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装装置以及手表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09:31:42
1.本发明涉及外装装置以及手表。背景技术:2.以往,公开了具备能够更换表圈等外装部件的外装装置的手表。在日本特开2001-116859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手表,其通过具备相对于手表壳体转动自如地设置并能够配置于钟表玻璃的上表面侧的保护部件的外装装置,夹持外装部件和设置有外装部件的手表壳体,从而能够拆装外装部件。技术实现要素:3.本发明的外装装置具备:外装部件,其具有部分地覆盖手表的壳体的正面侧的正面侧壁部、与上述正面侧壁部连续且覆盖上述壳体的侧面的侧面侧壁部、以及设置于上述侧面侧壁部的被卡定部;以及固定部件,其通过卡定部卡定于上述被卡定部而将上述外装部件固定于上述壳体。附图说明4.图1是从可视侧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手表的立体图,p部放大图是从后面侧观察p部的放大立体图。5.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手表的后面侧的后视图。6.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手表的分解立体图。7.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手表的图2的iv-iv剖视图。8.图5是表示将固定部件安装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手表时的固定部的变形状态的、从上下方向的侧面观察固定部件的图,(a)表示安装前的状态,(b)表示安装后的状态。9.图6是表示利用夹具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手表的固定部件拆下的情形的立体图,(a)表示将夹具插入于槽部的状态,(b)表示通过夹具将固定部件拆下的状态。10.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手表,(a)是固定部件与手表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b)是将固定部件安装于手表的状态的立体图。11.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1的从后面侧观察外装部件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12.(第一实施方式)13.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手表10具有:壳体3,其具备配置于可视侧(正面侧)的显示部31,并由金属或硬质树脂构成;外装部件5,其设置于壳体3的正面侧,并由金属或硬质树脂构成;表带2,其安装于壳体3;以及固定部件6,其设置于壳体3的后面侧,并将外装部件5固定于壳体3。外装装置80具备外装部件5和固定部件6。手表10的显示部31能够显示时刻、日期、星期几等信息。在显示部31设置有钟表玻璃。此外,显示部31的时刻的显示能够采用模拟式或数字式等各种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数字式。另外,外装部件5也可以使用聚氨酯树脂等软质树脂材料等其他材质的部件。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把手表10佩戴于手腕而从可视侧观察手表10时的上侧(即,图1的上侧)设为上,下侧设为下,左侧设为左,右侧设为右。另外,将可视侧也称为正面侧,将其相反侧(手腕侧)作为后面侧或背面侧。14.手表10的表带2在一侧的表带2的多个孔部21中的一个孔部21中插通设置在另一侧的表带2上的卡定销22而进行连结。表带2在壳体3的下侧安装有一侧的表带2,在上侧安装有另一侧的表带2。15.壳体3形成为从可视侧观察时在左右方向(与表带2正交的方向)上稍长的大致八边形的有底筒状。