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测时钟表制品的制造及其维修技术 > 一种用于智能家居控制的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用于智能家居控制的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09:37:33

1.本发明涉及可穿戴设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智能家居控制的可穿戴设备。背景技术:2.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家居已经不再是刚刚兴起时的科幻概念,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智能家居设备。目前主要是通过预先设定控制场景来实现对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或者,通过移动设备远程发送控制信号来实现对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目前存在的智能家居在与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建立无线连接的情况下,实现对智能家居的控制。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数码穿戴产品的小型化和便携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芯片光刻技术的进步,器件尺寸小型化的实现也越来越近,其中智能腕带或智能手表是可穿戴的智能家居控制设备中的一种。3.可穿戴设备比如智能手表作为一种时尚、实用的装饰品,深受新生代消费者青睐,广泛出现在消费者各种应用场景,诸如商务办公、休闲娱乐、运动健康等领域。为了满足新生代消费者对于可穿戴设备多样化以及个性化的追求,可穿戴设备的主体需在不同的场景或者季节搭配连接不同材质或者风格的固定带。4.以可穿戴设备中的手表为例,表带普遍通过生耳固定在表壳上表耳的生耳孔内,需要去维修店或者借助专用工具才能完成表带的拆装,使得表带的拆卸操作极为不便;同时表带穿戴在手腕时,若穿戴过松,则会使手表主体时常转动移位,使得用户在观看或调控主体时需要重新调整,若穿戴过紧,则会使表带对手腕勒紧,使得手腕出现勒痕,严重时会影响手腕部位的血液流动,对手腕造成损伤。技术实现要素: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智能家居控制的可穿戴设备。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7.一种用于智能家居控制的可穿戴设备,包括表盘,所述表盘的两侧均设置有耳座,两个所述耳座内均活动连接有表带,两个所述表带远离耳座的一端分别设置有表扣和与表扣相配合的扣槽,所述耳座内设置有用于表带定位的定位组件,所述表盘外侧套设有上防护圈和下防护圈,所述定位组件与上防护圈相连,所述下防护圈内设置有用于限制定位组件活动的防误拆气动机构,所述表盘内固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通过无线通信单元连接有智能家居设备,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还弹性设置有贴合盘,所述贴合盘与安装板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贴合盘旋转的旋转组件。8.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内滑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远离套管的一端与贴合盘固定相连,所述转动杆上套设有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套管和贴合盘相连,所述贴合盘的底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凸块。9.优选的,所述旋转组件包括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表盘内的转杆,所述转杆外壁设置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上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摆动杆,所述摆动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底部连接有滑块,所述贴合盘上开设有与滑块相配合的环形槽,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固设在转杆上的蜗杆,所述套管上固设有与蜗杆啮合连接的蜗轮。10.优选的,所述套管内壁固定连接有导向条,所述转动杆上开设有与导向条相配合的导向槽。11.优选的,所述转动件包括固设在转杆上的固定盘,所述固定盘外侧套设有旋转盘,所述第一连杆与旋转盘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盘与固定盘转动相连,所述固定盘内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固设有限位块,所述转动轴与固定盘周向之间设置有用于限位块复位转动的扭簧,所述旋转盘内侧壁开设有与限位块相配合的限位槽。12.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耳座内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与上防护圈固定相连,所述定位杆上连接有定位板,所述耳座内开设有用于定位板滑动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壁与定位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所述表带包括安装带和与之相连的主体带,所述安装带上设置有与定位杆相配合的定位孔。