壁界定该轴向气流道,该轴向气流道贯通该框体,该座部位于该轴向气流道中且经由多个支撑部连结该内壁,一中空轴筒从该座部上凸出;一定子,套接在该轴筒外侧并设置在该座部上; 一扇轮,设置在该框体内的座部上对应该定子,该扇轮外周设有数个扇叶; 一电路板,设置于该外壁上,且电性连结该定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接式电路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具有一连接侧平贴在该外壁的其中一部分面积或全部面积,及一外侧接触外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接式电路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壁与外壁之间为实心 体。专利摘要一种外接式电路的风扇结构,包括一框体、一定子、一扇轮及一电路板。该定子及该扇轮设置在框体内,该电路板设置在该框体的外侧面跟外界空气接触,框体为目前一般常用的风扇框体,所以框体的厚度不会增加,又能增加电路板的设置空间以及促进电路板散热。文档编号F04D29/52GK203161661SQ201320197679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8日发明者周初宪 申请人:深圳兴奇宏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9/17161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