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测时钟表制品的制造及其维修技术 > 一种蓝牙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蓝牙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09:49:29

1.本发明涉及智能手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蓝牙智能手表。背景技术:2.智能手表是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符合手表基本技术要求的手表,智能手表除指示时间之外,通过自身的蓝牙功能还应具有提醒、导航、校准、监测、交互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功能,显示方式包括指针、数字、图像等;参考已授权的专利号为“cn206422572u”的“智能手表充电宝及用该充电宝充电的智能手表”可知,该专利在使用过程中解决了智能手表充电不方便的技术问题,简化了充电过程,且配戴和使用方便,充电过程稳定,充电方式灵活,满足了用户不摘下智能手表就能给智能手表充电的需求,但是该专利中的充电器需要额外佩戴,增加了佩戴需要,且缺乏设计需要额外的充电线,导致充电过程中存在不便,也不符合现有使用需要,且缺乏便捷更换的封盖设计,导致封盖效果应用有限,因此需要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技术实现要素: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蓝牙智能手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蓝牙智能手表,包括表体结构、封盖模块、表带结构和外接蓄电结构,所述表体结构包括表盘主体、连接配装槽、蓄电固定盘模块、显示屏、封盖配装模块、贴近检测端、第一充电接口和配装导孔,所述表盘主体的外侧开设有连接配装槽,所述表盘主体的顶端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顶端的两侧设置有封盖配装模块,所述表盘主体底端的两侧设置有蓄电固定盘模块,所所述表盘主体的底端设置有用于贴合监测的贴近检测端,所述表盘主体的底端开设有第一充电接口,所述表盘主体底端的两侧开设有配装导孔,所述连接配装槽处套接有表带结构,所述表盘主体处通过封盖配装模块固定连接有封盖模块,所述表盘主体的底端通过蓄电固定盘模块固定连接有外接蓄电结构。5.优选的,所述表带结构包括固定卡环、第一弹性带、第二弹性带、佩戴孔、第一导槽和固定扣,所述固定卡环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弹性带,所述固定卡环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弹性带,所述第二弹性带远离固定卡环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二弹性带的内侧开设有多个佩戴孔,所述第一弹性带远离固定卡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扣,所述固定扣与佩戴孔卡接,所述第二弹性带、固定卡环和第一弹性带的材质均为硅胶,所述固定卡环的内侧与连接配装槽卡接。6.优选的,所述封盖模块包括透明封盖和延伸配装架,所述透明封盖为10mm厚的帕姆板,所述透明封盖的表面涂覆有透明聚四氟乙烯膜液,所述封盖配装模块包括定位配装架、第二导槽、连接卡槽和卡接结构,所述透明封盖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延伸配装架,所述定位配装架的一侧与表盘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定位配装架的内侧开设有第二导槽,所述延伸配装架与第二导槽为间隙配合,所述定位配装架的内侧和延伸配装架的内侧均开设有两个位置对应的连接卡槽,所述连接卡槽为长方形,所述定位配装架一侧的两端均设置有卡接结构。7.优选的,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基座载板、第一导柱、弹簧、挤压板和锁柱,所述基座载板一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柱,所述基座载板另一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第一导柱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一端的底端与弹簧连接,所述挤压板另一端的底端焊接有锁柱,所述锁柱与连接卡槽为间隙配合。8.优选的,所述蓄电固定盘模块包括辅助搭载板、第二导柱、延伸夹紧固定卡板、预留槽、引导滑槽、受力推板和磁吸配装板,所述第二导柱的两端转动连接有辅助搭载板,所述辅助搭载板的一侧与连接配装槽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柱远离连接配装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延伸夹紧固定卡板,所述延伸夹紧固定卡板的内侧开设有预留槽和引导滑槽,所述预留槽位于引导滑槽的一端,所述受力推板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受力推板,所述受力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磁吸配装板。9.