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测时钟表制品的制造及其维修技术 > 一种巴管取放旋拧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巴管取放旋拧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09:43:52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手表生产制造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巴管取放旋拧装置。背景技术:2.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智能手表作为一种搭载智能系统的手表,其可以通过连接网络而实现多功能,例如:能同步手机中的电话、短信、邮件、照片、音乐等各种功能。3.一般而言,智能手表包括手表中框以及安装于手表中框旁边的按钮或者旋钮,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将按钮安装于手表中框的一旁,需要先在手表中框旁边安装有巴管,而由于巴管是一种微型的管状结构,故如果通过现有的夹取式夹头对巴管进行夹取并安装,可能会出现不能准确夹取巴管或者损坏巴管的情况,而如果采用人手将巴管旋拧进手表中框内,则导致加工效率极其低下。而在通过机器对巴管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包括了对巴管进行取放以及旋拧的步骤。4.因此,亟需一种巴管取放旋拧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技术实现要素:5.本项实用新型是针对现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巴管取放旋拧装置。6.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7.一种巴管取放旋拧装置,包括机架、驱动机构、安装板、内胀式夹头以及驱使组件,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安装板之间呈可滑动地连接,所述驱使组件和内胀式夹头均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内胀式夹头呈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驱使组件的输出端可伸入或者伸出所述内胀式夹头并可驱使该内胀式夹头转动。8.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巴管取放旋拧装置还包括第一滑动轨道和与该第一滑动轨道呈可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轨道和所述第一滑动块二者之一者安装于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滑动轨道和所述第一滑动块二者之另一者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滑动轨道沿所述机架的高度方向布置。9.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巴管取放旋拧装置还包括固定板、第二滑动轨道以及与该第二滑动轨道呈可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轨道和所述第二滑动块二者之一者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二滑动轨道和所述第二滑动块之另一者安装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驱使组件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第二滑动块沿所述机架的高度方向布置。10.作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龙门架、第一直线驱动装置、第二直线驱动装置以及第一安装架,所述龙门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龙门架上,且所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架连接并驱使该第一安装架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架上,且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安装板相连接。11.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巴管取放旋拧装置还包括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架相连接并驱使该第二安装架沿所述机架的高度方向运动,所述安装板通过所述第一滑动轨道和所述第一滑动块实现与所述第二安装架的可滑动连接。12.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巴管取放旋拧装置还包括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架上。13.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至少有两个,两个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呈间隔地布置,所述第二安装架位于两个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之间。14.作进一步改进,所述驱使组件包括驱使装置、弹性件以及插置件,所述驱使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插置件连接并驱使该插置件沿所述机架的高度方向运动,所述弹性件安装于所述插置件和所述内胀式夹头之间并用于将所述插置件朝远离所述内胀式夹头的方向抵顶。15.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胀式夹头包括夹头件、转动轴承以及配合件,所述夹头件固定于所述配合件的下端,所述转动轴承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且所述转动轴承套设于所述配合件的外侧,所述插置件位于其首段和末端之间的部位设置有第一卡合部,所述配合件上开设有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合以实现当所述插置件转动的时候可以带动所述配合件转动。16.作进一步改进,所述驱使组件还包括用于测量所述内胀式夹头扭矩的扭矩感应装置,所述扭矩感应装置安装于所述固定板上,且所述扭矩感应装置位于所述驱使装置和所述插置件之间。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巴管取放旋拧装置,包括机架、驱动机构、安装板、内胀式夹头以及驱使组件,驱动机构安装于机架上,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安装板之间呈可滑动地连接,驱使组件和内胀式夹头均安装于安装板上,内胀式夹头呈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板上,驱使组件的输出端可伸入或者伸出内胀式夹头并可驱使该内胀式夹头转动。故在实际使用时,可以通过驱动机构驱使安装板相对机架移动,然后通过驱使组件的输出端伸入内胀式夹头内并使得内胀式夹头的夹取端胀大以实现从巴管的内部抵顶并拿取巴管,然后再通过驱动机构将安装板移动到需要旋拧巴管的位置后,通过驱使组件驱使内胀式夹头转动从而实现了将巴管旋拧至手表中框内,最后通过驱使组件的输出端退出内胀式夹头即可实现放松对巴管的抵顶,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结构可以实现对巴管的稳固取放操作、保证了取放过程中不会损伤巴管以及极大地提高了旋拧巴管的效率。