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建筑材料工具的制造及其制品处理技术 > 建筑转角悬挑施工平台的制作方法  >  正文

建筑转角悬挑施工平台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9-19 14:38:22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脚手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转角悬挑施工平台。

背景技术:

1、在建筑的旧房改造施工中会在建筑的外立面上设置悬挑平台,悬挑平台的固定基础需要足够稳固。现在的框架结构建筑或者框架剪力墙建筑物中,悬挑平台一般是固定在建筑物外立面位置的建筑立柱上;建筑立柱是建筑的主体结构,承载能力强。

2、一般悬挑平台会环绕整个建筑物设置,但是部分建筑物在转角位置并没有设置建筑立柱,因此在转角位置设置悬挑平台就比较困难。现有的办法一般是在转角位置设置一个临时支撑柱,将这个临时支撑柱固定在建筑主体上,然后再利用这个临时支撑柱来支撑固定悬挑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建筑转角悬挑施工平台。

2、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建筑的转角没有角柱的情况下,转角处的悬挑平台难以设置固定。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建筑转角悬挑施工平台,采用如下方案。

4、建筑转角悬挑施工平台,临近建筑转角的建筑立柱固定有第一横梁,第一横梁平行于其所在的建筑外立面设置,且第一横梁的外端向着转角方向延伸;临近建筑转角的两个建筑立柱上固定的两个第一横梁相互交叉呈“十”字形结构;第一横梁的外端还连接有第一斜拉杆,第一斜拉杆的顶部固定在该第一横梁所在的建筑立柱上;建筑立柱上还固定有向外延伸的第二横梁,第二横梁的高度与第一横梁平齐且第二横梁垂直于第一横梁;所述悬挑平台还包括两个第三横梁,第三横梁相互垂直且一端相互连接,两个第三横梁呈l形,第三横梁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横梁的外端,第一横梁的末端与第三横梁的中部连接;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共同围合形成悬挑平台。

5、优选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共同围合形成悬挑平台之间的空隙处还设置有若干次梁,并且在悬挑平台的上表面铺设平台板。

6、优选的,第三横梁上还固定向上延伸的防护栏。

7、优选的,所述第二横梁的外端连接第二斜拉杆,第二斜拉杆的顶部固定在该第二横梁所在的建筑立柱上。

8、优选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栓焊连接在建筑立柱上。

9、优选的,所述建筑立柱上固定金属制成的固定座,然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分别栓焊连接固定到各自对应的固定座上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斜拉杆和第二斜拉杆的长度可调节;在第一斜拉杆和第二斜拉杆的中部设置有长度调节机构。

11、优选的,第一斜拉杆和第二斜拉杆均设置成上下两个节段,两节段之间通过长度调节机构相连;长度调节机构包括中部的双头螺杆,且双头螺杆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螺接在双头螺杆两段的螺纹座,两个螺纹座分别固定在两个节段上。

12、本实用新型建筑转角悬挑施工平台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中不需要设置在转角处固定临时支撑柱,利用建筑物本身在转角两侧的支撑柱来固定整个建筑转角处的悬挑平台。施工难度大大降低。

技术特征:

1.建筑转角悬挑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第一横梁(1)、第二横梁(2)和第三横梁(3)共同围合形成悬挑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转角悬挑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第一横梁(1)、第二横梁(2)和第三横梁(3)共同围合形成悬挑平台之间的空隙处还设置有若干次梁(7),并且在悬挑平台的上表面铺设平台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转角悬挑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第三横梁(3)上还固定向上延伸的防护栏(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转角悬挑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2)的外端连接第二斜拉杆(6),第二斜拉杆(6)的顶部固定在该第二横梁(2)所在的建筑立柱(4)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转角悬挑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栓焊连接在建筑立柱(4)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转角悬挑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立柱(4)上固定金属制成的固定座(9),然后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分别栓焊连接固定到各自对应的固定座(9)上。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辅助平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转角悬挑施工平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共同围合形成悬挑平台。临近建筑转角的建筑立柱固定有第一横梁;临近建筑转角的两个建筑立柱上固定的两个第一横梁相互交叉呈“十”字形结构;第一横梁的外端还连接有第一斜拉杆,第一斜拉杆的顶部固定在该第一横梁所在的建筑立柱上;建筑立柱上还固定有向外延伸的第二横梁,第二横梁的高度与第一横梁平齐且第二横梁垂直于第一横梁;所述悬挑平台还包括两个第三横梁,第三横梁相互垂直且一端相互连接,两个第三横梁呈L形,第三横梁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横梁的外端,第一横梁的末端与第三横梁的中部连接。技术研发人员:冯贺杰,张杰,孟云波,冯磊,罗旭亮,王振富,尤丽娜,张坤,姜森林,张晓迎,孟洪,全进东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03技术公布日:2024/9/17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919/29930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