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测时钟表制品的制造及其维修技术 > 腕表主体及腕表的制作方法  >  正文

腕表主体及腕表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10:15:47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腕表,具体涉及一种腕表主体及腕表。

背景技术:

1、腕表作为主要的穿戴设备,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目前,腕表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已具备多种功能,如屏幕显示功能、充电功能和心率测试功能等。因使用不当或随着使用时间增加腕表容易出现故障,此时需要对腕表进行部件的维修或更换。如何设计腕表的结构使得其能够快速拆卸以进行部件维修或更换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腕表主体及腕表,便于维修员或用户拆卸和组装,且提高了维修效率、更换效率以及组装效率。

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腕表主体,腕表主体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和第四模块;第一模块包括上壳和屏幕组件,屏幕组件固定于上壳的上端,上壳朝向内侧横向延伸形成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在纵向方向错开设置;第二模块包括主板和电池,电池固定于主板,主板设置于上壳内并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于第一安装部,以使第二模块与第一模块可拆卸连接;第三模块包括底壳、心率组件和充电组件,心率组件和充电组件固定于底壳,底壳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于第二安装部,以使第三模块与第一模块可拆卸连接;第四模块包括底盖,底盖具有第一环形侧壁,底壳具有第二环形侧壁,第一环形侧壁的内壁面与第二环形侧壁的外壁面扣合,以使第四模块与第三模块可拆卸连接,底盖上与心率组件和充电组件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开口,心率组件和充电组件外露于开口。

3、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腕表主体设置为四个功能模块,即设置有上壳和屏幕组件的第一模块,设置有主板和电池的第二模块,设置有底壳、心率组件和充电组件的第三模块,以及设置有底盖的第四模块,并将第二模块和第三模块可拆卸连接于第一模块,第四模块可拆卸连接于第三模块,便于维修员或用户拆卸和组装,从而提高了维修效率、更换效率以及组装效率。另外,通过将底盖的第一环形侧壁扣合于底壳的第二环形侧壁,使得底壳上用于固定底壳和上壳的第二紧固件不可见,可防止外界的水溅在第二紧固件上,防止水沿着第二紧固件进入腕表主体内,从而降低腕表主体内的电路遇水损坏和发生短路的风险。且底壳上的第二紧固件不可见提高了腕表主体的美观度。

4、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环形侧壁与第二环形侧壁之间形成有楔形拆卸口。通过在第一环形侧壁与第二环形侧壁之间形成楔形拆卸口,将薄片插入楔形拆卸口撬动便可将底盖从底壳上拆卸下来,操作简单。维修员将底盖从底壳上拆卸下来,从而可对第三模块进行拆卸以对需要维修更换的第一模块、第二模块或第三模块进行更换。

5、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均为多个,每个第一安装部位于上壳的上端,每个第二安装部至少部分位于上壳的下端。

6、在一种实施例中,主板上端设置有元器件和电磁屏蔽件,电磁屏蔽件与主板围合形成有屏蔽空间,元器件位于屏蔽空间内。通过上述方式,电磁屏蔽件对主板上位于屏蔽空间内的元器件与使用环境中的设备起到了电磁屏蔽作用,以满足腕表主体的电磁兼容性要求。

7、在一种实施例中,主板上端固定有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电磁屏蔽件包括电磁屏蔽框和电磁屏蔽罩,电磁屏蔽框固定于主板,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和元器件位于电磁屏蔽框内,电磁屏蔽罩上固定有蜂鸣片,电磁屏蔽罩扣合于电磁屏蔽框以使蜂鸣片的正极通过第一弹性件与主板电连接,以及蜂鸣片的负极通过第二弹性件与主板电连接。通过将蜂鸣片固定于电磁屏蔽罩,利用了电磁屏蔽罩内空闲空间,相比在其余位置设置蜂鸣片的方式,降低了对空间的占用。由于蜂鸣片、主板和电池集成为一个模块,提高了腕表主体内部模块的集成度。通过将电磁屏蔽罩扣合于电磁屏蔽框,使得电磁屏蔽罩可以从电磁屏蔽框上拆卸下来,从而可对位于电磁屏蔽框内的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元器件或固定于电磁屏蔽罩上的蜂鸣片进行维修更换。

