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卸式手表表壳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09:35:04
1.本技术涉及手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拆卸式手表表壳。背景技术:2.手表戴在手腕上,不仅方便人们查看时间,还可以起到装饰作用,因此受到很多人的喜爱。手表的表壳主要包括壳体和底盖,手表的机芯内置于壳体和底盖相互盖合形成的容纳腔内。手表一旦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或需要更换电池时,就需要将手表的底盖打开。相关技术中,采用螺丝钉将壳体和底盖连接安装,拆装时,拧螺丝较为麻烦;或者,壳体与底盖相互扣接,拆卸时,用工具直接撬开,容易损坏壳体和底盖,且较为费劲。技术实现要素:3.为了便于手表的底盖的拆卸,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拆卸式手表表壳。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拆卸式手表表壳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5.一种便于拆卸式手表表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背面设有供机芯进出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一开口,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两侧一一对应地设有两个平行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一端贯穿所述壳体形成出入口,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出入口还设有容纳槽;底盖,所述底盖具有两条相互平行的边缘,所述边缘与所述滑槽相适配,两条所述边缘能够一一对应地穿过两个所述出入口进入或退出所述滑槽以使所述底盖关闭或打开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底盖设有与所述容纳槽相适配的限位槽;以及,防滑组件,包括弹性件和连接于所述弹性件的阻挡件,所述弹性件内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阻挡件中的至少部分内置于所述容纳槽,所述阻挡件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能够嵌入所述限位槽内。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盖的两条相互平行的边缘穿过出入口,底盖的表面挤压阻挡件,阻挡件挤压弹性件,则阻挡件就完全进入容纳槽内,底盖就能够在滑槽内滑动;相应地,底盖就关闭或打开第一开口;在底盖关闭第一开口后,限位槽与容纳槽的位置相对应,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使阻挡件远离弹性件的一端嵌入底盖的限位槽内,这样,底盖与底盖之间就不会相互错动,即底盖紧紧关闭第一开口。当需要拆卸时,利用一个薄片工具插入底盖与体之间的缝隙,使阻挡件回到容纳槽内,再用手抽拉底盖,则底盖就可轻松取出,从而打开第一开口。底盖的拆卸无需拧螺丝,也无需费较大的力去撬开底盖,因此,该手表非常利于更换电池和维修。7.可选地,所述容纳槽的槽口的横截面面积沿着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的方向逐渐变小。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容纳槽的槽口是内大外小,则在底盖从滑槽抽出后,阻挡件不会从容纳槽内滑出,避免了手表机壳拆卸时的阻挡件的丢失。9.可选地,所述阻挡件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为球面。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挡件与限位槽为球面接触,减少了阻挡件与底盖之间的磨损。11.可选地,所述容纳槽和所述阻挡件均呈柱形,所述阻挡件连接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为平面,所述弹性件为波形弹簧。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波形弹簧与阻挡件之间是平面压缩和接触,接触面积较大,使得阻挡件的受力面积较大,受力较为均匀,减少阻挡件的歪斜。13.可选地,还包括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夹设于所述底盖和所述壳体之间。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盖与壳体之间能够密封,减少水和水蒸气进入壳体内而损坏机芯。15.可选地,所述底盖设有凹孔,所述凹孔在所述底盖关闭所述第一开口后呈外露状态。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底盖抽出壳体时,可以用手指抠住凹孔再抽拉底盖,凹孔为抽出底盖提供了很好的施力部位。17.可选地,所述凹孔靠近所述出入口。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指夹持住底盖的端头再进行抽拉底盖,符合人体学原理。19.可选地,在所述底盖关闭所述第一开口后所述底盖远离所述出入口的一端设有避空位。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底盖关闭第一开口时,减少底盖的端头与壳体内部的碰撞而发生的磨损。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22.1.底盖与壳体相互抽拉就可使第一开口打开或关闭,十分省力和方便,减少了对手表的壳体造成损伤;23.2.