13.优选的,所述防误拆气动机构包括开设在下防护圈上的气动槽,所述气动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塞板,所述第一塞板与气动槽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塞板背离第三弹性元件的一侧设置有插块件,所述上防护圈上开设有与插块件相配合的插槽,所述防误拆气动机构还包括固设在安装板底壁的外管,所述外管与气动槽之间连通有导气管,所述外管内滑动连接有第二塞板,所述第二塞板上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远离第二塞板的一端连接有接触板,所述接触板与贴合盘活动相抵,所述滑杆上套设有第四弹性元件,所述第四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外管和接触板相连。14.优选的,所述插块件包括与第一塞板固连的第一插块,所述第一插块上连接有第五弹性元件,所述第五弹性元件远离第一插块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插块,所述第二插块活动连接在插槽内。15.优选的,所述第二插块上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插槽内壁设置有与第一斜面相互抵接的第二斜面。16.优选的,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控制模块和执行单元,所述贴合盘上设置有感测单元,所述感测单元与控制模块电性相连,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指令生成单元,所述指令生成单元由感测单元感测到的数据通过控制模块来生成用于控制所述智能家居设备执行相应操作的控制指令。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智能家居控制的可穿戴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8.1、该用于智能家居控制的可穿戴设备,通过定位组件,实现对表带进行快速拆卸与更换,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且通过弹性设置贴合盘使设备可时刻与手腕贴合,避免设备松动的同时不会对手腕造成损伤。19.2、该用于智能家居控制的可穿戴设备,通过贴合盘弹性设置在表盘底侧,使贴合盘始终与手腕贴合,且在此过程中,由于手腕用力的变化或表盘受到挤压,贴合盘相对表盘上移或下移,贴合盘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受旋转组件的驱动,使贴合盘转动,避免贴合盘长时间与手腕的某个部位始终接触,导致该部位长时间受到压力而血液流通不畅、出现勒痕等情况。20.3、该用于智能家居控制的可穿戴设备,通过在下防护圈内设置有防误拆气动机构,使得设备佩戴在手腕时不可以对表带进行拆卸,保证设备在佩戴期间表带不会脱落,提高设备使用的安全性。21.4、该用于智能家居控制的可穿戴设备,通过在插块件上设置第一斜面,使第一斜面对上防护圈插槽内的第二斜面抵压,使上防护圈可以贴合表盘,当插块件移出插槽时,上防护圈相对表盘外移,便于用于手动向外侧拨动上防护圈,使定位杆解除对表带的限制,提高设备的实用性。22.5、该用于智能家居控制的可穿戴设备,通过本设备上的感测单元对用户的状态进行感测,进而使控制模块生成控制指令,对智能家居设备进行遥控。附图说明23.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24.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二;25.图3为本发明的表盘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26.图4为本发明的图3中a部局部放大示意图;27.图5为本发明的表盘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28.图6为本发明的套管的外部结构示意图;29.图7为本发明的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30.图8为本发明的转动盘的结构示意图;31.图9为本发明的表盘的外部结构示意图一;32.图10为本发明的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33.图11为本发明的表盘的外部结构示意图二;34.图12为本发明的防误拆气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35.图13为本发明的防误拆气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36.图14为本发明智能家居设备控制原理框图。37.图中:1、表盘;2、耳座;3、表带;301、表扣;302、扣槽;303、安装带;3031、定位孔;304、主体带;4、上防护圈;5、下防护圈;6、安装板;7、电路板;8、贴合盘;801、凸块;802、环形槽;9、套管;901、转动杆;902、第一弹性元件;903、蜗轮;904、导向条;10、导向槽;11、转杆;111、蜗杆;12、转动件;121、固定盘;1211、活动槽;1212、转动轴;1213、限位块;1214、扭簧;122、旋转盘;1221、限位槽;13、第一连杆;131、摆动杆;132、第二连杆;1321、滑块;14、定位杆;141、定位板;142、滑动槽;143、第二弹性元件;15、气动槽;151、第一塞板;152、第三弹性元件;153、插块件;1531、第一插块;1532、第五弹性元件;1533、第二插块;16、插槽;17、外管;171、第二塞板;172、滑杆;173、接触板;174、第四弹性元件;18、导气管。