8、在一种实施例中,屏幕组件包括金属框和屏幕,屏幕固定于金属框的上端的内侧;第一模块还包括绝缘框,绝缘框的下端固定于上壳的上端;绝缘框的上端用于固定金属框。绝缘框固定于金属框和上壳之间,对金属框和上壳起到隔离作用,降低作为天线的金属框的信号受到上壳干扰的程度。通过在金属框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环形凸起部和在绝缘框的上端开设环形凹槽以将金属框固定于绝缘框的方式容易加工。

9、在一种实施例中,金属框从上往下向外侧倾斜,金属框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有第一环形凸起部,绝缘框的上端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凸起部嵌入第一环形凹槽且与第一环形凹槽粘贴固定;绝缘框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有第二环形凸起部,上壳的上端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凸起部嵌入第二环形凹槽且与第二环形凹槽粘贴固定。

10、在一种实施例中,底壳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充电组件包括充电顶针和充电板,充电顶针固定于第二安装孔内,充电板位于底壳的底部的内侧且与充电顶针的位置相对应,充电板上设置有触点和气压传感器,触点用于与充电顶针接触,气压传感器插置于第三安装孔;第三模块还包括马达和压板,马达位于充电板的上端,压板压于马达的上端以将马达和充电板固定于底壳的底部。通过压板将马达固定于底壳,使得第三模块增加了震动提醒功能。通过将马达设置于充电板的上端,压板压于马达的上端以将马达和充电板固定于底壳,相较于对马达和充电板均单独设置压板进行固定的方式,节省了固件部件,且使得马达和充电板作为一个整体,节省了底壳的空间,从而底壳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

11、在一种实施例中,底壳的底部的内侧和外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槽底和第二凹槽的槽底之间开设有连通的安装口;心率组件包括由外侧至内侧依次设置的心率镜片、遮光件和心率板,心率板固定于第一凹槽,心率镜片固定于第二凹槽,遮光件位于安装口且其两端分别与心率板和心率镜片抵接;心率板上设置有光学器件,遮光件开设有通孔,心率镜片具有透明区,光学器件、通孔和透明区的位置均对应,以使光学器件向外界发射光,和/或接收外界光。通过将心率板和遮光件分别固定于底壳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节省了心率板和遮光件占用底壳的空间,使得第三模块的结构紧凑,从而腕表主体可以做成小型规格。

1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腕表,腕表包括表带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腕表主体,表带可拆卸连接于上壳。

13、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腕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腕表主体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和第四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侧壁与所述第二环形侧壁之间形成有楔形拆卸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均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一安装部位于所述上壳的上端,每个所述第二安装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上壳的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上端设置有元器件和电磁屏蔽件,所述电磁屏蔽件与所述主板围合形成有屏蔽空间,所述元器件位于所述屏蔽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腕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上端固定有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组件包括金属框和屏幕,所述屏幕固定于所述金属框的上端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腕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框从上往下向外侧倾斜,所述金属框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有第一环形凸起部,所述绝缘框的上端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凸起部嵌入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且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粘贴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的底部的内侧和外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之间开设有连通的安装口;

10.一种腕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腕表包括:表带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腕表主体,所述表带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上壳。

技术总结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腕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腕表主体及腕表,该腕表主体包括多个模块;第一模块包括上壳和固定于上壳上端的屏幕组件;第二模块包括主板和固定于主板的电池,主板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于上壳,以使第二模块与第一模块可拆卸连接;第三模块包括底壳、心率组件和充电组件,心率组件和充电组件固定于底壳,底壳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于上壳,以使第三模块与第一模块可拆卸连接;第四模块包括底盖,底盖的第一环形侧壁的内壁面与底壳的第二环形侧壁的外壁面扣合,以使第四模块与第三模块可拆卸连接。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便于维修员或用户拆卸和组装,且提高了维修效率、更换效率以及组装效率。技术研发人员:林昭国,邹建红,李爽,江广浪,罗丽玲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研祥智慧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329技术公布日:2024/1/13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0/15210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