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手表表盘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09:32:1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手表表盘的固定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手表表盘的固定结构。背景技术:2.智能手表是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符合手表基本技术要求的手表。智能手表除指示时间之外,还应具有提醒、导航、校准、监测、交互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功能;显示方式包括指针、数字、图像等。3.现在的智能手表内的表盘多为放置在手表的表壳内,而这样的安装方式其稳定性较差,不利于手表进行安装和维修,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智能手表表盘的固定结构。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智能手表表盘的固定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技术实现要素: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手表表盘的固定结构。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手表表盘的固定结构包括:表壳、表盘机构和顶盖,所述表壳的两端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表壳的一端安装槽内均插接有第一表带,所述表壳远离第一表带的一端安装槽内插接有第二表带,所述第一表带远离表壳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卡柱,所述表壳的上表面中央开设有放置槽,所述表盘机构设置在表壳上的放置槽内,且表盘机构的输出端与表壳的放置槽侧壁之间相互卡接配合,所述顶盖安装在表壳的顶端。7.优选的,所述第二表带一端等距开设有若干与卡柱之间相互配合的插孔。8.优选的,所述表盘机构包括:9.表盘本体,所述表盘本体的上表面一端啮合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底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抵块,且抵块滑动连接在表盘本体的内部,所述抵块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上顶弹簧,且上顶弹簧设置在表盘本体的内部,所述抵块的一侧设有滑动板,且滑动板滑动连接在表盘本体的内部;10.连接杆,若干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均通过转轴与滑动板的两侧转动连接,若干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均通过转轴与连接块之间转动连接,且若干连接块分别对称固定安装在两个限制板的一侧,两个所述限制板分别滑动连接在表盘本体的两侧;11.辅助组件,所述辅助组件设在滑动板的底端,且辅助组件滑动连接在表盘本体的内部底端。12.优选的,所述抵块的一侧开设有斜面。13.优选的,所述滑动板的上下两面均开设有凸块,且滑动板的两侧对称开设有使用槽。14.优选的,所述辅助组件包括:15.第一卡板,所述第一卡板滑动连接在表盘本体的底端内部一侧,所述第一卡板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卡板,且第二卡板滑动连接在表盘本体的底端内部另一侧,所述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相连的一端之间设有压块,且压块与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之间相互配合,所述压块的底端等距设有若干辅助弹簧,且若干辅助弹簧设在表盘本体的内部底端。16.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呈1:2设置。17.优选的,所述压块呈梯形设置。18.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手表表盘的固定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9.当需要使用本设备时,工作人员将表盘机构放置在表壳的放置槽内,而表盘机构四边式的限制方式便于增加表盘机构在固定限制时的稳定性,同时,四边的同步施展,可以简化表盘机构的固定步骤,更加有利于工作人员进行工作,增加了表盘机构使用时的便捷性,而第一表带、第二表带、卡柱和顶盖之间的相互配合便于使用者进行使用,此智能手表表盘的固定结构的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以通过设备上设有的表盘机构进行快速的限制安装,四边式的卡接设置可以增加表盘机构在安装时的稳定性,此外,简化了表盘机构在使用时的步骤,更加有利于工作人员进行使用,此设备的实用性较高。附图说明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局部结构示意图;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表盘机构爆炸结构示意图之一;24.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表盘机构爆炸结构示意图之二。25.图中标号:1、表壳;2、安装槽;3、第一表带;4、第二表带;5、卡柱;6、放置槽;7、表盘机构;71、表盘本体;72、转动柱;73、抵块;74、上顶弹簧;75、滑动板;76、连接杆;77、连接块;78、限制板;79、辅助组件;791、第一卡板;792、第二卡板;793、压块;794、辅助弹簧;8、顶盖。具体实施方式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27.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28.