如图4所示,在壳体3的内部设置有钟表模块8。钟表模块8具备以在显示部31显示时刻等信息的方式进行电驱动的电路部等钟表功能所需的各种部件。壳体3设有筒状的壳体主体32和壳体3的底部的大致板状的后盖33。后盖33具有:在与可视侧相反的一侧即手表10的后面侧方向以圆形鼓出的鼓出部331;以及形成于鼓出部331的外周的凸缘部332。如图2所示,后盖33具有从凸缘部332朝向各表带2侧进一步延伸的矩形板状部333。在矩形板状部333的角部附近设置有供用于将后盖33与壳体主体32连接的螺栓35插通的孔部(未图示)。16.在壳体3的左侧及右侧的侧面,设有各两个合计四个作为操作体的按钮7。通过按钮7,能够进行与钟表功能、秒表等相关的各种设定及操作。此外,操作体也可以根据手表10的显示形式等,代替按钮7而形成为龙头。17.另外,如图3所示,在壳体3的上侧和下侧设置有带安装部34。带安装部34形成为大致双叉状,从壳体主体32朝向表带2侧的方向突出。如图4所示,在带安装部34上以拆装自如地插通于表带2的方式设置有弹簧杆323。表带2设置成通过弹簧杆323拆装自如。此外,弹簧杆323可以使用具备滑动杆324的公知的弹簧杆323。18.在安装于带安装部34的表带2的端部一体地设有止转部25。止转部25通过与对应于带安装部34的后盖33的矩形板状部333的上表面接触,阻止以在表带2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的轴线为中心的、表带2向后盖33侧的旋转。因此,能够防止因表带2向后盖33侧倾倒而导致的正面侧的表带2与壳体3之间产生间隙。19.并且,止转部25的端部221在表带2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形成为直线状。端部221以切线状与圆形的鼓出部331的边缘接触。在止转部25的外侧(具体而言,在上侧的止转部25中为止转部25的上侧,在下侧的止转部25中为止转部25的下侧)的各表带2设置有供后述的固定部件6嵌入的凹部26。因此,固定部件6设置于止转部25的外侧的部分。另外,在与弹簧杆323的滑动杆324对应的位置的各表带2的端部,在止转部25的外侧的位置即与凹部26重叠的位置设置有供弹簧杆323的滑动杆324露出的矩形的开口部212。20.如图3所示,外装部件5在正面侧中央形成有供显示部31露出的大致横长八边形的孔部51。外装部件5在其外形中也与壳体3配合地形成为大致横长八边形状。具体而言,外装部件5具有:正面侧壁部510,其部分地覆盖壳体3的正面侧;以及侧面侧壁部520,其与正面侧壁部510连续且覆盖壳体3的左右方向的侧面。在外装部件5的上下形成有与侧面侧壁部520和正面侧壁部510连接并覆盖带安装部34的覆盖部530。另外,侧面侧壁部520包括分别覆盖壳体3的左右方向的一对侧面中的一方即左侧以及另一方即右侧的第一侧面侧壁部521以及第二侧面侧壁部522。21.外装部件5以从正面侧包覆壳体3的方式安装于壳体3。从壳体3突出的按钮7通过在外装部件5的侧面侧壁部520上被切成u字状而形成的操作体配置部523来避开与外装部件5的干涉。另外,外装部件5在向壳体3安装时,通过向带安装部34的左右方向的侧面突出地设置的引导部322与设于外装部件5的覆盖部530的凹状的被引导部531卡合,来引导外装部件5。此外,通过将引导部322和被引导部531形成为锥形等来调整间隙,能够使外装部件5与壳体3的卡合成为被轻微地固定的程度(用手简单地取下的程度)。或者,也可以通过凹凸的卡合而赋予咔哒感。22.如图1的p部放大图、图2所示,在外装部件5的左右的侧面侧壁部520(第一侧面侧壁部521、第二侧面侧壁部522)的外侧面设置有被卡定部55。在被卡定部55中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被卡定部55a,在右侧设置有第二被卡定部55b。被卡定部55设置在左右方向的各侧面的两个操作体配置部523、523(按钮7、7)之间。如图1的p部放大图所示,在被卡定部55设置有两个突起部551、552,两个突起部551、552在外装部件5的左右方向的侧面的上下方向上相互排列。两个突起部551、552之间为槽部553。突起部551、552形成为钩状,形成有倾斜面551a、552a。倾斜面551a、552a是从后面侧朝向正面侧在向外侧扩展的方向上倾斜的倾斜面。