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直联旋片式双级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16:31:04
专利名称:多功能直联旋片式双级真空泵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真空泵是工农业等各种领域使用的设备。目前国内外使用的标准真空泵,结构复杂,零件一致性差,密封性不佳,易产生轴封漏油,抽气喷油、漏气。要排除这些故障必需拆开主机,从而影响泵的精度,浪费油料。如遇突然停电、正常停机,泵会产生倒转,迅速返油,造成被抽气系统事故。且噪音大,起动负荷大,维修费用高,能耗大。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克服一般真空泵的上述缺点,设计一适用可靠的全新结构多功能直联高速旋片式双级真空泵。由于性能优适用性强、结构紧凑、噪音低。适用于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开发现代化设备仪器等行业配套使用。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直联旋片式双级真空泵由电机座、联轴箱、泵体、除雾箱组成。该泵设有自控截止阀,可替代传统真空泵用的电磁阀。它的工作原理如图1状态支撑阀盖6,弹簧7,阀体部件5,工作时气体流动的压力大于强簧7的支撑力,推开阀盖,接通气体通道。当突然停机时,泵腔内压力高于被抽容器的压力,阀盖会复位关闭气体通道,这就解决了突然停电、正常停机的倒转或返油现象。该泵还将进气室、排气室、滤波室这三部分合并在一只除雾箱内置于主机上部,使得结构合理紧凑。当泵联接被抽容器时,抽进的气体中含有少量的杂质在进气室会沉积下来,杂质不会进入泵腔。而排出的气体含有混入的泵油粒子,通过排气室时,泵油粒子互相碰撞,促使其沉降,返回油箱。滤波室的作用是,经过排气室的气体仍会含有泵油雾微粒,能被滤波室充满的玻璃丝棉吸收,沉积后返回排气室,仍回到油箱。滤波室的玻璃丝棉还能吸收高速运动气体产生的噪音,达到消音的目的。该泵采用了全封闭设计。无漏油漏气现象。该泵将泵体设计为一整体机构和电机均用螺钉固定在密封的联轴箱上,不拆散泵体就可调换新油封。如图1,拆卸电机1的螺钉23、联轴器24,轴封套25,即可将主机与电机分开调换新的油封。这种结构设计,既方便了维修,节省泵油,保证泵体精度,又使得整机结构更小巧紧凑,大大减轻了泵体的重量。以下结合附图的工作实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般结构。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图。附图2为图1中A-A面的剖视图。抽气、压缩、排气过程如图1、图2,抽气咀2与被抽容器联接,气体从抽气咀2进入除雾箱左侧的气体通道4中。气体推开阀盖,进入联轴箱8的气体通道9内,再进入前定子10、前转子11进行一级压缩;然后经气体通道12进入中隔板13的气体通道27导入后定子14、后转子15进行二级压缩;排出气体经过后定子气体通道28和排气孔20进入油箱30的气体通道18,再通过22内孔进入除雾箱右侧气体通道21(即排气室),最后通过滤波室16滤波消音,再经过滤网17排出机外。工 作 原 理如图1、2,前后两级转子同轴串联。定子和转子在y轴线偏右30°处相切。也即转子在定子中内切偏心旋转。三旋片将定子隔成三个工作室,在离心力作用下,三旋片19紧贴定子内孔壁,吸气、压缩、排气三过程同时在三个工作室完成,获得真空。本真空泵的装配程序以联轴箱8为基准面,按装轴26,套进前转子11、旋片19、前定子10,并且螺钉固定。复盖中隔板13,再套进后转子与旋片15、后定子14,用螺钉固定。再复盖盖板29仍用螺钉固定。按顺序将油箱30、除雾箱部件3,阀体部件5,轴封套部件25,联轴器部件24,电机1均与联轴箱8逐一用螺钉固定,即装配完成。本真空泵的调试程疗首先如图1,由抽气嘴2注入真空泵油,同时手转动电机1尾部风叶,泵油经泵腔流入油箱至油标中线为佳。开机前首先在抽气嘴2上套上真空胶管,不可开口抽气,开动电机要保证顺时针方向转动。正式开机10分钟后停机;检查有无漏油、漏气,在保证无漏油、漏气后正常运转8小时后测得真空度为6.65×10-5kpa(即5×10-4乇,用水银压缩计测量)。总之,本实用新型结构较目前国内外同类真空泵具有设计巧妙、原理科学,制造容易、成本低、工作可靠等优点,可成为目前同类产品更新换代的优选结构。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直联旋片式双级真空泵,它由电机座、联轴箱、泵体、除雾箱组成,其特征在于,电机与泵体用螺钉固定在密封的联轴箱上,该泵的进气、排气、滤波三室合并在一个除雾箱内并置于主机上部,该泵还设有自控截止阀,遇突然停机,泵腔内压高于被抽容器压力,阀盖自动关闭,不会造成返油故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泵,其特征在于除雾箱滤波室中充填满玻璃丝棉,供滤油和消音用。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多功能直联旋片式双级真空泵。采用泵体整机与电机均固定在可封闭的联轴箱上,前后级定子油浸在外壳内,集进气、排气、滤波三功能为一体的除雾箱置于主机上部等一系列全新的结构设计,保证无环境污染。采用新型的自控截止阀控制气路返油,消除应用故障。三排旋片的转子在定子中偏心高速运转,吸气、压缩、排气同时进行,可获得6.65×10文档编号F04C18/34GK2108811SQ90212019公开日1992年7月1日 申请日期1990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1990年3月15日发明者张洪兴, 刘宏庆 申请人:刘宏庆, 张洪兴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9/17311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