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维保的人员定位校正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8-02 14:16:05
本发明涉及电梯维保,尤其涉及一种电梯维保的人员定位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1、电梯维保人员在维保现场,由于电梯维保处于封闭环境,基站gps信号弱,其定位受到基站、gps信号等因素影响存在偏移或异常情况,会出现当前定位普遍存在定位跳动较大,定位不准确问题,因此维保人员在进行维保任务时无法正常打卡签到的情况,延误了维保工作的进度,甚至会导致电梯维保任务无法正常进行,影响电梯维保的正常进行,不利于对电梯的检测管理。对此,如何对电梯维保人员所在位置进行定位和校正,以保障电梯维保任务的正常进行,以此提高电梯管理效率,成为电梯维保工作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维保的人员定位校正方法,具体在于提供一种可对电梯维保的人员进行准确定位并校正以保证电梯维保任务正常进行的方法。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维保的人员定位校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s01、利用电梯维保人员的移动维保终端获取人员定位,并判断当前的人员定位是否为空,若当前的人员定位为空,则将人员定位异常数+1,并重复获取人员定位,若当前的人员定位不为空,则读取上一次的人员定位。
4、s02、计算上一次的人员定位与当前的人员定位之间的距离,若所述距离超过设定阈值s,则将人员定位异常数+1,若所述距离不超过设定阈值s,则重置人员定位异常数为0;无论所述距离是否超过设定阈值s,均将当前的人员定位记录在定位数据列表中,同时将当前的人员定位作为新的上一次的人员定位,并重复进行步骤s01。
5、s03、当步骤s01或步骤s02中的人员定位异常数达到设定阈值n时,则进行定位权限检测并发出提醒,电梯维保人员在移动维保终端做出相应操作后才可以进行正常维保操作并重复步骤s01、s02。
6、具体的,步骤s01或步骤s02在将人员定位异常数+1后,均判断人员定位异常数是否达到设定阈值n,若人员定位异常数达到设定阈值n,则进行步骤s03。
7、具体的,步骤s01中,若读取上一次的人员定位时上一次的人员定位为空,则将当前的人员定位设定为上一次的人员定位并重新进行步骤s01。
8、具体的,步骤s02中,将当前的人员定位记录在定位数据列表中后,判断定位数据列表中的定位数据的数量是否超过设定阈值l,若定位数据列表中的定位数据的数量超过设定阈值l,则保存该定位数据列表中的定位数据后清空定位数据列表,再重复进行步骤s01。
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进行多次人员定位以及通过判断前后定位之间的距离是否超出设定阈值来统计人员定位异常数,当人员定位异常数达到设定阈值时才进行权限检测和发出提醒,以此实现对维保人员定位的有效校正,避免了因基站、gps信号等因素影响导致定位偏移或异常而影响维保工作的正常进行的情况,提高电梯维保效率。
技术特征:1.一种电梯维保的人员定位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维保的人员定位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01或步骤s02在将人员定位异常数+1后,均判断人员定位异常数是否达到设定阈值n,若人员定位异常数达到设定阈值n,则进行步骤s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维保的人员定位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01中,若读取上一次的人员定位时上一次的人员定位为空,则将当前的人员定位设定为上一次的人员定位并重新进行步骤s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维保的人员定位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02中,将当前的人员定位记录在定位数据列表中后,判断定位数据列表中的定位数据的数量是否超过设定阈值l,若定位数据列表中的定位数据的数量超过设定阈值l,则保存该定位数据列表中的定位数据后清空定位数据列表,再重复进行步骤s01。
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电梯维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维保的人员定位校正方法。本发明通过进行多次人员定位以及通过判断前后定位之间的距离是否超出设定阈值来统计人员定位异常数,当人员定位异常数达到设定阈值时才进行权限检测和发出提醒;有益效果在于:实现对维保人员定位的有效校正,避免了因基站、GPS信号等因素影响导致定位偏移或异常而影响维保工作的正常进行的情况,提高电梯维保效率。技术研发人员:林浩恩,林旭冰,周东,姚威威,陈桂鹏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聆讯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7/23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01/24221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