具体实施方式3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3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40.实施例1:41.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一种用于智能家居控制的可穿戴设备,包括表盘1,表盘1的两侧均设置有耳座2,两个耳座2内均活动连接有表带3,两个表带3远离耳座2的一端分别设置有表扣301和与表扣301相配合的扣槽302,耳座2内设置有用于表带3定位的定位组件,表盘1外侧套设有上防护圈4和下防护圈5,定位组件与上防护圈4相连,下防护圈5内设置有用于限制定位组件活动的防误拆气动机构,表盘1内固设有安装板6,安装板6上设置有电路板7,电路板7通过无线通信单元连接有智能家居设备,安装板6的底部还弹性设置有贴合盘8,贴合盘8与安装板6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贴合盘8旋转的旋转组件。42.具体的,用户对设备进行佩戴时,通过一侧表带3的表扣301与另一侧表带3的扣槽302相扣合,完成对设备的佩戴,在此过程中,需要使贴合盘8与手腕相抵相对收缩进入表盘1一端距离,使防误拆气动机构工作对定位组件进行限制,避免定位组件活动,保证设备在佩戴期间表带3不会脱落,提高设备使用的安全性,设备使用过程中,上防护圈4和下防护圈5可以对表盘1进行有效防护,通过弹性设置贴合盘8使设备可时刻与手腕贴合,避免设备松动的同时不会对手腕造成损伤,当需要对表带3进行更换时,对扣合的表带3进行拆卸,此时手腕不再对贴合盘8相抵,贴合盘8复位相对表盘1下移,贴合盘8不再驱动防误拆气动机构工作,此时可以对定位组件进行调整,可以解除定位组件对表带3的限制,实现对表带3的快速拆卸与更换,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43.实施例2:44.参照图2、图3、图4和图6,一种用于智能家居控制的可穿戴设备,与实施例1相同,更进一步的是,安装板6的底部设置有套管9,套管9内滑动连接有转动杆901,转动杆901远离套管9的一端与贴合盘8固定相连,转动杆901上套设有第一弹性元件902,第一弹性元件902的两端分别与套管9和贴合盘8相连,贴合盘8的底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凸块801。45.具体的,通过使转动杆901弹性收缩在套管9内,使手腕在用力时手腕部肌肉鼓起或表盘1受到挤压时,贴合盘8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收缩进入表盘1内,使贴合盘8始终与手腕相抵且不会对手腕造成过多勒紧,对手腕造成损伤,通过在贴合盘8的底部设置有凸块801,使凸块801代替贴合盘8的底壁与手腕接触,使得贴合盘8与手腕之间可以有空气流通,避免设备长时间的佩戴导致贴合盘8始终与手腕皮肤相抵,造成手腕皮肤毛孔被堵塞,影响毛孔的呼吸,防止皮肤受到损害。46.实施例3:47.参照图2、图3、图4、图5和图6,一种用于智能家居控制的可穿戴设备,与实施例2相同,更进一步的是,旋转组件包括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表盘1内的转杆11,转杆11外壁设置有转动件12,转动件1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13,第一连杆13上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摆动杆131,摆动杆131远离第一连杆13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杆132,第二连杆132的底部连接有滑块1321,贴合盘8上开设有与滑块1321相配合的环形槽802,旋转组件还包括固设在转杆11上的蜗杆111,套管9上固设有与蜗杆111啮合连接的蜗轮903。48.进一步的,套管9内壁固定连接有导向条904,转动杆901上开设有与导向条904相配合的导向槽10。49.具体的,设备在佩戴过程中,手腕在用力时手腕部肌肉鼓起或表盘1受到挤压时,贴合盘8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收缩进入表盘1内,手腕不再用力或表盘1不再受力后贴合盘8复位至初始佩戴位置,在贴合盘8上下移动的过程中,贴合盘8会带动第二连杆132上移或下移,使第二连杆132通过摆动杆131带动第一连杆13以转杆11为圆心进行转动,第一连杆13转动时带动转杆11旋转,使转杆11上的蜗杆111与套管9上的蜗轮903啮合,套管9通过导向条904带动转动杆901旋转,进而使转动杆901带动贴合盘8转动,使贴合盘8相对手腕转动,避免贴合盘8底部的凸块801长时间与手腕的某个部位始终接触,导致该部位长时间受到压力而血液流通不畅、出现勒痕等情况,提高设备佩戴的舒适性。50.实施例4:51.参照图4、图5、图6、图7和图8,一种用于智能家居控制的可穿戴设备,与实施例3相同,更进一步的是,转动件12包括固设在转杆11上的固定盘121,固定盘121外侧套设有旋转盘122,第一连杆13与旋转盘122固定连接,旋转盘122与固定盘121转动相连,固定盘121内开设有活动槽1211,活动槽1211内设置有转动轴1212,转动轴1212上固设有限位块1213,转动轴1212与固定盘121周向之间设置有用于限位块1213复位转动的扭簧1214,旋转盘122内侧壁开设有与限位块1213相配合的限位槽1221。52.