在与突起部551、552的可视侧的面即被卡定面551b、552b对置的位置形成有承受面台阶部554。槽部553的底面553a与承受面台阶部554的承受面554a正交。此外,被卡定部55也可以设置在侧面侧壁部520的背面侧的边缘面(即,与正面侧壁部51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23.如图3所示,固定部件6对导线等金属制的线状部件进行线成形加工,利用焊接部62进行焊接而形成为环状。固定部件6的形成为侧视大致矩形的卡定部61设置成对置的两处,将左侧的卡定部61设为第一卡定部611,将右侧的卡定部61设为第二卡定部612。各卡定部61朝向环状的轴心方向以侧视大致u字状突出。在与各卡定部61正交的方向的固定部件6设置有形成为直线状的槽卡合部63。直线状的槽卡合部63的两端与弯曲部64连接,进一步经由向外方向呈凸状的圆弧状部65与卡定部61连接。能够在对置地配置的第一卡定部611和第二卡定部612中产生弹力。即,当使第一卡定部611和第二卡定部612向分离的方向变形时,在第一卡定部611和第二卡定部612中产生向两者接近的方向的弹力。另外,第一卡定部611和第二卡定部612通过由一根槽卡合部63、与槽卡合部63的两端连接的两个弯曲部64、以及与各弯曲部64连接的圆弧状部65构成的两个连结部66而相互连结。24.如图1的p部放大图所示,固定部件6在被卡定部55的突起部551、552的被卡定面551b、552b与承受面台阶部554的承受面554a之间配置卡定部61的直线状的部分61a,卡定部61卡定于被卡定部55。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第一卡定部611与第一被卡定部55a卡定,第二卡定部612与第二被卡定部55b卡定。另外,固定部件6的槽卡合部63嵌入并卡合于止转部25的凹部26。并且,固定部件6的弯曲部64沿着后盖33的矩形板状部333的外缘配置。同样地,固定部件6的圆弧状部65沿着后盖33的凸缘部332的外缘配置。这样,固定部件6沿着后盖33的外周配置。即,固定部件6以俯视(从后面侧观察时)不与后盖33重叠的方式配置。换言之,固定部件6的卡定部61以外的部分即连结部66沿着后盖33的外周部设置在壳体主体32的后面上。25.另外,固定部件6的圆弧状部65和弯曲部64的一部分配置在壳体主体32的后面侧的边缘面上。并且,从壳体主体32的后面侧的边缘面到配置在该边缘面上的固定部件6的高度低于从该边缘面到后盖33的鼓出部331的外表面的高度。换言之,在图2所示的、对置的止转部25的端部221的内侧即范围l(即,后盖33的上侧和下侧的切线的内侧的范围l)中,固定部件6的卡定部61以外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包括固定部件6的卡定部61在内的固定部件6的整体)配置在比后盖33的外表面靠正面侧。此外,就将手表10佩戴于手腕时与手腕抵接的范围而言,将上下方向设为范围l,将左右方向设为壳体3的横向宽度。另外,也存在固定部件6不与壳体主体32的后面侧的边缘面抵接的情况。26.就固定部件6的安装而言,从装配有外装部件5的壳体3的后面侧将卡定部61与被卡定部55的位置对准而将固定部件6压入。于是,卡定部61的直线状的部分61a在被卡定部55的突起部551、552的倾斜面551a、552a上滑动,第一卡定部611和第二卡定部612以在左右方向上相互分离的方式扩展,卡定部61的直线状的部分61a被配置在突起部551、552的被卡定面551b、552b与承受面台阶部554的承受面554a之间。此时,以第一卡定部611与第二卡定部612在分离的方向上扩展而与第一被卡定部55a、第二被卡定部55b卡定的方式配置固定部件6。即,固定部件6形成为第一卡定部611与第二卡定部612之间比第一被卡定部55a与第二被卡定部55b之间(与左右的被卡定面551b、552b之间)稍窄。因此,当将固定部件6装配于外装部件5时,如图5的(b)所示,由图5的(a)所示的固定部件6的状态,以整体朝向外装部件5侧呈凸弯曲状变形的状态进行装配。因此,固定部件6的卡定部61卡定于被卡定部55的同时,固定部件6的成为凸弯曲状的部分(具体而言为圆弧状部65)按压壳体3的背面(壳体主体32的背面侧的边缘面),壳体3的厚度方向的固定部件6的弹力作用于外装部件5。因此,相对于壳体3向背面方向强力地推压外装部件5。