优选的,所述外接蓄电结构包括底壳、电路板、第二充电接口、片状蓄电池、散热孔、定位底座和磁吸配装槽,所述底壳的内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充电接口、片状蓄电池和充电导柱,所述第二充电接口与片状蓄电池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片状蓄电池与充电导柱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底壳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底壳底端的两侧均固定丽娜姐有定位底座,所述定位底座的内侧开设有磁吸配装槽。10.优选的,所述外接蓄电结构还包括顶壳、充电导壳、充电导孔、防错位导销和中空槽,所述底壳的内侧和中空槽的内侧均开设有中空槽,所述顶壳顶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防错位导销,所述顶壳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充电导壳,所述顶壳两侧的内侧开设有充电导孔,所述充电导柱与充电导孔内侧滑动连接。11.优选的,所述防错位导销与配装导孔内侧滑动连接,所述中空槽与贴近检测端为间隙配合,所述贴近检测端的底端通过中空槽与皮肤接触,所述充电导柱通过充电导孔与第一充电接口磁吸连接。12.优选的,所述预留槽与定位底座为间隙配合,所述磁吸配装板与磁吸配装槽磁吸连接。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通过蓄电固定盘模块与外接蓄电结构的配合设计,使得智能手表在佩戴过程中便于与蓄电池进行连接,从而形成外部电源输出的支撑,从而便于更好的提高持续使用效果,且在蓄电池缺电后与手表分离进行充电,智能手表通过自身的电量进行使用,从而更加便捷,大大提高了使用效果。且不需要进行额外佩戴,提高了佩戴使用的便捷性;2、本发明通过封盖配装模块和封盖模块的配合设计,使得装置便于在使用过程中对表体的封盖进行便捷的配装固定,从而形成对表体显示屏的防撞保护,且便于在损坏后进行更换。附图说明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15.图1为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整体的仰视图;图3为本发明表带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表体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表体结构的仰视图;图6为本发明封盖配装模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蓄电固定盘模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外接蓄电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外接蓄电结构的仰视图。16.图中:1、表体结构;2、透明封盖;3、延伸配装架;4、表带结构;5、外接蓄电结构;6、固定卡环;7、第一弹性带;8、第二弹性带;9、佩戴孔;10、第一导槽;11、固定扣;12、表盘主体;13、连接配装槽;14、蓄电固定盘模块;15、显示屏;16、封盖配装模块;17、贴近检测端;18、第一充电接口;19、定位配装架;20、第二导槽;21、连接卡槽;22、基座载板;23、第一导柱;24、弹簧;25、挤压板;26、锁柱;27、辅助搭载板;28、第二导柱;29、延伸夹紧固定卡板;30、预留槽;31、引导滑槽;32、受力推板;33、磁吸配装板;34、底壳;35、电路板;36、第二充电接口;37、片状蓄电池;38、散热孔;39、定位底座;40、充电导柱;41、顶壳;42、充电导壳;43、充电导孔;44、防错位导销;45、中空槽;46、配装导孔;47、磁吸配装槽。具体实施方式1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18.请参阅图1-9,一种蓝牙智能手表,包括表体结构1、封盖模块、表带结构4和外接蓄电结构5,表体结构1包括表盘主体12、连接配装槽13、蓄电固定盘模块14、显示屏15、封盖配装模块16、贴近检测端17、第一充电接口18和配装导孔46,表盘主体12的外侧开设有连接配装槽13,表盘主体12的顶端设置有显示屏15,显示屏15顶端的两侧设置有封盖配装模块16,表盘主体12底端的两侧设置有蓄电固定盘模块14,所表盘主体12的底端设置有用于贴合监测的贴近检测端17,表盘主体12的底端开设有第一充电接口18,表盘主体12底端的两侧开设有配装导孔46,连接配装槽13处套接有表带结构4,表盘主体12处通过封盖配装模块16固定连接有封盖模块,表盘主体12的底端通过蓄电固定盘模块14固定连接有外接蓄电结构5。19.在本实施例中,表带结构4包括固定卡环6、第一弹性带7、第二弹性带8、佩戴孔9、第一导槽10和固定扣11,固定卡环6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弹性带7,固定卡环6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弹性带8,第二弹性带8远离固定卡环6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导槽10,第二弹性带8的内侧开设有多个佩戴孔9,第一弹性带7远离固定卡环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扣11,固定扣11与佩戴孔9卡接,第二弹性带8、固定卡环6和第一弹性带7的材质均为硅胶,固定卡环6的内侧与连接配装槽13卡接;通过在佩戴过程中将固定卡环6与连接配装槽13卡接,将贴近检测端17的底端与手腕皮肤接触,从而便于保持现有蓝牙智能手表的光线检测功能,此时推导第一弹性带7和第二弹性带8对向收拢,使得第一弹性带7通过第一导槽10的内侧滑动,使得固定扣11位移至合适的佩戴孔9处按压固定扣11通过佩戴孔9的内侧完成对整体手表的佩戴;在本实施例中,封盖模块包括透明封盖2和延伸配装架3,透明封盖2为10mm厚的帕姆板,透明封盖2的表面涂覆有透明聚四氟乙烯膜液;封盖配装模块16包括定位配装架19、第二导槽20、连接卡槽21和卡接结构,透明封盖2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