具体的,贴合盘8上下移动的过程中,贴合盘8会带动第二连杆132上移或下移,使第二连杆132通过摆动杆131带动第一连杆13以转杆11为圆心向上转动或向下转动,第一连杆13带动旋转盘122向上转动时,限位块1213卡合在限位槽1221内,旋转盘122带动固定盘121转动,继而使固定盘121带动转杆11旋转,第一连杆13带动旋转盘122向下转动时,旋转盘122内侧壁挤压限位块1213,限位块1213收缩在活动槽1211内,旋转盘122无法带动固定盘121转动,因此贴合盘8相对表盘1上下移动时,只能带动转杆11朝着一个方向转动,进而使贴合盘8向一个方向转动,避免贴合盘8在上下位移的过程中往复转动,导致贴合盘8底部凸块801移动的范围过小,依旧会出现贴合盘8底部的凸块801长时间与手腕的某个部位始终接触,导致该部位长时间受到压力而血液流通不畅、出现勒痕等情况,从而提高设备佩戴的舒适性。53.实施例5:54.参照图3、图9和图10,一种用于智能家居控制的可穿戴设备,与实施例1相同,更进一步的是,定位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耳座2内的定位杆14,定位杆14的一端与上防护圈4固定相连,定位杆14上连接有定位板141,耳座2内开设有用于定位板141滑动的滑动槽142,滑动槽142内壁与定位板141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143,表带3包括安装带303和与之相连的主体带304,安装带303上设置有与定位杆14相配合的定位孔3031。55.具体的,通过拉动上防护圈4远离表盘1,使上防护圈4带动定位杆14移动,使定位杆14向滑动槽142内收缩,进而使定位杆14不再对表带3的定位孔3031进行限制,从而方便快速对表带3进行拆卸与更换,满足用户使用的需求。56.实施例6:57.参照图3、图4、图5、图9、图11、图12和图13,一种用于智能家居控制的可穿戴设备,与实施例5相同,更进一步的是,防误拆气动机构包括开设在下防护圈5上的气动槽15,气动槽15内滑动连接有第一塞板151,第一塞板151与气动槽15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元件152,第一塞板151背离第三弹性元件152的一侧设置有插块件153,上防护圈4上开设有与插块件153相配合的插槽16,防误拆气动机构还包括固设在安装板6底壁的外管17,外管17与气动槽15之间连通有导气管18,外管17内滑动连接有第二塞板171,第二塞板171上连接有滑杆172,滑杆172远离第二塞板171的一端连接有接触板173,接触板173与贴合盘8活动相抵,滑杆172上套设有第四弹性元件174,第四弹性元件174的两端分别与外管17和接触板173相连。58.具体的,设备佩戴时,通过一侧表带3的表扣301与另一侧表带3的扣槽302相扣合,完成对设备的佩戴,在此过程中,需要使贴合盘8与手腕相抵相对收缩进入表盘1一端距离,使防误拆气动机构工作对定位组件进行限制,在此过程中,接触板173与贴合盘8相抵,第二塞板171挤压外管17内的空气并通过导气管18排入气动槽15,这些空气对第一塞板151产生推力,使第一塞板151带动插块件153移动并进入上防护圈4底部的插槽16内,避免定位组件活动,保证设备在佩戴期间表带3不会脱落,提高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当用户不在佩戴设备时,贴合盘8不在受力,第一塞板151和第二塞板171在弹性元件的弹力拉动下自动复位,使插块件153移出插槽16,此时可以对定位组件进行调节,从而对表带3进行更换。59.实施例7:60.参照图12和图13,一种用于智能家居控制的可穿戴设备,与实施例5相同,更进一步的是,插块件153包括与第一塞板151固连的第一插块1531,第一插块1531上连接有第五弹性元件1532,第五弹性元件1532远离第一插块1531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插块1533,第二插块1533活动连接在插槽16内。61.具体的,佩戴初始,控制贴合盘8收缩在表盘1内一端距离,使插块件153插入插槽16后,在佩戴过程中,贴合盘8依据实际情况可能会不同程度的收缩进入表盘1内,使外管17内排入气动槽15内的空气不同,可以在第二插块1533插入插槽16不动的情况下,第一塞板151的上移促使第五弹性元件1532产生不同程度的形变,实用性强。62.实施例8:63.参照图9、图11、图12和图13,一种用于智能家居控制的可穿戴设备,与实施例7相同,更进一步的是,第二插块1533上设置有第一斜面,插槽16内壁设置有与第一斜面相互抵接的第二斜面。64.具体的,设备佩戴前,上防护圈4并未与表盘1外侧贴合,当设备佩戴时,插块件153插入插槽16对定位组件进行限制时,第二插块1533的第一斜面对插槽16的第二斜面进行抵压,使上防护圈4在定位杆14的作用下平移,使上防护圈4与表盘1贴合,保证佩戴的美观,当需要对表带3进行更换时,将设备从手腕取下,插块件153移出插槽16,上防护圈4在第二弹性元件143的弹力作用下复位,上防护圈4相对表盘1外移,便于手动向外侧拨动上防护圈4,使定位杆14解除对表带3的限制,提高设备的实用性。65.实施例9:66.参照图3、图4、图5、图9、图11、图12和图13,一种用于智能家居控制的可穿戴设备,与实施例1相同,更进一步的是,电路板7上设置有控制模块和执行单元,贴合盘8上设置有感测单元,感测单元与控制模块电性相连,控制模块还包括指令生成单元,指令生成单元由感测单元感测到的数据通过控制模块来生成用于控制智能家居设备执行相应操作的控制指令。67.具体的,通过在贴合盘8上设置感测单元,感测单元用于测试佩戴者相关的数据,如佩戴者的心率但不限于此,当由感测单元感测到的佩戴者的心率指示佩戴者处于睡眠状态时,控制模块控制指令生成单元,使指令生成单元通过执行单元控制智能家居设备关闭或启动关闭倒计时的控制指令,智能家居设备可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个:电视机、空调、加湿器和电灯,能够减轻用户操作智能家居设备的负担,且降低智能家居设备的使用能耗。6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0/15025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