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轨道客车的车顶吊装骨架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9:2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车顶 吊装 骨架 客车 轨道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轨道客车的车顶吊装骨架。


背景技术:

2.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最典型的轨道交通就是由传统火车和标准铁路所组成的铁路系统,随着火车和铁路技术的多元化发展,轨道交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类型,不仅遍布于长距离的陆地运输,也广泛运用于中短距离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其中新型轨道客车在制造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吊装骨架。
3.目前,现有的一些轨道客车的车顶吊装骨架在使用时,由于车顶的整体强度和刚度较低,不能够达到生产质量的要求,且在后期投入使用时不方便站立的乘客进行抓取,导致了安全性较低,不能够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4.为此,我们提供一种新型轨道客车的车顶吊装骨架。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轨道客车的车顶吊装骨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轨道客车的车顶吊装骨架,包括车顶端墙、车顶加固机构和车顶扶手机构,所述车顶加固机构位于车顶端墙的一侧,所述车顶加固机构包括车顶板、车顶内衬板、保温层、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所述车顶板的一侧与车顶端墙的一侧焊接,所述车顶板的底部设置有车顶内衬板,所述车顶板与车顶内衬板的之间设置有保温层,所述车顶内衬板的底部分别与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的顶部焊接;所述车顶扶手机构包括车顶隔板、固定块、横杆、连块、底板和拉环,所述车顶隔板的顶部与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的底部焊接,所述车顶隔板的一侧与车顶端墙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一侧与车顶端墙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远离车顶端墙的一侧与横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横杆的外侧与连块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连块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拉环。
7.优选的,所述车顶内衬板的内部设置有车顶加强机构,所述车顶加强机构包括车顶横梁、加强块和加强筋。
8.优选的,所述车顶横梁、加强块和加强筋的顶部均与车顶内衬板的底部焊接,所述车顶横梁的底部与第二支撑梁的一端焊接,所述加强筋的底部与第一支撑梁的一端焊接。
9.优选的,所述车顶扶手机构还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顶部与车顶隔板的底部焊接,所述固定柱的底部与横杆的顶部焊接。
10.优选的,所述车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吊装块,所述吊装块的一侧焊接有吊装杆。
11.优选的,所述车顶板顶部的四角均焊接有端部支撑座,所述端部支撑座的一侧与车顶端墙的外侧焊接。
12.优选的,所述车顶板设置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车顶横梁、加
强块和加强筋设置为网格梁框架结构,所述车顶隔板的内部开设有通风孔,所述车顶板的外侧设置有车顶侧梁。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车顶板和车顶内衬板,且在车顶内衬板的底部设置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在车顶内衬板的底部设置车顶横梁、加强块和加强筋,可提高车顶板的整体刚度和强度,且通过设置车顶隔板、固定柱、固定块、横杆、连块、底板和拉环,可方便乘客进行抓取,提高了乘客在站立时的稳定性,提高了安全性,解决了现有的一些轨道客车的车顶吊装骨架在使用时,由于车顶的整体强度和刚度较低,不能够达到生产质量的要求,且在后期投入使用时不方便站立的乘客进行抓取,导致了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车顶加强机构,可方便对车顶内衬板的强度进行提高,进而可进一步的提高车顶板的整体强度,通过设置车顶加强机构,可方便对车顶内衬板的强度进行提高,进而可进一步的提高车顶板的整体强度,通过设置固定柱,可方便对横杆进行固定,提高了横杆的稳定性,进而可提高乘客在站立时拉拽拉环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提高了安全性;