该手表表壳的外部没有增设任何零部件,表面平整,不仅美观而且不会对手腕造成磨伤;24.3.对该手表表壳进行拆卸时,防滑组件被限位在容纳槽内而不会丢失,减少手表拆装时其零部件丢失带来的烦恼。附图说明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图。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仰视图。28.图4是图3中的b-b向剖视图。29.图5是图4中a的局部放大图。30.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容纳槽的槽口的收口示意图。31.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底盖的结构示意图;32.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底盖的剖面图。33.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第一开口;111、出入口;12、滑槽;13、密封槽;14、容纳槽;2、底盖;21、限位槽、22、凹孔;23、避空位;3、防滑组件;31、弹性件;32、阻挡件;4、密封环;5、冲头工具。具体实施方式3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便于拆卸式手表表壳。36.参照图1-3,该便于拆卸式手表表壳包括壳体1和底盖2。壳体1的背面设有供机芯进出壳体1内部的第一开口11,壳体1靠近第一开口11的两侧一一对应地设有两个平行的滑槽12;底盖2的两条相互平行的边缘与两滑槽12相适配。在本实施例中,该滑槽12整体呈燕尾型,便于加工且外形好看。为了方便底盖2的在滑槽12内抽拉,滑槽12的一端贯穿壳体1以形成便于底盖2插入的出入口111。这样,底盖2的两条边缘能够一一对应地穿过两个出入口111,且能一一对应地在两个滑槽12内滑动。底盖2退出滑槽12时打开第一开口11,底盖2进入滑槽12时关闭第一开口11。该该便于拆卸式手表表壳还包括防滑组件3。相应地,壳体1靠近出入口111设有容纳槽14,底盖2设有与容纳槽14相适配的限位槽21。防滑组件3包括弹性件31和连接于弹性件31的阻挡件32,弹性件31件内置于容纳槽14内,阻挡件32至少有一部分内置于容纳槽14内,阻挡件32远离弹性件31的一端能够嵌入限位槽21内。37.参照图2,底盖2的两条相互平行的边缘穿过出入口111,底盖2的表面挤压阻挡件32,阻挡件32挤压弹性件31,则阻挡件32就完全进入容纳槽14内,底盖2就能够在滑槽12内滑动;相应地,底盖2就关闭或打开第一开口11;在底盖2关闭第一开口11后,限位槽21与容纳槽14的位置相对应,弹性件31的弹力作用使阻挡件32远离弹性件31的一端嵌入底盖2的限位槽21内,这样,底盖2与底盖2之间就不会相互错动,即底盖2紧紧关闭第一开口11。当需要拆卸时,利用一个薄片工具插入底盖2与壳体1之间的缝隙,使阻挡件32回到容纳槽14内,再用手抽拉底盖2,则底盖2就可轻松取出,从而打开第一开口11。底盖2的拆卸无需拧螺丝,也无需费较大的力去撬开底盖2,因此,该手表非常利于更换电池和维修。38.参照图4-6,在底盖2脱离壳体1时,为了防止防滑组件3完成弹出,容纳槽14的槽口的横截面面积沿着朝向第一开口11的方向逐渐变小,也就是对槽口进行收口。收口是在弹性件31和阻挡件32均放置于容槽后进行,具体可借助冲头工件对容纳槽14的槽口便于进行挤压或冲压,并对其槽口进行修整使容纳槽14的周围壳体1为平面。39.参照图5,由于容纳槽14的槽口是内大外小,则在底盖2从滑槽12抽出后,阻挡件32不会从容纳槽14内滑出,避免了手表机壳拆卸时的阻挡件32的丢失。由于拆装底盖2时,阻挡件32与底盖2之间会产生摩擦,为了减少了阻挡件32与底盖2之间的磨损,阻挡件32远离弹性件31的一端为球面,相应地,限位槽21的槽面也为球面。40.参照图5,在阻挡件32被弹性件31弹出容纳槽14时,为了减少阻挡件32的歪斜,容纳槽14和阻挡件32均呈柱形,阻挡件32连接弹性件31的一端为平面,弹性件31为波形弹簧。波形弹簧与阻挡件32之间是平面压缩和接触,接触面积较大,使得阻挡件32的受力面积较大,受力较为均匀,阻挡件32可沿直线进出容纳槽14。41.参照图2,在底盖2盖合在壳体1的底部时,为了使底盖2与壳体1之间能够密封,该手表表壳还包括密封环4。相应地,底盖2和壳体1均设有与密封环4相适配的密封槽13。在装配时,先将密封环4放置于壳体1的密封槽13内,再通过抽拉底盖2将壳体1的底部盖合,此时,密封环4夹设于底盖2和壳体1之间,可减少水和水蒸气进入壳体1内而损坏机芯。42.参照图7-8,为了方便使用者对底盖2进行抽拉,底盖2设有凹孔22,凹孔22在底盖2关闭第一开口11后呈外露状态。使用者在手拉底盖2时,可以用手指抠住凹孔22再抽拉底盖2,凹孔22为抽出底盖2提供了很好的施力部位。具体地,凹孔22靠近出入口111。这样,手指夹持住底盖2的端头再进行抽拉底盖2,符合人体学原理。43.参照图8,在底盖2关闭第一开口11时,为了减少底盖2的端头与壳体1内部的碰撞而发生的磨损。在底盖2关闭第一开口11后底盖2远离出入口111的一端设有避空位23。4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便于拆卸式手表表壳的实施原理为:在拆卸时,借助一个小薄片,将该薄片插入底盖2与壳体1之间的缝隙中,此时,波形弹簧被压缩使阻挡件32完全退回到容纳槽14内,用手指扣住凹孔22并捏住底盖2靠近出入口111的一端向外抽出,则底盖2的两条平行的边缘一一对应地在两个滑槽12内滑动一定的距离后抽出小薄片。然后,继续拉动底盖2直至底盖2从滑槽12内脱离,便于进行电池的更换或机芯维修等;此时,由于容纳槽14的槽口是内大外小,则阻挡件32就被限制在容纳槽14内而不会脱离容纳槽14。在安装底盖2时,将底盖2的两条边缘一一对应地从两个出入口111插入,并使其在滑槽12内滑动直至底盖2与机壳完全抵触;此时,限位槽21和容纳槽14的位置相对应,波形弹簧推动阻挡件32向容纳槽14的方向运动,阻挡件32远离波形弹簧的一端就嵌入限位槽21内,相当于对底盖2进行了限位,从而阻止了底盖2从壳体1的底部滑开。4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0/15004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