18.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巴管取放旋拧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巴管取放旋拧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驱使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胀式夹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夹头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24.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25.请参考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巴管取放旋拧装置100,包括机架10、驱动机构20、安装板30、内胀式夹头40以及驱使组件50,驱动机构20安装于机架10上,驱动机构20的输出端与安装板30之间呈可滑动地连接,驱使组件50和内胀式夹头40均安装于安装板30上,内胀式夹头40呈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板30上,驱使组件50的输出端可伸入或者伸出内胀式夹头40并可驱使该内胀式夹头40转动。26.请参考图1和图2,巴管取放旋拧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滑动轨道101和与该第一滑动轨道101呈可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块102,第一滑动轨道101和第一滑动块102二者之一者安装于驱动机构20的输出端,第一滑动轨道101和第一滑动块102二者之另一者安装于安装板30上,第一滑动轨道101沿机架10的高度方向布置。故通过以上结构,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在通过驱动机构20带动安装板30相对机架10运动外,由于安装板30是通过第一滑动轨道101和第一滑动块102实现与驱动机构20的可滑动连接,故安装板30在重力的作用下一般都会沿着第一滑动轨道101的方向滑动至该第一滑动轨道101的底端,因此在实际工作时,当内胀式夹头40抵顶到巴管的时候,该安装板30会沿着第一滑动轨道101向上运动一定距离,即相当于具有了一个自动调节的作用,从而实现了可以稳固夹持巴管的同时又不会因为内胀式夹头40的进给距离过大而损坏该巴管。27.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巴管取放旋拧装置100还包括固定板103、第二滑动轨道104以及与该第二滑动轨道104呈可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动块105,第二滑动轨道104和第二滑动块105二者之一者安装于安装板30上,第二滑动轨道104和第二滑动块105之另一者安装于固定板103上,驱使组件50固定于固定板103上,第二滑动块105沿机架10的高度方向布置,但不限于此。28.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驱动机构20包括龙门架21、第一直线驱动装置22、第二直线驱动装置23以及第一安装架24,龙门架21安装于机架10上,第一直线驱动装置22安装于龙门架21上,且第一直线驱动装置22的输出端与第一安装架24连接并驱使该第一安装架24沿机架10的长度方向运动,第二直线驱动装置23安装于第一安装架24上,且第二直线驱动装置23的输出端与安装板30相连接。具体地,巴管取放旋拧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安装架106,第二直线驱动装置23的输出端与第二安装架106相连接并驱使该第二安装架106沿机架10的高度方向运动,安装板30通过第一滑动轨道101和第一滑动块102实现与第二安装架106的可滑动连接。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舍弃龙门架21而采用其它结构来实现对安装板30相对于机架10的移动,故不限于以上所述。29.值得注意的是,巴管取放旋拧装置100还包括图像采集装置107,图像采集装置107安装于第一安装架24上。举例而言,图像采集装置107至少有两个,两个图像采集装置107呈间隔地布置,第二安装架106位于两个图像采集装置107之间。故在实际工作时,可以通过其中一个图像采集装置107对手表中框进行图像采集,然后通过另一个图象采集装置对巴管进行图像采集,因此可以实现对巴管的取放以及将巴管旋拧至手表中框的准确对位。30.请参考图3,驱使组件50包括驱使装置51、弹性件52以及插置件53,驱使装置51的输出端与插置件53连接并驱使该插置件53沿机架10的高度方向运动,弹性件52安装于插置件53和内胀式夹头40之间并用于将插置件53朝远离内胀式夹头40的方向抵顶,故在实际使用时,可以通过驱使装置51驱使插置将伸入内胀式夹头40并使得该内胀式夹头40胀开而实现对巴管的内部进行抵顶,而当该驱使装置51驱使插置件53远离内胀式夹头40时,可以通过弹性件52将该插置件53进一步顶离内胀式夹头40。较优的是,驱使组件50还包括用于测量内胀式夹头40扭矩的扭矩感应装置54,扭矩感应装置54安装于固定板103上,且扭矩感应装置54位于驱使装置51和插置件53之间,故在实际使用时可通过该驱使组件50实现扭力的精细可控。31.请参考图4和图5,内胀式夹头40包括夹头件41、转动轴承42以及配合件43,夹头件41固定于配合件43的下端,转动轴承42安装于安装板30上,且转动轴承42套设于配合件43的外侧,插置件53位于其首段和末端之间的部位设置有第一卡合部531,配合件43上开设有第二卡合部431,第一卡合部531和第二卡合部431相互卡合以实现当插置件53转动的时候可以带动配合件43转动。故可以通过插置件53在实现插置于夹头件41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该插置件53实现带动夹头件41转动的目的。32.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直线驱动装置22、第二直线驱动装置23以及驱使装置51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悉的气缸、丝杠或者步进电机等各种驱动装置,故在此并不作进一步赘述。3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巴管取放旋拧装置100,包括机架10、驱动机构20、安装板30、内胀式夹头40以及驱使组件50,驱动机构20安装于机架10上,驱动机构20的输出端与安装板30之间呈可滑动地连接,驱使组件50和内胀式夹头40均安装于安装板30上,内胀式夹头40呈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板30上,驱使组件50的输出端可伸入或者伸出内胀式夹头40并可驱使该内胀式夹头40转动。故在实际使用时,可以通过驱动机构20驱使安装板30相对机架10移动,然后通过驱使组件50的输出端伸入内胀式夹头40内并使得内胀式夹头40的夹取端胀大以实现从巴管的内部抵顶并拿取巴管,然后再通过驱动机构20将安装板30移动到需要旋拧巴管的位置后,通过驱使组件50驱使内胀式夹头40转动从而实现了将巴管旋拧至手表中框内,最后通过驱使组件50的输出端退出内胀式夹头40即可实现放松对巴管的抵顶,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结构可以实现对巴管的稳固取放操作、保证了取放过程中不会损伤巴管以及极大地提高了旋拧巴管的效率。34.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结构或装置,而得到的其他的巴管取放旋拧装置,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0/15069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