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手表表盘的固定结构,所述智能手表表盘的固定结构包括:29.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和图3,表壳1、表盘机构7和顶盖8,所述表壳1的两端均开设有安装槽2,所述表壳1的一端安装槽2内均插接有第一表带3,所述表壳1远离第一表带3的一端安装槽2内插接有第二表带4,所述第一表带3远离表壳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卡柱5,所述表壳1的上表面中央开设有放置槽6,所述表盘机构7设置在表壳1上的放置槽6内,且表盘机构7的输出端与表壳1的放置槽6侧壁之间相互卡接配合,所述顶盖8安装在表壳1的顶端。30.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使用本设备时,工作人员将表盘机构7放置在表壳1的放置槽6内,而表盘机构7四边式的限制方式便于增加表盘机构7在固定限制时的稳定性,同时,四边的同步施展,可以简化表盘机构7的固定步骤,更加有利于工作人员进行工作,增加了表盘机构7使用时的便捷性,而第一表带3、第二表带4、卡柱5和顶盖8之间的相互配合便于使用者进行使用。3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第二表带4一端等距开设有若干与卡柱5之间相互配合的插孔,便于使用者进行佩戴使用。3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5,所述表盘机构7包括:33.表盘本体71,所述表盘本体71的上表面一端啮合连接有转动柱72,所述转动柱72的底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抵块73,且抵块73滑动连接在表盘本体71的内部,所述抵块7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上顶弹簧74,且上顶弹簧74设置在表盘本体71的内部,所述抵块73的一侧设有滑动板75,且滑动板75滑动连接在表盘本体71的内部;34.连接杆76,若干所述连接杆76的一端均通过转轴与滑动板75的两侧转动连接,若干所述连接杆76的另一端均通过转轴与连接块77之间转动连接,且若干连接块77分别对称固定安装在两个限制板78的一侧,两个所述限制板78分别滑动连接在表盘本体71的两侧;35.辅助组件79,所述辅助组件79设在滑动板75的底端,且辅助组件79滑动连接在表盘本体71的内部底端。36.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安装表盘机构7时,工作人员开始对转动柱72进行转动,进而实现抵块73的下压,使的滑动板75进行移动,而滑动板75的移动使得若干连接杆76带动两个限制板78向表盘本体71的两侧进行位移,从而实现对表盘本体71进行初步限制,滑动板75的位移使得辅助组件79同步开始工作,配合限制板78实现对表盘本体71进行多层次的限制,便于增加表盘本体71的安装稳定性。37.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5,所述抵块73的一侧开设有斜面,便于实现对滑动板75进行移动。38.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5,所述滑动板75的上下两面均开设有凸块,且滑动板75的两侧对称开设有使用槽,便于增加滑动板75的移动稳定性,同时可以配合连接杆76进行连接。39.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辅助组件79包括:40.第一卡板791,所述第一卡板791滑动连接在表盘本体71的底端内部一侧,所述第一卡板79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卡板792,且第二卡板792滑动连接在表盘本体71的底端内部另一侧,所述第一卡板791和第二卡板792相连的一端之间设有压块793,且压块793与第一卡板791和第二卡板792之间相互配合,所述压块793的底端等距设有若干辅助弹簧794,且若干辅助弹簧794设在表盘本体71的内部底端。41.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使用辅助组件79时,滑动板75的位移对压块793进行挤压,进而实现压块793的下降,从而实现第一卡板791和第二卡板792向两侧进行移动,开始对表盘本体71进行限制,而表壳1的内部两侧对称开设有与第一卡板791和第二卡板792之间相互配合的凹槽。4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第一卡板791和第二卡板792呈1:2设置,便于配合滑动板75进行工作。4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压块793呈梯形设置,便于对第一卡板791和第二卡板792进行挤压。4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手表表盘的固定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45.当需要使用本设备时,工作人员将表盘机构7放置在表壳1的放置槽6内,而表盘机构7四边式的限制方式便于增加表盘机构7在固定限制时的稳定性,当需要安装表盘机构7时,工作人员开始对转动柱72进行转动,进而实现抵块73的下压,使的滑动板75进行移动,而滑动板75的移动使得若干连接杆76带动两个限制板78向表盘本体71的两侧进行位移,从而实现对表盘本体71进行初步限制,滑动板75的位移使得辅助组件79同步开始工作,当需要使用辅助组件79时,滑动板75的位移对压块793进行挤压,进而实现压块793的下降,从而实现第一卡板791和第二卡板792向两侧进行移动,开始对表盘本体71进行限制,而表壳1的内部两侧对称开设有与第一卡板791和第二卡板792之间相互配合的凹槽,配合限制板78实现对表盘本体71进行多层次的限制,便于增加表盘本体71的安装稳定性,同时,四边的同步施展,可以简化表盘机构7的固定步骤,更加有利于工作人员进行工作,增加了表盘机构7使用时的便捷性,而第一表带3、第二表带4、卡柱5和顶盖8之间的相互配合便于使用者进行使用。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0/14982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