延伸配装架3,定位配装架19的一侧与表盘主体12固定连接,定位配装架19的内侧开设有第二导槽20,延伸配装架3与第二导槽20为间隙配合,定位配装架19的内侧和延伸配装架3的内侧均开设有两个位置对应的连接卡槽21,连接卡槽21为长方形,定位配装架19一侧的两端均设置有卡接结构;卡接结构包括基座载板22、第一导柱23、弹簧24、挤压板25和锁柱26,基座载板22一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柱23,基座载板22另一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24,第一导柱23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挤压板25,挤压板25一端的底端与弹簧24连接,挤压板25另一端的底端焊接有锁柱26,锁柱26与连接卡槽21为间隙配合;通过第一导槽10mm厚的帕姆板从而形成在显示屏15顶端的覆盖,从而使得透明封盖2在显示屏15顶端形成耐磨保护和防撞保护,配合透明聚四氟乙烯膜液的防腐蚀能力,从而形成对显示屏15表面的保护;在装配透明封盖2时,按压显示屏15靠近弹簧24的位置,使得挤压板25挤压弹簧24收缩,利用挤压板25与第一导柱23的转动,带动锁柱26从连接卡槽21的内侧抽出,此时将透明封盖2和延伸配装架3同步推导,使得延伸配装架3插入第二导槽20的内侧,使得延伸配装架3处的连接卡槽21与定位配装架19处的连接卡槽21对应,此时松开对挤压板25的按压,使得弹簧24失去压紧复位推导挤压板25带动锁柱26复位回到定位配装架19处的连接卡槽21和延伸配装架3处的连接卡槽21中,完成对延伸配装架3的卡紧固定;在本实施例中,蓄电固定盘模块14包括辅助搭载板27、第二导柱28、延伸夹紧固定卡板29、预留槽30、引导滑槽31、受力推板32和磁吸配装板33,第二导柱28的两端转动连接有辅助搭载板27,辅助搭载板27的一侧与连接配装槽13固定连接,第二导柱28远离连接配装槽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延伸夹紧固定卡板29,延伸夹紧固定卡板29的内侧开设有预留槽30和引导滑槽31,预留槽30位于引导滑槽31的一端,受力推板32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受力推板32,受力推板3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磁吸配装板3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柱28与辅助搭载板27的转动连接位置采用阻尼轴承连接,从而实现合适角度的定位;外接蓄电结构5包括底壳34、电路板35、第二充电接口36、片状蓄电池37、散热孔38、定位底座39和磁吸配装槽47,底壳34的内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电路板35,电路板35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充电接口36、片状蓄电池37和充电导柱40,第二充电接口36与片状蓄电池37通过导线连接,片状蓄电池37与充电导柱40通过导线连接,底壳34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散热孔38,底壳34底端的两侧均固定丽娜姐有定位底座39,定位底座39的内侧开设有磁吸配装槽47;外接蓄电结构5还包括顶壳41、充电导壳42、充电导孔43、防错位导销44和中空槽45,底壳34的内侧和中空槽45的内侧均开设有中空槽45,顶壳41顶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防错位导销44,顶壳4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充电导壳42,顶壳41两侧的内侧开设有充电导孔43,充电导柱40与充电导孔43内侧滑动连接;防错位导销44与配装导孔46内侧滑动连接,中空槽45与贴近检测端17为间隙配合,贴近检测端17的底端通过中空槽45与皮肤接触,充电导柱40通过充电导孔43与第一充电接口18磁吸连接;预留槽30与定位底座39为间隙配合,磁吸配装板33与磁吸配装槽47磁吸连接。20.在使用过程中,将第二导柱28转动展开至垂直位置,从而避免了在佩戴过程中影响贴近检测端17与手腕的贴合,当表盘主体12使用时处于缺电状态时,将外接蓄电结构5与表盘主体12连接,从而完成对表盘主体12的充电应用,避免了在需要使用时进行充电,影响使用不便,在将外接蓄电结构5与表盘主体12连接进行充电时采用如下方式;通过将充电与第二充电接口36连接,利用第二充电接口36对片状蓄电池37进行充电,充电完成后将外接蓄电结构5通过充电导柱40与第一充电接口18磁吸连接,从而完成对表盘主体12的充电;为了便于在充电过程中使得外接蓄电结构5被固定,从而便于跟随手表整体进行同步佩戴,利用防错位导销44与配装导孔46的对应连接,从而形成对外接蓄电结构5的导向配合,避免了充电位置产生偏离,此时按压推导第二导柱28,使得第二导柱28在辅助搭载板27的内侧转动,从而使得延伸夹紧固定卡板29闭合,使得预留槽30框在定位底座39的外侧,使得磁吸配装板33与磁吸配装槽47对应,此时推导受力推板32,使得受力推板32在引导滑槽31的引导下滑动,使得受力推板32带动磁吸配装板33插入磁吸配装槽47的内侧,使得磁吸配装板33与磁吸配装槽47磁吸连接,从而完成对外接蓄电结构5的固定,使得表盘主体12在佩戴过程中便于与外接蓄电结构5进行连接,从而形成外部电源输出的支撑,从而便于更好的提高持续使用效果,且在外接蓄电结构5与表盘主体12分离进行充电,表盘主体12通过外接蓄电结构5补入自身的电量进行使用,从而更加便捷,大大提高了使用效果,且不需要进行额外佩戴,提高了佩戴使用的便捷性。2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0/15101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