16.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吊装块和吊装杆,可方便对车顶板进行吊装,避免在实际吊运钢坯时,因不能共用相同吊具,而造成频繁更换吊具的动作和时间浪费,通过设置端部支撑座,可便于车顶的叠放,通过将车顶板设置为弧形结构,且将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车顶横梁、加强块和加强筋设置为网格梁框架结构,可具有较好的刚度和强度,且通过设置车顶侧梁,进一步提高了车顶板的稳定性和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车顶板的结构侧视剖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所示车顶内衬板的结构仰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车顶端墙和车顶板的结构侧视图。
21.图中标号:1、车顶端墙;2、车顶加固机构;21、车顶板;22、车顶内衬板;23、保温层;24、第一支撑梁;25、第二支撑梁;3、车顶加强机构;31、车顶横梁;32、加强块;33、加强筋;4、车顶扶手机构;41、车顶隔板;42、固定柱;43、固定块;44、横杆;45、连块;46、底板;47、拉环;5、通风孔;6、车顶侧梁;7、吊装块;8、吊装杆;9、端部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3.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车顶板的结构侧视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所示车顶内衬板的结构仰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车顶端墙和车顶板的结构侧视图。一种新型轨道客车的车顶吊装骨架,包括车顶端墙1、车顶加固机构2和车顶扶手机构4,车顶加固机构2位于车顶端墙1的一侧,车顶加固机构2包括车顶板21、车顶内衬板22、保温层23、第一支撑梁24和第二支撑梁25,车顶板21的一侧与车顶端墙1的一侧焊接,车顶板21的底部设置有车顶内衬板22,车顶板21与车顶内衬板22的之间设置有保温层23,车顶内衬板22的底部分别与第一支撑梁
24和第二支撑梁25的顶部焊接;车顶扶手机构4包括车顶隔板41、固定块43、横杆44、连块45、底板46和拉环47,车顶隔板41的顶部与第一支撑梁24和第二支撑梁25的底部焊接,车顶隔板41的一侧与车顶端墙1的一侧固定连接,固定块43的一侧与车顶端墙1的一侧固定连接,固定块43远离车顶端墙1的一侧与横杆44的一端固定连接,横杆44的外侧与连块45的内圈固定连接,连块45的底部与底板46的顶部固定连接,底板46的底部设置有拉环47。
24.进一步地,车顶内衬板22的内部设置有车顶加强机构3,车顶加强机构3包括车顶横梁31、加强块32和加强筋33,通过设置车顶加强机构3,可方便对车顶内衬板22的强度进行提高,进而可进一步的提高车顶板21的整体强度。
25.进一步地,车顶横梁31、加强块32和加强筋33的顶部均与车顶内衬板22的底部焊接,车顶横梁31的底部与第二支撑梁25的一端焊接,加强筋33的底部与第一支撑梁24的一端焊接,通过将车顶横梁31、加强块32和加强筋33与第一支撑梁24和第二支撑梁25进行焊接,提高了车顶板21以及车顶内衬板22的强度,提高了安全性。
26.进一步地,车顶扶手机构4还包括固定柱42,固定柱42的顶部与车顶隔板41的底部焊接,固定柱42的底部与横杆44的顶部焊接,通过设置固定柱42,可方便对横杆44进行固定,提高了横杆44的稳定性,进而可提高乘客在站立时拉拽拉环47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提高了安全性。
27.进一步地,车顶板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吊装块7,吊装块7的一侧焊接有吊装杆8,通过设置吊装块7和吊装杆8,可方便对车顶板21进行吊装,避免在实际吊运钢坯时,因不能共用相同吊具,而造成频繁更换吊具的动作和时间浪费。
28.进一步地,车顶板21顶部的四角均焊接有端部支撑座9,端部支撑座9的一侧与车顶端墙1的外侧焊接,通过设置端部支撑座9,可便于车顶的叠放。
29.进一步地,车顶板21设置为弧形结构,第一支撑梁24、第二支撑梁25、车顶横梁31、加强块32和加强筋33设置为网格梁框架结构,车顶隔板41的内部开设有通风孔5,车顶板21的外侧设置有车顶侧梁6,通过将车顶板21设置为弧形结构,且将第一支撑梁24、第二支撑梁25、车顶横梁31、加强块32和加强筋33设置为网格梁框架结构,可具有较好的刚度和强度,且通过设置车顶侧梁6,进一步提高了车顶板21的稳定性和整体强度。
3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轨道客车的车顶吊装骨架的工作原理如下:
31.在对车顶板21进行吊装时,可通过外部吊具吊起吊装杆8进行吊装,方便操作,且通过在车顶板21的底部设置车顶内衬板22,在车顶内衬板22的内部设置车顶横梁31、加强块32和加强筋33,可提高车顶内衬板22的强度,且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梁24和第二支撑梁25,可提高车顶板21的整体刚度和强度,方便进行投入使用,且在车顶端墙1的一侧设置固定块43,在固定块43的一侧设置横杆44,在横杆44的外侧设置连块45,在连块45的底部设置底板46和拉环,可方便乘客进行抓取,提高了安全性能,在车顶板21和车顶内衬板22之间设置保温层23可提高保温性能,方便使用。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