这样,外装部件5被固定于壳体3,因此外装部件5不仅相对于壳体3的厚度方向,还相对于上下方向、左右方向被固定。此外,图5的(b)为了理解而夸张地表示弯曲状态。另外,卡定部61的直线状的部分61a位于比承受面台阶部554的侧面554b靠内侧。因此,卡定部61的直线状的部分61a不会挂在突起部551、552上而使固定部件6脱落。27.就拆下固定部件6而言,如图6的(a)所示,将前端形成为平头螺丝刀状的夹具90的前端部插入于被卡定部55的槽部553,将夹具90的前端部分挂在卡定部61的直线状的部分61a。并且,如图6的(b)所示,如果利用夹具90将卡定部61的直线状的部分61a向外侧扩张,则卡定部61从突起部551、552脱落,能够将固定部件6拆下。并且,如果将外装部件5从壳体3拆下,更换为其他的外装部件5并再次安装固定部件6,则能够进行外装部件5的更换。28.(第二实施方式)29.接着,基于图7的(a)、(b),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手表10a中,代替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环状的固定部件6而形成具备由连结第一卡定部611a和第二卡定部612a的橡胶带构成的连结部66a的固定部件6a。手表10a的壳体3、外装部件5、表带2等固定部件6a以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手表10相同。因此,省略或简化它们的说明。30.如图7的(a)所示,固定部件6a具有两个长矩形环状的卡定部61a。并且,横跨作为卡定部61a而左右分别配置的第一卡定部611a和第二卡定部612a设置有连结部66。在固定部件6a中,当使第一卡定部611a和第二卡定部612a向离开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卡定部611a和第二卡定部612a被向接近的方向施力。31.就固定部件6a的安装而言,从壳体3的后面侧将卡定部61a与被卡定部55卡定。具体而言,将卡定部61a的直线状的部分61aa配置在突起部551、552的被卡定面551b、552b与承受面台阶部554的承受面554a之间。此时,由于卡定部61a彼此以在分离的方向上扩展的方式配置,因此卡定部61a的直线状的部分61aa被可靠地配置在被卡定面551b、552b与承受面554a之间。这样,由于卡定部61a卡定于被卡定部55,所以外装部件5被推压于壳体3,与外装部件5相对于壳体3的厚度方向的移动一起,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移动也被限制。因此,外装部件5固定于壳体3。32.另外,就拆下固定部件6a而言,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部件6同样,能够使用夹具90(参照图6的(a)、(b))来拆下。33.(变形例1)34.基于图8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进行说明。在本变形例1中,能够在外装部件5的正面侧壁部510与壳体3中的与正面侧壁部510对置的部分(面)之间设置图8的影线所示的缓冲件511。缓冲件511分别设置在正面侧壁部510的上下左右的四个角。缓冲件511能够固定配置于外装部件5或壳体3的至少一方。另外,缓冲件511可以是由预定厚度的聚氨酯橡胶或发泡材料构成的部件等具有弹性力的部件。另外,此时外装部件5的刚性由具有壳体3的刚性以上的刚性的材料构成。通过这样配置缓冲件511,在外装部件5被固定部件6、6a推压于壳体3时,缓冲件511被压缩,能够进一步抑制外装部件5相对于壳体3的壳体3的厚度方向及上下、左右方向的晃动。35.根据以上的实施方式,具备外装装置80的手表10具备:外装部件5,其具有部分地覆盖手表10的壳体3的正面侧的正面侧壁部510、覆盖壳体3的左右方向的侧面的侧面侧壁部520、以及设置于侧面侧壁部520的被卡定部55;以及固定部件6,其具有卡定部61,设置于壳体3的后面侧,通过卡定部61卡定于被卡定部55而将外装部件5固定于壳体3。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外装部件5的更换,并且能够将固定外装部件5的固定部件6设置为不出现在可视侧(特别是比显示部31的钟表玻璃靠正面侧)。因此,能够减少在佩戴手表10的过程中将固定部件6挂到什么上等而导致外装部件5意外脱落。另外,由于能够使固定部件6无法从可视侧看到,因此还能够提高手表的外观设计的自由度。36.另外,侧面侧壁部520包括分别覆盖壳体3的左右方向的一对侧面的一方以及另一方的第一侧面侧壁部521以及第二侧面侧壁部522,被卡定部55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侧面侧壁部521以及第二侧面侧壁部522的第一被卡定部55a以及第二被卡定部55b,固定部件6具有分别卡定于第一被卡定部55a及第二被卡定部55b的作为卡定部61的第一卡定部611及第二卡定部612、以及将第一卡定部611及第二卡定部612相互连结的连结部66。由此,能够通过左右的两处将外装部件5可靠地卡定于壳体3,并且能够通过连结部66一体地形成第一卡定部611和第二卡定部612,能够成为容易处理的固定部件。37.另外,壳体3包括正面侧的壳体主体32和后盖33,固定部件6的卡定部61以外的部分沿着后盖33的外周部设置在壳体主体32上。由此,能够使固定部件6的配置以包含将后盖33与壳体主体32连接的螺栓35在内的方式避开后盖33,因此即使在因电池更换等维护等而需要拆下后盖33的情况下,也能够不拆下固定部件6而仅拆下后盖33。38.另外,在手表10被佩戴于手腕的状态下,后盖33与手腕抵接,在后盖33与手腕抵接的范围内,固定部件的卡定部61以外的部分配置于比后盖33的外表面靠壳体3的正面侧。由此,设置于壳体主体32上的固定部件6不会从后盖33突出,在将手表10嵌合于手腕时,后盖33与手腕接触的情况增多,能够抑制固定部件6与手腕的接触。39.另外,在壳体3设有具有止转部25的表带2,通过止转部25与壳体3的后面侧的部分接触,阻止以在表带2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的轴线为中心的、表带2向后盖33侧的旋转,在止转部25形成有凹部26,固定部件6与止转部25的凹部卡合。由此,不会受到固定部件6的影响,能够通过止转部25可靠地进行表带2的旋转限制。40.另外,壳体主体32具有与外装部件5的被引导部531卡合来引导外装部件5的引导部322。由此,外装部件5向壳体3的壳体主体32的安装变得容易。41.另外,被卡定部55包括在侧面侧壁部520的上下方向上相互排列的多个突起部551、552,卡定部61卡定于多个突起部551、552,在多个突起部551、552之间设置有用于对解除卡定部61向多个突起部551、552的卡定的夹具90进行引导的槽部553。由此,能够使用夹具90容易地拆下固定部件6。42.另外,在壳体3的左右方向的侧面设置有在壳体3的左右方向的侧面的上下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按钮7、7,被卡定部55配置在作为多个操作体的按钮7、7之间。由此,即使是有时被看到的手表10的侧面,也能够有条理地配置被卡定部55和卡定部61,另外,也不会妨碍各按钮7的操作。43.另外,外装部件5具有以不与按钮7、7干涉的方式被切成u字状的操作体配置部523。由此,对于具备按钮7的壳体3也能够装配外装部件5。44.另外,在壳体3设置有引导部322,外装部件5具有与引导部322卡合的被引导部531,通过被引导部531与引导部322卡合来引导外装部件5。由此,能够顺畅地进行外装部件5的拆装。45.另外,外装部件5由具有壳体3的刚性以上的刚性的材料构成,在正面侧壁部510与壳体3之间配置有缓冲件511。另外,缓冲件511至少设置于外装部件5或壳体3的任一方。由此,进一步抑制外装部件5相对于壳体3的晃动。46.另外,固定部件6由线状的部件形成为环状。由此,能够形成为从外部也难以看到的固定部件6。但是,固定部件6不仅可以是线状的部件,也可以将棱柱、圆柱组合或形成为块状。47.此外,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主旨内,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0/14979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